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3 个结果
  • 简介:李叔同的《送别》通过描绘世间自然万物凋零,归于寂灭的最终结果,表达对人生苦短如昙花一现的无奈和伤悲,道出大师对生命的感悟:世间无常,物质无常,好景无常,世态无常,人命无常,聚散无常,隐含了看破红尘的出世思想。《心经》云:不再受世间苦因、苦果的束缚,更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故名出世。

  • 标签: 《送别》 出世 音乐 金刚经 心经
  • 简介:中国古典送别诗中,一些富有深刻文化底蕴的地名词出现频率非常高,梳理六朝送别诗,方山、北亭、征虏亭、中兴堂、新渚、新亭、后渚、乐游苑、领军府、何山、竹亭、乌亭、新林、建兴苑等都是经常入诗的地名词,结合历史地理资料,考察这些地名词的历史文化意蕴,以史证诗,能总结出六朝送别诗地名词运用规律,以诗证史,又能够寻绎六朝送别活动的某些习惯。

  • 标签: 六朝 送别诗 地名
  • 简介:李叔同先生是我国近代艺术活动家,著名的艺术教育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学堂乐歌最杰出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他一生创作歌曲近百首,其中广为世人传唱的当为《送别》一曲: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

  • 标签: 李叔同 审美意象 学堂乐歌 实践者 民族特征 创作手法
  • 简介:学堂乐歌是我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开端,对中国近现代和当代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为数众多的学堂乐歌作品之中,李叔同的《送别》是一件珍品,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它一方面借鉴了西洋音乐成就,另一方面又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尤其是在歌词创作方面,成功运用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意象,诗中有画,意趣高远,意境深邃。

  • 标签: 李叔同 学堂乐歌 送别 意象 文化传统
  • 简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首《送别》包含着无数中国离人的深情,成为流传百年的名曲。而其作者李叔同,“由翩翩公子变而为留学生,又变而为教师,三变而为道人,四变而为和尚”,最终成为一代传奇。世上不缺富家子弟,却不是每个富家子弟都能做到才情兼具、潇洒翩翩的;世上亦多有倾心书画诗词者,但能走遍了文艺的圈子而样样精通的实在不多;至于那享尽了俗世的繁华后,还能抽身离去一心向佛,独守空山里一盏豆灯的,更是少之又少。李叔同却能够将这三种人生都过到极致,他的才情与执着、热烈与清冷、温和与严肃,在那短短的几十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 标签: 李叔同 长亭 古道 交集 游子
  • 简介:这个冬天特别的冷,仿佛沐浴于漫天飞雪,又仿佛身陷冰河。是的,我心里凄冷。就在立春的前几天,我的老师、扬州大学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曾华鹏教授,永远地留在冬天了,仿佛整个校园里轻吟的、无处不在的是耳熟能详的诗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蜡炬成灰……曾老师的确走得悄无声息。最初得知老师身陷沉疴,是在国庆长假期间。

  • 标签: 曾华鹏 当代文学 郁达夫评传 吴义勤 作家论 师生情
  • 简介:  水在海峡涌动.水是耀眼的碧蓝,穿行在烟波和云彩之间.有点苍茫,又有点感伤.隔着悠悠的岁月,岁月里的那些心酸,那些思念.水在海峡涌动,海峡的这边是大陆,海峡的那边是台湾.……

  • 标签: 二哥谢宗傅 水在海峡 海峡涌动
  • 简介:现存日本园城寺的日本国宝《唐人送别诗并尺牍》中汇集了部分日本僧人圆珍求法归国后唐人送给他的诗和信简,其中包括浙江商人李达和詹景全的两封信简和三首诗。这是唐代浙江商人在日本现存的唯一墨迹,具有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考证李达、詹景全两位浙江商人的生平事迹及其作品,可以看出唐末浙江商人在促进唐日佛教交流乃至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唐日贸易 唐商人 圆珍 李达 詹景全
  • 简介:送别诗与祖道仪式密切相关,祖道仪式是其发展的文化源头。送别诗是唐代诗歌中一个重要的题材,在唐代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唐代送别诗对祖道仪式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形成了唐代送别诗独特的魅力。唐代送别诗和祖道仪式的实质是中国人的重情风尚。

  • 标签: 唐代送别诗 祖道仪式 继承发展
  • 简介:摘要:在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广泛开展的背景下,多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也被广泛运用到了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而送别诗又是古诗词教学的难点之一,学生因其年龄、认知的限制,往往很难充分地体会到送别诗中表达的充分的情感与意蕴。因此,教师应当在送别诗教学中加强对多种科学教学手段的应用,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 标签: 小学语文 送别诗 教学方法。
  • 简介:一、复习,感悟内容1.读题,谁能联系课题简要概括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2.课件出示词语:暮春三月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依依惜别令人敬仰誉满天下暂时分别永世不绝伫立江边凝视远方按捺不住脍炙人口文中这些词语还会读吗?大家一起来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画面,一边读一边记。3.谁能用“依依惜别、脍炙人口”这两个词语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 标签: 永世不绝 孟浩 誉满天下 诗眼 诗人李白 令人
  • 简介:学堂乐歌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重要的音乐现象之一。当前,在对学堂乐歌历史地位的评价中,认为它是中国音乐全盘西化的起点和罪魁祸首,是一种影响很大的观点。本文通过对学堂乐歌的深入分析,认为学堂乐歌并没有离开中国的音乐传统,在学堂乐歌中,中国古典诗词格律、审美意象、倚曲填词等传统都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 标签: 学堂乐歌 音乐传统 文人音乐 西学东渐 文化变迁
  • 简介: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这是唐代杰出诗人自居易的诗《琵琶行》,明代画家仇英用一幅《浔阳送别图》表达了这一诗意。

  • 标签: 诗人 送别 仇英 赏析 《琵琶行》 白居易
  • 简介:摘要声乐艺术的美往往不仅仅凭借声乐表演者的声音技巧来表现,更多的是演唱者声音当中所传达的感情和对于声乐作品的理解。声乐学习者要想演唱好一首中国作品,应该仔细分析作品的歌词、旋律、表情符号等等,从作品的各个方面去规划自己的声音。中国声乐作品常常因为语言的问题而被中国学习者在作品分析这一方面所忽略,导致无法被完整地演绎,表现出其中的美感。本文以中国艺术歌曲《送别》为例,总结了中国声乐作品学习的几个步骤。

  • 标签: 声乐学习者 外国声乐作品 步骤
  • 简介: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就应做到以读为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读细、读深、读实、读真,强化字词的理解,突出言语表达,体会真情实感,进行情感抒发,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

  • 标签: 阅读教学 朗读 教学之本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学生语文素养是学生语文知识、学习方法、语文能力、语文积累、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无论是提升阅读能力还是培养语文素养,关键点在于课堂阅读精读训练。何谓精读训练?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曾说过:“精读训练就是细细地读、精致地读、分析地读、品析地读、赏析地读。精读训练既要读完文章又训练能力,简言之,就是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文意概括、思路阐释、语言品析、表达作用理解、表达效果分析、抒情手法欣赏、人物形象分析、语言特点概析、作品细节品析等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的训练活动。”

  • 标签: 精读训练 训练设计 课堂阅读 《黄鹤楼送别》 古诗教学 人物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