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住院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并探讨其与性激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371例,检测其25(OH)D水平、糖脂代谢指标、骨代谢指标和性激素指标。根据25(OH)D水平采用四分法将患者分为四组,比较组间糖脂代谢及性激素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25(OH)D与总睾酮及其他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患者占住院男性2型糖尿病人群的96.5%。25(OH)D较高的患者有较高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而体重指数(BMI)、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三酰甘油(TG)则相对较低(P<0.05)。在线性回归模型中,25(OH)D与总睾酮(TT)呈线性正相关关系(β=0.116,P=0.006),在校正BMI后上述相关性消失(β=0.061,P=0.053)。结论在住院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维生素D呈普遍缺乏或不足的状态,维生素D与总睾酮之间呈线性正相关,但受BMI影响。

  • 标签: 糖尿病,2型 男性 25羟维生素D 糖脂代谢 性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年肥胖男性人群中下尿路症状(LUTS)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年龄为20~40岁的126例青年男性,其中就诊于代谢减重门诊的肥胖患者74例,纳入试验组;于体检中心进行正常体检的健康人群52例,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胰岛素抵抗水平(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血脂代谢(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性激素(雌二醇、血清睾酮),C反应蛋白(CRP),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生活质量评分(QOL)等方面的差异。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体重指数和LUTS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LUTS与各临床变量的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差异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在收缩压[(144.30±15.78) mmHg比(125.96±6.11) mmHg,P<0.001)]、舒张压[(89.46±12.76) mmHg比(81.35±4.58) mmHg,P=0.001]、空腹血糖[(6.73±3.15) mmol/L比(5.26±1.47) mmol/L,P=0.016]、胰岛素[(26.60±19.09) mg/dL比(13.43±7.68) mg/dL,P<0.001]、C肽[(4.20±1.73) ng/mL比(1.59±0.52) ng/mL,P=0.001]、甘油三酯[(2.42±1.88) mg/dL比(1.45±0.79) mg/dL,P=0.007]、雌二醇[(52.32±21.77) ng/L比(42.11±12.19) ng/L,P=0.023]和CRP[(6.49±4.96) mg/L比(1.62±1.53) mg/L,P=0.037]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0±0.55) mg/dL比(1.06±0.26) mg/dL,P=0.669]和血清睾酮[(275.00±100.68) ng/dL比(280.28±85.52) ng/dL,P=0.823]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试验组相比对照组具有更高的IPSS[(3.81±1.88)分比(0.69±0.30)分,P<0.001]和QOL评分[(2.76±0.68)分比(0.12±0.08)分,P<0.001],以及更高的LUTS风险[86.49%比42.31%,P<0.001],尤其是中度LUTS风险(21.62%比0,P=0.01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肥胖(体重指数≥30 kg/m2)与中度LUTS风险显著相关(r=0.407,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空腹胰岛素水平以及C肽是青年肥胖男性人群出现中度LUTS症状的重要危险因素(P=0.009、0.029、0.002);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和空腹C肽是其独立危险因素(P=0.011、0.003)。结论青年肥胖男性人群中中度LUTS风险明显增加,收缩压和空腹C肽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肥胖症 前列腺增生 男性 下尿路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乳腔镜腋窝入路与传统乳晕切口在男性乳腺发育症手术治疗上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46例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确诊为男性乳腺发育症的患者,行乳腔镜下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术和传统乳晕切口手术的临床资料,对比腔镜组与传统组术式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近期并发症情况、住院总费用、术后6个月满意度等情况。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辅助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在年龄(t=-0.550,P=0.473)、BMI(t=0.695,P=0.353)、病变位置(χ2=1.657,P=0.198)及Simon分类(χ2=0.762,P=0.683)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腔镜组与传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t=-0.528,P=0.596)、术中出血量(t=0.489,P=0.999)、拔管时间(t=-0.148,P=0.755)、术后近期并发症情况(t=0.453,P=0.370)、平均住院时间(t=-0.450,P=0.676)、住院总费用(t=-0.340,P=0.486)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乳腔镜手术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较传统开放手术微创美观,且较为安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腔镜 男性乳腺发育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农村男性人群体质指数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以唐河、凤凰县农村地区纳入"影响成年人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项目的22 282名≥40岁的男性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基线不同BMI分组的人群在随访期间的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的风险(HR)值。结果研究对象人群随访年限为(19.1±8.7)年,随访期间共死亡10 828人,死亡比例为48.6%,有4 504例死亡归因于心血管疾病。其中1 279例死于缺血性心脏病(IHD),1 201例死于缺血性卒中(IS),1 317例死于出血性卒中(HS),707例死于其他心血管疾病。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调整地区、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吸烟、饮酒、血压等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以BMI<18 kg/m2为参照,当20 kg/m2≤BMI<22 kg/m2时患CVD的死亡风险最低,HR=0.95(95%CI:0.83~1.09),但从统计学分析,各组BMI的死亡风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20 kg/m2≤BMI<22 kg/m2时人群患IHD的死亡风险最低,HR=0.64(95%CI:0.52~0.80)(P<0.05),当BMI≥24 kg/m2时人群IHD死亡风险与BMI<18 kg/m2人群的风险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S死亡风险与人群BMI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18 kg/m2≤BMI<24 kg/m2时人群患HS的死亡风险高于BMI<18 kg/m2组人群(P<0.05),其中26 kg/m2≤BMI<28 kg/m2时人群患HS死亡风险最高,HR=1.88(95%CI:1.18~2.99)。结论偏瘦或正常体重人群的CVD、IHD的死亡风险最低,超重人群的HS死亡风险较高,保持合理体重可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风险。

