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重症肝炎利用人工肝血浆置换(PE)治疗同时辅以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总计纳入60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为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重型肝炎患者。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PE治疗,治疗同时对照组辅以常规护理,观察组辅以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两组在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上对比差异显著,观察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 重症肝炎患者接受PE治疗同时辅以护理干预措施,可巩固治疗效果,避免发生相关并发症,护理工作得到患者家属认可,值得借鉴。

  • 标签: 护理干预 人工肝血浆置换 重症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02-2022.2月在我院收治的15例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对该15例患者采取血浆置换治疗,检测患者血浆置换治疗前后的抗核抗体(ANA)、双链DNA抗体(抗-dsDNA)、核内可溶性抗原抗体(抗—ENA)、24h尿蛋白等指标,比较治疗前后相关指标,评估治疗效果。结果:15例患者ANA阳性通过血浆置换治疗后10例转阴性,抗-dsDNA明显下降,8例抗-Sm阳性病例中6例转阴性,5例抗-Rib病例中4例转阴性2,损伤的肾功能较前恢复,24h尿蛋白定量在血浆置换治疗前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系统性红斑狼疮采取血浆置换治疗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采纳。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浆置换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富血小板血浆注射修复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肩袖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成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通过药物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肩关节评分、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肩关节评分、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肩关节评分、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s-CRP、IL-8、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s-CRP、IL-8、TNF-α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袖损伤患者通过超声引导下富血小板血浆注射修复治疗,可以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 富血小板血浆 肩袖损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诊断舒张型心功能不全中检验血浆BNP水平价值。方法:以2019.12~2022.1期间我院收治的42例舒张型心功能不全患者为例,将其纳入至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42例健康群体,将其纳入至对照组,对两组血浆BNP水平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研究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验血浆BNP水平,可诊断出心功能不全(舒张型),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血浆BNP水平 心功能不全(舒张型)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血浆置换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疾病过程中的有效护理措施。 方法  结合血浆置换易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患者的临床症状,针对性做好临床观察及护理。结果 患者治疗过程顺利,治疗后视力较前提高,病情平稳。结论血浆置换治疗激素冲击无效类视神经疾病已在神经眼科逐步开展,严密的观察及护理能有效防治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和成功率。

  • 标签: 视神经脊髓炎 血浆置换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成分单采和血浆置换治疗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三月至2022年三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60名住院病人,应用血细胞分离器对患者进行红细胞单采、白细胞单采、血小板单采以及血浆置换治疗等方法,并进行疗效对比。结果对60例慢性白血病、血小板增多症、急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进行了治疗,均能显著地减少病理性成分,提高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机体功能,差异有显著性(P

  • 标签: 血液成分单采 血浆置换 血液疾病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对重型肝炎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方法:收治的40例重型肝炎患者,参照组20例为常规护理方法,探析组20例为临床综合护理方法,对比不同方案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探析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均低(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肝炎患者在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中配合综合护理,可更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重型肝炎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骨关节炎对疗效的影响效果,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按照研究纳入标注与排除标准从2021年1月-2021年12月内本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中选取6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对比治疗前、治疗后3月、6月患者的关节优良率(采用HSS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分析)、疼痛程度(采用HSS分析)、膝关节屈曲程度。结果:经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后,患者关节优良率显著提升、疼痛程度显著降低、膝关节屈曲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相关指标6月后进一步改善,对比治疗前差异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 关节改善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重症妊娠急性脂肪肝应用血浆置换疗法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情况。方法:随机择选患者84例,就诊科室妇产科,就诊时间2017年01月~2022年05月,均确诊为重症妊娠急性脂肪肝。随机分组:常规组42例,实施常规综合治疗;干预组42例,实施血浆置换治疗。两组均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比、统计和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统计,在生化指标方面,干预组均优于常规组,P<0.05;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干预组(90.48%)高于常规组(73.81%),P<0.05。结论:重症妊娠急性脂肪肝采用血浆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指标症状改善良好,临床疗效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妊娠 重症急性脂肪肝 血浆置换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在肝胆疾病诊断中血浆4项凝血指标检测的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18年10月到2020年10月期间收治120例肝胆疾病患者,其中60例肝脏疾病患者、60例胆囊疾病患者,设定其为疾病组,另选取同期120例接受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检查其血浆4项凝血指标,并对比检查结果。结果 比较胆囊疾病与肝脏疾病患者的血浆4项凝血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两组的血浆4项凝血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肝胆疾病诊断中血浆4项凝血指标检测有着极为确切的价值,不仅可以用于对患者确诊,还可以评估其预后效果。

