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23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主体,体会硬膜外麻醉。结果患者的血压均不同程度的下降,扩容和应用10-20mg的麻黄碱后血压维持稳定。心率减慢到60次以下的患者为5例,静脉滴注0.3-0.5mg的阿托品后回升至60次以上。所有患者的手术过程都很顺利,没有肺栓塞和骨黏合剂并发症或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很好,安全性比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老年患者 髋关节置换术 麻醉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浸润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运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的剖宫产患者1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局部浸润麻醉复合全身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麻醉效果满意,手术顺利,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子宫收缩良好,术毕2~10min苏醒,顺利拔除气管导管。无一例出现呕吐,反流及误吸。术后回访无一例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胎儿娩出后无一例复苏抢救,娩出1min、5min的Apgar评分均在8分以上。结论在剖宫产中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是可行的,避免了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对新生儿呼吸无明显抑制,母婴的安全性亦可保障。

  • 标签: 剖宫产 浸润麻醉 全身麻醉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硬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80例剖宫产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及胎儿娩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临床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 P< 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连续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中不同穿刺间隙在剖宫产麻醉效果中的差异性。方法筛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9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手术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完成,根据患者麻醉穿刺点的差异将其分为A组与B组,其中A组45例患者穿刺点为L3~4节段,B组50例患者选择L2~3节段作为穿刺间隙,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及一般麻醉指标。结果B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B组患者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恢复时间等均明显低于A组患者,并且两组患者麻醉平面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中选择L2~3节段作为穿刺点可有效提升术中麻醉效果,并且麻醉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剖宫产 腰硬联合麻醉 穿刺间隙 麻醉效果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到2016年6月到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儿66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患儿,对照组患儿实行单一氯胺酮实行麻醉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实行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辅助区域麻醉。术后对比两组患儿麻醉剂用量、唤醒时间以及患儿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在麻醉剂用量、唤醒时间上与对照组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意义;观察组患儿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 芬太尼 小儿区域麻醉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娩镇痛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11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各项数据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针对于不同时间段VAS,两组产妇镇痛前以及宫口开至7~8cm时和宫口全开时无差异,p>0.05,其他时间段,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其数据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均能降低产妇生产过程中的疼痛感,但相对而言,腰硬联合麻醉更胜一筹,其镇痛效果更完善,值得临床的推广。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分娩镇痛 硬膜外麻醉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麻醉中应用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8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利用硬膜外麻醉方法实施麻醉,观察组选择腰-硬联合麻醉方法实施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后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最大感觉阻滞平面高于对照组,最大感觉阻滞时间以及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观察组运动起效时间、最大运动阻滞时间短于对照组,最大运动阻滞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较硬膜外麻醉对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更好,更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下肢骨折 硬膜外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以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应用全身麻醉,研究组应用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苏醒时间、药物用量没有明显的区别(P>0.05),两组患者在麻醉后的6、12、24h的MMSE评分要比麻醉前明显降低(P<0.05),并且两组患者在麻醉后24h的MMSE评分存在明显的区别(P<0.05),另外,对照组的患者在麻醉后6、12、24、72h的POCD发生率要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进行手术麻醉时,采用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都具有比较好的麻醉效果,但是采用硬膜麻醉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要明显小于全身麻醉,值得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老年患者 麻醉效果 认知功能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和单纯全身麻醉两种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的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从 2014年 5月 -2015年 5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 46例直肠癌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常规组,每组 23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单纯全身麻醉,试验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均比较满意,两组患者的呼气末 CO2分压及气道压均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意义( P>0.05);与常规组相比,试验组的血流动力学比较平稳,差异有統计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全麻药用量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与常规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术后苏醒及拔管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在直肠癌手术应用中的临床效果较好,全麻用药量较少,苏醒较快,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 单纯全身麻醉;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    

  • 标签:
  • 简介:灌输与强制服从的教育是一种“压迫教育”或“奴化教育”,这种教育扼杀了人的创造性思维,逐步把人引向思维定势,无法适应以创新为核心的未来社会发展。为此,以弗莱雷为首的“被压迫者教育”理念倡导者开始倡导教育的革命与人的解放,形成了以反对灌输为主的知识传递方式和提倡以对话为主旨的教育形式为核心的基本理论。以此为启发,提出通过实现人性化追求人的解放与超越的教育变革选择,认清受教育者的解放与教育者的解放的和谐统一,去追求基于批判性思维重建的自我实现,可以导向对教育的真正解放和人类创造能力喷发与幸福感激增的理想状态。