  • 标签: 男性 体质指数 心血管疾病 死亡风险 前瞻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那雄胺联合米诺地尔酊治疗男性雄激素性脱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绍兴医院2018-2019年诊治的男性雄激素性脱发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非那雄胺治疗,治疗组52例给予非那雄胺联合米诺地尔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5%(45/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0%(33/50)(χ2=4.93,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2/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P<0.05)。结论非那雄胺联合米诺地尔酊治疗男性雄激素性脱发安全有效。

  • 标签: 秃发 雄激素类 男(雄)性 非那雄胺 米诺地尔酊 药物疗法,联合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周抗阻训练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骨骼肌功能性抗交感的影响。方法将30例未经治疗的中老年男性1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组,同时选取30例血压正常的健康受试者纳入对照组,2组受试者均进行12周(3次/周)渐进性抗阻训练。于干预前、后分别利用冷加压实验(CPT)激活受试者交感神经系统,测定其安静及握力运动时前臂血液动力学变化。交感缩血管反应参数用CPT诱导肱动脉电导(FVC)的变化率(%FVC)表示,功能性抗交感参数(即肌肉收缩抑制交感缩血管反应的能力)用握力运动时与安静时交感缩血管反应的差值(△%FVC)表示。结果干预前2组受试者△%FV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为(7.4±8.6)%,对照组为(7.9±11.3)%,P=0.883]。干预后与组内干预前比较,发现2组受试者△%FVC[高血压组为(17.1±5.8)%,对照组为(16.9±9.7)%]均明显升高(P<0.05),此时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周抗阻训练能明显改善中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功能性抗交感,同时发现血压升高本身并不能破坏机体功能性抗交感。

  • 标签: 高血压 抗阻训练 血液动力学 交感缩血管反应 功能性抗交感
  • 作者: 孙旭 卢琳 朱惠娟 王林杰 陈晓波 于仲勋 陈佳蕙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0-11-22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0年第42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内分泌重点实验室 协和转化医学中心,北京 100730,首都医科大学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北京 10002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北京 100730,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北京 100045
  • 简介:摘要一例表现为周围性性早熟的幼年男性患儿,睾酮升高为107.05 nmol/L,就诊初始胸腹部增强CT、阴囊超声、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未见异常,诊断为21羟化酶缺陷症。随诊发现血和脑脊液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分别高达21 341 U/L和9 792 U/L,起病后4个月复查头颅MRI,发现松果体区不均质强化肿物,病理为绒毛膜癌。回顾文献发现HCG很少通过血脑屏障,外周血HCG>1 000 U/L提示可能为绒毛膜癌。

