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鹅细小病毒病最早是由我国学者方定一于1956年首次在江苏发现,并于1961年鉴定其病原为鹅细小病毒(gooseparvovrius,GPV)。1967年匈牙利学者Derzsv又对本病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之后世界禽病学会将此病命名为Derzsy氏病。该病主要引起雏鹅急性肠炎以及肝、肾、心等实质脏器的炎症,致病性强,死亡率高。

  • 标签: 鹅细小病毒 分子生物学 细小病毒病 急性肠炎 匈牙利 致病性
  • 简介:近年来,沂南县肉鸭产业迅猛发展,加工企业达49家,年加工肉鸭3.5亿只,产值45亿元,但养殖污染也日渐突出。为加快传统养殖方式转变,沂南县大力推广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

  • 标签: 养殖技术 沂南县 发酵床 肉鸭 生物 山东
  • 简介:海利生物在免疫实践中成熟应用CPMA核心免疫工程后,2014年开始,迎来了全国各地重点养殖场到公司的参观、考察和学习。广西、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河北、北京、山东、河南、新疆、辽宁和黑龙江等全国各地的规模化养殖场负责人作为本省(县)的CPMA项目体验代表,来到上海的公司本部,对海利生物的车间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地方进行了实地参观考察。

  • 标签: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CPMA 规模化猪场 考察活动 免疫 生物
  • 简介:《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2006)是国家制定的关于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的基本规程和技术标准。《规程》中的生物处理要求通过用焚毁、化制、掩埋或其他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法将病害动物尸体和病害动物产品或附属物进行处理,以彻底消除病害因素,保障人畜健康安全。传统的掩埋、焚毁和化制等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方法在生物安全性、环境友好性和生态文明性等方面存在弊端。高温生物复合降解是一种无害化处理成本较低、操作方便快捷、处理彻底并能实现变废为宝的无害化处理技术,本文对此技术进行了介绍,并以湖北省宜昌市某无害化处理中心为例,对高温生物复合降解无害化处理技术的处理成本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从业者提供参考。

  • 标签: 高温生物复合降解 无害化处理技术 处理成本 分析
  • 简介:海利生物“规模化猪场CPMA核心免疫工程”是针对三大猪群(后备种猪、生产种猪和仔猪)的六大核心疾病(CSF、PRRS、PCV2、PR、MH和AR)的严密免疫方案,为控制不同猪群呼吸系统疾病、繁殖障碍性疾病和免疫抑制性疾病提供科学的综合性免疫方案和防控体系,旨在源头控制,建立规模化猪场核心免疫工程。核心理念:“在合适的时间对猪场需要免疫的猪群执行科学的免疫程序”。“规模化猪场CPMA核心免疫工程”理论来自于多年的临床实践,又重新指导实践,它为规模化猪场疾病综合防控提供全面保障。

  • 标签: 规模化猪场 免疫方案 CPMA 工程 生物 呼吸系统疾病
  • 简介:高温生物降解无害化处理技术能有效杀灭病死动物尸体中的细菌和病毒,处理后的废渣可作为肥料循环利用,安全环保.具有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的优点,是今后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主要发展方向。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动物卫生监督局于2012年引进北京爱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病死动物高温生物降解处理设备,投入使用并对其进行技术研究。现对该技术的使用情况作深入探讨,供广大同行参考。

  • 标签: 病死动物 无害化处理 高温生物降解技术 推广应用
  • 简介:硒是动物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本文介绍了硒对动物机体的各种已知生物学作用及其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望能引起养殖朋友的重视,合理应用硒。提高动物健康水平。使得养殖业健康发展。

  • 标签: 生物学作用 养猪生产
  • 简介:从江苏某地患病鹅群的脑、脾病料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过试验鉴定,该分离株具有血凝性,且可被ND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和中和,不能被AI(H5亚型与H9亚型)和EDS-76标准阳性血清抑制。人工感染雏鹅,引起100%的发病和死亡,并与自然病例有相似的症状和病变。该病毒的最小致死量病毒致死鸡胚的平均时间(MDT)为50.4h,1日龄SPF鸡脑内接种分离病毒致病指数(ICPI)为1.85;6周龄SPF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为2.42;对该病毒株F基因部分片段进行了序列测定分析,确定为强毒型鹅副粘病毒基因Ⅶ型,并暂命名为HQ-06。采用分离株制备成油乳剂灭活苗,免疫鹅群有良好的保护力。

  • 标签: 鹅副粘病毒 分离 鉴定 基因Ⅶ型 免疫防治
  • 简介:为进一步加快肉鸭传统养殖模式向现代养殖模式转变,有效防治畜禽养殖污染,促进全县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3月31日,沂南县政府出台了《生物环保养鸭资金补助项目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了生物环保养鸭资金补助项目指导思想、补助范围、补助标准和补助程序。

  • 标签: 资金补助 项目实施 养鸭 环保 生物 沂南县
  • 简介:【本刊讯】为加强兽用生物制品标准管理工作,确保产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农业部组织开展了兽用生物制品标准清理工作。经研究,对不符合当前国家动物防疫政策、存在较大生物安全隐患、已被新产品取代且至少5年无企业生产,以及检验项目不全、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13蹄疫O、A型活疫苗(依据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规程》标准)等81个兽用生物制品标准予以废止。要求自2016年1月1日起,停止生产上述81个兽用生物制品,涉及相关企业的兽药产品批准文号同时撤销;2015年12月31日前生产的产品,可以在2016年12月31日前流通使用;白2017年1月1日起,停止经营、使用上述81个兽用生物制品。

  • 标签: 兽用生物制品 农业部 兽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 企业生产 星等
  • 简介:潘军,男,广州市博善生物饲料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1985年于延边农学院(现延边大学农学院)毕业后,进入内蒙古农牧学院(现内蒙古农业大学)攻读动物营养硕士研究生,1988年毕业后进入东北农业大学任教,先后任动物科学系(现动物科技学院)教研室主任、实验牧场技术场长、副系主任(负责科研与开发、饲料厂、实验牧场管理)等职,1993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东渡日本留学,就读于北海道大学农学部生物资源生产学专业,研究瘤胃纤维分解过程中微生物量与纤维分解活性的变化规律,发表SCI论文5篇,2002年3月获得博士学位,返回祖国。归国后,为实现把科学技术和生产实践结合的愿望,开始了企业、教研“两肩挑”的职业定位。2004年,潘军任职的远大饲料与深圳金新农强强联合,他面临“要么留在学校做科研,要么随着企业南迁”的抉择。最后,潘军通过审视自身的管理、科研和社会实践等综合能力,开始了南下创业之路。2007年3月,创办广州博善生物饲料有限公司,开发“营养性发酵制品”,聚焦于酵母与芽孢菌及其延伸产品,期望在营养与动物健康应用领域有所建树。创始人特殊的背景,使得该企业在产品研发、营销等方面独树一帜。2014年5月18~20日,一年一度的畜牧行业盛会--第十二届(2014)中国畜牧业博览会在青岛召开,借此机会,本刊记者采访了潘军博士。

  • 标签: 生物饲料 饲料企业 广州市 总经理 养殖企业 内蒙古农业大学
  • 简介:生物发酵床模式是一种零排放环保型健康养猪生产方式,是根据微生态理论和生物发酵理论,以谷壳、锯末和复合微生物制成的混合垫料,铺垫在猪舍里,猪只排泄物经微生物作用被迅速降解消化,从而达到免冲洗、无臭味和零排放,可以实现环保养殖和无公害养殖。

  • 标签: 畜禽粪污 生物发酵床 污染处理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