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传染单核细胞增多多发于儿意及青少年,老人及婴幼儿亦偶有发生,是由EB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亚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传播途径主要由鼻咽腔通过飞沫感染,具有一定的传染

  • 标签: 儿童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病毒 误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方法对我院儿科199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37例传染单核细胞增多患儿临床资料,诊疗经过作回顾分析。结果23例误诊,14例入院3天确诊,误诊率达62.1%,误诊时间长达4-10天。其中11例误诊为化脓扁桃体炎,3例为川崎病,2例为颈部淋巴结炎,4例为支气管炎,3例转院后上级医院确诊。结论传染单核细胞增多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表现不典型,临床缺乏特异性,故容易误诊。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诊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对2007年5月至2012年4月我科收治临床诊断的22例传染单核细胞增多患儿的临床特点、血象检查结果、治疗及其转归进行总结。结果22例中均有发热、咽炎、白细胞增高、分类淋巴细胞占50%以上或淋巴细胞总数高于5.0×109/L,异形淋巴细胞达10%以上或总数高于1.0×109/L,肝功能异常21例,颈部淋巴结肿大(1㎝㎝以上)18例,肝脏肿大20例,脾脏肿大11例,EB病毒抗体阳性19例。结论小儿传染单核细胞增多以EB病毒感染最常见,临床以持续发热、咽炎、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外周血象明显增高,异形淋巴细胞大于10%为特点,治疗以抗病毒为主,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预后较好。

  • 标签: 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 异常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传染单核细胞增多(IM)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对50例IM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病多见于学龄前儿童,男性发病多于女性,春秋季好发。临床特点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鼻塞、眼睑浮肿、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增高、VCA-IgM阳性,易合并肝损害、心肌损害。经治疗,所有病例均临床治愈。结论本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易漏诊、误诊,故需全面分析,提高本病的确诊率,防止严重并发的发生。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病毒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的护理。方法对收治的25例传染单核细胞增多患儿进行密切观察及护理,及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经过休息、退热、抗炎、保肝等处理,所有病例临床症状均消失,出院时好转或痊愈。结论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病变涉及全身各系统,病情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易发生多脏器功能受损而危及生命,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流式细胞术及手工制片显微镜观察两种方法测定传单患儿异型淋巴细胞有无差异,同时探讨传单患儿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异型淋巴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的变化。方法通过用流式细胞术及手工制片显微镜观察两种方法测定2009-2010年间36例传染单核细胞增多(IM)及40例对照组患儿异型淋巴细胞的百分比,用流式细胞仪对两组患儿T细胞亚群免疫测定、异型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测定,然后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在测定异型淋巴百分比上没有显著差异,传单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相比CD3.CD8增高,CD4降低,CD4/CD8比值降低;传单患儿异型淋巴细胞与对照组相比CD28表达增加。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传单患儿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较形态学快速、准确、易标准化,同时还能分析异型淋巴细胞的表型。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异型淋巴细胞 免疫表型
  • 简介:目的总结儿童传染单核细胞增多(IM)的临床特点,减少临床漏诊误诊。方法分析56例IM患儿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的发生情况。结果发病年龄小于7岁者44例(78.6%);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共50例(89.3%);具有典型临床表现36例(64.3%);其中发热占92.9%,咽峡炎占96.4%。淋巴结肿大占100%,肝脏肿大占42.9%。脾脏肿大占50%;并发46例(82.1%);以肝脏损害最常见.其次是呼吸系统的并发;外周血变异淋巴细胞(AL)≥10%52例(92.9%);玻片凝集法测定嗜异性抗体阳性45例(80.4%);48例做了EB-VCA-IgM检测,阳性37例(77.1%)。结论临床上疑似IM诊断时,应尽量多次检查外周血常规AL,做好嗜异凝集试验和EB-VCA-IgM检测。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减少临床误诊与漏诊。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病 病毒感染 并发症 儿童
  • 简介:传染单核细胞增多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传染病,主要是由原发EB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散发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不规则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和皮疹,同时伴有外周血中异常淋巴细胞增多,血清中可测得嗜异性凝集抗体和EB病毒特异性抗体。飞沫传染是最主要的传染途径,病程常有自限性,预后良好,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小腿溃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阿昔洛韦、α-干扰素治疗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的疗效及安全。方法将46例传染单核细胞增多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阿昔洛韦及α-干扰素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疗效及多个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阿昔洛韦组与α-干扰素组有效率分别为86.96%和82.61%,阿昔洛韦组与α-干扰素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昔洛韦、α-干扰素用于治疗传染单核细胞增多临床疗效无差异。

