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学科的特点与教学方法——历史学科思想认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1

浅谈历史学科的特点与教学方法——历史学科思想认识

迟艳华王海燕

艳华王海燕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255400

以往,中学历史教育的三大任务是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历史能力和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新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和规定了高中历史教育的基本目标。其突出特点在于,把知识与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明确提出,同时把政治思想教育拓宽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要求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这样,历史教育目标得到了明显拓宽和完善,为全面发挥历史教育功能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一、历史学科的特点

1.主客观的统一性。历史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人类过去发生的事实;二是指对发生过的事实的记录和研究。历史上发生过的事实是客观的不容假设,而对事实的记录与研究则往往加上了作者的主观选择与认识。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历史大部分是经过历史学家主观选择出来的,显而易见历史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结合。作为一门严肃的艺术,历史与其他的学科一样遵循共同的规范或准则,如:信守事实、言之有据,努力探索事实与因果解释的真等。但史学又与文学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渗透着深刻的人文主义关怀。从文本的可读性出发,史学家往往在自己的记叙中运用了许多文学家惯用的手法,如生动的细节,包括人物富有感染力的言行、轶闻趣事等。

3.过去性与当代性、前瞻性的统一。历史课讲授的是过去发生的事实,具有一度性,不能再现和重演,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不仅同认识主体的主观价值观不同而不同,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史书、史料只是丧失精神生命的一堆死材料,必须经过人们的思考、反省、重新体验,才能够赋予史料新的生命,才能影响人们的精神和生活。所以历史解释、思考具有当代性,他是当代人们的思考,是为了解决当代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学习历史的真正意义是从历史中获得一种思维观念与方法,即历史意识。有了历史意识,才能理解历史的演进,懂得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根据历史的启示和历史的发展规律来认识服务现实,展望未来。

二、中学历史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1.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支配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行为方式。具体细分如下:

(1)历史知识的传授是历史教学活动的基础,历史知识的学习是发展历史学科能力的条件。基础教育阶段要求掌握历史科学的基础知识。还要将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引入课堂,使之具有时代性特征。

(2)历史学科的能力:指的是学生适应并完成历史学科学习活动的品质,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其核心是历史思维能力,即学生能够成功地解决历史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良好适应性的个体心理特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掌握历史学科的知识目标和能力发展方向,按课标“内容标准”要求,将知识与能力分为三个层次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活动。

(3)发挥历史课程的社会功能,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作为国民素质教育基础课程之一的历史课程,蕴涵了极为丰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因素,历史教师的责任不仅要从教学内容挖掘这些提高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还须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和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学生与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一切产生积极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

(4)教师要掌握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掌握学习方法的基本要素:即程序、原则、方法和手段。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有:记忆、思维、听说、阅读、观察、练习、写作、实验、参观、表演、欣赏、研究、总结、评论、创作、讨论、调查、游戏、收集资料、制作图表、社会活动、辩论等,尤其要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新课程要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像、影片、模型、实物等,进行直观的教学;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的整合。

2.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美感,全面发展个性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善于体验和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需要和学习动机。善于创设历史情境,引发学生参与、鼓励合作学习;善于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出发提出问题;善于引起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鼓励学生在思想和学习方法上大胆创新,努力为学生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们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3.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形式的需要,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但不得随意扩大教学深度和广度,以确保历史课程的基础性。

4.及时对教学进行有效评价。历史教学评价既反馈和调控历史教学,又帮助判断历史教学目标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应及时对其中任何一个过程加以改进以期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对学生掌握情况评价分两个层面,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评价。另一方面是面向学生个体的评价。二是通过活动课等过程性评价可以检测学生在能力、方法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程序和倾向的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