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正确认识我国西部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几个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要正确认识我国西部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几个问题

田金平

田金平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世昌乡中心校554101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对我国教育的发展永远具有战略性的指导意义。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中国西部经济突飞猛进,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了农村教育改革的步伐。但是,在教育改革征途中,农村的教育改革还会受到农村经济水平和教育管理水平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面临许许多多的需要不断解决的问题。笔者在工作之余认真探究,认为目前我国西部农村教育改革有三个问题需要我们正确看待:

一、正确看待农村学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

一是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在“普九”工作中,国家及地方虽然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办学条件建设,但是,部分乡镇中学及村级小学的教学辅助用房、附属设施设备没有得到解决,学校实验、图书和远程教育等工作都很难正常有效地开展。二是农村学校师资水平低。乡村部分学校教师不足,教师资源统筹不均,仍然有一部分老代课教师转正安排在工作岗位上,使教师的专业素质良莠不齐。农村教师基本不能使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如计算机、投影仪、其它影音设备等)进行辅助教学,不能有效利用各种方法(上网、下载、影音截取、制作课件等)整合课程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能在传统的教育教法中图进取。三是农村学校不能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农村学校没有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教学有形课程资源十分欠缺,网络不通,远程教育不能有效运用,教育资源不仅捉襟见肘,更无法实现共享。

农村学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客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原因,二是主观的人制原因。这种不合理是教育改革的必然产物,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实现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两年就实现。只有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保障教育经费所需投入,办学条件提高了,教育资源充足,再合理统筹配置之,才能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基本实现教育公平。也就是说,这种不合理,如果把它放在整个教育改革的工程中来看,是必然的,也可以说是合理的。

二、正确看待农村素质教育的认识与推进问题

在农村,信息严重滞后,素质教育之风好像来得很快,一时已铺天盖地了,老师们不知所措,不知道学生学习还该不该检测,如果要检测,该如何开展,以何种方式进行,如果不检测,学生所学的东西和学生素质的提升情况又如何反映,明知要实施素质教育,却不知素质教育是什么。表面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实际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停滞不前,严重影响到农村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如今,如何实施好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仍然是一个在现实工作中还未得到真正解决的教育问题。本人认为,素质教育中也需要考试,考试也不一定就是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有自身的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教育思想和发展规律,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不考试,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在课堂上试一试,书本里学一学、背一背、考一考的题目,不能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化,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素质教育不是一个脱节的单词,素质教育的课题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综合体,它不是一个只有教育家才要研究的内容,需要全社会、全民族、几代人,无数年,从方方面面来提高、反省和认识本民族的综合文化素质,在采用外部成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的同时,更要注意结合本地区教育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状况组织实施。断章取义,盲目推进,只会给素质教育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弯路。农村素质教育更需要正确地认识与有效推进。

三、正确看待农村留守学生问题

学校的教育离不开社会和家庭的支持,特别是没有寄宿制学校的农村更是如此。近几年来,学校的留守学生数比较多,平均值占到学校学生总数的2/3以上,农村中小学生违法违纪事例呈上升趋势,道德品行越来越差,学习兴趣低落,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极为严重,给学校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学校留守学生带来的问题虽然多,但我们要正确认识留守学生存在的问题,才能使学校留守学生工作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一是学校留守学生问题是一个社会性问题,是一个大问题,是一个很难解决也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得到彻底解决的问题。由于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农民经济收入不高,农民为维持生计、养家糊口,只有外出务工,无力监管子女的学习情况。学校留守学生随着家长的外出务工而产生,留守学生产生的根源是社会,留守学生问题是社会问题,留守学生问题也只有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中逐渐得到解决。

二是社会不要把学校解决留守学生问题的力量扩大化,学校也要积极地、有创造性地解决留守学生问题,把留守学生带来的问题控制在最小的层面上。虽然留守学生问题在短时期内不可能彻底解决,但学校仍然可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留守学生的问题控制到最小。如建立寄宿制学校,关爱留守学生,让学生以校为家;完善留守学生管理制度,使留守学生管理制度做到规范化、科学化和人情化。切不可对留守学生问题管似不管,或把希望寄托在上级和社会。解决留守学生问题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多方的共同努力。

教育无小事,在教育改革时期,学校教育工作既要粗中有细,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相关文件精神,要有长远规划,周密部署,既要大胆推进、认真总结,也要稳扎稳打、讲究实效。我们除了要遵循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外,还要贯彻好毛泽东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在吸取国内外的一些成功经验的同时,也要紧密地联系当地的教育实际,把自己能消化的东西吃掉,把吃急了可能反胃的东西贮存起来,以备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