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探究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钟雪辉

钟雪辉

摘要:初中物理是初中学生由小学升初中后所遇到的一只“拦路虎”,因为初中物理是初中生所遇到的新学科,学生们不懂得该怎么去学好它。许多学生在小学时总体学习成绩优良,但是一上到初中,由于物理成绩的不理想导致整体成绩下滑,从而使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最终导致学生面对枯燥的物理时,常常提不起兴趣,往往能避就避,那么,该如何改变这样的状况呢?此时,教师的教学方法就凸显出它的重要性来了。然而,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学好物理呢?本文就从这一角度出发来探究合适的物理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拦路虎;教学方法;探究

初中物理教学对于许多教师来说是一大难题,初中生刚开始接触物理,大多数都比较不适应;对于学生来说,一切都是全新的,一切都得重头开始,这样学生就产生一种恐惧心理。俗话说: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这个道理对于物理教学来说再适合不过。教师如果能够一开始就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热爱物理,那么,他的教学方法就是好的教学方法。现在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好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一、以学生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本就是说:要以学生为重心,教师的教学模式要适应广大的学生。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不能依靠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中有三大要素:知识、教师和学生。教师是通过教学方法将知识教授给学生,可以说,教师在教学模式中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综合这各大要素,权衡利弊,取长补短,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在当今的素质教育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不是全部,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时应该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因为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且维持他们继续学习的热情,起到调节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因为只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而忽略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导致了与教学目标相反的结果。所以,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积极创新教学模式,用以适应不同层面的学生,提升学生的对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通过实验让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物理课本上有很多公式定理都是前人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相关的实验,让他们从实验中领悟公式定理的含义。有这样一句话:百闻不如一见。如果学生仅仅靠听我们讲课本的公式定理,就相当于是死记硬背那些公式定理,对物理毫无感觉。这样,学习物理可能会让他们在一段时间内记住那些公式定理,但是时间长了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如同水过鸭背,不着痕迹。而通过物理实验来给学生讲述相关的公式定理,他们可以从实验中理解其含义,印象更为深刻,更有助于学习物理。

物理实验可以分为课堂实验和课外实验。课堂实验是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从实验室拿出相关的实验器具到教室给学生展示实验。在讲完本节课的重要公式定理,让学生对公式定理有一定印象的时候,教师就通过展示实验来让学生加深对公式定理的理解,有必要的话就开设实验课,让学生亲手操作相关实验。这样之前不懂的学生也就可以理解了,已经懂的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相关知识。

课外实验是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让他们回去自己做一些简单的实验。比如说:两个不同质量的物体同时着地。在很多学生的意识里,都是认为质量重的物体先着地,而对这个知识点就难以理解接受了。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去找两个不同质量的物体在同一地点同一高度同时让它们下落,然后观察实验,得出结论并与课本知识相结合来理解知识。这样,他们通过自己做实验来理解知识是很容易接受的。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很多学生在对物理知识的掌握过程中,一听就懂、一做就懵、一算就错,明显地缺乏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在学生做物理试题中显得尤为重要,试想一下,学生在做物理试题时不能准确的理解题意又怎么能够做好试题呢?所以说阅读能力在学习物理中也是很重要的。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首先,教师要挖掘生活中的兴趣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引用生活中的趣味现象,物理学家的趣味故事以及一些具有物理知识的民俗谚语进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教师应该根据要求,指导学生学会精读、粗读多种方法共举,去掉粗劣的信息,把握精要的信息,这样学生解题就会更加快捷方便。教师还应当教会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想办法解决问题;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时适当地勾、划、批、注,启发学生阅读的自觉性。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过程中,经常动笔可以加强记忆,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重要的知识点。在阅读时动手可以增强形成阅读习惯的心理动力。赏析课外阅读的材料可以增加物理阅读深度。积极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物理阅读水平。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了,理解能力也就相应的提升,解决物理试题的效率也就会提高,分数自然而然也就上来了。

四、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物理学家的典故,提高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地穿插一些物理学家的典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加深学生对当时讲解物理知识的印象,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理解记忆枯燥乏味的物理公式,学生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就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复杂的公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物理知识,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向广阔物理知识的大门,从而激起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学生还可以在这些物理学家的典故中找到自己的学习偶像,并且学习偶像对物理学习的精神,也就是说有了兴趣和偶像,学生就会更加努力的学习物理知识,而他们又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开心和快乐,这样又促进他们努力学习。周而复始,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在这样的循环下学生的物理成绩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五、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当成一名初学者,退到和学生在同一起点线上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共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变为学生知识学习的参与者。这样的教学就是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载体,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有目的、相对独立地进行探索研究,从而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新的物理情境与已有知识的冲突所在,从而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一般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的观察中发现问题并能口头或书面表达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根据以前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原因提出猜想,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要指导学生通过自己去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并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或相关信息进行比较、处理。要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归纳,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解释。要引导好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改进探究方案,总结出先前所提出的猜想或假设。

要学好物理不仅需要学生个人的努力,也需要有一个好的教师。一个好的教师的评判标准就是他会不会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导出出色的学生。在物理教学当中,由于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让物理学科给广大的学生留下枯燥乏味、艰涩难懂的不良印象,从而导致广大学生对物理望而生畏,这其中就有我们广大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探索出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物理的求学道路上少走弯路,从而为国家培养有用的栋梁之才。

作者单位: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南康镇初级中学

邮政编码:536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