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8 个结果
  • 简介:洪子诚先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领域成就卓著的大家,1999年私家撰述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出版,使他著名文学史家的身份进一步得到确认。相对于已有的各家文学史,此书在不少方面都有有力的突破,在当代文学史的撰述上给人深长启示,也引发了许多讨论,包括总结优点和分析限度等不同方面。如今十年过去,再读此书,笔者感觉很深的一点,也是该书的重要成就之一,乃在于写作者的主体性在文学史书写中得到了充分又恰如其分的体现。

  • 标签: 文学史写作 洪子诚 《中国当代文学史》 体性 当代文学史研究 文学史书写
  • 简介:付秀莹作为“70后”乡土小说的重要代表性作家,《陌上》是她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芳村”故事的延伸与集大成之作,能够代表“70后”乡土小说的高度。《陌上》通过对芳村日常生活细致入微的描摹表现出现代乡村在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上的“常”与“变”,这种乡村叙事方式极为依赖作家的个体经验,但是“下生活”文学生产机糊的废止与扎根乡村的现实困境,都使个体乡村生活经验遭遇挑战,造成作家与当下乡村之间的“隔”。这种“隔”使作家以个人化的方式处理乡村问题,从而排斥了宏大叙事,也忽略了乡村问题的核心——土地,陷入日常生活的琐碎与芜杂。零散化的乡村经验使《陌上》在结构上采取了“散点透视”形式,对芳村采取了断面解剖式的文学书写,形成了带有“仿志体”色彩的芳村人物志,从而淡化了时间序列走向空间叙事。如果说“芳村”是作家观察当下中国乡村的一个支点,《陌上》则有着更大的文学野心,即站在“芳村”实现对空间与时间的超越,书写现代乡村,触及乡村未来。

  • 标签: 乡土文学 付秀莹:仿志体 芳村
  • 简介: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两个著名全译本的中成药译名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当代中成药名的翻译原则和翻译规律,摸索出了具体的翻译方法。研究和探讨了中成药名的翻译对于其译名的统一和规范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加强我国传统中医在当代的国际化进程。

  • 标签: 《红楼梦》 中成药 英译
  • 简介:中国壁画艺术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上至秦汉时期的画像砖与画像石,下至元、明、清的道观寺院壁画,在两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涌现了山东武梁祠的汉代画像石、敦煌莫高窟的石窟寺壁画、新疆吐鲁番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壁画、陕西唐代的陵墓壁画、山西元代的永乐宫与北京明代的法海寺重彩手绘贴金壁画等数不胜数的艺术瑰宝。但由于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原因,

  • 标签: 壁画艺术 中国当代 北京地铁 发展趋势 汉代画像石 敦煌莫高窟
  • 简介:<正>刘心武这个名字对所有经历过新时期文化的变化和发展的知识分子来说,是无法回避和摆脱的,他以他的《班主任》、《如意》、《立体交叉桥》、《5.19长镜头》、《钟鼓楼》等文本标帜了一个我们仍然处在它的巨大影响中的时代。刘心武赐于了那个时代以形象,而那个时代又似乎无可争议地以刘心武和他的那些同辈作家作为它的表征。刘心武这个名字已经伴随着我们走过了整个新时期的历史,而他的作品为这个新时期留下了巨大的文化和精神的存留,这些存留不仅可以提供见证,也可以作为一种弥足珍贵的

  • 标签: 刘心武 文化转型 新时期文化 知识分子 当代中国 寓言化写作
  • 简介:汉斯·贝尔廷在《艺术史终结了吗?》一书中提出艺术史的传统叙事已然终结,一种"泛文化主义"的新艺术史正在形成,艺术史考察的对象已经突破"高雅艺术"而扩展至大众艺术,随之,对艺术史的研究,应穿越艺术与其所处的社会或文化"背景",广泛吸收其他学科的方法和理论体系,构建新的艺术阐释目标。(1)进入21世纪后,

  • 标签: 传统叙事 美术史研究 中国当代 口述 文化主义 艺术史
  • 简介:很荣幸参加这次会议,对当代文学的史料问题有了更多学习的机会。我结合自己的研究谈谈对于史料的想法,也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一、我做的基础工作在座的学者都是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发起者和践行者,我从各位的著述中受益良多,

