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阅读模式 培养自主能力——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7
/ 2

创新阅读模式 培养自主能力—— 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探究

赵洪涛

山西省汾阳市城区中心校 032200


摘要:教师应积极探究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并借助趣味材料激发阅读兴趣、借助趣味活动培养阅读动机、借助群文阅读培养阅读习惯,创新学生阅读模式,切实促进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为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提高和未来成长夯实基础。

本文主要分析创新阅读模式、培养自主能力——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自主阅读能力;小学生;语文课堂;培养方法


引言

随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与科学育人观的大力推进,教师纷纷探究语文教学的最优化探究方案,力求为小学生提供自主阅读、快乐交流和健康成长的发展阶梯。教师是语文教学的承载者和实施者,因而教师对于小学生自主阅读和快乐成长的深入研究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一、自主阅读能力的概念

自主阅读能力是指小学生在课文阅读过程中能够独立阅读、自主思考、积极探究、主动交流,高质量地掌握课文内容,获得丰富的知识积累和信息储备。自主阅读能力是小学生成为认知主人的重要前提,也是小学生养成读书习惯的能力保障,更是小学生表达能力和语言素养的持续成长动力。

二、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

阅读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默读,也可以朗读,可以个人阅读,也可以群体阅读。良好的教学,群体的阅读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技能和阅读水平。创新阅读方式,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像给了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面对浩瀚的课外语文信息,才能高效地汲取营养。

(一)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指人们在认知一些事物时所产生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能够驱动学习者更积极和更主动地参与思考、探索与实践,有利于对知识的有效掌握。因此,要想在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促使学生高效阅读,以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首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根据课程的主要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热情,驱动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阅读中,从而更好地导入语文阅读教学。

  1. 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只有在良好阅读习惯的支持下,才能更好地进行自主阅读,提高阅读效果和阅读效率,逐渐形成自主阅读能力。小学语文课内文本是有限的,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还应该引入一些符合小学生认知的课外文本,通过将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三步进行阅读:一是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一般是先查阅课文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资料,自主阅读课文内容,多次阅读文本,将其读通顺,识记一些生字词,思考文章的分层,划出重点与难点语句,说出文章的大意,标注一些不解的问题等;二是课上认真听讲,跟着教师的思路学习文章,解决大部分问题,同时提出一些不解的问题,积极完成课后检测;三是根据教师的要求阅读课外文本,结合课文内容阅读,完成阅读任务等。比如在《女娲补天》的课文教学中,我会结合以上方式教学,通过让学生课前预习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理解女娲那种善良、勇敢、不怕艰险与甘于奉献的精神。在课后,我会让学生阅读《女娲造人》的故事,并让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1. 培养自主阅读热情,形成自主阅读习惯

阅读需要内在驱动力的推动,在非主观意愿下的阅读是没有意义的。当学生进行阅读时只是为了完成家长和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不是由自身的内在意愿驱使,学生就很有可能产生抵触情绪,阅读的过程也只是囫囵吞枣,翻看完毕就了事了,这种情况下学生几乎不会真正用心地去思考书籍中的内容以及作者想表达的情感与态度,也就无法从阅读体验中转化出自己的东西,将书籍中的知识内化于心,而且阅读完成之后,学生也不会对书籍中的内容留下印象,这样的阅读过程就好似走马观花,只是为了应付家长和教师罢了,是徒有形式的阅读,绝不是真正的阅读,甚至可以说是读了好比没有读过,只是白白浪费了时间。那么,这样的阅读对学生身心发展和能力成长又有什么帮助呢?答案很显然,是否定的。因此,如果想让学生真正从阅读中有所收获,教师就应当充分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热情和意愿,让学生发自内心想要阅读,让学生是因为兴趣使然,又或者是因为什么明确的目的,比如为了学习某些知识而进行阅读,总之,要让学生产生积极的阅读动机,而不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阅读。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从阅读中获得真挚的情感体验与认知,从而在阅读中有所收获,积累知识。真正爱上阅读,爱上语文,在文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1. 巧妙设置阅读教学内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阅读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这个角度来看阅读教学,也就必然需要将阅读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巧妙地设置教学内容,还应在考虑学情的前提下强调学生的个性差异。实际上,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也自然有着不尽相同的生活体验,这就使得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准备千差万别。教师不能一概而论,仅用整体上的学情把握指导教学,还应该具体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要想实现这一点,应在阅读教学的内容设置层面就选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在丰富教学形式的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除了要加强教材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创造性地用生活化教学降低学习难度,还应给学生提供更多感悟和表达的可能,从而提高自主学习阅读的水平。

  1. 积极延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效提升思维力

阅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不光是完成对文本的阅读与学习,还包括了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挖掘出更多内容,在丰富学生阅读技能,增强阅读情感的同时也形成良性阅读。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会发现阅读更多地充当着一个载体的功能,也就是,学生通过阅读教学不单是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还要有机地将课堂进行延展,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散学生思维。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力,可以选择将阅读文本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解构与梳理,也可以转换课文中的角色改写课文,让学生在尊重原文的前提下也适当增加自主的观点。甚至于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完阅读文本后用绘画或者学习反思的方式提升对阅读的深层理解,进而真正发散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与探究了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教师应在了解当前小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创新阅读方式,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思维、阅读习惯等方面入手,结合读写结合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喜真真.探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J].求知导刊,2021(13).

[2]邢爱.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2).

[3]杨烁烁.浅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