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08
/ 2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荣琴

云南曲靖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655000


摘要:在目前的生态旅游发展状况下,自然保护区已经被全面纳入生态旅游的景点区域范围,上述的生态旅游模式体现为良好的旅游产业带动效益。同时,生态旅游管理的总体实施力度必须得到有效的强化,旨在防止人为的外界因素导致毁坏保护区原始生态氛围的现象产生,对于保护区的珍贵自然生态资源也要实施全方位的统筹保护。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可持续发展;

引言

旅游业是极其特殊的行业,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极大地刺激着人们消费的欲望。近年来,生态保护工作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旅游生态管理中,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从而可以对后续工作进行更好的管理。此外,想要实现旅游生态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接下来的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从自然保护区现有的基本种类划分来讲,现阶段的自然保护区应当包含国家公园、科研型的保护区、自然资源管理的保护区以及专门的自然资源管理区。为了维持保护区内的生态资源达到最大化的生态效益,作为管理部门针对自然保护区必须要严格保护区域原始生态,禁止过度破坏以及随意开发区域生态资源的行为。近些年以来,生态旅游模式迅速普及于很多地区,客观上具有带动区域旅游产业实现整体转型的重要实践价值.生态旅游的全新产业模式如果要得到顺利的推进,必须依靠原始生态资源,确保生态旅游能够全面建立于自然保护区的支撑基础上。生态旅游管理的重要实践举措具有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的价值与作用,充分展现了可持续的生态旅游产业总体转型思路。生态旅游产业具有非常明显的生态资源依赖性,上述产业模式不能缺少持续性的生态资源供给与维护。为此,景区管理部门需要做到正确认识生态旅游产业,在生态旅游的各个开展环节中全面融入自然保护区的日常管理举措。

2当前生态旅游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生态旅游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生态旅游管理制度并不健全,首先,从国家政府管理的层面上来看,我国并没有在宏观上制定出生态旅游管理相关的政策与法规,这就会导致地方政府在进行旅游管理时缺乏指导性的思想与依据,进而难以把握管理的范围与程度,出现了很多管理方面的问题;其次,当前我国生态旅游管理工作还处于初级发展的阶段,其相关的条例一般都着重与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保护,对于生态旅游管理的细则并不完善,缺乏一定的可行性;最后,从当地旅游区的管理部门角度来看,很多地方都存在职责分配不合理的情况,尤其是对于旅游管理部门以及旅游业务开发部门,经常出现混合营业或沟通不畅的情况,这样就很难践行生态旅游管理的条例,进而影响当地的旅游业发展。

2.2忽视综合性的景区旅游管理与保护实施规划

盲目与过度开发保护区各种生态资源的行为很可能造成恶劣后果,不利于生态旅游的新兴产业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近些年以来,某些生态旅游监管机构对于总体的区域资源开发规划没有进行完整的设定,欠缺前期规划的生态旅游管理模式将会呈现较弱的保障效果。此外,某些旅游监管部门对于进入保护区内的游客没有严格实施监管,造成自然保护区频繁出现野生物种遭到破坏或者古迹名胜资源被人为毁坏的现象。

2.3不注重原有的生物圈,对环境的开发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初衷

生态旅游是建立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其初衷是带有保护自然的理念,然而不可避免的是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有部分景区规划,生态意识薄弱,在开发过程中偏重经济利益,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不顾后果,过度开发,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过量的宾馆、酒店、索道、沥青道路都对当地生态造成了一时之间难以恢复的伤害。

3完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的具体改进思路

3.1全面完善生态旅游管理的总体实施规划

生态旅游管理举措本身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征,然而目前由于受到强烈的保护区资源开发欲望驱动,因此客观上造成某些自然保护区承受了较为明显的人为活动破坏。为了防止产生以上的不良后果,作为旅游产业监管部门必须要深刻认识到生态旅游监管力度全面强化的重要意义,通过完善总体上的生态旅游监管实施规划来调整现阶段的生态旅游产业,增强生态旅游监管过程的规划性与实效性。与此同时,旅游管理部门必须要全面约束游客行为,依托信息化的景区宣传机制来转变游客自身的认识,增强游客爱惜保护区珍贵生态资源的自觉性。例如:针对野生的保护区原始植被物种在实施全面的资源开发时,相关监管部门必须将保护野生物种资源的举措纳入其中,防止导致野生植被品种大量枯萎或死亡的不良后果。如果有必要移植原始的植被物种,那么相关负责人员针对植物的根系部位必须严格实施保护,避免伤害到植被的根系。

3.2加强对生态旅游管理科学技术的使用

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生态旅游管理工作应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更好地适应生态旅游发展的需求。我国旅游行业发展速度过快,相关科学技术没有完全地应用到实际中,这是因为在旅游管理中对科学技术的使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想要使生态旅游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与时俱进,可以利用相关科学技术,使用电子门票替换纸质门票,通过互联网监测环境的容纳量,及时发现破坏环境的行为,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有效开展科学管理.

3.3促进生态恢复保护

对于那些已经出现了损坏的旅游景区,当地政府应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可以使用景观改造、植被恢复以及环境美化等方法,充分结合当地生态资源的破坏情况选择合适的生态恢复保护手段。对于不同生态情况的景区,人们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确定容纳的人数以及游览的时间,始终秉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立游客实名制度,对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进行约束,实现生态旅游的有效管理。

3.4增强监管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的力度

开发旅游资源的举措必须要建立在严格实施旅游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反之就会造成保护区的各种类型生态资源遭到破坏,甚至导致无法逆转的恶劣生态后果产生。为此,保护区的监管负责人员必须要督促相关企业认真履行保护自然资源的基本法规,对于超出法定限度的保护区开发行为应当立即予以禁止。各地目前通过全面增强旅游生态监管的力度,能够充分保证现阶段的生态旅游产业实现最优化的旅游人文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效益。旅游管理部门对于具备区域自然景观特色以及人文特色的重要保护区生态资源应当实施侧重性的保护,禁止某些旅游企业对此进行商业化的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管理机构对于上述的科学管理规划模式在严格实施的前提下,应当能够展现出优良的生态旅游监管运行效果。

结束语

生态旅游管理是促进自然保护区开发的重要手段。生态旅游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对旅游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使生态旅游得到长期稳定发展,就要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严格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了解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之间的关系。要积极采取有效的科学管理技术进行管理,使生态旅游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探究[J].当代旅游,2020,18(36):52-53.

[2]孙静静.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思考[J].山西农经,2020(22):74-75.

[3]李紫薇.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分析[J].湖北农机化,2020(03):58.

[4]李晖.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阻碍因素[J].旅游与摄影,2020(01):75-76.

[5]宁宇.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J].度假旅游,2019(0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