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由于施蛰存的伴侣式“读者观”和“无意思”文学观,编者与读者互动空间的创立才得以成立。但由于各种复杂的因素在这个互动空间里混杂、发酵,这个互动空间最终成为了一把双刃剑,一面把戴望舒、施蛰存为代表的现代诗捧上文坛,使现代诗固化为继新月派和初期象征主义诗派后的新诗流派;另一面对穆时英为代表的新感觉派小说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由于激烈的政治因素强行介入,编者与《现代》读者之间的缝隙越来越大,最终迫使《现代》文学空间的没落,也让曾在三十年代上海文坛上一枝独秀的“现代派”走进了历史的角落。

  • 标签: 《现代》 施蛰存 读者接受 现代派文学
  • 简介:今年的《书屋》杂志第9期刊登了署名“庶人”的一篇文章,题为《秦始皇是英雄吗?——与王立群教授商榷》。该文批驳了王立群教授认为秦始皇是“英雄”的观点,认为秦始皇不是英雄而是一个大暴君。笔者不想对秦始皇究竟是英雄还是暴君作进一步的讨论(实际上,用“英雄”或“暴君”这种非黑即自、非此即彼的方式来评价秦始皇或其他历史人物,可能本身就会失之于片面与偏颇),

  • 标签: 战国时期 “国” “英雄” 主权 《书屋》杂志 秦始皇
  • 简介:摘要文化就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全方位提高英语能力。

  • 标签:
  • 简介:《2012冰河世纪》是一部科幻灾难片。情节始于海克拉火山的爆发炸断了冰川架,一块庞大的冰川借着惯性以极快的速度向美国袭来。居住在缅因州的气象学家比尔试图带着妻子泰瑞和儿子内尔森奔往纽约与女儿茱莉亚汇合。冰川行进的速度似乎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灾难后,终于一家团聚,共同面临这场史无前例的冰河危机。

  • 标签: 家庭观 美国人 父母 核心家庭 冰河 冰川
  • 简介:大众剧是德语国家古老而传统的民间戏剧,它流行于18世纪初至20世纪的奥地利和德国南部,突出的特点是内容的平民、语言的大众以及表演的娱乐。维也纳大众剧在19世纪上半叶经历了史无前例的辉煌,在德语戏剧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介绍和分析维也纳大众剧的起源、兴盛和消亡的历史发展,向广大中国读者展示了德语国家戏剧的一种类型.

  • 标签: 维也纳大众剧 民间戏剧 历史发展
  • 简介: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物,是国际语境下我国“软实力”的重要表征之一,在国家形象的建构和对外传播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影影像建构中,“国家形象”是一个非具象的模糊概念,由于狭义内涵的厘定与介入内涵的单向性而形成理论认知上的差异性理解,是自身的评估期望与他者认同上的互动对话,是将抽象严肃的政治理念群架构于电影的叙事策略,用鲜活的“人”和“事”完成“国家形象”在电影影像建构中的解构与重建。

  • 标签: 国产电影 国家形象 影像建构
  • 简介:<正>一现代汉语诗歌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新诗”或“现代新诗”。但“新诗”是相对于“旧诗”而言的,“现代新诗”的说法则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强调所谓新诗的“现代”品质。它们似乎都还只是某种相对的和临时性的命名。因此,当中国社会发展进入文化建设的新时期以来,在对新诗的发展进行历史回顾以图创新的背景下,在中外文学艺术交往日益频繁

  • 标签: 诗学传统 现代新诗 汉语诗歌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诗 现代性问题
  • 简介:摘要当代古典音乐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欧洲都失去了过去的辉煌,这与时代发展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个流行音乐大行其道的年代,如何将古典与现代更好的融合,使古典音乐能继续被观众所接受与喜爱成为音乐表演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也是当代音乐表演的一个新趋势。

  • 标签: 古典音乐 现代音乐 融合
  • 简介:吉林省的现代戏创作从1978年至今,时间虽只有十余年,但它取得的成就却超过新时期以前的三十年,不仅在省内引起了各级领导、专家、读者(观众)极大的兴趣和好评,而且有十余部大小剧本还在全国获奖,涌现出一批省内外知名的中青年剧作家,引起全国戏剧界的注目,一时被人们誉为“经济小

  • 标签: 新时期 现代戏 现代意识 社会主义现代化 剧作家 社会生活
  • 简介:2008年11月7日至16日,索马里海盗在10天时间里累计支劫持了10多艘商船,15日更是一日内连续劫持3艘商船,其中包括世界第二大超级油轮“天狼星”号。

  • 标签: 海盗 索马里 商船 油轮
  • 简介:如果您不相信我,您可以自己去问问别佳。这个家伙有一次竟然把那些该运到垃圾场去的垃圾运到展览会上参展去了。当时,一个废弃的工厂里要举行一个什么现代艺术展。展出的都是些破椅子、旧设备什么的。而别佳呢,干脆送去了一堆垃圾。把这堆破烂送到垃圾场去要远多了,所以别佳就直接把它卸到展览会上了。

  • 标签: 艺术展 现代 垃圾场 展览会 旧设备
  • 简介:前言讲到现代美国诗歌,许多人都从一九一二年《诗》杂志的创刊说起。他们承认恢特曼(W.Whitman)的《草叶集》是为他们播下的新奇的,自由的,又有力量的种子;而对于以前的一般抒情诗人,却只有讥讽与指摘。他们觉得郎弗罗、爱麦逊等不过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诗人的应声虫:雪莱的赞美便是他们的讴歌;济慈的忧郁便是他们的悲伤;丁尼孙的眼睛对着的所在便是他们命运的方向。他们觉得这般诗人非特没有可以表现的个性,并且还缺乏观察的能力;对于自然是完全隔绝的。

  • 标签: 美国诗歌 现代 概观 诗坛 维多利亚时代 《草叶集》
  • 简介:现代文学的起讫时间长期以来都是定位在1917年至1949年,但随着20世纪80年代"重写文学史"运动的兴起,特别是台湾的哈佛学者王德威的那篇《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发表,让现代文学这个词变得暧昧不清,本文拟围绕现代现代性、文学现代性,以及王德威和其他学者观点的逻辑出发点和归宿等问题展开讨论,回应"现代"到底该起于何处以及文学史家应该注意的问题。

  • 标签: 王德威 文学的现代 现代文学史 现代性 边界
  • 简介:文学作品被纳入文学史“册封”,是其实现经典的重要途径。20世纪上半叶的文学史撰述者在现代视域中对《红楼梦》重新定位与评价,继续推进《红楼梦》的经典。他们以现代科学理性、实证的方法将《红楼梦》与《金瓶梅》进行比较,解决了《红楼梦》的“诲淫”问题,为其经典化做好了准备。撰述者又以现代女性观念和悲剧意识对《红楼梦》的主题与形式重新解读,赋予其现代价值。《红楼梦》经由西方写实主义小说理论的全面考察,与旧小说拉开距离而成为新时期的经典。在域外中国文学史撰述者的视角中,《红楼梦》成为世界文坛中的经典,扩大了影响力的地域范围。这一过程,体现了时代与学术转型对文学作品经典的重要影响。

  • 标签: 红楼梦 文学史 现代 经典 研究史
  • 简介:随着全球的发展,西方各种思想传入我国,对我国的主流政治文化造成了冲击,引起政府对文化安全的重视。文章从我国文化安全威胁受制于国际环境的影响和国内政策的有效性这一规律,在详细分析的基础之上构建我国文化安全策略。

  • 标签: 全球化 文化安全 国际环境 国内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