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描细绘呈现新天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2

精描细绘呈现新天地

吕晓燕

——中国工笔花鸟画教学点滴

◇吕晓燕

(四川省遂宁中学校遂宁629000)

【摘要】:中国工笔花鸟画以写生为基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传统的绘画艺术形式之一,是美术学、绘画专业国画方向等学习的必修课。通过中国工笔花鸟画教学要求学生熟悉中国画媒介材料的属性,渗悟中国画的构图、笔墨造型、渲染设色等技法。进一步掌握创作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中国工笔花鸟画教学线描步骤创作

正文:中国工笔画以其高雅的品质、深厚的内涵、品格和韵味,是中国画发展历程的一个高峰,是别的画种所不能取代的,无论是在立意、造型、笔墨、色彩、构图以及时空概念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段上,还是在是否能让人赏心悦目、深入人心上来讲都具有鲜明的特点,既能体现出对传统的继承,又能彰显时代风尚,使人真切地感受到画家的情感与智慧。由此,抓好中国工笔画的教学尤为重要。自工作以来,我不断地学习和探索,领悟了中国工笔画教学的一些点滴,想与大家共勉。

一、临摹古今,师承古法。

强调线的重要性。线描是学习工笔画的开山斧,也是白描教学的一把尖刀利刃,线描教学体现在白描教学上,督促学生过好走线的关口,为画好工笔画打下基础。

(一)从白描教学开始,强调线条对中国画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概括出中国画对线条的要求大致概括为:“平、圆、留、重、变”五个字。“平”即平稳,指勾线时要用力均匀走线得保持平稳,“如锥画沙”。“圆”即圆浑,指勾线要中锋行笔。用中锋勾出的线条圆浑、饱满而有弹性,即所谓如“折钗骨”、如“弯弧挺刃”。“留”即勾线时要做到处处控制,随时能收笔,并能随作者意图变化,以至于能随心所欲。“重”指用笔钢劲,线条有力,能力透纸背。“变”指用笔的各种变化。中锋侧锋,顺锋逆锋,长短、粗细、虚实、曲直、断续、浓淡、干湿、缓急、刚柔、匀涩等等变化,来表现物体形态、质量感及其性特征与精神内涵。即可千变万化。把线条的力量与线条的变化结合起来,就是白描用线在形式美感方面的要求。

(二)、做好示范,现身说法。把走线的要点示范给学生,身体力行,学生感受深刻,容易学会。以传统十八描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临摹古代名作,严格要求学生,过好走线这道关口,打下工笔画坚实的基础。

(三)、把握关口,严格通关。勾线必须过关,避免线条有锯齿样,要求学生多练习长短、粗细、浓淡、曲直和折线等线条,直至线条光滑浑圆才能过关。

二、让学生了解创作中国工笔花鸟画的方法与步骤:

⑴收集整理材料,挖掘自然对象,找到创作主题。这一般通过写生来完成。发现特别想表现的对象,通过仔细观察和写生,力求真实、生动、准确地表现,感受事物对人的心灵触动,并赋予艺术体现;更高境界则应该“寄情花鸟,托物言志”。花鸟写生应该做好以下事情。

a、选择绘画角度:

一是选好入画的花,二是选好入画的角度。观察要多角度、多方位,最后起稿。选择入画角度要符合赏花人的习惯,有的花适宜俯视角度,如玉兰、荷花等;有的花适宜仰视表现,如倒挂金钟、垂丝海棠、曼陀罗花等。还有的花不适宜正面角度,如喇叭筒状的花不宜正面表达,应该采用七、八分侧面则容易画出花筒的径深。

b、写生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①多学习、多欣赏,才能胸有成竹。写生前要多欣赏古今名作,多学习他人的表现方法和构图,但切忌依葫芦画瓢,生硬照搬他人的程式体现生活。

②造型要求准确。不贪多求快,要九朽一罢。先概括出花的大体轮廓,然后由近及远、由前至后,一瓣接一瓣的细画,画完后反复检查、修改,以画像为准,这样既能锻炼造型能力又能为创作搜集素材。

③注意搜集三手材料和记录颜色。

ⅰ一枝花由花、枝、叶、梗完整地画下来。

ⅱ搜集各种花头的正面、侧面、背面、花苞、叶子的不同形象和姿态。

ⅲ画小构图。勾画各种大势,用速写方法大量搜集不同的构图支架,选择最佳的构图形式。

c、整理材料。

整理收集的材料时去粗取精,集中概括,抓住物象的主要特点,方能形神兼备。整理材料的一般步骤如下:

ⅰ整理写生稿子。要保留写生第一手资料,将铅笔稿用拷贝纸蒙在原稿上勾成白描。只需去繁就简,去粗取精,进行必要的艺术加工。

ⅱ画铅笔稿子。用铅笔把对象用线条表现出来,用拷贝箱或透明纸转移成正稿。

ⅲ定稿。传统定稿要“九朽一罢”,铅笔稿最终保留一个准确肯定的线条。在构图、结构、轮廓、线条都完全准确的情况下,然后再拷贝正稿(即熟宣纸或绢上),要求熟宣纸或绢上的铅笔线要细要淡。

ⅳ勾墨线。勾线要精炼而概括,有高度的表现力和艺术美感,能表现各种形体和各种不同的质感特征。

⑵定稿,完成白描稿子。工笔画几乎都是在白描的基础上完成的。

白描过程中用线要慎重,耐心、果断、平心静气地依据稿子进行勾描,在勾长线的时候,执笔要得法,运笔要注意“行”与“留”的关系。执笔时用力如抽丝,力争做到力透纸背,如槌画沙。

⑶绘制

创作稿拟定之后,落墨和染色采用何种技法都要意在笔先。要多思考多研究技法技巧的传达,如线的粗细浓淡,色彩的浓郁清淡,都要恰如其分。同时也得研究如何才能增加画面的装饰性、趣味性。特别是着色过程要讲究“三矾九染”,强调色彩沉着,色调恰当和谐统一,色墨结合,富丽典雅,变化微妙,薄中求厚,均匀秀润,烘托意境。

(4)检查⑴检查画面的构图是否完整。画完后把画挂起来,看看画面是否气韵生动;构图、用笔、设色等整体效果好不好;布白是否得体;题款、盖章是否合理。

⑵检查画面是否有气势。无论近看远观画面都应该做到显眼才行,工笔画远看有气势,近看也结构严禁、线条刚健婀娜,着色均浓淡适宜,不矫揉造作。即粗放而不凌乱,工细而不软弱,所表现的花草虫鸟形神兼备,生动活泼,逸趣横生,在构图上有节奏而富于韵律达到引人入胜.

总之,在花鸟画创作上,要有“三千入门,六千出神,逾万出巧”的毅力,努力创作,最终画技才会成熟,笔墨才会老辣,作品质量才会提升。只要刻苦认真地学习和继承传统中国花鸟画的技法和鉴赏知识,就能更好的推动中国花鸟画的创作。

参考文献:

谢赫《六法论》

石涛《石涛画语录》

西南师大出版社《中国花鸟画技法》

人民美术教育出版社《高中美术欣赏》

网络教学《中国画对线条的要求》

河北美术出版社《工笔花鸟画技法研究》

金鸿均《现代工笔花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