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个人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9
/ 2

教师的个人素养

田 静

泸州市力行路小学 四川省 泸州市 646001

摘要: “数学生长课堂”是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自主课堂,也就是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肩负着振兴民族教育,培养祖国栋梁的重任。可谓“天降大任与斯人也”,任重而道远,艰巨而光荣。那么,当我们面对课改的新形势,应该怎样树立并实施新的教育理念,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如何追求我们教师辉煌的人生坐标,怎样去实现学生人人才,桃李满园芬芳的最高教育境界呢?  

关键词:教师个人素养

      “数学生长课堂”的教师应该深切体会到所从事的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会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是以其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享受教育过程带来的快乐;并在为教育事业奉献的过程中,生命和才智不断获得更新与发展。因此,教师不仅仅是蜡烛,燃烧着自己,照亮了别人;还应是朝霞祥云,在映红天空、照亮人间的同时,也展示出自身的魅力与绚烂。因此,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好差,也决定着全民教育程度的优劣。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教育事业的成败,关系着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素质教育不应该仅仅关注学生素质的提高,更应该关注教师的素质发展。

第一、教师应该具备健康的身素质。

教师的身心健康主要是指教师的心理健康。“健康的身体素质、

健全的心理

素质是高素质教师其他素质赖以建立和发展的基础。”身体素质是素质整体结构的基础层,身体素质不好,其它各种素质也不会好,即使别的素质好,也很难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能保持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素质,才能精神抖擞地、全身心地做好各项工作。         

教师健康的人格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手段,它会对学生的理想、信念、兴趣、能力、性格等产生直接的影响。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三大任务之一,教师要培养好学生的心理素质,首先自己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心理活动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每一个学生都会通过自己的心理活动接受各种素质教育的,心理活动积极的,就会主动地去接受教育,从而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否则反之。教师还要能正确地引导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知识和技能。所以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掌握心理系统的初步知识。

   第二、教师应具备高尚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敬业须有师德。神圣而光荣的职业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才能担负起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教师职业之所以平凡而伟大,普通而崇高,就是因为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担负着塑造学生灵魂的使命。爱是教育的核心,“爱是美德的种子”。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既要教书,更要育人,教师的师德言行、敬业精神,必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强烈的冲动和愿望,去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长久的事业,必须持之以恒,心浮气躁的人是难以成功的;教育是艰苦的事业,必须充分估计面临的困难,树立坚定的信心;教育是阳光的事业,最大的幸福就是“永远伴随着年轻”,在自己的学生身上寄托着所有的人生价值、追求和梦想!

因为“爱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第三、教师应具备精湛的专业素养

教师需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知识背景。只有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才能在特殊的领域引领学生进行深入浅出、触类旁通的学习;只有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才能带领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在读练式自主课堂教学中,由于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开放、自由,教学过程充满了变数或不确定性,为此教师必须具有驾驭动态的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智慧,从而使课堂真正成为“适合学生学”而不是“适合教师教”的场所。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应关注学生的学业,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态度、情感、价值观以及学生的个人尊严。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学科教学能力是每一个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也是敬业与精业的基础。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学生可以原谅教师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们不学无术。

第四、教师应成为学习者和反思实践者

在“知识爆炸”的背景里,知识随时间呈“几何级数”增长的现象,已经使得“百科全书”式的教师成为历史;而信息时代的到来,则摧毁了“教师是知识垄断者”的基石。这样,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得以维持的基础,就从“已有的知识经验”转化为“持续的学习”。新课程的这些改革内容促使教师必须是一个学习者。在当今的时代,教育再也不是“阶段性”的了,而演变成一种“终生教育”。 从加强自身素质的养成,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新型的教学方式,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具有把握新课标整体要求,构建有效教学的实际能力、灵活运用教学素材,建构学生知识体系的开发能力、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增强实践操作创新思维的指导能力、善于及时总结教学得失,提升教学实效的反思能力,在反思中得到进步,在反思中得到升华。

第五、教师应具有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望、求实的态度、创新意识、合作实践、探索的科学精神得到了培养和发展;在与同学、老师的合作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合作精神。 

第六、教师应具备教育科研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是以学校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依据,以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教育。教育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必备条件。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说,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能力提高和专业情意的发展,都离不开研究。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学生也不是死的,教师的教法是不能一成不变的,教师更要不断地探索与研究出更好的教育手段与教育方法,所以教师应具备教育科研的素质能力。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在学校,教师肩负着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培养全面合格人才的重任。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扮演着一种示范的作用,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素质的高低。而“素质教育是一种以‘素质’培养‘素质’、以‘灵魂’塑造‘灵魂’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教师的素质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意义和

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