  • 标签: 被压迫者教育学 对话教育 解放教育 幸福教育 精神自由
  • 简介:回顾20世纪40年代以来逐渐兴起的教育政策社会学文献,从思想史角度研究教育政策社会基本理论分析方式的思想渊源、研究取向以及内在理论张力,可以看出教育政策社会的基本理论分析方式为嵌入性,即教育政策的制定、文本的表达、政策的实施等均嵌入社会结构与能动性相互作用的脉络之中,既受社会结构的影响,也作用于社会结构。嵌入性分析方式源于社会科学传统,韦伯和曼海姆的理论指出了教育政策嵌入性思考的方向,福柯、布迪厄、伯恩斯坦等人的理论提供了进一步探索的概念工具。嵌入性分析方式的研究取向包含教育政策网络研究、过程研究、批判研究三个方面。嵌入性分析方式在结构与能动性之间、微观与宏观之间、研究者与研究之间存在着内在张力。

  • 标签: 嵌入性 分析方式 教育政策社会学
  • 简介:本研究报告基于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等,在厘定课题研究核心概念、概述研究实施过程基础上,重点对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实际成效和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做了阐述说明,并列明了有关参考文献,以期为有关人员和读者提供判断与评价本课题研究价值的相关信息.

  • 标签: 导学教师 网络导学 途径探索
  • 简介:民国时期,陶孟和与廖泰初先后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讲授"教育社会"课程。作为两个时代的学者代表,他们对"教育社会"的研究成果折射了民国时期教育社会发展的内在理路:国人对教育社会的认知从对"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认知开始,继而转变成对"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认知,最后才到达对"教育与社会二者之互动"理解层面。陶孟和的《社会与教育》开启了国人对"教育与社会"的认知,廖泰初的《动变中的中国农村教育——山东省汶上县教育研究》揭示了民国时期学人对"教育与社会二者之互动"理解的深入程度。

  • 标签: 民国时期 燕京大学 教育社会学 陶孟和 廖泰初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癌根治术用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剖析2014年9月至2017年3月本院接收的58例胃癌根治术病患的病历资料,根据麻醉方式对58例病患进行分组甲组29例采取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方案,乙组29例采取全身麻醉方案。分析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甲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明显比乙组的24.14%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拔管时间和术后苏醒评分依次是(10.7±6.3)min、(5.0±0.7)分,均明显优于乙组的(21.4±8.5)min、(3.9±0.3)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胃癌根治术病患应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方案,安全可靠,且利于患者术后的苏醒。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效果 胃癌根治术 全身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8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A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B组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对比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感觉阻滞恢复时间、用药剂量及术中牵拉痛发生率。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97.50%远高于B组的82.50%(P<0.05)。A组的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及感觉阻滞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P<0.05),A组的用药剂量明显少于B组(P<0.05),且术中牵拉痛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更理想且麻醉起效快,运动阻滞和感觉阻滞恢复时间均有效缩短,且局麻药用量少,阻滞效果好,术中牵拉痛的发生率低。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连续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及对麻醉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66例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予以全麻。观察两组心率、血压、麻醉结局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率、血压的稳定性优于对照组(P<0.05);麻醉药剂量,麻醉起效、完全阻滞及术后清醒时间均明显减少或短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安全性较高(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具有良好麻醉结局,有推广应用意义。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髋关节置换术 全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胃癌根治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麻醉科2013年06月-2015年06月收取并予以胃癌根治术救治的31例胃癌患者(实验组),同期选择31例胃癌患者(对照组),均予以胃癌根治术。同时,对照组术中予以常规全麻,实验组术中接受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2组患者麻醉情况,并且进行比较。结果较之对照组,在插管后三分钟、手术一小时、拔管后等时间段,实验组在各项生命体征方面均表现出明显优势(P<0.05)。结论对于胃癌患者,胃癌根治术中还需采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不仅可以控制应激反应形成、降低用药量的基础上,还可加快患者苏醒速率,可推广。

  • 标签: 全麻 硬膜外麻醉 胃癌根治术 麻醉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股沟疝患者应用不同的复合麻醉方式麻醉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份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麻醉方式下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59.88±8.01)ml、手术时间(52.91±2.11)min、住院时间(4.13±0.50)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2.00±7.50)ml、(55.00±2.10)min、(4.42±0.80)d,数据对比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0%),数据对比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两组均有一定效果,但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对于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疗效更显著。

  • 标签: 腹股沟疝 复合麻醉方式 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