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一种新的角度来解读偶像剧,主要从偶像剧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入手,二者的关系是双重的。偶像剧既渗透着意识形态,包含着意识形态,同时也是各种意识形态发挥其功能的某种中介。当它在消费过程中发挥它的特殊意识形态功能的时候,它也以其独特的曲折和象征的方式影响受众。一方面符合主流价值观,在图像化和零碎化的文化现实里,偶像剧倡导的传统道德和至善至美的价值观,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另一方面也蕴含着某些青春亚文化话语,对青年形成了某种别样的精神关怀。

  • 标签: 偶像剧 意识形态 青春亚文化
  • 简介:“废墟文化”与“神圣价值形态”——关于《红楼梦》意义的重新解读胡邦炜一、“千言万语”之后我很欣赏李泽厚先生说过的这句话:“关于《红楼梦》,人们已经说了千言万语,大概还有万语千言要说……”①因此,《红楼梦》是说不完道不尽的。之所以如此,绝非偶然。其主要...

  • 标签: 《红楼梦》 神圣价值形态 价值体系 曹雪芹 贾宝玉 林黛玉
  • 简介:摘要国内理论界立足于不同角度对习近平关于新形势下意识形态的战略地位以及意识形态建设的紧迫性、战略原则、战略任务与战略对策等进行了分析与阐释,形成了一些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缺乏主动性、系统性和创新性。为此,下一步应加强关于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逻辑体系、时代特色、实践指向等方面的研究。

  • 标签: 习近平 意识形态 建设 宣传思想工作 进展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在对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理论的研究中,社会批判型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以及文化分析型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后经典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理论的第三种形态是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社会批判美学和文论

  • 标签: 形态主题 文艺美学形态 时期马克思主义
  • 简介:<正>近一时期,读了几篇谈意识形态问题的文章(其中有的是专门对我的《文艺意识形态本性辩析》一文的的批评),特别是陆梅林先生的《所谓意识形态》一文,原来的认识又有所变化,感到对社会意识这一十分复杂的现象,还要开阔思路,扩展视野,进行深入地实事求是地研究,方能得出更切合实际从而也更科学的结论。我原来的认识,也是受了某些解说意识形态理论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在传统的认识社会意识现象的格局模式(什么是社会意识形式、什么是意识形态形式等等)里转来转去,因而也是捉襟见肘,漏洞百出,不能把问题说得更为圆通。无数事实证明,科学研究每前进一步,

  • 标签: 社会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理论 社会意识形式 上层建筑领域 存在形式 科学研究
  • 简介:郁达夫先生有一句名言,说“五四”新文学运动最重要的成功就是“个人的发现”。可惜这一重要发现到了上世纪50年代以后逐渐被人遗忘,否定甚至唾弃,一直到三十年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又重新被人提起,启蒙,逐渐地恢复了“五四”时期对人的尊严的重视和自觉。从今天的立场反思这三十年的人文主义发展道路,大致也是可以分作两步,1980年代思想解放运动到1989年可以算作一个阶段,因为思想解放运动本身是上层政治权力斗争的产物,所以这一阶段达到的人的自觉还是比较宽泛的,政治化的,如强调人应该有独立的人格,有独立思考的权力,

  • 标签: “五四”新文学运动 “身体” 意识形态 思想解放运动 象征 “五四”时期
  • 简介:自然风景一直是文学书写的重要对象,马克思认为:“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粮食。”①詹姆逊在对康拉德小说的视觉和听觉描写的分析中,提出“感觉意识形态”概念,他认为感知是历史的新经验,视觉艺术的的抽象化不仅证明日常生活的抽象及预示生活的破碎和物化。

  • 标签: 意识形态 自然风景 文学创作论 感觉 世界 视觉艺术
  • 简介:<正>《红楼梦》深入展示了人物丰富复杂、隐蔽微妙的感情世界。戚序本第十九回回前有一首评诗:彩笔辉光若转环,心情魔态几千般,写成浓淡兼深浅,活现痴人恋恋间。评诗虽然是针对宝玉、黛玉、袭人等相恋“痴人”而言的,且带有夸张色彩,却是可以说明小说中许多人物感情形态的普遍特征。

