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基于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培养

郭祖慧

郭祖慧重庆市梁平区星桥针中心学校405200

【摘要】历史是在空间与时间的不断推动下向前发展的,它是由不同的历史事件、历史时间构成的,同时是在特定的地理条件环境中发生的。所以只有将历史放在时空观念进程的角度下才能够真正地展现出它们所具有的意义。在义务教育改革推动下,对于历史教学的要求也在发生着改变,新课标要求学生们能够了解和掌握时空秩序下的时空概念,从而对历史事件进行判断和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让他们学会将历史事件放在时空条件下进行学习。

【关键词】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初中历史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06-152-02

引言:

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和推行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对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提出。要求教学除了基本知识和概念的传输之外,必须要让学生了解到本学科中所具有的核心素养,从而通过学科学习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培养自身的品格和能力。而历史教学中的“时空观念”的培养正是通过对特定时间和空间的整合学习,来培养他们基于时空观念下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帮助他们有效地获得历史知识,构建出基于自身理解的历史知识体系,进而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一、合理利用历史中的地图信息

历史事件中的地图信息能够有效地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活动范围、人员分布、地域差异等信息。它能够对教材所要展现的内容进行更加完善地诠释和说明,从而对历史教材内容起到补充和说明的作用,通过地图信息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空间认知,进而帮助他们对历史知识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探求。

(一)创设活跃气氛

历史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处的时代相距甚远,尤其是世界历史知识内容的学习,所发生的时间和空间与学生所认知的背景差距较大。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理解历史课本中所讲述的地名和区域范围,导致他们在学习时对地图的学习及了解情绪不高,限制了他们在时空意识方面的学习和培养[1]。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借助相关历史视频和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地图内容。

在川教版初三历史上册课本第二学习主题:古代亚非文明的学习中要学习和掌握古埃及、巴比伦、印度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相关知识内容。在上述的几个国家中尤其是古巴比伦目前已经不复存在,为了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历史中所提到的这些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文字、图片、故事、视频等信息来帮助学生学习历史概念。在教学时带领学生观看一段与金字塔、埃及法老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然后在结合地图学习古代巴比伦所处的位置让学生了解到古巴比伦正是现代伊拉克国家的一带。通过对视频的学习让学生们了解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统一、了解种姓制度等内容[2]。此时教师适当地引入《汉谟拉比法典》在古埃及的历史长河中的作用,从而让学生们明白古巴比伦最终的历史走向。

(二)地图对比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要注意对历史事件中所涉及的地图的讲解,让学生们自发的进行观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然后通过引导的方式让他们建立新的认知视角。当然也可以选择历史时期与现代化的对比地图,来给学生们以新的感官冲击,从而带动学生的兴趣积极进行思考,实现教学的目的。

对《汉谟拉比法典》学习的目的正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古巴比伦奴隶制的出现是和它所处的时间和空间相互联系的。而加入对比鲜明的地图,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学会从空间上去了解历史发展中的实质问题,提升他们在学习中的空间意识,提升教学质量。

二、分组合作,激发潜能

新式教学不拘泥于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成员的互动和分工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和合作,从而共同完成历史学习的任务提升小组的学习能力。通过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激发出更多的观点和认知,建立他们的时空观念认知。

(一)分组

为了让学生们在学习中获得更大的成效,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自身情况以及不同的个性情况来进行分组。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后期再依据他们的实际能力及意愿进行调整,以确保各组学生学习能力的科学分配[3]。如此分组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对促进学生学习有积极的作用。

在学习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中《古代的文学和文字》一课时,在上课之前教师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的发掘和使用范围。了解该时代所出现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如《荷马史诗》《俄狄浦斯王》和《天方夜谭》等世界文学名著所处的历史地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文学内容进行朗诵,也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黏土泥板和尖头小木棍来进行楔形文字的模仿雕刻。通过活动的方式来感知历史事件时空观念。

(二)学习目标

对学生进行时空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一个空泛的理论,同时还需要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知识的积累。所以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要制定目标,并将这种目标意识融合到教学中,让学生也能建立起明确的目标意识。如此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出自身潜能。

比如在学习历史近代史的过程中关于文艺复兴知识的学习。文艺复兴是一个时间延续较长、时间内容信息较多的历史事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主动的对教学材料进行分析理清课程内容,并结合小学学习的优势,更好地完成课程教学。在开始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对课本知识进行一个初步的学习和了解,并依照事件的发生情况制定一个时间轴,记录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事件和相关知识[4]。小组中的其他同学可以结合事件发生的地理位置信息绘制出文艺复兴的波及的范围和带来的影响。通过相互配合和展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艺复兴这个历史事件,建立更加系统的认知从而培养学生自身的时空素养。

教师在进行教学引导时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历史事件的时间和空间作为切入点,通过时间轴的方式来理清历史事件的发生顺序从而追寻历史事件的本质,让学生们建立更加完善的时空认知。

三、结束语

在历史教学课堂上培养学生们的“时空素养”能力,其本质还在于对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引导和培养,教师借助于地图资料来帮助学生们认识到历史事件的时空知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他们在学习历史知识中的探究潜质和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还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个性发挥,让学生们能够明确历史学习的思路,实现对历史学科学习的认知和了解。

参考文献

[1]王伟.基于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培养——以北师大版的初中历史教材为例[J].教育观察,2018,7(06):39-40.

[2]王福华.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培养的实践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2017(05):8-10.

[3]马少伟.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初探[J].科教导刊(下旬),2017(02):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