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传染单核细胞增多(infectiousmononucleosis)为人类疱疹病毒(EB)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成人较少见,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呈多样化改变,全身多器官系统可受累。因为本病成年人患病率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在病程早期易误诊。现将我科通过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发现异形淋巴细胞并最终确诊的一例病例的诊疗过程进行回顾分析总结。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异形淋巴细胞 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 EB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市医院从2011年3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70例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病人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43例,女性27例,年龄阶段为(31.4±13.9)岁。所有病人都有发热的症状,其中有70%患有咽峡炎,68.6%的脾偏大,65.7%的淋巴结出现肿大现象,29%患有皮疹,15.7%的肝偏大,11.4%出现头痛的现象。发病时间不固定,3月—7月是多发期。在血常规检查中,有50%的病人的白细胞数量增加,81.4%的病人体内的淋巴细胞比例大于35%。在分辨传染单核细胞增多与扁桃体的过程中,淋巴细胞高于35%的症状可以有效的诊断传染单核细胞增多。大部分的病人肝功能都不正常,大约一半的病人ALT大于5ⅹULN,然而只有8.6%的病人TBIL的上升幅度超过了一倍。2例慢性活动EBV感染病人均死亡,治愈率为92.9%。结论传染单核细胞增多属于一种自限性疾病,没有必要采用糖皮质激素与抗病毒药品,而且病人预后效果良好。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成人 EBV
  • 简介:目的:分析误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的非典型传染单核细胞增多(infectiousmononucleosis,IM)成人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种疾病的认识,从而减少临床误诊。方法: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共5例以淋巴结或扁桃体明显肿大为突出表现,抗感染等治疗无明显效果,临床高度怀疑为NHL患者行淋巴结或扁桃体活检,对标本进行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T细胞受体和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EBV编码小RNA(EBER)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结果:5例病理检查均呈现淋巴组织明显增生,初次病理检查分别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经进一步分子病理及EBV抗体等相关检查,最终确诊为非典型IM,对症处理后疾病均恢复,随访1-10年均健康生存。结论:非典型IM的淋巴结或扁桃体病理改变具多样,易误诊为不同类型淋巴瘤,临床诊断时需特别注意,分子病理检查是IM有益的鉴别方法。

  • 标签: 淋巴瘤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PSTEIN-BARR病毒
  • 简介:目的探讨口服康复新液治疗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8岁的传染单核细胞增多患儿7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发热,体温〉39℃,予口服布洛芬混悬剂退热,髓病毒抗体证实为EB病毒感染。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加康复新液10mE口服,3次/d,治疗10d。观察2组体温恢复正常、扁桃体充血肿大改善及血常规、异常淋巴细胞改善时间的情况。结果:治疗10d后,在扁桃体红肿及分泌物消失时间、发热时间、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异常淋巴细胞恢复正常时间方面,治疗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2例因服药困难未完成治疗。结论:口服康复新液可以缩短发热、扁桃体充血肿大时间以及白细胞计数、异常淋巴细胞恢复正常时间。

  • 标签: 康复新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单核细胞增多(IM)的临床疗效。方法采集2015年我院诊断为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的7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与既往未使用更昔洛韦治疗的41例此病患儿作对比研究。结果传染单核细胞增多更昔洛韦治疗,患儿的热程缩短,肝、脾、淋巴结明显缩小时间明显改善,一般情况好转时间缩短。结论更昔洛韦治疗传染单核细胞增多可缩短病程,疗效显著。

  • 标签: 儿童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病毒感染 更昔洛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儿童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儿童传染单核细胞增多患儿150例,采取国际通用随机字母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三组,更昔洛韦组、阿昔洛韦组和对照组均包含50例。三组患儿均给予对症治疗,更昔洛韦组患儿在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更昔洛韦进行治疗。阿昔洛韦组患儿在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阿昔洛韦进行治疗。结果三组患儿急性期的热程、咽峡炎改善、淋巴结、肝脾开始缩小及异型淋巴细胞计数恢复至<10%方面的治疗效果均相当,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随访期间慢性活动性病毒感染(CAEBV)、EB病毒相关嗜血细胞综合征(EBV-AHS)发生率以及复发率、死亡率均相当,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与对症治疗在儿童传染单核细胞增多治疗中的疗效相当,抗病毒治疗并不能使儿童传染单核细胞增多患儿获益。

