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9
/ 4


延安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

黄飞鸿

(湖北大学,湖北武汉, 430062)

[摘要]延安时期毛泽东虽然没有直接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概念,却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中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在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这一过程中产生了一 系列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法、原则和途径,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出了重要理论贡献,也为当今的马克思

主义大众化带来了许多现实启示。

[关键词]延安时期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理论贡献 现实启示

一、延安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索的理论准备

延安时期,毛泽东阅读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书籍和中外历史,哲学方面的书籍,可以说是“如饥似渴”,一到延安,就搜集马列主义的书籍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书籍,发愤读书,基本上是废寝忘食。不管是在战争途中的马背上,还是延安的窑洞里,他总是孜孜不倦,甚至经常通宵达且。1936年6月至10月在陕北采访的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曾这样讲到;“毛泽东是个认真研究哲学的人,我有一阵子每天晚上都去见他,向他采访共产党人的历史。有一次一个客人带了几本哲学新书来给他,于是毛泽东就要求我改期再谈,他花了三四夜的功夫专心读了这几本书,在这期间,他似乎什么都不管了。"1

毛泽东读书,采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去读,他读书不是为理论而理论,为马列而马列,而是为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和策略去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读。在延安读书期间,他还确立了读书的“两个根本方法”和“一个根本主张”。毛泽东非常重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功能,在毛泽东的亲自倡导和带动下,延安形成了空前规模的学习高潮,在党员队伍中开成了强烈的读书氛围,使工农干部们学习热情高涨,这股浓厚的氛围也促使延安时期学习小组、研究型团体的纷纷成立。同时,毛泽东读书善于独立思考,总是能提出新的观点,发展马克思主义,延安时期的(矛盾论)和(实践论)就是很好的代表。这些著作的形成为延安时期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奠定了理论基础。

  1. 延安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深索的基本方式

  2. (一)通俗化的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

  3. 列宁指出,“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等于最高限度的通俗化。”2②这就要求用通俗化、具体化的语言来表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视点,使群众能看得懂用得上,就是用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要将抽象的理论被广大群众所认识、理解、掌握、运用,就必须将抽象的理论通俗化,使人民大众看得清楚,听得明白:否则,理论就只是书本上的知识,无法成为群众手中的武器,也无法成为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力量。毛泽东也是其中之一,当时对教条主义深恶痛绝的他不仅受到这批知识分子的影响,而且由于他早期就非常喜爱研究社会科学,延安时期他更是异常刻苦地研读马列著作,这样就有力地提高了他的抽象思维的能力,使他的思想走向成熟。在1938年10月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他第一次提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他将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革命实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理论系统,将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从书斋中解放出来,变成为中国人自己所喜闻乐见的形式。他在这一时期所写的《实践论》、《矛盾论》、《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作品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化的主要表现。1942年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谈到:“大众化”就是我们的“思想感情”要和“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②在这里,毛泽东就表达出了大众化即通俗化、普及化的意思。这些对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并最终走向大众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的。其次,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就是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语言表达方式通俗化,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科学的理论,其理论的文字、语句和语法等形式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阅读习惯,要使广大人民群众所能接受,消除与人民群众表达方式的和隔阂感,易于理解。


(二)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有民族风格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和民族化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方式,通俗化和民族化是相辅相成的,但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并不能等同于马克思主义民族化,通俗化侧重于历史上的某一时期,与当时人民群众的素质和喜好相关联,当然通俗化要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念、语言表达方式相结合,同时也必须符合中华民族漫长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情感思想表达方式。

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传播过程中要与中国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毛泽东在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生义产赏现,南开中国特点来设马克题主义,只是指象的空间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得了解并领解决的问题,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新鲜活泼的、水物中国老百经所花阳乐明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3①在这段话中毛泽东深刻地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表现形式,明确指出了反对教条的态度,也提出了要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民族化这个基本前提。 二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民族化时. 一定要结合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语言习惯。 中国民族传统的语言接受习惯就是用成语、俗语以及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典故表达和接受某种观点,在手法上习惯用比喻和形容的方式进行表达等,比如为了阐述矛盾思想,毛泽东就形象地用“解剖麻雀”、“十个手指弹钢琴”等生动形象的中国民族式的的语言来说明深刻的道理;他用庄子的寓言“井底之蛙,坐并观天”说明在观察事物时“不但要看到部分,而且要看到全体4①,他引用魏征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说明调查情况,认识对象要全面和客观,这样才能“防止错误,防止僵化”,如果只是偏听偏信,“往往带片面性,“就往往碰钉子”等等。

三、延安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索的基本途径

(一)从人民群众的利益角度出发通过理论灌输以及社会实践活动提升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和信仰感,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毛泽东在谈到文化工作中作中也曾指出:“我们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文化工作者必须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度热忱,必须联系群众,而不要脱离众。要联系群众,就要按照群众的需要和自愿。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求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②

一是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对象——人民群众的需求。毛泽东一直认为,党的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在推广马克思主义时也一定要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特点、需求,研究人民群众的思维方式。只有植根于民、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才能更好地宜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他曾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数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③我们宣传者“力量的源泉就是人民群众。不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哪一个人也不行。要在人民群众那里学学得知识,制定政策,然后再去教育人民群众。”④要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对象作调查、研究,那种“做宣传公务员的人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⑤因为我们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我们是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 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所以我们是以最广和最远为目标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而不是只看到局部和目前的狭隘的功利主义者。”

