基于问题学习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8
/ 2

基于问题学习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徐海英

湖北省监利市新教育实验学校       433300

摘要:问题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方法,能够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创设对话的数学课堂,而问题和情境的结合,更有利于将学生带入课堂之中,引导学生去探究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据此,本文从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应用的意义出发,并探究相关的应用策略,以期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 问题学习 情境教学 策略探究

引言:现代心理学发现,提问是一种很好的激活思维的方法,能够调动人们的思维活跃性。初中数学是一门相对抽象和复杂的学科,如果学生没有充分的思考和思维的调动,很难去理解相应的数学知识,并且在应用中也会感觉到困难。而如果只是单纯的提问教学,又很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所以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应运而生,问题情境的设计可以调动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数学的难题,提升他们的数学兴趣,以此来优化课堂教学,让数学充满智慧的交流,活跃课堂氛围。

一、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应用的意义

1.吸引学生兴趣

  初中数学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学科,如果学生没有兴趣作为动力的话,很容易会因为困难而受到打击,不利于学生坚持对数学的学习。对于初中生这样好奇心重,但却缺乏耐心和坚持的群体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则可以很好的结合学生的兴趣点,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好奇中去探索数学知识,感受沉浸在数学世界中的美妙。 

2.促进学生理解

  初中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学生可能在某一处不理解,就容易造成后续学习的困难,问题情境教学是将数学放在特定的情境中,以此来提高数学的直观性,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去理解和吸收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并且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使他们能够客观的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

3.增加课堂交流

  想要去构建高效的课堂,对话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师生之间需要有更多的交流,才能够在沟通中提高教学效率。情境教学可以放松课堂的氛围,让学生们更愿意去开口表达,并且在愉悦的环境中自由的分享和交流,以此来发现数学问题,积极的去解决数学问题,在课堂的对话中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课堂中能有更多的自主生成,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二、初中数学中应用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策略

1.创设生活型问题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为生活所服务,所以在教学中也不能忽视生活元素的融入,在初中学课堂中可以去创设生活型问题情境,更好的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且通过实际问题的情境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加强学生的解题能力,增加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发挥数学的实用性。比如教师可以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在教学《中心对称图形的认识》时,可以将将生活中常见的中心对称图形作为课堂例子,比如教师可以去准备几张扑克牌,然后将扑克牌进行180度旋转,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询问学生扑克牌是否发生了变化?中心对称图形又有什么特点?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展现数学的应用之美,增加学生的亲近之意,为问题学习提供情感动力。

2.创设趣味型问题情境

  初中生他们正面临着各科学习的压力,如果课堂教学不够趣味化,会导致学生上课的状态不尽人意,学生们往往没有较大的动力和热情来参与课堂,所以教师必须要让初中数学更加丰富和生动起来,利用学生的探索与和求知欲,创设趣味型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走入思考的大门,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更多的展示机会,当他们有了参与感时才会更加的全神关注。比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时,可以以一个趣味故事来吸引学生兴趣,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都从网上看到过埃及金字塔吧,你们有人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金字塔又是如何进行测量的呢?”听到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同学可能知道多高就会进行回答,但是问到如何测量的时候,大家又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向大家讲述泰勒斯的方法,通过木棍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影子的长度,来推算得出金字塔的高度,以这样的方式来给大家讲解相似三角形,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3.创设矛盾型问题情景

  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的掌握知识,并且知其所以然,而问题教学实际上就是通过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在疑问中来进行案例的探究分析,找寻问题的答案。比如学习《平行线的判定》时,教师为调动初中生探究解答平行线的判定相关问题案例积极性,在解析“如果在同一平面内,有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是否平行?请说出你的理由?"时,初中生在解析证明完案例的基础上,教师针对刚才初中生解析过程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完善,向学生提出了“在刚才解析的问题案例中,为什么案例条件中要有‘在同一平面内'这一内容,不要这个条件行不行呢? ",此时初中生思想上和心理上产生疑惑,认知矛盾产生,讨论交流探索研究的情绪一下子得到了调动和激发,促进了问题学习的深度和程度。

4.创设直观型问题情境

  数学往往需要仅需大量的板书和画图,如果教师在这部份上耽误太多时间,会减少课堂的有效时间,所以教学必须要将课堂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教师就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次来减少出题板书的时间,并且通过多媒体设备可以让问题变得更加直观化,使学习探究活动更加深入和高效,还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得到简化展示,给学生进行更多的案例讲解,促进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内化吸收,让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给学生更多的问题思考时间,打开他们的思维限制,促进学生的思维拓展。

三、总结

  综上所述,利用问题教学是很好的互动方法,助推学生在问题中活跃思维,而且将问题教学和情境有效结合,能够更加直观生动的阐释数学,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索欲,让教学模式更加生动化,促进课堂活跃氛围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课堂自主性,最终使得数学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孙鸿雁.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 .考试周刊,2009,26.

[2]金玉珍.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5.

[3]潘振嵘,方莉.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浅探[J].数学通讯,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