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德育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加强德育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徐健

济南市技师学院山东济南250032

摘要:职业院校担负着培养专门技术型人才的重任,近几年职业院校不断扩招,使得职业院校的生源越来越多,而学生的素质能力良莠不齐,这就给职业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如何强化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成为教育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院校德育具体途径

教育大计,德育为本。人的发展需要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需要牢固的思想道德基础,这是学习的动力,前进的方向,也是成才的保障。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如何对职业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关系到千百万家庭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目前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德育实效性不高,这给职业院校德育提出了挑战,也是学校德育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德育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职校德育面对的对象也较特殊,因此,必须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职校应加强德育干部队伍建设,对德育干部加强德育理论学习,增强奉献精神。职业院校应大力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选拔、考核与培训,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学生工作队伍。职校应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职业道德建设教师一定要既教书又育人;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职业院校应强化对学生干部的培训和管理,实现对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职校还应加强学校行政、后勤和宿舍管理员队伍建设。德育的实践性强,学校行政后勤人员是实现全员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行政后勤人员应增强服务意识,注意言语行为,以自身的良好服务来影响和塑造学生。

二、规范道德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学校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主阵地。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良好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教育,把德育渗透于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是职业道德教育的载体,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基本途径。教书育人是教育者的天职。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更要通过道德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升其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能力。帮助学生设计职业发展规划,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职业生涯设计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力。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普遍存在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动力较差等缺点,不少学生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进入职业学校是他们无可奈何的选择,而职业生涯设计能引导学生挖掘潜能,形成奋发向上的内驱力,让学生在了解自己、了解社会的基础上,形成真正的职业意识。指导他们制定具体可操作的阶段目标及其相应措施,确立实事求是的职业理想,不断培养兴趣、调适性格、提高能力、主动适应即将从事的职业的要求,从而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形成对职业的积极心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主动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自觉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三、校园环境,提升学生的道德品味

人类总是在一定的环境空间存在,时刻受到环境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成语从一个方面说明了社会环境对人的巨大作用。正所谓人是环境的产物。优良的社会环境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生活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等,不良的社会环境则容易引诱学生消沉,乃至误入歧途。校园环境对学生具有很强的熏陶作用和教育感染力。学校必须善于营造、创设有利于德育的环境,实施环境育人。育人环境一般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物质环境育人,它通过校园建筑与布局、教学活动的场所和设备、绿化管理、环境卫生、教寝室布置的设计、文化设施等所创设的宁静优雅、美丽的校容校貌直接使学生的性情受到陶冶,并养成珍惜他人劳动成果、遵守校园生活秩序和社会公德的习惯。第二种方式是通过营造精神环境来实现的。物质环境是校园环境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环境。这些实体环境无不反映出某种教育价值观。它可以传导校风、校园文化、道德风尚等,这种无形的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观念和行为。另外,学校的规章制度是重要的无形环境,严格执行管理制度也会督促校内各部门齐心协力,塑造跟管理导向所要求的精神氛围。乐观、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氛围的形成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陶冶着学生情操,促进和鼓励学生形成相应的精神。

四、提高服务质量,使学生感受人文关怀

高校教职工是办好高校的重要力量,通过提供良好的保障和服务来育人,是高校教职工的光荣职责。要做到服务育人,应树立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根本原则,抓好保障服务,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努力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实际困难,把每一次有形的保障服务工作都化成无形的育人活动,在服务学生中实现育人目标。具体说:

1.要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生活。在平时的管理中,学校应要求班主任调查清楚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上的情况,做到问寒问暖,使学生能亲身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对于贫困生学校应施以救济,可以通过组织学校教职工,包括校领导、教师、职工与贫困生结对帮扶的形式,使贫困生切实受到救济,切实能感受到温暖。

2.及时对“问题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大学中经常会遇到“问题学生”,近些年来,这类大学生人数呈上升趋势,这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应及时提供细致的教育服务工作,把他们拉回来,转化为思想行为正常的学生。这项服务工作需要特别注意方法。要有爱心、细心、持久心和平等心教育这类学生,将其转化过来。

3.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健全的人格。“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学校应经常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青春期心理教育、情感心理教育、个性心理教育、问题行为心理教育等,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及时了解相关情况,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及时施以心理辅导服务,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

五、加强德育信息化网络建设

进入21世纪,网络已成为当代职校生交友聊天、休闲娱乐以及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对职校德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职校德育工作应坚持开放性,正确面对网络化提供的机遇,扬长避短,化害为利,开创职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职业院校应大力加强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具有本学校特色的、内容丰富、传播手段多样的校园网,用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方式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对学生的上网行为、浏览内容作正确、有效的引导,从而将常规德育活动与网络有机整合起来。例如,可以在网站上建立表现方式多样的“校史简介”、“学习天地”、“职业素养”、“心理咨询”等方面的栏目,给学生展现丰富的、可利用的教育途径;通过“悄悄话”、“成长的烦恼”、“和异性交朋友”等有针对性的栏目,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在第一时间进行心理疏导、避免一些同学出现心理问题或者心理问题恶化;也可以开展网上书画展、摄影展、优秀博客评比、广告设计比赛、网页制作大赛等等具有网络特色的同时又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手段,可以有效地增强学校德育的时效和力量。通过网络营造一种师生互动、信息畅通、思想健康、蓬勃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和环境。

总之,职业院校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管理教育模式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因此职业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除了重视学生学业成绩、技术能力方面的培养外,还应注重学生德育意识的培养,担负起为社会培养人才,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周素欣高永贵职业院校德育教育中实现人文关怀的措施[J].现代营销,2012,(4)。

[2]刘继荣当前大学生道德素质缺失现状及对策思考[J].未来与发展,2011,(03)。

[3]李杰春浅淡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的策略[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6)。

[4]刘爱梅中职德育教育全面渗透成功教育分析[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5]李梦卿张君第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有效研究[J].职业教工教育,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