  • 标签: 抗病毒治疗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验室检测在早期诊断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0例传染单核细胞增多患儿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同年龄段的7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分别对两个组别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实验室检测数据。结果实验组的白细胞(WBC)、异常淋巴细胞、涂片异常淋巴细胞、EB病毒抗体检测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诊断中,由于部分传染单核细胞增多患儿存在临床症状表现缺乏典型的现象,导致在早期诊断中其EB病毒抗体检测的阳性率不高、特异性值不高,及时联合检测患儿的白细胞、异常淋巴细胞、涂片异常淋巴细胞、EB病毒抗体、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对降低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的误诊率存在重要意义。

  • 标签: 实验室检测 早期诊断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单核细胞趋化蛋白3(MonocyteChemotacticProtein3,MCP-3)属于趋化因子家族中CC亚家族成员之一。近年来研究证实,MCP-3是重要的炎趋化因子,机体在炎症等因素刺激下,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肿瘤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等均可被诱导分泌MCP-3。其在机体防御、组织修复、血管增生、抗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简要的综述MCP-3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3 受体 炎性反应 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是否对肺部感染具有指导意义,与降钙素原(PCT)是否具有相关。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251例,检测所有患者的单核细胞计数、降钙素原、根据降钙素原的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降钙素原<0.05ng/ml)129例、B组(降钙素原0.05ng/ml~0.5ng/ml)88例和C组(≥0.5ng/ml)34例;对比3组患者的单核细胞的计数水平,并分析降钙素原与单核细胞计数2个指标之间的相关,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A组患者的单核细胞计数最高,B组及C组的单核细胞计数和降钙素原均无显著的相关;两者之间的变化趋势没有必然。结论单核细胞在感染早期,特别是非细菌肺部感染中,可有明显升高,具有指导意义。但在肺部细菌感染患者中与感染程度评价指标PCT无相关,无法反应感染严重程度。

  • 标签: 肺部感染 单核细胞 降钙素原
  • 简介:近年来,我镇在畜牧业转型中,养殖户充分利用荒芜土地、山林牧草、农作物秸秆等资源,调整结构,转方式,纷纷由过去单一的猪禽养殖,转为以山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的全面发展,但在这一转型过程中,由于养殖户对山羊生理特点不清楚,对山羊抗病机能不明白。

  • 标签: 传染性胸膜肺炎 山羊 草食畜牧业 防治 农作物秸秆 调整结构
  • 简介:黄羊传染胸膜肺炎是由丝状霉形体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接触传染病。该病传染强,发病率及死亡率高。其临床以高热、咳嗽、肺和胸膜发生浆液或纤维素性炎症,死亡率高为特征。笔者诊治了一例,采用综合防治方法进行治疗,存栏146只黄羊,共发病44只,治愈40只,死亡4只,治愈率达90.9%,现将该病例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丝状霉形体 淮土 综合防治方法 诊疗情况 接触性传染病 纤维素性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乙肝大三阳的配偶的乙肝两对半情况间接反映乙肝在人群中的传染。方法选取乙肝大三阳男37人,女25人,化验其配偶乙肝两对半。结果(1)男性大三阳的配偶两对半HBsAb、HBeAb、HBcAb阳性18人,HBsAb、HBcAb阳性8人,HBsAb、HBeAb阳性2人,HBsAb阳性5人,全阴性4人。(2)女性大三阳的配偶两对半HBsAb、HBeAb、HBcAb阳性9人,HBsAb、HBcAb阳性5人,HBsAb、HBeAb阳性1人,HBsAb阳性7人,全阴性3人。结论乙肝大三阳其配偶无一人被传染,多数可自行产生抗体,因此乙肝对周围人正常生活接触应该传染很弱。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