二是要实现大众化必须实现人民群众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认识,有了基本认识,才可能进一步产生认同并达到信仰的高度,在毛泽东同志为党中央的领导下,指导边区开展扫除文盲的社会教育,在基础教育的过程中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政治理论。另外在根据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教育和宣传,比如开办群众学校、夜校、识字班,组织各种识字组、大众黑板、读报、演讲、娱乐壁报等一切适合群众及群众所喜爱的活动:这样不仅提高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认识,且提高了群众的基本文化素质。

三是在延安时期的社会建设和集体生活中提升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和信仰感。

延安时期的13年里,在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指导下,为对当时根据地进行有效的改造和重建,创办了多种组织,如儿童团、妇女教园会、自卫军、合作社、变工队、支前小组等组织,在这些基础组织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宣传,使广大群众有了更会直接的接触平台,这样对一些抽象和难以理解的理论术语也有了更加直接的认识机会,帮助了群众更深入地理解和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普及过程中宣传者既要做民众教师,又要做民众的学生。

1938年10月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毛泽东就强调中国共产党在民众运动中应该是民众的朋友,而不是民众的上司,是诲人不倦的教师,而不是官僚主义的政客,在领导群众斗争的时候,要照顾全局、多数,决不可脱离多数,既要做民众教师,又要做民众的学生,要密切保持与群众的联系。

首先,要用“群众化的方式”进行传播。毛泽东在《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一文中就指出用“群众化的方式”进行领导,反对官僚主义,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提出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融于一体的“群众路线的认识论”。其次,要学习群众的语言,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在中国进行传播和讲演,使得农民如同每个都进过一下子政治学校一样,收益非常之广而速。”②第三,我们还要“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同时,还要求大家了解宣传的对象,学习群众的语言。群众语言是推动大众化的基础,必须重视对群众语言的学习。

再次,“要思想上情感上与群众打成一片”。毛泽东强调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在思想上和情感上和群众打成一片。这就要求一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上认同,相信马克思主义,拥护马克思主义,产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和信仰感;二是要和群众在情感上相通,使群众真正喜欢马克思主义,对它有深刻感情。毛泽东强调说:“你的一套大道理。群众不赏识“越要出卖这一套,群众就越不买你的账。”③“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看作高踞于‘下等人’头上的贵族,那么,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他们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④"因此,只有群众在思想上情感上接受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才能深入人心才能积极的科学理论指导革命和社会建设,理论也才能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


四、延安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的现实启示

毛泽东在自身努力学习和研究以及指导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推动号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法,原则和途径,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了以下启示。


(一)加强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

  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生命力,理论武装和理论创新也是中止境,理论发展也永无止境,理论需要根据实践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不断创新,随着世界的发展和进步,马克思主主义面临着更多具体实践的考验,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必须与时俱进,向更高的认识水平发展。延安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不将中国实情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起来,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只会让中国人民遭受更多的失败和痛苦,而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开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才最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人民才能翻身做主人。

  在新的时期,总结我们前人的经验,我们必须继承和发场毛泽东思想的优良传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的发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用新的理论武装全党,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使之成为人民群众手中所掌握的武器。


(二)加强理论向实践转化的力度,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蓬勃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求马克思主义必须紧密联系人民群众,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成为认识、改造自然、社会的思想理论武器。延安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索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当代中国要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从人民群众的实践着手,必须贴近人们的思想实际,能够解决人民关心的问题,用人们的思想和语言进行宣传和普及。只有这样,才说明马克思主义真正的大众化。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要将大众放置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宏观环境之中,用实实在在的社会实践来深化和巩固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和信仰感,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化大众”目的。因为在社会实践中不仅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群众知识结构相对接,使群众真正学习和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还是让群众在实践中自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提供平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l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1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1

[4]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1

[5]毛泽东选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11

[6]毛泽东选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11

[7]毛泽东文集.第 7 卷[M].北 京: 人 民 出版社, 1 9 9 9 :2 0 9 .

[8]毛泽东选集.第l卷[M].北 京:人 民 出版社,19 9 1 :1 1 1

[9]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10]《艾思奇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1]《四行漫记》,斯诺.上海:三联书店1979年版

[12]郝丹梅.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效性的经验启示[J].学习论坛2018(08).

[13]罗晶.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话语体系构建[J].江西社会科学2018(07).

[14]刘中艳.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容研究[J].学理论,2016(07).

[15]曹根记.论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风格[J].桂海论丛,2016(03)

[16]褚小山.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话语创新理论、路径及启示[J]文教

[17]谭虎娃.延安时期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思想教育研究2015(07)

[18]肖唤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大众化[J].理论探索,2015(02).

[19]类延旭.毛泽东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02)

[20]魏继昆.生活: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索的重要领域[J].理论探

讨,2014(04).

[21]袁杰.论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4(01).

















作者信息:黄飞鸿,男(1994.9.5—),汉族,湖北孝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①斯诺,《四行漫记》,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68页。

2②《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458页。


3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8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8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9页

4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13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12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8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4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37页

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4页

Shape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