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1

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应用分析

段云

段云宁夏银川市西夏区第十一小学750000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广大教师应当重视体育游戏运用的研究,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运用游戏,在游戏方式、游戏内容、游戏使用契机等方面加强研究,从而提高教学成效。笔者主要针对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作用及其运用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体育体育游戏应用分析

体育教学中的游戏具有提高教学吸引力、降低训练难度、放松学生身心等作用,教师应当抓住教学要点,运用体育游戏开展热身活动,强化技能训练,放松学生的身心,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该运用体育游戏的教学方法。

一、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作用

1.体育游戏能够降低学生的训练难度。体育教学中,许多有一定难度或讲究技巧的动作需要学生进行反复训练,如篮球的运球动作、投篮动作、排球的正面垫球动作等。这样训练时间长了会消耗学生体力,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而进行体育游戏能够让学生的注意力从身心疲劳方面转移到兴趣投入上,有效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投入程度,不知不觉地训练巩固技巧动作。

2.体育游戏能够增强教学吸引力。游戏对学生而言具有比训练活动更大的吸引力,不仅小学生如此,初中生也同样。在枯燥乏味的体育训练中增加游戏环节,能够让学生精神为之一振,一扫对体育学习枯燥乏味的消极情感,更积极地投入体育训练活动中,这样的效果对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积极意义。

3.体育游戏能够实现放松身心的目标。体育教学中无论是教学之前的热身运动,还是活动之后的放松运动,对学生的身心保护都具有积极意义。以轻松的体育游戏代替传统的跑步、体操动作,具有显著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轻柔的游戏动作中达到舒缓身心的目的,将对下一节课学习的影响降到最低。

二、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要点分析

1.运用体育游戏强化技能训练,改变枯燥乏味的现状。体育教学中不乏某些技能动作的强化巩固训练,如篮球投球训练,对学生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动作角度力度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为了增强训练效果,某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反复的投篮训练,学生兴趣可想而知。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改进,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要求学生分小组开展训练,每一个小组之中都有篮球投篮动作训练较好的学生作为队长。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分小组开展投篮训练游戏活动,每进一球得两分,每错失一球倒扣两分,让小组之间开展游戏竞赛活动。这样的模式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本小组能够胜出,每一位学生都对投篮动作的技巧性进行分析研究,并开展巩固训练,将被动训练转变为主动训练的模式

2.运用体育游戏开展热身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每一节室外课的教学之前,笔者都组织学生进行热身运动,让学生的身体进入运动状态,防止突然运动引发的身体功能损害,这对学生的身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过去的教学活动中,笔者经常采用跑步、做操这样的热身方式,但学生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到接下来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笔者在体育游戏的运用方面将其与热身运动结合起来,在运动热身方面进行男女分组,男生进行蛇形跑小游戏活动,女生进行踢毽子活动,这样的运动同样具有热身作用。学生在蛇形跑和踢毽子小游戏中兴趣非常浓,投入程度也高,较好地发挥了热身作用,同时为接下来的体育教学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3.运用体育游戏舒缓学生的身心,消除激烈运动的影响。在每一节体育室外课的激烈运动之后,学生都会出现一些明显的疲劳感,这样的情感状态会对学生下一节课的学习产生影响。此时就需要通过一些舒缓活动调节学生的身心状态,让他们的身体逐步回归到正常状态。笔者在这一环节发挥了体育游戏的作用,选取了一首较为舒缓的轻音乐作为背景,带领学生自编自导一套放松操。在激烈的运动之后,全班学生一起随着音乐做动作,消除疲劳。这样的放松操游戏活动能够较好地调节学生的身心状态,将激烈运动带来的身心影响降到最低。

4.运用体育游戏培养协作精神,开展体育精神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某些体育知识,提高体育技能水平,还要让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增强团队协作意识,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教学中以体育游戏为基础,充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例如在篮球运球训练中,笔者专门组织了50米运球往返跑接力游戏活动,要求学生每五人一组,每四组开展比赛,通过一位学生往返接力的方式将球交给下一位学生,最终动作不违规、用时最少的小组胜出。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学生不仅训练了运球技巧,而且增强了合作意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当前,体育教学工作面临学生兴趣不足、教学模式单调等困境。体育教师应当强化这方面的研究,为教育教学活动增加创新因素,尤其是要提高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参考文献

[1]庞志强学校体育教学与教学的模式[M].北京:现代知识出版社,2001。

[2]毛振明体育教学模式论[J].体育科学,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