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量化运动量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BMI及腹围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常规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及运动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个性化量化运动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MI及腹围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腰围和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研究组腰围和BM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量化运动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BMI及腹围。

  • 标签: 糖尿病 量化运动 BMI 腹围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中风后遗症患者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改善过程中针灸、康复技术联合使用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90例中风后遗症瘫痪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和C三组,各有30例,A组针灸治疗,B组采用康复技术,C组采用针灸联合康复技术,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改善效果方面,A组和B组之间差异较小,C组和A组、B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采用针灸配合康复技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偏瘫肢体,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针灸 康复技术 中风后遗症 瘫痪肢体 促分离运动 改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运动疗法联合健康教育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护理效果观察。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运动疗法与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健康教育对患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功能锻炼有很好的护理效果,再加上采取运动疗法能够提高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运动疗法 健康教育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护理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常规护理结合行为护理在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采取随机的原则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的50例患者(2016年2月—2018年2月),随后采取随机等量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将其命名为常规护理组与行为护理组,每组各25例。其中常规护理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而行为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行为护理方法进行护理,随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等情况。结果行为护理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等情况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结合行为护理在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加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常规护理 行为护理 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小剂量缓释茶碱联合肺康复锻炼对COPD稳定期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76例稳定期COPD患者,38例单纯肺康复锻炼作为对照组,38在肺康复锻炼基础上口服小剂量缓释茶碱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运动耐变化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6MWD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6MW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稳定期患者在肺康复锻炼基础上口服小剂量茶碱缓释片治疗,可以提高患者运动耐量,且安全性高。

  • 标签: 小剂量 缓释茶碱 肺康复锻炼 COPD 运动耐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取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参与此次研究,患者均于2017年1月份到2018年4月份入院进行治疗。随机均等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患者共20例;实验组同时予以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患者共20例。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比较患者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分值。结果实验组的NIHSS分值、MRS分值、BI分值改善幅度较大,与对照组数据对比所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MOCA分值、MMSE分值改善幅度较大,与对照组数据对比所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丹参多酚酸注射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认知功能,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治疗。

  • 标签: 丹参多酚酸 急性脑梗死 运动功能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患者肢体运动、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8月-2016年3月收治的82例脑外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与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后的NIHSS评分为12.45±3.26和,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82±4.07(P<0.05),FMA评分为60.84±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02±6.17(P<0.05),GQLI四个维度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脑外伤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早期 康复护理干预 脑外伤 肢体运动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住院抑郁患者进行运动疗法,观察对他们病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2015年7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所有患有抑郁症患者中,随机挑选出146例,分成均匀等量的参考组和实验组。其中,参考组住院抑郁症患者只进行常规治疗抑郁的药物护理,实验组在参考组的基础上实施运动疗法,然后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症的康复情况和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治疗情况,主要的调查方法是让患者填写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活质量满意程度评分表。结果由表格观察可知,两组住院抑郁患者治疗后的抑郁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差异明显,实验组抑郁患者的各项评分结果均优于参考组,且结果具有一定的真实性。结论在对住院抑郁患者治疗时,除了让其服用常规药物外,鼓励进行运动治疗,能让患者更好地接受治疗,帮助患者更好的康复病情,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更加健康和满意。

  • 标签: 住院 抑郁患者 运动疗法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治疗当中应用早期康复训练的实际效果。方法研究样本为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50名脑梗死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与早期训练组(各25人)。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早期训练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早期康复训练,对比其治疗结果,分析具体的治疗对策。结果早期训练组患者与常规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组差异显著,其中早期训练组较为优异(P<0.05)。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帮助患者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大范围推广。

  • 标签: 脑梗死 偏瘫患者 早期康复训练 治疗效果
  • 简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大多数的人生目标也不会在一天实现。正如举重,你不必一开始就举150磅的。你可以从轻量级的开始,慢慢锻炼。

  • 标签: 奥林匹克 举重 人生 能力 压力 姿态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不同时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障碍采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的实际效果加以分析。方法在本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所接收的该类患者中任选100例,对照组的患者50例,以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另50例则辅以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4周,为观察组。针对护理效果间差异加以对比。结果从治疗的两周以后,综合能力评分观察组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时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障碍可以通过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得到有效的降低,拥有较大的推行和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同时期脑卒中偏瘫患者 上肢功能障碍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 简介:喜欢巴蒂的力量,喜欢巴乔的忧郁,醉心于贝克汉姆那弯刀般的弧线,更喜欢内德维德的硬汉之风。其实,世界上没有不喜欢足球的人,只有还不了解足球的人。

  • 标签: 民族性格 足球 奥林匹克 姿态 生命 诠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治疗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联合西药与常规运动疗法的临床疗效,为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220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n=110)及实验组(n=110),对照组采用巴氯芬和常规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与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1.8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8%(P<0.05);实验组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治疗中,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联合西药与常规运动疗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卒中后偏瘫痉挛 虚拟现实技术 常规运动疗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活动能力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4年7月起到2016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中选取其中的84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分析对象,将这84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没有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给予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有利于改善和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针刺 脑卒中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中医结合康复护理对脑中风瘫痪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6年6月—2017年5月时间内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脑中风瘫痪的患者198例,随后采取统计学科学分组法将这198例患者分为康复护理组(99例)与联合中医护理组(99例)。其中我院护理人员对康复护理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而护理人员对联合中医护理组患者采取康复护理的基础上,联合采取中医护理干预。结果联合中医护理组与康复护理组患者护理前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运动功能评分等数据差异不显著,数据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0.6315,0.8633,P>0.05),但是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运动功能评分等数据差异显著,前者显著优于后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1.6620,3.6521,P<0.05)。结论中医结合康复护理对脑中风瘫痪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可以有效地提升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中医 康复护理 脑中风瘫痪 运动功能恢复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康复锻炼应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对患者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80例老年COPD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呼吸康复锻炼,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心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康复组运动心肺功能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COPD患者,治疗期间给予患者呼吸康复锻炼对患者运动心肺功能改善作用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康复锻炼 运动心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行为治疗辅助普拉克索对早发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抑郁程度以及非运动状态的影响。方法纳入研究的病例均为早发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共70例,按照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对照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两组患者入院以后均使用普拉克索进行治疗,基于此实验组加施行为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抑郁情况以及非运动症状。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UPDRSⅡ(统一帕金森评分量表第二部分日常生活能力总评分)以及UPDRSⅢ(运动检查总评分)均下降,其中较对照组而言,实验组降低更为显著(P均<0.05)。结论对早发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联合普拉克索和行为治疗,可有效改善其抑郁情况和非运动症状,有应用价值。

  • 标签: 抑郁 行为治疗 非运动症状 普拉克索 帕金森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量化踝泵运动护理联合依诺肝素对直肠癌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在2017年1月—2018年5月时间内来我院行直肠癌术的患者50例,随后采取统计学科学分组法将这50例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25例)与量化踝泵运动护理组(25例)。其中我院护理人员对常规护理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而护理人员对量化踝泵运动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联合采取化踝泵运动护理与依诺肝素进行护理干预。结果量化踝泵运动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凝血功能指标等数据差异显著,前者显著优于后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3.1263,2.9631,4.0264,3.5102,5.6320,2.6612,4.3210,6.3312,P<0.05)。结论量化踝泵运动护理联合依诺肝素对直肠癌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量化踝泵运动护理 依诺肝素 直肠癌术 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