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及其认知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1
/ 2

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及其认知因素分析

李慧琴

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第一中学 046500

摘要:高中化学学习困难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高中化学教师开展化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工作。要想顺利将学生由学困转移到学优,让学生爱上化学学习,实现有效学习。高中化学教师就必须明确学生化学学习困难形成成因,并基于成因对症下药,开展补偿教育。文章主要将研究重点放在学生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的认知因素,包括储备量不够、知识结构化程度低、化学知识表征不完善、化学问题表征能力差、思维定式、元认知能力低下等,对学生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做具体研究。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习困难;认知因素;解决对策

在高中化学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画面:学生愁眉苦脸、叫苦连天,教师严声厉色、效果不佳。这实际是因为学生在参与化学新课程学习时遇到重重困难,难以突破,导致教与学的配合度不佳,双方疲累。高中化学教师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根本入手,要了解学生化学学习困难的影响因素,从其出发,探析具体对策。认知是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应吸纳过因素,文章也将研究重点放在这一角度,从认知因素探析学生化学课程学习困难成因,探索具体转化学困对策。

  1. 高中化学学习困难认知因素

在学习的过程中受新课程化学教材的内容重组和改变以及学生接段性认知特点的影响,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困难认知因素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影响着学生有效化学学习。

  1. 储备量不够

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储备量有着密切关系。很多学生之所以在参与化学学习时学习困难,是因为他们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认知结构相对缺乏。很多学生在初中学段的化学基础知识学习不到位,已经存在了基础“已知”差异,加上高中学段化学知识内容的加深、加难,学生的学习困难壁垒高筑。

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化学认识过程或多或少存在宏观和微观、外线和内在的跨越认识困难,中断某一个环节造成学生局部认知障碍,学生的化学知识储备量完全无法有效支撑学生的深度化学学习。

  1. 知识结构化程度低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储存而是检索,即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脑海中合理划分区域,在应用时顺利进行提取。但在实际参与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很难建立起化学知识的本质联系,知识记忆的结构化程度十分低下,无法逻辑性地进行知识的归纳和提取,导致有关化学知识不能有效使用,甚至遗落。

  1. 化学知识表征不完善

表征是指知识或者信息以什么样的形式储存在学生的脑海之中。一个知识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表征,包括形象、语义等。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化学指示表征都相对单一,一般学生对概念或者原理的记忆都是以具体的语言运动编码为依托,并没有结合到图片、模型、实物。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化学知识性隵的过程中产生“僵化”色彩,不利于学生的有效记忆与学习,这也是学生化学认知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1. 化学学习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是指人们在从事某项活动时一中预先准备的心理状态。很多学生在参与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受思维定时的影响很容易形成认知的固定倾向,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从更加多元且灵动的角度进行所学知识的具体思考和分析。从思维定式的消极角度进行分析,学生很容易在化学认知的过程中墨守成规,按照同一种模式化的思维方法去分析化学问题,不利于新知识的同化与顺应。

  1. 元认知能力低下

元认知是指对认知活动进行监控和调节的过程。在化学认知过程中需要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要求学生不断的调整认知活动。但一些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元认知能力发展并不顺利,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化学认知活动“卡壳”,难以顺利进行。

首先,化学学习困难表现在学生不能使用自觉且有效的学习策略,其认知结构一般由陈序性知识占较大比例,程序性知识次之,策略性知识则少之又少;其次,化学学习困难的学生很难对自我学习活动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监控,不能够结合自己的化学学习活动获取对应的反馈信息并且就其进行必要的调整,这也是学生认知困难的重要表现之一,其元认知能力的低下导致学生的化学学习有效性不高,困难重重。

  1. 高中化学学习困难解决对策

为有效解决解决学生在参与化学学习过程中面临的诸多认知困难问题,提高学生化学学习有效性。高中化学教师在开展新课程学习时就要从困难入手,探析具体解决对策,提高化学教学效果。

  1.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了解学生的化学学习基础以及化学学习需要。要遵循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从学生的现实情况出发,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教学层次隐性划分,关注基础,完善结构;

  2. 教师应当在开展课程教学时要注意变化教学方法给学生足够的场所和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如可以利用导学案、小组合作、微课等辅助化学教学,目的是让化学学习变成一项趣味的活动,在引导学生去未参与的过程中延长学生的化学认知能力,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当然,何种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需要搭配具体的化学教学内容,且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利用可视化工具来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给学生空间来发展学生的化学元认知能力。这样才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建构、主动学习,从而深化学生化学认识;

  3. 教师应当做好相对应的点评和指导工作。在化学点评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个人学习发展情况,擅于激昂关注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上,对学生进行相对全面的认识。同时要就某些学生尤其是化学课堂上的学困生进行课后的指导和鼓励,这样能够让越来越多的学生获取化学学习自信,在教师带动与指导下投入化学学习活动,实现学困转化。

结束语:

扭转学生参与化学学习困难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且学生的学习困难也受诸多因素影响,上述主要从认知层面对学生的化学学习困难做出了具体阐述。为此,高中化学教师除了要从心理与认知角度分析学生化学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外,还要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环境以及化学学科特点的基础上,了解学生化学学习困难的多元性特征,落实上述化学学习困难解决对策。以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让学生爱上化学学习,响应新课程要求,优化教学。

参考文献:

[1]代吉年.浅析高中化学学习困难的成因与对策[J].学周刊,2017(31):77-78.

[2]王托兰.高中化学学习困难及认知因素探析[J].高考,2019(26):110-110.

[3]孙域恒.高中化学学习困难的原因与对策[J].好家长,2019(24):1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