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索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炎的效果。方法:选择152例牙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6例,对照组采用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口腔正畸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牙周指标、牙槽座点角度、美观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其中,牙周指标包括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探诊深度(PPD),牙龈指数(GI),牙槽座点角度包括SNA、ANB和SNB。结果: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86.8%)高于对照组(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LI、PPD、G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两组以上各指标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NA、ANB和SN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两组以上各指标均显著改善,并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口腔科牙周炎疾病一直多发趋势,严重影响日常基本生活、人际交往情况,需积极治疗。对比牙周组织再生术单一治疗,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炎预后状况更好,促进患者牙周指标、炎症因子指标水平改善,整体上提升了治疗效果与患者安全性,是牙周炎疾病治疗的优选方案。

  • 标签: 牙周组织 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 牙周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托槽矫治技术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我院收治的72例牙齿正畸患者,实验时间为2017.06—2021.11,采用完全抽样法分为对照组(36例)应用传统固定矫治技术,实验组(36例)应用无托槽矫治技术,观察和比较组间治疗前后牙龈指数、牙齿功能。结果:组间治疗前牙龈指数、牙齿功能对比并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数据均有改善,但实验组的牙龈指数(0.50±0.02)分相比对照组的(0.68±0.32)分要低,且实验组的语言功能评分(9.12±0.23)分、咀嚼功能评分(8.92±1.31)分相比对照组的要高,P

  • 标签: 口腔正畸 无托槽矫治技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在进行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口腔正畸治疗的在治疗效果。方法 对2020年7月~2021年7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上前牙埋伏阻生病人76例作为实验对象进行随机分组,每组38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外科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对患者采用口腔正畸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后的牙齿异常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牙齿异常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口腔正畸治疗进行前牙埋伏阻生患者的治疗过程,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牙齿异常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不断推广。

  • 标签: 前牙埋伏阻生 口腔正畸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患者采用定期口腔护理的效果探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患者84例,随机均分为常规护理的参照组和定期口腔护理的研究组,统计相关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和菌斑清理指数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使用定期口腔护理方法进行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患者的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 定期口腔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牙周病引发前牙移位疾病中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将牙周病引发前牙移位疾病的口腔正畸治疗作为主要方向。选取我院中接受治疗的牙周病引发前牙移位疾病患者为样本,从中选取60例进行详细分析,将所有患者进行纳入计算机编号软件进行排列,同时利用分组软件划分小组。小组命名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中获取30名患者,分别使用别牙周病基础治疗方案、口腔正畸治疗。治疗过程中记录相关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其作为研究指标。结果:对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相关指标进行记录,其中前牙覆盖、探诊出血率、牙槽骨高度、牙周袋深度和牙周出血指数优势明显的是研究组,参照组相对较差,存在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比较,较低的小组为参照组,其优势不如研究组(P<0.05)。结论:在牙周病引发前牙移位疾病中使用口腔正畸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并促进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有进一步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 标签: 牙周病 前牙移位 口腔正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口腔正畸运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的疗效探究。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2月到2020年2月口腔正畸诊治的4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挑选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20例患者。对照组应用常规正畸治疗,磨牙支抗,观察组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诊治措施,对比两组诊治成效。结果:观察组治疗作用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口腔 正畸 微型 种植体支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前牙埋伏阻生采用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中取94例,时间段为2019年7月-2021年11月。以盲选的方式,将9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7例,口腔正畸治疗)、对照组(47例,常规治疗),总结2组的疗效。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好转率(95.74%)、治疗满意度(97.87%)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4.26%)较低,组间有差异(P