  • 标签: 阿昔洛韦 &alpha -干扰素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的疗效及安全。方法将52例传染单核细胞增多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患儿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采用阿昔洛韦联合干扰素,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观察两组患儿治疗疗效及多个临床指标上的差异。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0.77%和73.08%,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昔洛韦联合干扰素用于治疗传染单核细胞增多与阿昔洛韦单用临床疗效无差异。

  • 标签: 阿昔洛韦 干扰素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染单核细胞增多(IM)患儿异型淋巴和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IM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的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数值。结果两组儿童CD3、CD4、CD8及CD4/CD8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异型淋巴≥10%组患儿CD3、CD8值明显高于异型淋巴<10%组,CD4、CD4/CD8值明显低于异型淋巴<10%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M患儿不同程度存在免疫功能缺陷,异型淋巴细胞可作为标志免疫功能缺陷的特异性指标来应用。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异型淋巴 细胞免疫功能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四联EB病毒(EBV)特异抗体检测在急性传染单核细胞增多(IM)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通过酶联免疫法(EIA)检测52例临床诊断为急性传染单核细胞患儿及63例普通发热患儿血清中的EBV特异性抗体,包括VCA-IgM、VCA-IgG、EA-IgM及ENBA-IgG。结果IM患儿中EBV-VCA-IgM及EA-IgM双阳性的患者有40例(40/44,90.9%),高于单纯EBV-VCA-IgM阳性患者(45/52,86.5%),联合检测多项抗体诊断IM的特异度亦升高(真阴性率50/56,89.3%vs53/63,84.1%)。结论四联检查EBV特异性抗体可提高EBV所致急性传染单核细胞增多患者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EBV特异抗体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传单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时做出诊断和对症治疗,防止误诊。方法(ADV)的特异性抗体(IgM)。4例MP-IgM≥1∶80,9例MP-IgM≥1∶160,为阳性,应用阿奇霉素治疗21天痊愈。结论结果对可本文收集我科2年来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感染特点进行临床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测定对脓毒症早期诊疗的临床价值,为脓毒症早期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50名脓毒症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人员20名,通过流式细胞仪对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进行定量测定,并对两组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健康体检者HLA-DR表达率明显高于脓毒症患者HLA-DR表达率(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测定对脓毒症早期诊疗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 标签: 脓毒症 HLA-DR抗原 表达率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用灭活肺炎链球菌与外周血单核细胞共培养的方法,观察肺炎链球菌对单核细胞MMP-12表达的影响。得出结论实验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从蛋白水平上证实了灭活肺炎链球菌上调入外周血单核细胞MMP-12的表达;此上调作用与细菌作用浓度呈相关;MMP-12可能在单核细胞从循环系统迁移到肺泡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肺炎链球菌 单核细胞 MMP-12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孕产妇手术前血源传播疾病的感染情况,避免因输血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8636例手术前孕产妇血清乙肝“两对半”(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Ⅱ型(抗-HIV1/2)以及梅毒初筛试验(TRUST)和梅毒复查试验(TPPA)。结果患者血液传染指标异常的总阳性率为8.9%,其中HBsAg阳性486人(阳性率5.63%)、抗-HCV阳性4人(阳性率0.046%)、抗-HIV1/2阳性3人(阳性率0.036%)、梅毒复查阳性276人(阳性率3.19%)。结论对孕产妇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染指标检测,有利于患者传染病原体被及时发现和治疗,防止医院交叉感染和母婴垂直传播疾病,减少或避免因输血引起的不必要医疗纠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孕产妇 血液传染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