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3 个结果
  • 简介:文章试图借用胡琴艺术的一部分"历史音响",进一步讨论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胡琴作为20世纪中国器乐艺术的一个重要领域,其整体的结构系统是如何建立起来的?第二,目前所存见的胡琴"历史音响",为这门艺术的文化建构发挥了何种作用?第三,今天强调胡琴艺术的"历史音响"价值,对于当代胡琴艺术的发展究竟有什么意义?当代的胡琴演奏家应该与前辈人比什么?

  • 标签: 历史音响 胡琴艺术 文化建构
  • 简介:本文以中国先秦编钟(甬钟)和西方低地国家钟琴两种不同形制的青铜乐钟为研究对象,对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维观念和西方文化中“天人相分”的思维观念带来的科技思维的不同及乐器发展高峰期的不同步性进行历史考察,结合编钟和钟琴历史发展脉络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初步分析和比较。在对比中解读东西方乐钟在形制、声学、演奏方式及其文化属性等方面的不同。

  • 标签: 编钟 钟琴 欧洲圆形钟 低地国家
  • 简介:在佛教戒律之于僧尼“不得动乐”的规制中,印度佛教音声体系是由僧、俗两个不同群体共同完成的释俗交响系统;中土佛教音声是在印度佛教音声体系内所做出的元素置换过程,但却在周围“制度环境”的不断更替中经历了“僧尼非乐——僧尼破戒奏乐——伎乐供养僧尼化——俗曲佛用成为传统”的流变过程,原来由僧、俗两个不同群体共同完成的系统逐渐演变成僧尼独自完成。伎乐供养僧尼化并渐趋形成南北区域的地方性选择;当下诵经、器乐供养两大系统实为佛教音声体系流变之后的接衍、简化。佛教音声的历史发展表明:为用是佛教音声生存之本,制度是佛教音声为用之生态框架,为用与制度的博弈是佛教音声流变及其与世俗音乐关联的根本动因,亦是国家在场下佛教音声流变研究的重要维度。

  • 标签: 为用一制度 佛教音声体系 伎乐供养 历史流变 国家在场
  • 简介:《西方经典老唱片:历史上最伟大的101张唱片》一书是基于《留声机》杂志1995年评出的“有史以来最伟大的100种唱片”的榜单。《留声机》杂志原本并不喜欢排列或推选“名曲名盘”之类的唱片榜单。

  • 标签: 老唱片 历史 西方 《留声机》 詹姆斯 杂志
  • 简介:回顾历史 深切感受──我院作曲系成长过程的回顾作曲系供稿饶余燕执笔作曲系始建于1956年底、1957年初西安音乐专科学校成立之际。此前的西北艺专和西北艺术学院音乐系阶段,已设有作曲专业,成立了作曲教研室,虽然由于师资的匮乏和办学条件所限,但已陆续开设...

  • 标签: 作曲系 饶余燕 作曲专业 音乐系 张豪夫 现代作曲技法
  • 简介:20世纪许多前辈学者们对中国音乐史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对于经历了数千年发展和演变的中国音乐,显然,我们还没有认识清楚,许多问题仍然摆在我们面前。史料开掘、乐谱发掘与古今联系是我国音乐史研究与发展的3个重要而根本的途径,中国音乐史学今后的前景即决定于在这3个方面所下的功夫如何。

  • 标签: 中国音乐史学 学术传统 史料开掘 乐谱解译
  • 简介:解放后,50年代中期,我正在华南歌舞团搞创作,为“全国音乐舞蹈会演”准备节目,所以对当时广东音乐界的情况没有关心。当时广东音协主席李鹰航,又是文化局副局长,他们音协讨论认为在广州要办一个音乐学校(中学),当时文化局通过以后,

  • 标签: 星海音乐学院 办学历史 口述 广东音乐 50年代 音乐舞蹈
  • 简介:三、菲尔德的历史地位约翰·菲尔德(1782-1837),生于都柏林的一个音乐世家,祖父是当地教堂的管风琴师和钢琴师,父亲在当地剧院的管弦乐队担任小提琴手。菲尔德7岁开始接受祖父对他进行的严格的音乐理论及钢琴专业训练,9岁师从意大利作曲家汤玛索·乔尔达尼(TommasoGiordani),1792年3月21日,菲尔德首次登台演奏钢琴,深受好评。

  • 标签: 演奏 历史 约翰 作品 夜曲 音乐理论
  • 简介:文章简要回顾了解放前上海音乐学院理论作曲专业的20年历程,深切缅怀了在艰苦创业过程中,为奠定理论作曲专业基础培养理论作曲人才,为我国的音乐创作、音乐教育事业作出过卓越贡献的前辈们,以此作为作者对母校建校80周年纪念的一点微薄献礼。

  • 标签: 解放前 理论作曲专业
  • 简介:将碧血,写忠烈,作厉鬼,除逆贼,这血儿呀,化作黄河扬子浪千叠,长与英雄共魂魄!——田汉:《关汉卿》马少波同志曾说,他是个“业余作家”。确实,少波同志担负着领导工作,组织领导和帮助别人创作,占去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精

  • 标签: 关汉卿 田汉 业余作家 谢道清 李庭芝 领导工作
  • 简介:丘鹤俦编写、1920年出版于香港的(第一集),是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扬琴教材.在中西因素的结合和各方面历史环境的影响下,的面世有其必然性,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扬琴领域.在里,丘鹤俦首次总结提出了扬琴演奏的左右竹理论和"竹法十度"理论,为广东扬琴音乐的传统技法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之后日益多样化的扬琴技巧发展提供了依据.中的练习曲对后人研究和学习地道的广东扬琴音乐加花规律提供了实物资料,使今天的广东扬琴音乐加花演奏有所依据.作为由中国人在中国编写的、从文字到谱式到思想等都完全是中国的传统样式的第一本扬琴教材,其本身就是扬琴中国化的最好体现.