  • 标签: 红楼梦 宝玉 黛玉 爱情理想 曹雪芹 薛宝钗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形态学角度说,当下的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研究中存在许多误区,如以西方小说为尺度来贬低中国古代小说、忽视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特性,对于《红楼梦》是否打破传统写法,《水浒传》中的水浒气,清官、侠客和流民意识的两面性,过分欣赏通俗化对于白话小说创作的负面影响等,也都有重新加以审视的必要。

  • 标签: 形态学 中国古代白话小说
  • 简介:<正>《蒲桥集》说:“齐白石自称诗第一,字第二,画第三。有人说汪曾祺的散文比小说好。虽非定论,却有道理。”其实,明朝的大画家徐文长(也就是青藤山人)也曾说过,他自己“字第一,诗第二,画第三”。这种“夫子自道”最特别的大约属章太炎先生,他竟然说自己最高的是“医道”!难怪张中行《负暄琐话》论及太炎先生此举曰“这不只使人生疑,简直使人发笑了”。发笑并不能算作失礼。“相视一笑,莫逆于心”,“会笑”说明我们离“赤子之心”还不算

  • 标签: 沈从文 汪曾祺 米兰·昆德拉 小说 章太炎 张中行
  • 简介:一、意识形态:“回到马克思”尽管马克思不是意识形态概念的创立者,也不是意识形态理论的始作俑者,但讨论意识形态问题必然要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开始,因为马克思的理论是具有开创意义的。用美国弗·詹姆逊(F·Jameson)的话来说:“意识形态分析的形式正是马克思主义最有独创性的贡献之一,其目标就是要通过揭示各种观点在一场持续的阶级斗争中作为合法化的工具和武器这样一种作用来使其单纯外表的‘非神秘化’。这一类的常被认为是还原性的,当然只能是这样:它意味着粗暴地将那些以纯粹的思想为表象的东西还原为它在社会生活中不那么令人喜爱的实用功能。这是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和弗洛伊德所发动的那场革命一样广泛……”,“‘意识形态’一词,使用这个词就意味着你必须解释,找到人们所说、所做的事背后的意义。”

  • 标签: 意识形态理论 经济过程 审美论 马克思主义 开创意义 形态分析
  • 简介:独幕剧的兴起是五四戏剧运动衍生出来的重要历史现象。它的出现既是五四戏剧改革先驱对于现代戏剧文体自觉追求的产物,也是中国小现代剧场运动初兴推动的结果。五四独幕剧形态既有明显的历史局限,也表现出新的艺术品质。独幕剧的兴起折射出中国戏剧现代性生成的复杂轨迹。

  • 标签: 独幕剧 话剧形态 现代转型
  • 简介:多角度地分析和研究才能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改变中国油画所面临的困境。这是因为每一个国家文化艺术的发展都离不开其本质的文化之源,更是因为油画的民族化是中国油画立足于世界艺术之林的文化身份和文化基础。

  • 标签: 油画创作 民族艺术 造型体系 色彩体系
  • 简介:摘要乡土建筑是一种文化历程,是长期历史发展中,在当地地理环境、文化民俗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是乡土性在其岁月沉淀中乡土精神和本土文化的外在显现。高椅古村建筑便具有典型的乡土性。高椅古村是湘西侗汉民族杂居村落,它随着历史的发展、民族的融合,形成了自己文化的复合特性,村落历史的独特性,而“窨子屋”正是高椅古村这样独特的历史形态下形成的一种乡土建筑产物。本文基于形态主义和建筑学理论,以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的高椅古村为例,对高椅古村乡土建筑的空间结构形态进行简析,以期从中探索出湘西乡土建筑特有的乡土风格,并对其保护进行思考。

  • 标签: 乡土建筑 高椅古村 窨子屋 结构形态 保护
  • 简介:文章从话语“合法性”的理论视域入思,结合当代社会文化结构转型与话语生产机制的嬗变,考察审美意识形态理论从“合法性”生成、固化到陷入“合法化”危机的历史运演逻辑。审美意识形态理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其话语结构、属性与功能均带有明显的“现代性”症候。随着80年代的终结、“现代性”的断裂、社会文化结构转型与话语生产机制的嬗变,审美意识形态理论作为一种“现代性”话语范式,最终陷入理论阐释的焦虑与贫困。文章在反思审关意识形态理论“合法化”危机的同时,亦对其做出了适度的话语修正。

  • 标签: 文化转向 审美意识形态 合法性 现代性 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