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创伤者对过去创伤性情景的强迫性召回常常以记忆的变形、扭曲和伪装的形式出现,这就给如何评价创伤叙事带来了难度,也把创伤研究和历史叙事及文学叙事联系在了一起。本文讨论一种被认为适合于创伤叙事的写作方法,即“不及物写作”,对弗洛伊德(SigmundFreud)、罗兰.巴尔特(RolandBarthes)、贝雷尔.兰(BerelLang)、海登.怀特(HaydenWhite)、多米尼克.拉卡普拉(DominickLaCapra)、卡西.卡鲁思(CathyCaruth)、安妮.怀特黑德(AnneWhitehead)等学者的相关论述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探讨了创伤研究的文学意义。

  • 标签: 创伤 不及物写作 证词 中间语态
  • 简介:抵制主体性不可相提并论、混为一谈。非洲、加勒比、印度的后殖民小说家及其作品中的人物抵制西方殖民者及其文化的行为能力并不能体现他们的主体性。后殖民小说中殖民地本土人接受或追求西方教育的行为是他们复制模仿西方文化的行为,同时也是他们主体性乏弱的表现,而后殖民小说的另一普遍性主题"腐败"则是殖民地本土人主体性乏弱的结果。

  • 标签: 后殖民小说 主体性 抵制 意识
  • 简介:<正>梁实秋翻译过众多的外国文学作品,其中影响最大、贡献最卓绝的是他独自一人翻译完成的莎士比亚全集。这一翻译工程开始于1930年,当时,任职于翻译委员会的胡适,拟定了一个五年译书规划,遍邀各方名士翻译两方哲学、文学名著,莎士比亚全集亦被列入,并拟定由闻一多、徐志摩、梁实秋、叶公超、陈西莹五人共同担任翻译。不料闻、徐、叶、陈四人始终没有动手,这一工作就全部落在梁实秋一人身上。他开始了漫长的耕耘。抗战开始前,他译完了四部悲剧,四部

  • 标签: 莎士比亚 梁实秋 莎士比亚作品 外国文学作品 西方文学 西方文化知识
  • 简介:本文从文化学中的媒介研究视角出发,截取了德语文学史上的两个断面——1800年前后及1900年前后,着力考察此间文学现象与其所处时代语境中的媒介形态之间的互动关系。文章通过对媒介相关的概念的厘清,尤其是通过对由德国媒介哲学学派建立的“使者”模型的引介,为特定时期的德语文学作品的解读定位提供了新的可能。

  • 标签: 文化学 媒介研究 使者模型 文字文化 影音文化
  • 简介:王老吉因在今年为汶川地震的社会捐款中首捐一个亿而广为注目,一方面是回报社会的慷慨善举,另一面业界也纷纷赞说这是非常成功的营销案例。其实我们回顾王老吉这几年逐步走向成功的轨迹,会发现他们的营销水准是一流的。

  • 标签: 营销案例 王老吉 文化缺失 社会捐款 回报
  • 简介:本文分两个层次来论述伽达默尔的隐喻诠释学.首先是结合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中的几个核心概念,如"偏见"、"经验"、"受历史作用的意识"等对"对话"的诠释学进行了阐述,其次是在比较康德"游戏说"的基础上,对"游戏"的诠释学(一种生存论)作出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 标签: 诠释学 伽达默尔哲学 康德 生存论 首先 偏见
  • 简介:藏族吉祥图案是藏族艺术的代表之一,体现了藏族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乐观的生;舌态度。本文以藏族吉祥图案中最有代表性的“八吉祥徽”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八吉祥徽”的图案色彩艺术特点,并在藏族吉祥图案现代设计之间寻找契合点,提出藏族吉祥图案在现代设计中进行再设计的可能性。

  • 标签: 吉祥图案 色彩 “八吉祥徽”
  • 简介:<正>约翰·斯坦贝克(JohnSteinbeck)是本世纪30年代美国文坛上最活跃、最引人注目的作家之一,也是经济大萧条时期最重要的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于1902年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蒙特雷县塞利纳斯镇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面粉厂主,还做过蒙特雷县的财政局长。

  • 标签: 约翰·斯坦贝克 《愤怒的葡萄》 面粉厂主 经济大萧条 加利福尼亚州 塞利纳
  • 简介:自从巴赫金以狂欢化诗学理论研究拉伯雷以来,拉伯雷就与民间笑谑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巴赫金的一家之辞一直独霸文坛。本文将另辟视角,以精英和民间的关系来重新解读拉伯雷,以拉伯雷的个案研究来辨析民间文化、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关系。

  • 标签: 拉伯雷 精英 民间文化 话语权
  • 简介:这些年来不少学界同仁,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最重要的莫过于这几种:一是弘扬国学;二是恢复经学传统;三是提倡儒学;四是倡导“新子学”。这几种主张自然都有各自的道理,但相比之下,我认为还是“新子学”的提法更加适合当前中国的实际。因此,自方勇先生于2012年提出了“新子学”构想之后,