  • 标签: 《琴学新编》 第一部扬琴教材 扬琴 扬琴演奏技法 扬琴练习曲 扬琴的中国化
  • 简介:国家、民族、族群在其发展历程中,形成不同的记忆,并通过符号文本、书面文本、口头文本等多种形式来延续,并在此过程中完成历史的再表述。蒙古族长调作为口头文本,一方面以歌词的延续来承载其族群特殊历史过程,另一方面进行着现代变迁。文章以土尔扈特部长调为载体,期望透过现代田野来重构历史事实,从田野路径、长调记忆、音乐声态三维度解析传统与现代博弈中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长调音乐文化。

  • 标签: 历史记忆 口头文本 蒙古族 土尔扈特部 长调音乐
  • 简介:本文对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作了回顾,概述了艺术歌曲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背景,列举了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总结得出中西融合与民族化实践是这个时期艺术歌曲创作的基本特征,并对这一时期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规律进行一次再认识.

  • 标签: 二十世纪上半叶 中国 艺术歌曲 声乐体裁 民族化 表演形态
  • 简介:汉水流域地处我国南北自然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跨湖北、陕西、河南三省地域。该区域传统音乐文化具有地域特征鲜明、并兼具南北过渡风格的特点,但同时内部音乐文化景观也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汉水流域这一传统音乐文化地理格局的形成,是受到当地上、中、下游不同的地貌类型、区域内方言的地理分布格局、明清时期统县政区的设置、东西南北贯通的交通区位和明清时期荆楚移民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 标签: 传统音乐 文化景观 历史地理背景 汉水流域
  • 简介:序言:暮然回首从20世纪20年代王光祈引入“民族音乐学”,到50年代“民族民间音乐研究”,再到80年代至今的传统音乐研究(或称“中国民族音乐学”),三个阶段,恰以三十年为界。乔建中将《集成》资料中的五十余篇“现状调查报告”逐篇细读,并生发感想:

  • 标签: 民族民间音乐研究 中国传统 民族音乐学 历史 20世纪 50年代
  • 简介:是陈铭道先生于2003年完成的一部著作.该书为读者介绍了西方音乐学的历史、文献资料和写作的情况,时间跨度从音乐学产生之初直到20世纪.此书可谓是对西方音乐学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它的出版弥补了时下此类著述的不足.阅读此书,使笔者仿佛在一夜之间了解了西方音乐学几百年的发展概况,在丰富自身音乐知识的同时,也兼习了与此相关的外文,可以说一举多得、受益良多.

  • 标签: 陈铭道 《音乐学:历史、文献与写作》史料 结构 学术观点 语言特点
  • 简介:在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歌曲《嘉陵江上》再一次被人们所熟知,这首产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极大的鼓舞中国人民坚强抗战的抗日救亡歌曲,采用了西洋歌剧式创作手法与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的方式,以其独特的歌曲风格、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浓烈的感情色彩,成为我国音乐史上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其表现出的巨大感染力和号召力,在整个中国革命历史的长河中都产生了深远、重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歌曲《嘉陵江上》的文化解读,旨在使演唱者能够更准确的把握好此曲的演唱风格和情感基调。

  • 标签: 嘉陵江上 历史意义 情感表达 艺术特点
  • 简介:首先,对做这件事,我举双手赞成。对由中国戏曲学院这样一所戏曲艺术的高等学府来做这件事,更深表赞同。戏曲学院身负教学和传承戏曲艺术的重任,由它同时兼起艺术研究的责任,形成艺术研究和推动艺术发展的氛围,不但有利于做好这件事,对学院的教学也有好处。以研究引领教学,以创作推动教学,方能体现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当代戏曲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

  • 标签: 《锁麟囊》 历史责任 中国戏曲学院 办学指导思想 戏曲艺术
  • 简介:当代中国戏曲音乐的历史进程与发展趋向蔡际洲一、引言历史悠久、传统深厚的中国戏曲音乐在经历了八百余年漫长岁月之后,已步入当代社会(本文特指1949年建国以后的社会主义时期)的门框了。四十多年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已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革。新的社会背...

  • 标签: 戏曲音乐 发展趋向 历史进程 当代中国 创作方式 一曲多用
  • 简介:本文通过对福斯特歌曲作品的创作题材、形态结构、乐汇来源等多角度的分析与阐释,使读者对福斯特歌曲作品中以特有的方式表现出的人文主义情怀有一个全方位的、较为清晰的认识;福斯特及其歌曲作品不仅在美国本土音乐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历史地位,还因为歌曲作品本身所具备的超越性,即歌曲中蕴含的人性和博爱,而成为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

  • 标签: 人文主义情怀 历史地位 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