  • 标签: 上前牙埋伏阻生 口腔正畸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用于治疗口腔正畸疗效。方法:对本院牙科接收的口腔正畸患者的临床信息进行回顾和整理,选择其中2019年7月至2021年1月的60例患者纳入实验,根据随机法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实验组),每组均有30例患者。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选择非种植体支抗进行治疗,实验组内患者则选择微型种植体支抗进行治疗,治疗后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本次试验结果中显示,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更优,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相较于非种植体支抗治疗来说,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的口腔正畸效果更为良好,能够改善患者的口腔状况,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 口腔正畸 固定矫治器 正畸治疗
  • 简介:摘要:提到正畸治疗,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在口腔科临床治疗过程当中,口腔的正畸也被人们称作口腔矫正。口腔正畸在临床治疗过程当中是在患者口腔内安装各种口腔矫正的装备,并对患者的脸、面、牙齿,还有面部神经,肌肉进行平衡调整。通过口腔正畸治疗,对患者的上下颌骨以及上下牙齿之间进行一个有效的均衡调整,同时能够对患者牙齿与颌骨之间的神经肌肉存在的不正常的关系进行矫正。不过由于目前我国口腔科临床医学治疗所存在的种种原因,通常采用的都是固定正畸治疗,会导致患者接受正畸治疗过程当中牙齿会粘连正畸器材,如托槽、带环、弓丝等,而这些器材妨碍了正常刷牙及唾液流动的自洁作用,非常容易在矫正器材和牙齿的缝隙间造成食物残渣滞留。人们也都知道,如果牙齿口腔内部存在食物残渣滞留,那么就可能会对牙齿口腔卫生造成一定的威胁,也最终会导致口腔出现牙垢、菌斑引发牙周炎疾病的产生。本文就根据正畸治疗与牙龈炎的相关性,在临床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固定正畸 牙龈炎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腔正畸患者在临床治疗中接受心理护理的满意程度和不良情绪改善情况。方法:取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口腔正畸患者50例,以颜色球法将其平均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5例。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三个月后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情绪改善情况。结果:通过对比两组的实验结果,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是76%,实验组是96%,另外,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害羞、自卑等不良情绪的改善情况,实验组的不良情绪改善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正畸患者接受心理护理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切实避免护患纠纷,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口腔正畸 心理护理 护理满意度 不良情绪改善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正畸牙周联合治疗对牙周炎患者咬合创伤改善情况。方法:将20例患者均分到研究和对照两组,对照组给予牙周组织再生手术治疗,研究组实施牙周组织再生手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比较两组牙周临床指数、咬合时间以及咬合受力百分比。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牙周临床指数、咬合时间以及咬合受力百分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两组各项牙周临床指数、咬合时间以及咬合受力百分比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畸牙周联合治疗对牙周炎患者咬合创伤改善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病人各项牙周临床指数,优化咬合时间以及咬合受力百分比,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 标签: 正畸牙周联合治疗 牙周炎 咬合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接受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等量电脑随机法抽取我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106例,并将其平均分为基础组与观察组,每组53例。基础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治疗后的实验结果,观察组的牙龈出血指数明显低于常规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接受牙周正畸联合治疗临床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牙周状况,其临床推广价值良好。

  • 标签: 牙周炎致前牙移位 牙周正畸联合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口腔固定矫治患者采用定期口腔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观察时间设置为2020年10月-2021年10月,选择观察患者为临床接受口腔正畸固定矫治68例,采用数字表随机分组,34例对照组(常规护理),34例观察组(定期口腔护理),观察两组并发症及菌斑清除情况。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的并发症及菌斑清除情况更优,P

  • 标签: 口腔护理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 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口腔正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2021年5月~2022年5月间在我院治疗的100例口腔正畸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实行正畸治疗,然后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患者正畸治疗依从性差异。结果 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总依从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正畸治疗 综合干预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强化模式在口腔正畸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90例接受口腔正畸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自我管理强化模式)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知识、信念、行为、环境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自我管理强化 口腔正畸 自护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患者展开定期口腔护理干预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106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采取摇号方式将其分为对照与观察两组,均为53例患者,前者沿用常规护理模式,后者实施定期口腔护理,对比两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经相关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与此同时菌斑清除情况相对较优,患者SAS、SDS评分显著改善(P<0.05)。结论:对于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患者而言,定期进行口腔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少各并发症的发生,并且菌斑清除指数大幅度提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切实保障患者的口腔健康。

  • 标签: 口腔护理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口腔综合防治措施对正畸儿童龋齿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进行正畸治疗的100例儿童为主要研究对象,将100例儿童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防治模式,观察组采用口腔综合防治措施,对比两组儿童的龋齿发生率、口腔内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数量以及龋齿指数。结果:实施口腔综合防治措施的观察组与采用常规防治措施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儿童的龋齿发生率与龋齿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的口腔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口腔综合防治措施能够对正畸儿童龋齿起到显著的防治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十分值得推广。

  • 标签: 口腔综合防治措施 儿童龋齿 正畸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口腔护理干预在对青少年固定正畸治疗的效果影响展开剖析与讨论。方法:选取2020年4月和2021年3月期间在某口腔医院接受固定正畸治疗的60名青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奇偶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名,对照组使用常规性口腔护理,研究组则加强口腔护理干预,本次护理周期为5个月。结果: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菌斑指数计数(PLI-O),数值越低护理效果越好(P<0.05)。结论:在青少年固定正畸治疗中加强口腔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口腔卫生,增加口腔护理意识,可以推广。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