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法对改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及生长促进的效果。方法将107例喂养不耐受患儿分成非营养性吸吮组(A组)55例及早期营养性喂养组(B组)52例,比较两组患儿胃肠不耐受改善及生长指标。结果B组患儿经口喂养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比A组患儿提前,平均每日增加奶量B组也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患儿恢复出生时体重提前,身长增长速率及血清前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给予喂养不耐受患儿微量营养奶液能改善喂养不耐受,并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

  • 标签: 新生儿 早期营养性喂养 生长发育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活行为方式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1例。干预组患者除常规药物治疗外,强化饮食营养干预、运动及精神调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合理用药、强化血糖监测及糖尿病知识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不强化综合干预措施。6个月后开展效果评价。结果通过常规药物治疗强化综合干预,干预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体重控制达标率均有良好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常规药物治疗加生活行为方式综合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生活行为方式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助产士对产妇实施产前健康教育对其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接受产检的124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前者实施常规产前指导,后者在常规教育基础上由助产士实施产前健康教育;结果干预组自然分娩率(61.3%)显著高于对照组(35.5%),剖宫产率(25.8%)和无指征剖宫产率(12.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8.4%)、(16.1%),干预组SAS评分(38.4±3.1)分、SDS评分(47.4±3.6)分低于对照组(42.1±3.6)分、(53.4±3.7)分,且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产前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自然分娩率,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 标签: 产前健康教育 产妇 分娩方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在治疗重型脑室出血并铸型的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重型脑室出血并铸型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钻孔引流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开颅手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预后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观察组AD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采用开颅手术治疗可以在短时间内清除患者脑室的血肿,降低病死率,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恢复,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不同手术方式 重型脑室出血 并铸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传统开颅小骨窗脑出血血肿清除术与血肿腔钻孔软通道置入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5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家属自由选择随机法将其分为开颅组(28)和微创组(30),对比两种术式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提示在术后肺部感染率两组存在显著差异,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存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钻孔软通道置入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开颅小骨窗脑出血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 标签: 小骨窗血肿清除术 钻孔血肿引流术 并发症 疗效
  • 简介:摘要对急诊科护士的心理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急诊科护士的心理状况与其工作性质、环境、年龄、家庭情感、社会因素等有关。应采取自我应对措施和针对性管理,以提高急诊护士身心健康。

  • 标签: 急诊科护士 心理状况分析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采用腹腔镜或开腹两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外科住院的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110例,根据患者自愿选择按不同手术方式将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共76例;开腹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共3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参数,疼痛评分和感染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均为100%;观察组手术时间参数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切口感染率远低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疗效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利于患者尽早下床恢复、尽早肛门排气,且手术时间短、切口感染率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开腹手术 腹腔镜 急性阑尾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确的呼吸方式对减少PICC置管异位的影响效果。方法将88例PICC置管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4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术中常规侧头的配合,而观察组给予术中常规侧头配合改为缩唇式腹式呼吸的配合,观其对比两组间置管异位的几率。结果对照组发生异位11例,而观察组3例,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缩唇式腹式呼吸方式能够有效减少PICC置管异位的发生率,提高置管成功率。

  • 标签: 正确的呼吸方式 PICC 异位
  • 简介:探讨贫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情况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其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某校430名贫困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贫困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整体水平较高,但仍有一定比例的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较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显著高于女生,但在年级和专业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不同性别、专业的被试在积极应对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消极应对方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的贫困大学生在积极和消极应对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关系密切,与积极应对方式之间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之间呈负相关。

  • 标签: 学生 贫困 一般自我效能感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静脉留置针是临床输液的方法,它能减轻病人痛苦,便于治疗和抢救,另一方面也能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量,现已成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封管液是在输液结束时向静脉正压注入一定量的液体,目的在于保证再次输液通畅。封管技术是其应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保证输液通畅的关键,如方法得当,可延长置管时间,防止因局部血栓形成而造成的堵管。但目前对于静脉留置针的封管方式存在争议,临床研究的封管方式各不相同。有研究推荐按压式冲管法1;也有研究推荐脉冲式正压封管法2及双重正压封管法3。本文比较不同封管方式的使用,从而为临床合理应用静脉留置针提供证据。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封管方式 留置效果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干燥方式对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的器械干燥时间及灭菌合格率的影响。方法采用低温真空干燥柜干燥方法与常规干燥方法,对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管腔器械和显微器械进行干燥,对比低温真空干燥组与常规干燥组所用的干燥时间和灭菌合格率。结果对于管腔器械,低温真空干燥组所用干燥时间比常规干燥组所用时间,平均节省了约909.67秒;对于显微器械,低温真空干燥组所用干燥时间比常规干燥组所用时间,平均节省了约847.10秒,对于管腔器械和显微器械,低温真空干燥组比高温干燥组节约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真空干燥组的器械灭菌器合格率明显高于常规干燥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的器械,采用低温真空干燥柜干燥比常规干燥更省时,且灭菌合格率更高。

