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3 个结果
  • 简介:布兰顿认为,我们仅能从人所独具的智识能力出发,以概念作为哲学探究的起点;麦克道尔则试图保证世界的可应答性,挽回经验之于思想和判断的证成和限制作用.两人思想的矛盾在于,布兰顿认为麦克道尔没有必要保留对经验的谈论,麦克道尔则认为布兰顿至多只能获得语义表征,而不能真正地直接谈及对象.强调两人哲学中的实用主义因素,可以实现两人哲学上的可能和解乃至互补.

  • 标签: 布兰顿 麦克道尔 表征 经验 实用主义
  • 简介:“慎独”之“慎”为“思”之义,“独”为内心精一的状态。“慎其独”即“思其心”之义。将此义验证于《大学》、《中庸》、《荀子·不苟》、《礼记·礼器》四篇中,可发现同样有效。通常意义上的“谨”、“敬”、“诚”作为省思内心的当下状态或反思后的结果,只是“慎独”工夫所涵具的内容而非“慎其独”一词的涵义。

  • 标签: 慎独 五行 思心
  • 简介:功利主义是在自由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某种意义上说,对功利主义的认识.也就是对自由主义的认识,更是对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之争的再认识,、功利主义理论以功利原则为基点.从边沁创立到密尔发展和完善。边沁主张以“最大多数人获得最大幸福”为道德的最高标准;密尔则以更加人性化和减少计算的方式来使功利主义趋于完善..桑德尔对此提出质疑,他认为功利主义并未充分尊重个人权利及重视个人价值尺度的差异性,甚至将人类的生命以货币价值为衡量是一种倒退现象.由此,桑德尔提出自己对权利善何者优先性的观点。这个争论的结果对当前中国道德生活建设也具有启发性。

  • 标签: 功利主义 桑德尔 权利与善
  • 简介:儒学在当代中国近30年来有充足的发展,就儒学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显然有贞下起元的趋势。但当前儒学能否面对现代性后现代性的同时挑战,既克制现代性的工具理性而又基于理性建立整体的价值观点,既超越个体化的自由任性而又能在群体性中激励个体的创新,应是儒学当今追求的方向。事实上,儒学也面临着存在发展的困境,这显然是儒学对自身的发展的历史不能有效地掌握,对儒学的反思精神以及本体宇宙的基础性不能有深切的认识所致。至于与其他传统的哲学理念如何沟通而实现其独特性独立性,更有待相互认知对等的深化。何以至此?固可以做出诸多解说,但如果未能维护儒学本有的真诚性,又未能持续发展其创生性,在自然有为的生命意义的自觉中,发挥儒学本有的德性精神实践力行精神,贯注于理论的建设文化价值的创建,则即有所获也必“既得之,必失之”。海峡两岸儒学发展各有一偏,一为唯识化的心性哲学,一为经学化的政治哲学,加上外来的只着眼于关系主义的角色伦理,构成了当前儒学发展的“三偏”。相应于此的“三正”之说是:相对于心性哲学可以发展更具积极性的生命哲学;相对于经学政治哲学可以论述易学儒学的交互整合,形成一套向往以德法为本体的政治诉求;同时,可以提出生命责任伦理来规范极易流于表象主义自欺欺人的角色伦理。

  • 标签: 儒学 真诚性 创发性 三偏 三正
  • 简介:权力传承是关乎国运的大事,是政治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理问题,是现象学应该研究的现象。《拒秦兴汉和应对佛教的儒家哲学》一书通过现象学的时间观对权力传承进行了新颖独到的论述。通过它所拓展的视野,我们看到权力传承首先是一个原本的时间问题;法家政治将权力实体化、绝对化、现在时化,这种传承几乎是注定要失败的;儒家基于亲子间的原本时间—意义关系,通过礼乐教化来兴发、维持权力传承,这是它破除和取代法家权力传承模式的重要原因;民主制对于君主制的优势在于权力传承中相互共在的时间结构。但是历史和现实也显示民主制在权力传承方面也存在不少需要克服的问题。

  • 标签: 权力传承 法家 儒家 君主制 民主制
  • 简介:在春秋综合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2012年12月4日,“第四届《哲学分析》讲堂”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分部举行。本次讲堂特邀加拿大国家技术哲学讲席教授、西蒙·弗雷泽大学教授安德鲁·芬伯格(AndrewFeenberg)主讲,报告题目为《技术社会中的行动能力公民权》。报告会由《哲学分析》常务副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助理成素梅研究员主持,哲学所副所长何锡蓉研究员点评。本综述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主讲人的报告内容.第二部分是讨论点评。

