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单核细胞增多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归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4例传染单核细胞增多患儿,其中对照组51例患儿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53例患儿接受更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两组患儿临床有效率比较有差异(Z=﹣4.676,P=0.000)。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咽峡炎改善(7.21±2.10)、淋巴结缩小(6.48±2.14)、肝脏缩小(9.24±1.14)、脾脏缩(10.27±2.04)短于对照组患儿咽峡炎改善(9.59±2.14)、淋巴结缩小(9.35±2.64)、肝脏缩小(11.29±1.84)、脾脏缩(12.59±2.47)(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单核细胞增多临床效果优佳,能快速改善患儿病症表现,减少不良事件,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更昔洛韦治疗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昔洛韦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的疗效。方法将诊断为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的患儿80例,其中男48例,女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在给予保肝、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昔洛韦5mg/kg/次,加入5%GS100ml中静脉滴注,q12h,连用7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5~10mg/kg/次,加入5%GS100~150ml静脉滴注,qd,连用5d。观察两组患儿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异型淋巴细胞<10%的时间。结果治疗组患儿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退热时间、咽峡炎缓解时间、淋巴结缩小时间、肝脾缩小时间、异型淋巴结<10%时间均小于对照组。结论阿昔洛韦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传染单核细胞增多能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是治疗小儿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小儿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病毒 阿昔洛韦 喜炎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测传染单核细胞增多(IM)外周血CD21、铁蛋白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IM患者38例为观察组,并以同期来院体检的22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21、生化室检测血清铁蛋白及肝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IM组外周血CD21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铁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开始时肝功能受损组的IM患儿外周血CD21、铁蛋白明显高于肝功能正常的IM患儿(P<0.01).而治疗后两者比较,外周血CD21、铁蛋白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EB病毒感染可诱导B淋巴细胞持续高表达CD21,有利于病毒进入细胞,诱导炎症反应发生,导致肝功能受损,血清铁蛋白增高.关键词传染单核细胞增多;EB病毒;CD21;血清铁蛋白;肝功能损伤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D21andserumferritinlevelinchildrenwithinfectiousmononucleosis(IM).Methods38casesofIMpatients(IMgroup)admittedtotheAffiliatedHospitalofNorthSichuanMedicalCollegelfromJanuary2013toDecember2014,22healthychildrenwereselectedascontrols.TheCD21ofBlymphocytesweremeasuredbyflowcytometry.Thelevelofserumferritinandliverfunctionweredetectedonbothgroup.ResultsTheratioofCD21onBlymphocyteandtheserumferritinlevelwerebothsignificantlyhigherinIMgroupthanthecontrolgroup(P<0.05).ThelevelofCD21onBlymphocyteandferritininserumweresignificantlyhigherintheIMgroupwithabnormalliverfunctionthantheIMgroupwithnormalliverfunction.ConclusionThehigherlevelexpressionofCD21onBlymphocytescouldbeinducedbyEpstein-Barrvirus,whichleadtothesustainedinflamation,serumferritinincreasedandliverfunctionimpaired.中图分类号R466.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654-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EB病毒感染儿童传染单核细胞增多予以更昔洛韦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时段为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抽取46例EB病毒感染儿童传染单核细胞增多参与研究,依照计算机表法分组,各23例。参照组予以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实验组予以更昔洛韦治疗。检验临床症状恢复时间、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相比于参照组较优,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EB病毒感染儿童传染单核细胞增多予以更昔洛韦治疗,使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其免疫系统功能发生明显改善。

  • 标签: EB病毒感染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更昔洛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对儿童EB病毒感染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的重要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于本科室医治儿童EB病毒感染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的60例患儿,以采取的不同护理模式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采取一般护理的对照组、采取综合护理的研究组,每组30例。组间对比护理后患儿的异型淋巴细胞浓度与白细胞计数。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患儿的异型淋巴细胞浓度与白细胞计数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儿童EB病毒感染传染单核细胞增多患儿进行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其病情。

  • 标签: 儿童EB病毒感染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护理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医护人员为了有效的降低EB病毒感染传染单核细胞增多患者的并发,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缩短患者护理治疗时间,通过采取亲情护理模式来有效的提高多患者护理效果。方法:本文主要通过对2022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我院儿科接收护理治疗的100例患有EB病毒感染传染单核细胞增多儿童患者,医护人员将这100例儿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医护人员为了更好的提高EB病毒感染传染单核细胞增多患者护理效果,通过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基本护理治疗方法,而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亲情护理治疗方法。医护人员在对EB病毒感染传染单核细胞增多患儿护理治疗过程中,主要通过观察儿童患者护理质量期间出现的并发发生情况。结果:通过对儿童患者护理治疗期间身体各项技能康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后, 明显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期间出现并发病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由此可见,亲情护理治疗模式在对婴幼儿患者护理治疗过程中,具有明显效果,不仅可以有效的缓解儿童患者负面情绪,让儿童患者对医护人员具有一定的依赖,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降低护理过程中出现并发情况。

  • 标签: 亲情护理模式 EB病毒感染 传染性 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传染单核细胞增多临床治疗以更昔洛韦与丙种球蛋白联合开展的效果及价值。方法:抽选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间发生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的70例患儿作数字表随机分组处理,其中35例以更昔洛韦治疗的患儿为参照组,剩余行更昔洛韦+丙种球蛋白治疗的35例患儿为试验组。以临床疗效、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时间等指标分析用药价值。结果:试验组患儿临床治疗开展的有效率及各项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均比参照组患儿优势显著(P