  • 标签: 干燥方式 干燥时间 灭菌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不同类型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应对方式,以便进行临床治疗和健康教育。方法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273名来自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开滦精神衡生中心的精神障碍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不同性别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2)不同年龄组的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3)不同文化程度的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4)不同职业的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5)不同类型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比较,在“面对”和“屈服”策略中有显着性差异。精神分裂症与心境障碍患者在“面对”策略有区别,心境障碍患者与神经症和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在屈服“策略”中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比较医学应对方式无差别;不同类型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应对方式有显着性差别.

  • 标签: 精神病学 精神障碍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和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中老年腹股沟疝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35例中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平片无张力疝修补书治疗的观察组18例和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对照组17例,比较两组的术中时间、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以及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片无张力修补术与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中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中结果一致,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腹股沟疝气 无张力疝修补术 平片 充填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减少静脉输液拔针后引起的血管损伤、皮下淤血等。方法将200例输液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干棉签按压针眼止血,实验组采用指导患者本人输液贴按压针眼止血,按压时间大于4min。观察和比较两种方法在拔针后的血管损伤程度。结果在静脉输液拔针后对照组患者感觉疼痛、针眼出血、皮下淤血的次数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输液拔针后,指导患者自行采用输液贴按压针眼且时间大于4min的方法,在防止针眼出血,皮下淤血方面优于传统棉签按压法。

  • 标签: 静脉输液拔针 输液贴按压 血管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中细节化工作方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医疗器械640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细节化护理,对照组未开展细节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器械检测合格率99.44%高于对照组86.94%,包装质量、清洗质量、灭菌质量及职业防护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中,采取细节化护理,通过细节化工作方式的运用,能提高护理质量,效果显著。

  • 标签: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细节化工作方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对高龄股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进行高龄股骨骨折手术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和B组,每组40例患者。A组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采取椎管内麻醉方式实施麻醉,B组患者采取全身麻醉方式实施麻醉。结果A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均明显比B组患者短,P<0.05且A组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和认知障碍发生率明显比B组患者低,P<0.05。结论高龄股骨骨折手术患者实施椎管内麻醉较全身麻醉方式能够显著缩短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且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更加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 标签: 全身麻醉 椎管内麻醉 高龄股骨骨折患者 术后恢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干预方式。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两组。A组给予普通护理干预,B组给予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总体满意度;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疾病认知度;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血糖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差异。结果B组患者总体满意度高于A组,P<0.05;B组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疾病认知度优于A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糖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B组血糖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给予全面护理干预方式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血糖,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疾病认知,缩短住院时间,加速血糖达标,值得推广。

  • 标签: 2型糖尿病 脑梗塞 护理干预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实施疼痛控制护理,研究实施疼痛控制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创伤性骨折患者,患者例数80例,选择时间2016年6月—2017年6月,分不同护理措施常规护理、疼痛控制护理,对应组别对照组、研究组。经SPSS21.0系统分析组间的SAS、SDS、VAS评分和护理总满意率。结果研究组的SAS(30.26±5.11分)、SDS(31.27±5.23分)、VAS(31.66±5.31分)评分经SPSS21.0系统分析发现均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护理总满意率(95.00%)高于对照组(70.00%),P<0.05,差异显著。结论创伤性骨折患者实施疼痛控制护理的应用效果十分肯定,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 标签: 创伤性骨折 疼痛控制护理 效果研究 护理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以及护理方式及方法,以供大家参考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5年10月—2016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选取9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9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均采用硫酸镁进行治疗,对照组45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观察组45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模式,探究其护理满意度的差异性。结果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在护理满意度的对比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采用硫酸镁进行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其治疗效果显著,且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以及推广。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 临床治疗 护理方式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护理措施在乳腺癌放疗患者中预防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1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放疗,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预防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以及对临床护理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皮肤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护理在乳腺癌放疗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助于降低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模式 乳腺肿瘤 放射治疗 皮肤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