  • 标签: 肝胆疾病 检测 血浆4项 凝血指标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吻合血管游离腕横纹复合组织瓣桥接创面修复断指再植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9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断指患者62例,根据手术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缩短指骨断指再植术,观察组行吻合血管游离腕横纹+组织瓣桥接创面修复无缩短断指再植术。比较两组血运情况(皮氧分压、氧饱和度、患指微循环检测值、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断指成活情况、手指功能及断指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皮氧分压、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患指微循环检测值低于对照组,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断指颜色正常比例(93.55%,29/31)、张力正常比例(83.87%,26/31)及成活率(96.77%,30/31)均高于对照组(67.74%,21/31;58.06%,18/31;74.19%,23/31),P均<0.05。观察组手指功能恢复优良率(90.32%,28/31)高于对照组(64.52%,20/31),P<0.05。观察组断指灵巧度、活动度、肌力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吻合血管游离腕横纹复合组织瓣桥接创面修复无缩短断指再植术治疗断指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改善血运情况,促进手指功能恢复。

  • 标签: 断指 无缩短断指再植术 吻合血管游离腕横纹 组织瓣桥接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筋膜脂肪瓣联合人脱细胞异体真皮修复半侧颜面萎缩畸形的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收治各种原因所致半侧颜面萎缩患者19例,男3例、女16例,年龄16~56(29±10)岁。一期手术根据半侧颜面萎缩范围设计获取游离股前外侧筋膜脂肪瓣,与面部血管显微吻合后填充入凹陷部位。二期手术对皮瓣进行修整并根据面部亚单位凹陷情况用人脱细胞异体真皮填充。结果19例患者皮瓣存活良好,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面部亚单位组织萎缩,主要表现在眶下、鼻唇沟、颞部等部位,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填充修复,经1~8年随访填充效果较好,无明显排异反应。19例患者中18例出现不同程度皮瓣肥厚,经常规吸脂或皮瓣修薄手术改善。随访1~8年,19例患者恢复较好。结论人脱细胞异体真皮能弥补游离股前外侧筋膜脂肪瓣矫正半侧颜面萎缩的局限性,二者联合使用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面部单侧萎缩 修复外科手术 血管吻合复合组织移植 股前外侧筋膜脂肪瓣 脱细胞异体真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应用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儿四肢创面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0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患儿作为对照组,行传统围手术期管理模式;将自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30例患儿作为研究组,行ERAS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各时间段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皮瓣血管危象、发热、咳嗽、咳痰、腹泻、呕吐)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家属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6、12 h的改良面部表情评分法(FLACC)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术后血管危象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家属满意度高(P<0.05)。结论ERAS应用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儿四肢创面围手术期管理能降低围手术期各种应激反应,在降低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同时能加速机体康复从而达到缩短住院时间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外科皮瓣 疼痛 加速康复外科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血运监测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经验及参考。方法自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我们对18例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的患者,在术中及术后分别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皮瓣的血运情况进行监测,观察热像图变化情况。结果术中所有皮瓣在断蒂前的热像图上均可在穿支穿出点观察到热点的复温过程。术中在血管吻合后,16例皮瓣在动态热像图上观察到穿支血管处有热点快速出现,然后皮瓣周围逐渐升温,并可见额外新的热点生成;1例皮瓣松止血带后皮瓣复温不明显,未观察到明显的热点出现,该皮瓣经动脉抗痉挛治疗后好转,在热像图上表现为热点快速出现;1例皮瓣在热点出现后,穿支血管处的热点先逐渐弥散扩大再缩小,其他热点逐渐消失,经切除静脉栓塞血管并重新吻合通血后,血运情况改善。术后所有皮瓣均可在热像图上观察到明显的热点。术后2周所有皮瓣均存活,伤口均Ⅰ期愈合,皮瓣质地,血运良好。结论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的血运监测,方法简单可靠,可以直观快速反映皮瓣的血运情况,有助于尽早发现皮瓣血运障碍,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外科皮瓣 移植 红外热成像 血运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分叶皮瓣移植修复四肢复杂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我科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分叶皮瓣修复四肢复杂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39~58岁。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4例,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1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4例,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3例。致伤原因:机器挤压伤6例,交通伤6例。其中4例伴有血管神经损伤,1例伴有尺神经缺损。所有创面经一期行清创VSD术,术后合并有骨、关节、肌腱、血管神经外露,各创面皮肤缺损面积6 cm×9 cm~9 cm×35 cm,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皮瓣切取最大面积35 cm×9 cm。手部与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皮瓣与尺侧血管吻合2例、桡侧血管吻合3例;足、踝及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4例与胫前血管吻合,3例与胫后血管吻合。结果12例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分叶皮瓣术后均存活,未出现血管危象;其中2例皮瓣出现边缘部分皮肤软组织坏死,清洁换药后愈合良好;术后随访12~36个月,皮瓣感觉部分恢复,外形、质地、效果良好;供区仅存留线性瘢痕,外观、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分叶皮瓣移植修复四肢复杂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切取面积较大,供区损伤小,设计灵活,分叶组合后可同时修复各种四肢复杂创面。