  • 标签: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更昔洛韦 丙种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阿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单核细胞增多(IM)的临床效果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研究纳入2022至2023年儿科收治的IM患儿共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29例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2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昔洛韦,评估临床效果,观察治疗前后患儿T细胞亚群指标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退热时间、颈部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肝脾肿大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经检验有明显差异(P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小儿 阿昔洛韦 T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组a1b干扰素的雾化治疗对传染单核细胞增多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组行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a1b注射治疗,对照组行更昔洛韦的针剂注射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相关指标。结果①研究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是94%,对照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是80%;②研究组患者的预后相关指标均显著的较对照组的低。结论重组a1b干扰素的雾化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一些预后的相关指标,耐受较好。

  • 标签: 重组 a1b干扰素 雾化治疗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浆白细胞抗原G(HLA-G)、白介素-6(IL-6)在传染单核细胞增多(infectiousmononucleosis,IM)患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市妇幼保健院)住院诊断治疗的传染单核细胞增多患儿83例为IM组,选择同期健康儿童83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并比较2组儿童HLA-G、IL-6水平变化;计算并对比血浆HLA-G、IL-6阳性率;分析IM组血浆HLA-G与IL-6相关;绘制ROC曲线并对比血浆HLA-G、IL-6及二者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IM组血浆HLA-G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未经治疗的IM患儿中血浆HLA-G检测阳性率为90.36%(75/83),IL-6检测阳性率为87.95%(73/8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组血浆HLA-G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196,P=0.011)。ROC曲线诊断效能分析结果显示,IL-6诊断的灵敏度为68.90%,特异度为71.50%,ROC曲线下面积为0.703。血浆HLA-G诊断的灵敏度为74.20%,特异度为77.50%,ROC曲线下面积为0.761。二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89.50%,特异度为85.70%,ROC曲线下面积为0.906。结论:血浆HLA-G与IL-6联合检测在传染单核细胞增多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对明确患儿病情进展发挥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浆白细胞抗原G 白介素-6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EB病毒感染儿童传染单核细胞增多治疗中采用更昔洛韦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EB病毒感染儿童传染单核细胞增多患儿22例进行分析,选取时段为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予以更昔洛韦治疗的11例患儿为实验组,而予以利巴韦林治疗的11例患儿为对照组,治疗后将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时间明显较短,2组各项比较差异P<0.05,形成了统计学意义。结论在EB病毒感染儿童传染单核细胞增多治疗中采用更昔洛韦进行治疗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EB病毒感染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更昔洛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传染单核细胞增多应用更昔洛韦联合脾氨肽治疗的有效。方法:选取传染单核细胞增多患儿入组10例,入组后针对患儿实施抽签法分组,分为考察组及一般组,考察组采取比更昔洛韦联合脾氨肽治疗,一般组利用更昔洛韦治疗,分析对比治疗有效率。结果:考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一般组,有对比意义(P<0.05)。结论:儿童传染单核细胞增多实施更昔洛韦联合脾氨肽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脾氨肽 更昔洛韦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及异型淋巴细胞比率在EBV相关传染单核细胞增多(infectiousmonoucleosis.IM)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检测70例IM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及异型淋巴细胞比率。结果70例I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及异型淋巴细胞比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BV相关传染单核细胞增多临床表现多样,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及异型淋巴细胞比率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EB病毒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淋巴细胞数目 异型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小儿传染单核细胞增多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传染单核细胞增多患儿,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更昔洛韦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药物治疗总有效率、药物不良反应、异型淋巴细胞数量检测结果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总时间、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儿药物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异型淋巴细胞数量检测结果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传染单核细胞增多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方式进行治疗,可以大幅度改善免疫功能指标,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缩短住院时间,使治疗总有效率水平提高。

  • 标签: 小儿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重组人干扰素α1b 雾化吸入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更昔洛韦联合热毒宁对治疗小儿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的作用。方法观察90例传染单核细胞增多小儿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随机均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45例,以单一更昔洛韦治疗为对照,分析更昔洛韦联合热毒宁联合治疗价值。结果治疗后两组共有56例小儿患者症状完全消失,且体温均恢复正常,没有任何并发,白细胞以及异型常淋巴细胞检测也均正常,其中观察组占34例,观察组仅有2例患儿治疗后症状无好转且体温升高,有效率为95.56%,远远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免疫功能较对照组强,且仅出现2例粒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热毒宁是治疗小儿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的有效方法,能避免不良反应,改善免疫功能。

  • 标签: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热毒宁 临床效果 更昔洛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传染单核细胞增多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根据入院的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75例)和实验组(75例),采用更昔洛韦给予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更昔洛韦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果符合P<0.05的要求。结论对于小儿传染单核细胞增多患者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更昔洛韦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复方甘草酸苷 更昔洛韦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α-干扰素与阿昔洛韦((Acyclovir))治疗儿童腺热病(Infectious mononucleosi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2021年5月到2022年8月来我院治疗腺热病儿童患者40名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名。对对照组采用α-干扰素治疗。对实验组采用阿昔洛韦(Acyclovir)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患者的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治疗儿童腺热病的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都好于对照组(p

  • 标签: 腺热病  阿昔洛韦 α-干扰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