  • 标签: 哲学分析 行动能力 技术社会 公民权 讲堂 综述
  • 简介:陈嘉映《说理》一书的主题是“说说理之理”,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说理”。“说理之理”有什么内涵,“说理之理”为什么值得论说,可以通过对西方哲学从reason(理性)经过rationalit、,(合理)到reasonableness(讲理)的思想演化过程的考察得到理解。把理性(reason)不仅理解为合理(rationality),而且理解为讲理(reasonableness).有助于克服当代哲学中理性独断主义和理性虚无主义的非此即彼。当代西方哲学家从不同角度论述的讲理(reasonableness),梁漱溟先生进行中西比较时所说的中国文化的“理性”,很值得做一深入比较。

  • 标签: 理性 合理 讲理 梁漱溟 哈贝马斯 罗尔斯
  • 简介:“先验-偶然知识”是克里普克研究指称理论时做出的一个引人注目的认识论断言.“标准米”“海王星”“朱利叶斯”是三大指称理论密切相关的经典案例.断言案例的合法性问题共同构成当代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的热点难点.指称指称对象的区分是一个新颖的方法论,借助它不仅可以澄清三大经典案例合法性论争中的混淆错解,而且可以为先验-偶然知识何以可能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 标签: 指称固定 先验 从物-知识 指称 指称对象 偶然
  • 简介:宗教语言问题的实质是“上帝”概念如何被“人”所赋义的问题。以艾耶尔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者坚持“经验指称”的赋义方式,认为“上帝”概念不符合基于经验事实的“可证实性原则”,故必须被拒斥;而普兰丁格则认为,“上帝”概念的赋义应当始于人的“信任”情感,只要相信者拥有这份信任情感,则“上帝”概念对他来说就是实在的、有意义的,这是一种“情感赋义”的谈论方式。二者的区别在于谈论宗教语言的出发点不同:“经验指称”的起点是人的经验。而“情感赋义”则始于人的情感。不同的出发点引导了人对“上帝”的不同理解过程。

  • 标签: 宗教语言 上帝概念 经验指称 情感赋义
  • 简介:孔子儒学关于"命"的哲学反思,可以从义命分立、性命对扬义命合一三个课题来探讨。首先,命是气质之命,命呈现命限的限制性原理,因此有所谓的"义命分立"。其次,命限也同时是义理之性的实践的条件凭借,所以也是表现原理,因此有所谓的"性命对扬"。最后,通过"性命对扬"的长久实践,领略到"天命"(性体的命令,天道性命之命),例如《诗经》所说的"维天之命于穆不已",在此一生生仁体的天命中,达到所谓的"义命合一",在"义命合一"之中,可以用圆善的方式解答康德哲学之中的"德福一致"的问题。劳思光阐明"义命分立",但是局限在主体性的哲学,不能接纳孔子儒学的"天命"具有性体的命令、天道性命之命之义。牟宗三在其著作中则散列论述了"义命分立"、"性命对扬"、"义命合一"的问题,但是对于这三个课题构成逐步发展的环节及其整体性,他并没有加以足够的厘清通盘的整理。在孔子儒学康德、海德格尔哲学的跨文化对话的脉络之中,来展开"义命分立"、"性命对扬"、"义命合一"的三个环节,也可以从中领略中国哲学对于自由意志、命运决定论、最高善(圆善)、德福一致、开放式的人文主义等哲学问题的响应。

  • 标签: 义命分立 性命对扬 义命合一 孔子 康德 海德格尔
  • 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经历了一个“中国化”的过程。时至今日.这一过程仍在延续之中。反思历史经验。实践性科学性的高度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开拓创新,沿着成功之路继续前进,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体系,是我国哲学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 标签: 实践性 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 简介: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受到我国哲学工作者的关注。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从事古希腊哲学研究的队伍不断壮大。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古希腊罗马哲学大会,此后每两年举办一次。2014年,在浙江大学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古希腊罗马哲学大会上,隶属于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的古希腊罗马哲学学会成立。伴随着这一过程,国内学者研究古希腊罗马哲学新的论文、专著、译著不断出现,有力地推动了相关学术研究的繁荣发展。云南大学哲学系曹青云副教授的《流变持存:亚里士多德质料学说研究》一书自2014年11月出版以来,受到国内古希腊哲学界的关注,并引发了相关学术讨论。笔者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对当代中国学者进行古希腊哲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产生了一些思考,希望在此和大家分享和讨论。

