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歌唱艺术演唱风格的不同形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浅谈歌唱艺术演唱风格的不同形式

秦东霞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二中262400

摘要:“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是离灵魂之门最近的一门学问”,在当今社会,音乐给予我们情感的领悟,更给予我们美的享受与人性的升华。歌唱艺术运用音乐的语言感悟人生的美妙。它是文学语言与音乐旋律有机结合的产物,完整的讲就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出优美嘹亮的歌声,又用歌声透过音乐化了的文学语言,生动地塑造乐曲中的人物形象,描绘其意境,表达其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

关键词:音乐风格演唱形式表现声乐艺术创作

一、不同的时代背景展现不同的音乐表现风格。

在歌曲演唱中,我们对声乐作品的风格认识和表现不能千篇一律地用相同的声音、相同的表现手法,相同的情感表现层次来演唱,不同时代不同作曲家作品的表现也有很大的差异。比如我们最熟悉的十七世纪的名曲、《我亲爱的》是一首爱情歌曲,它对爱情的表露显然是含蓄的,像《尼娜》和《爱情的喜悦》等都属于这一类。同样一首《我爱你》,贝多芬的歌曲和格里格的歌曲就有很大的不同,显然后者比较热情、冲动,比较表露。

改革开放以后,声乐艺术创作又出现了不同的表现形式,各种各样思想和情感的作品百花齐放。新时代的发展给每一位中国作曲家以思想上的冲击,思想上偏重于显示一种宏伟壮丽的气势,声乐作品往往表现出史诗般雄伟壮丽的心胸和理想,如《我爱你中国》、《我的祖国妈妈》、《中国的土地》、《祖国慈祥的母亲》、《我爱你中华》、《春天的故事》、《科学的春天来到了》、《走进新时代》等等。

二、不同的声音表现不同的作品风格。

在常态课教学中,特别是在声乐教学中必须对演唱风格进行分析研究:用什么样的声音表现什么样的作品,在建立了基本良好的歌唱发声的基础上,根据作品的需要进行调整,既不影响美好的声音,又能够准确地表现作品的风格。比如意大利人的热情,声音喷薄而出,热情洋溢;德国人却比较严谨、理智,情感表现大部分时候都受到严谨的控制;法国人浪漫、讲究和典雅;俄罗斯的宏大壮丽;日本人的细腻、多愁善感都应该在声乐作品中用恰如其分的演唱方式表现出来。如果演唱日本的《樱花》,用意大利式的热情显然就过了。有些民族的风格是比较接近的,比如意大利与西班牙的风格很接近,日本艺术歌曲与韩国的风格很相似,某些方面的风格特点又与德国艺术歌曲有点相似,都是内向的、细腻的、压抑的,而不是从内心向外的。表现时代作者的作品,需要恰当的风格掌握之外,各人演唱的风格也各有不同,帕瓦罗蒂的松弛、大方、流畅,多明戈的戏剧性,浑厚及优美,卡雷拉斯的细腻精妙、弱声柔情。

个人演唱的风格与每个人的生理结构、发声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经常会遇到演唱相同的声乐作品却有着较明显的区别。也由于这些演唱风格的差别,在不同的时代对声乐作品的理解和表现会出现一些差异,但是这些差异不会很大。任何有修养的杰出的艺术家都会在忠实于原风格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某些风格,决不会出现与原来的风格背离甚远的现象。个人演唱风格的差异在中国歌曲中也总是如此,尤其是民歌更是明显,一首徐沛东作曲的《梅花引》就有很多人演唱,但是只有吴碧霞的声音演唱地最到位,情感细腻和一些戏曲的唱腔巧妙结合,耐人寻味,唱出了古诗词的韵味,令人百听不厌;歌唱家彭丽媛的声音抒情、清澈、明亮,从《江山》、《眷恋》的深情再到歌剧唱段《恨似高山,仇似海》、《万里春色满家园》等戏剧性的变化功力,涵盖面很宽很丰富的歌唱内涵,也深受学生喜爱。

三、课堂教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不同的演唱风格。

良好的演唱风格的掌握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并确立的有利于自己歌唱的形式,是艺术实践的结果,并不是标新立异就能够出来的结果。相反风格也往往会被某种歌唱的不良习惯所袭用,有时一些不正确的歌唱方式因长期得不到解决,反而成了某个人的特点,甚至称之为某个人的“风格”。因此,我们在声乐教学中还是要遵循科学歌唱方法的原则,不能急于求成,不要超出学生的现实能力,不能在学生尚未掌握基本的歌唱要领时,就要求学生唱出某种“风格”。在声乐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到演唱风格的培养和形成,是歌唱者生理条件、演唱方法技巧、文化内涵、审美水平、情感深度等等的综合体,不是用几个滑音、拐几个弯就可以形成的。也不能无视科学根据,不顾学生嗓音条件,凭兴趣爱好就能够做到的。对唱歌来讲风格和韵味是非常重要的。在拿到一个作品的时候,肯定要先了解作品本身的风格特点,包括作曲家写作的意图,要掌握作品风格的要求和思想才能唱好这首歌。再如歌唱家彭丽嫒演唱的山东民歌,她的韵味非常好,地方特色非常鲜明,是很浓重的山东风格。像陕西的阿宝演唱的陕北民歌,从语言到风格非常地道,一听就把人带到陕北高原。藏族歌手索朗旺姆演唱的西藏民歌,从声音到感情到韵味上就是藏族味。风格韵味在作品中把握的好,唱歌给人的感觉就很好听,旋律一到嘴上就不一样了,虽然有的歌手一个音符都不少,一个弯也不少,但听起来就没有味,就是韵味和风格的掌握欠缺。怎样才能提高呢?我认为就是多听、多看、多学、多唱,观察唱的好得人是怎么表现的,多看一些优秀的综艺电视节目,都是很有启发的。

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作品要循序渐进,针对学生的条件和问题,有目的地选择适合他们的歌曲和中外歌剧作品。选择有利于解决声音问题的作品,以便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演唱风格,能给每一个热爱歌唱的人带来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