  • 标签: 绒毛膜癌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 周围性性早熟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中等职业院校/高中在读学生男男性行为人群(MSM)、大学及以上在读学生MSM及同龄非学生MSM HIV感染风险的差异。方法2019年7—10月,利用某社会公益小组微信公众号平台招募满足以下标准的研究对象:年龄15~24岁;生理男性;调查开始前自报发生过男男同性性行为(口交/肛交);自报HIV感染状态阴性或不知;自愿参加研究。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HIV检测、社交软件使用情况等,同时利用《MSM个体HIV感染风险评估工具》调查研究对象近6个月的HIV感染风险。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人群的HIV感染风险的差异。结果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 707份。45%(771名)的调查对象首次同性性行为的年龄<19岁,做过HIV自检的比例为49%(833名),接受HIV检测点检测的比例为34%(587名)。与大学及以上在读学生MSM相比,非学生MSM处于中高度HIV感染风险的可能性更高[OR(95%CI): 1.53(1.10~2.12)],与大学及以上在读学生MSM相比,中等职业院校/高中在读学生MSM处于中高度HIV感染风险的可能性更高[OR(95%CI): 1.80(1.06~3.07)],但中等职业院校/高中在读学生MSM与非学生MSM之间相比处于中高度HIV感染风险的可能性不具有统计学差异[OR (95%CI): 0.95(0.57~1.58)]。结论中等职业或高中在读学生MSM及同龄非学生MSM是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健康管理者在关注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同时,应设计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降低艾滋病在中等职业院校/高中学生MSM及同龄非学生MSM人群中的威胁。

  • 标签: HIV 风险 学生 非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柳州市MSM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HIV非职业暴露后预防(nPEP)效果。方法搭建社会组织-CDC/医院-药店("三位一体")的服务合作模式,通过社区宣传倡导,现场招募研究对象。收集入组研究满28 d参加者的基本信息、药物使用情况和随访检测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进行分析。结果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共有213名男男性行为者咨询暴露后预防用药,其中159人符合预防用药标准,接受服药154人。入组研究满28 d的132人,其中连续服药满28 d的118人、未服药满28 d的10人、因失访无法证实是否完成服药的4人。服药满28 d的服务对象中,94.1%(111/118)于暴露后4~6周接受了HIV随访检测,75.4%(89/118)于暴露后3个月接受了HIV随访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在"三位一体"模式下,发生HIV非职业暴露后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预防可以降低HIV感染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HIV新发感染数。

  • 标签: 男男性行为者 HIV非职业暴露后预防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8年昆明市MSM的HIV-1基因型及耐药特征。方法收集昆明市2018年1-12月新报告HIV-1感染的MSM的血浆样品193份,提取病毒RNA,采用巢式PCR扩增gag、pol和env区基因片段,进行基因分型和耐药分析,通过Bayesian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方法分析昆明市MSM感染者中CRF55_01B和CRF68_01B的进化特征。结果193份样品中发现多个HIV-1基因型,包括CRF07_BC(39.4%,76/193)、CRF01_AE(34.2%,66/193)、独特型重组(20.2%,39/193)、CRF08_BC(3.1%,6/193)、CRF55_01B(1.6%,3/193)、B亚型(1.0%,2/193)和CRF68_01B(0.5%,1/193)。Bayesian进化分析结果显示CRF55_01B从外省进入昆明市后已开始在本地传播,而CRF68_01B可能来自于我国东部地区。2018年昆明市MSM抗病毒治疗前的HIV-1耐药株流行率为2.6%(5/190),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突变发生率最高(2.1%,4/190)。结论昆明市MSM的HIV-1基因型多样性逐年增加。MSM未接受抗病毒治疗HIV-1感染者耐药发生率虽然较低,但存在抗病毒治疗一线药物的多重耐药株。