  • 标签: 古希腊哲学 哲学研究 亚里士多德 当代中国 方法论 学说
  • 简介:2012年10月27日,作为北京大学哲学系百年系庆活动的重头戏之一,"哲学教育当代社会——世界大学哲学系主任联席会议"在北京大学博雅国际酒店隆重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很多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哲学系主任和一些国际知名的哲学家或哲学教授与会,大家围绕大学哲学教育展开了研讨。

  • 标签: 哲学教育 大学哲学 系主任 联席会 社会 当代
  • 简介:《尼各马克伦理学》关于快乐之论述基于两个前提:一是对柏拉图《斐利布》中关于"混合快乐""纯粹快乐"这一划分的继承;二是运用"质形论"之灵魂论界定以及"潜能—实现"之物理学学说,对于《斐利布》之魂身关系所进行的修正与重释。而这两个前提共同说明了一点:要理解快乐在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中的位置,我们不能绕开《斐利布》之影响。正是通过对于《斐利布》的继承阐发,亚里士多德得以在《尼各马克伦理学》中展开对于斯彪西波欧多克索斯两种极端观点的批判,并且阐明从混合快乐向纯粹快乐,以及从自然品质向伦理品质的两层过渡,并最终指明快乐伴随并完善着实现活动。对于快乐灵魂"理智部分"之实现活动之关联的进一步考察,则能帮助我们进一步判明《尼各马克伦理学》《斐利布》同属一个阵营——唯有理智快乐之混合才造就属人之善好生活。

  • 标签: 快乐 德性 理智 善好生活 《尼各马克伦理学》 《斐利布》
  • 简介:康德认为,经验想象力总是对经验对象的“再生”不同,先验想象力第一次使经验及其对象成为可能,因此,它也被称为生产性的想象力。海德格尔认为,康德所说的先验想象力不仅是将感性和知性联系起来的能力.而且也可以说是它们二者的共同根基;此外,它不仅是将表象杂多在时间次序中加以整理的能力.而且是时间表象的根源;不仅是在对象不在场的情况下将它呈现出来的能力.而且是对象的呈现之所以可能的前提条件。

  • 标签: 康德 海德格尔 先验想象力 时间性 超越性
  • 简介:近代以来,中国哲学对于世界空间范围的认知一直是在扩展的。起初多以中国为世界,后来多以亚洲为世界,现在则以全球为世界。在一个全球化时代里,无论我们愿不愿意,一个人独善其身基无可能,一个民族—国家闭关锁国亦无可能,我们需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大的世界中去思考问题。

  • 标签: 世界哲学 中国哲学 哲学视野 吴根友 意识 全球化时代
  • 简介:胡塞尔关于“原初生活世界”的分析可以依动态构造法则和静态内容而做区分。在他那里,就作为内容面向的生活世界而言.有关历史的先天和历史目的论的现象学分析构成其主要内容。但胡塞尔的历史现象学没有同等公正地对待历史和哲学。利科关于记忆、遗忘和虚构想象的研究可以被看作对内容面向的生活世界的修正和进一步发展,它们分别揭示了人类记忆的历史处境、遗忘的存在处境和想象的“彼在”存在论。据此,生活世界的内容可被刻画为作为记忆(遗忘)和希望(失望)的生活世界。对这一人类存在论基础内容的关注是哲学家的使命,依此关怀,哲学家能够在伦理和政治的现实层面给予人们振聋发聩的提醒。

  • 标签: 生活世界 记忆 历史现象学 遗忘 想象 希望
  • 简介:当代心灵哲学涌现出一股自然主义的新潮流。通常来讲,自然主义能与唯物主义、物理主义代替使用。令人惊奇的是,也有一些哲学家试图把自然主义二元论相结合,查默斯的自然主义二元论是其典型代表。在大多数哲学家看来,自然主义二元论并不能在解释意识的问题上取得成功。

  • 标签: 自然主义 二元论 查默斯
  • 简介:“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都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这意味着中国在迈向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中,整个社会需要有更高的文明素质和精神动力。2014年1月11日,上海市哲学学会、伦理学学会和宗教学学会在上海社科院共同举办了“文化强国精神动力”学术研讨会。哲学学会副会长何锡蓉主持开幕式.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学会处处长王克梅到会致辞。宗教学会会长晏可佳和伦理学会会长陆晓禾分别主持了会议的主题发言和自由发言两个阶段。哲学学会会长吴晓明对会议进行了精彩总结。来自上海社科界近60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就文化强国的内涵、建设文化强国的途径、如何通过价值治理和发挥宗教正能量而为国家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文化的认同传播,以及如何在汲取自身传统和世界各种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自觉构建新文明类型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 标签: 社会主义文化 哲学学会 学术研讨会 精神动力 文明类型 上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