  • 标签: 外科皮瓣 治疗结果 穿支 四肢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游离皮瓣手指创面修复的过程中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对患者发生血管危象几率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间收治的患者资料进行整理,从中抽取60例游离皮瓣手指创面修复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护理模式均分2组,其中采取常规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的30例记作参照组,另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的30例记作研究组,对比在不同方案下患者发生血管危象的几率。结果 患者接受研究组方案干预后皮瓣成活率更高,血管危象发生几率更低,两项对比均有统计意义(P<0.05)。 结论 游离皮瓣手指创面修复的过程中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皮瓣成活的几率,减少出现血管危象的可能,更好的促进患者创面的修复,适合于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游离皮瓣手指创面修复 预见性护理 血管危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配合游离植皮治疗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康复影响。方法:以跟骨骨折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行对比性治疗研究,研究时间为2019年5月~2021年6月,随机设置组别后予以对照组(n=32)游离植皮治疗,观察组(n=33)负压封闭引流+游离植皮治疗。比较患者植皮后临床康复效果、皮瓣成活率、足功能优良率、皮瓣感染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皮温恢复、抗生素治疗、创面愈合、住院时间及皮瓣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皮瓣成活率、足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配合游离植皮治疗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感染,可有效提升游离皮瓣成活率,改善患者足功能,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游离植皮 跟骨骨折 术后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显微外科手术和皮瓣再回植治疗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系统分配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前者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后者应用皮瓣游离再回植治疗,了解术后患者手部皮肤存活率以及手部功能恢复状况。结果: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手部功能恢复状况,前者84.00%,高于后者50%,具有显著差异(P>0.05)。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部皮肤存活率,前者90.00%,明显高于后者60.00%,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本次研究中发现,显微外科手术应用于治疗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效果明显高于皮瓣游离再回植,手部皮肤存活率以及手部功能恢复效果更好,具备一定推广价值。

  • 标签: 显微外科手术 皮肤游离再回植 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时应用足部游离皮瓣移植的临床价值。方法以50例手外伤伴有软组织缺损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11月-2020年11月,25例应用皮肤创面植皮手术,视为参照组,25例采用足部游离皮瓣移植术,视为研究组,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手外伤 软组织缺损 足部游离皮瓣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相对线粒体DNA拷贝数(mitochondrial DNA copy number,mtDNA-CN)与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燃煤型地氟病)的关联。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采用横断面研究,在贵州省典型燃煤型地氟病病区毕节市选择482例燃煤型地氟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在非病区长顺县选择212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两组人群基本信息、生活行为习惯等一般情况,采集外周静脉血血样,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相对mtDNA-CN;应用二分类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相对mtDNA-CN与燃煤型地氟病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与病例组人群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性别比例、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7.91,χ2 = 5.11、13.33、34.32,P均< 0.05);且对照组人群相对mtDNA-CN高于病例组[中位数(四分位数):202(138,292)比131(96,217),Z = - 7.80,P < 0.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比值比(95%置信区间)]显示,文化程度[小学:0.572(0.377 ~0.868)、初中及以上:0.292(0.174 ~ 0.493)]、相对mtDNA-CN[131 ~ < 217:0.265(0.144 ~ 0.488)、≥217:0.183(0.100 ~ 0.335)]、BMI[1.222(1.142 ~ 1.307)]均为燃煤型地氟病患病风险的影响因素(P均< 0.05)。在不同BMI及文化程度亚组中,相对mtDNA-CN与燃煤型地氟病患病风险均呈显著负相关(P趋势均< 0.05);相对mtDNA-CN与人群BMI、文化程度对燃煤型地氟病均不存在交互效应(P交互均> 0.05)。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mtDNA-CN与氟斑牙、氟骨症的患病风险均呈显著负相关(P趋势均< 0.05)。结论相对mtDNA-CN越高,人群燃煤型地氟病患病风险越低,提示mtDNA-CN可能是燃煤型地氟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标签: 线粒体DNA 拷贝数 横断面研究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