  • 标签: 传统文化 价值重构 传播 子学 主张 经学
  • 简介:网游小说是指按照网游套路组织内部叙事结构的小说。它的现有面貌是由网游空间市场逻辑两股力量从内外两个角度共同塑造出来的。通过模拟网游空间,网游小说的叙事空间呈现不断替换弃置的特征,人物形象亦因此过分单一化。市场逻辑瞄准网游玩家长期以来形成的心智结构,通过复刻网游的叙事套路,推动网游小说走向模式化批量生产。

  • 标签: 网游小说 网游 空间 市场
  • 简介:<正>周秦之际,在中国的东南部及南部,有一个支系繁多的民族,史称“百越”,其中的瓯越、骆越两族,即为今日越南民族的主要组成部分。(据越史记载,当时曾有“瓯骆国”,即为越南的前身。)当时他们的居住地区称为交趾或交州,秦汉时置为郡,以后逐渐接受了汉文化,成为多民族中国的一员,直到五代末。越南的史书把这段历史时期称为“北属时期”。

  • 标签: 越南文学 汉语文学 作品 汉文化 俗文学 知识分子
  • 简介:在中国古代的通俗小说中,一个重要的惯常性母题就是比武斗智,可以说,几乎涉及比武的描写,会心的人们就不难发现该母题的踪迹,其中透露的文化涵蕴当是丰富深厚的,然而,却罕有人觉察这一母题真正的文学化,事实上倒是来自中古汉译佛经故事的启发,本文特拈出此例,以为就教于方家。

  • 标签: “比武斗智” 母题 佛经故事 中国 古代 通俗小说
  • 简介:<正>听说王世襄来港主持中文大学主办的明代家具展览开幕,不禁怀念起我们一同住了二十多年的北京芳嘉园小院。他和袁荃猷夫妇二人至今仍住在那里,就为了他的宝贝明代家具太大太多而无法搬入有现代设备的居民楼。到了冬天就要在屋檐下储备大批煤饼和木柴,安装火炉烟囱,每天弄火炉,一手煤黑。自从香港三联书店约五年前出版了他那八开大本豪华版《明式家具珍赏》以后,海外学术界才知道他是这方面的几乎唯一专家。一些对此有兴趣的朋友和收藏家,有机会到北京都要去拜访他。那芳嘉园小院已不复当年,全盛期应在"文革"前的七八年间。这所传统的北京四合院原是王家旧居,王世襄就在这里出生长大。

  • 标签: 王世 袁荃 明式家具珍赏 明代家具 北京四合院 现代设备
  • 简介:<正>对于自认为受“西方文学影响”的巴金,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影响无疑居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巴金曾经说过:“现在文科学生都知道说但丁、莎士此亚、歌德等等如何伟大,然而对于这几位文豪,我却溲有好成,过去的文人我比较喜欢的倒是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左拉。”几十年后,巴金再次谈到国外作家的影响时,第一个名字又是屠格涅夫。

  • 标签: 巴金小说 创作风格 浪漫主义精神 现实主义 创作方法 作品
  • 简介:  2002年9月30日,值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之际,日本作家代表团辻井乔、黑井千次、秋山骏、高井有一、坂上弘、稻叶真弓、财部鸟子、松本侑子一行八人访问了北京之后来到上海.笔者应中国作协陈喜儒先生之邀,参加了日本作家代表团上海作家王安忆、叶辛、赵长天、赵丽宏、王小鹰、俞天白、陈丹燕、孙甘露、马原、周佩红等人的座谈.  ……

  • 标签: 文学社会 日本文学
  • 简介:在全球化进程中,一向作为西方文化和文学经典的莎士比亚剧作,在不断普及的同时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衍生产品。本文以2011年7月在布拉格举行的第九届世界莎学大会为契入点,围绕全球化莎士比亚的衍生主题,着重分析莎士比亚经典衍生的关系及其全球化趋势,提出了当前莎学研究所面临的一些迫切问题。文章同时对各种不同形式的经典衍生案例提出了相关的批评视角和观点,并指出:正典及衍生产品之间的文化生态关系应该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反思。

  • 标签: 莎士比亚 正典 改编 衍生
  • 简介:圆形意象母题是中西文学共同关注的话题,成为历朝历代文学家描写的焦点.西方尤其以传统宇宙论的天文学隐喻解构人们关于永恒、完美、理想的彼岸世界等意义概念,东方则以类似的思维方式触及这一美学话题.和几乎同时发表,写于不同的国度.但从二者描写的主题意象来看,都是对西方传统天文学的一个隐喻.前者以"岸"为前景,后者以"圈"为象征,所说的却都是圆形运动.它象征着人类行程的运动模式,表现出的是人的精神追求模式.

  • 标签: 《林中之死》 《边城》 天文学 隐喻 安德森 沈从文
  • 简介:胡兰成于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今生今世》披露了中国文学史上一段著名的情爱史——张爱玲胡兰成情爱史,时隔四十年之久张爱玲《小团圆》的面世,又给了世人印证、修改乃至颠覆胡兰成之说的可能。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来看,创作主体家世渊源、文学素养、性别意识、婚姻观念的不同,以及传统意识现代观念的纠葛,导致两部文本对一件情事的不同文学性表述,最终体现为一为一介风流名士的才子佳人梦,一为一位现代女性遇人不淑的婚恋悲剧。

  • 标签: 《小团圆》 《今生今世》 名士 现代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