  • 标签: 《废都》 当代文学 批评指正 文学史料 孙见喜 践行者
  • 简介:摘要写作是英语技能中难度较高的技能,除了语言点外,写作与语篇也有密切的关系。衔接和连贯是篇章语言学的核心内容,也是语篇生成的重要原则。针对我国大学生在英文写作中存在的语篇衔接与连贯应用问题,教师在课文讲解过程中应增加对衔接和连贯方面的讲解,对学生进行相关训练,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 标签: 语篇 衔接与连贯理论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 简介:《光影时代:当代台湾纪录片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5月版)是中国大陆第一部关于台湾地区纪录片发展史的研究专著。作者李晨博士,是近年来沉潜于台湾当代文学、文化研究的青年学者。我是这本书的最早读者之一,从它的酝酿到成书,我都是见证人,因此,借着新书出版的机会,谈一点读后的感想,分享作者劳作的成果和喜悦,在我,也是一种难得的机缘吧。

  • 标签: 台湾地区 当代文学 纪录片 光影 人文关怀 史论
  • 简介:读毕鲁原洋洋二十三万言的《当代小说美学》,我感觉到这部专著的理论框架,是建筑于两个支点之上,即“人学”和“美学”,这两个尺度。这两个尺度又统一于一个基础,即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人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建造的,而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一思想的伟大之处,就是把玄而又玄的美学问题回归到万物之灵长的人本身,从而得到一个革命性的正确的回答。正是由此出发,鲁原找到了建立他的理论体系的两个支点。从小说的内容构成来看,一部小说反映的是一定历史时期内人物的际遇浮沉,是人物的行动史、性格史、心理史;从小说的形式风范来看,小说

  • 标签: 小说美学 当代小说 “人学” 美学观 万物之灵 改革文学
  • 简介:在广告爆炸的时代,公益广告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尤其在新中国精神文明建设中,公益广告占据着显著地位。一方面,它传播社会文明,弘扬道德风尚,达到警示和教化功能,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变迁以及个体各层面的差异。公益广告的魅力在语言修辞发展上也可圈可点。

  • 标签: 公益广告用语 社会变迁 个人差异 语言修辞
  • 简介:通常所谓的割据,主要是指在一个国家范围之内,拥有军事力量的人或集团占据了部分地,区,成为该地区的实际统治者,并由此形成与中央政府或其他地区的对抗、分裂格局。显然,从有史记载的古代一直到近现代,割据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实在是举不胜举,有时甚至可以把某个时期(时代)称之为割据时期(时代)。

  • 标签: 割据 地方政治 当代文学 权利 军事力量 中央政府
  • 简介:王阳明以传承和发展宋代朱熹理学并以陆九渊心学为基础,汲取统摄道家和禅佛学思想立于儒家道统开出了影响后世的心学体系。心学体系的成就与王阳明个人幼时立大学之志和体悟禅道以及唐宋以来儒道佛三教融合的趋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王阳明早年出入道佛以唐宋以来儒道佛三教为学术背景,经过对朱熹理学、陆九渊心学及道佛学说的继承、吸收和改造创立心学体系。传承先秦孔孟心性学和宋代的理学心性学开出了'心即理''心外无物''天理即良知'的本体论;融摄道佛的心性修养方法论;延传儒家道统,统摄道佛精髓,以确立'良知'为伦理信念,树立以内圣外王为一体的'知行合一'的伦理实践精神和以此心性修养功夫达'致良知'的圣玄境界说。体现出其融合儒道佛的独特的创新思维路向,即心性本体合二为一的思维,返本归宗的'万物归一',即以祛除杂乱繁复的思维归于心体良知。思维的融合性和超越性,即冲破传统儒学的思维局限融合佛教禅宗和道家道教对传统儒家予以创造性新解,充分体现中道不二的超越性思维特点以及重直觉悟性的非理性思维特点。探索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历程、思维方法特点和伦理精神,对探寻儒学发展的现代契机以及对当代中国伦理精神构建具有启发性意义和价值。

  • 标签: 儒佛道视阈 心学 伦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