  • 标签: 男男性行为者 艾滋病病毒 基因型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东阳地区男性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及流行分布特点,为了解本地区男性HPV感染情况以及临床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东阳市人民医院男性科等科室就诊的712例行HPV 21分型检测患者的结果。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712例男性样本,其中HPV感染阳性210例,阳性率为29.54%。210例感染患者中,单一型感染者141例,占阳性患者的67.14%;多重感染者69例,占32.86%。按年龄分组,>60岁年龄组HPV阳性比例最高,为6/11,然后依次为≤20岁年龄组[37.50%(15/40)]、21~40岁组[29.56%(149/504)、41~60岁组[25.48%(40/157)],各年龄组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季度分组:第三季度检测样本的HPV阳性率[35.20%(63/179)]和第四季度检测样本的HPV阳性率[32.04%(58/181)]高于第一季度[28.90%(50/173)]和第二季度[21.79%(39/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0例HPV感染患者中,临床诊断最多的为疣(26.67%,56/210),其次为阴茎赘生物(18.10%,38/210)和尿路感染(14.76%,31/210)。结论东阳地区男性HPV感染率较高,以HPV6、HPV11、HPV16型为主,感染主要为单一型;≤20岁和>60岁年龄段阳性率较高;第三、四季度阳性检出率较高,其分布表现出一定的季节相关性。临床表现上,HPV感染患者中临床诊断为疣的最多。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低危型 高危型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使用含天然放射性物质的3种布料所致人体的皮肤年当量剂量与年有效剂量。方法首先利用γ能谱仪测量3种布料样品中所含放射性核素的活度。然后利用蒙特卡罗软件建立理论照射模型,基于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男性参考体素模型计算器官剂量及有效剂量,从而对人体的皮肤年当量剂量和年有效剂量进行评估。结果在四周包裹和上覆盖的估算模型中,样品质量从135 g至7 197 g变化范围内,这些布料所致成年男性参考人皮肤的年当量剂量范围为:155.41~9 028.61 μSv,一年中的有效剂量范围为:11.91~1 234.44 μSv。结论含放射性物质的消费品对人体会产生一些影响。

  • 标签: 天然放射性物质 消费品 剂量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HIV感染高风险MSM的合成毒品使用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7年1-8月,在广州市、深圳市和无锡市3个城市开展横断面调查,通过检测门诊、线上广告和滚雪球等方式招募HIV感染高风险MSM。纳入标准为≥18岁男性、最近6个月男性性伴数≥2个或与临时性伴发生无保护肛交或患有STD。自填问卷收集社会人口学、性行为特征、HIV/STD检测、合成毒品使用等信息。采集静脉血检测HIV。结果共招募603名HIV感染高风险MSM,最近6个月合成毒品使用的比例为25.5%(154/603,95%CI:22.0%~29.0%),其中广州市为29.1%(88/302,95%CI:24.0%~34.3%)、深圳市为26.3%(40/152,95%CI:19.2%~33.4%)、无锡市为17.4%(26/149,95%CI:11.3%~23.6%)。吸入性亚硝酸盐(85.1%,131/154)为最常用的物质。校正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感染高风险MSM合成毒品使用与最近6个月有临时性伴(aOR=3.24,95%CI:1.29~7.43)、饮酒(aOR=1.78,95%CI:1.12~2.80)有关。结论高风险MSM中使用合成毒品的现象较为普遍,使用者的危险行为水平更高,MSM中合成毒品使用应当受到关注。

  • 标签: 男男性行为人群 合成毒品 艾滋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男性不育症患者支原体感染与精液常规参数及精子DNA完整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12月于本院不孕不育科门诊就诊的男性不育症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同期另选择正常生育的男性60例作为正常对照。两组取精液进行解脲支原体(UU)培养及精液常规检测,包括精液pH值、精子浓度、精子活力、精子活率等;对男性不育症患者行精子DNA碎片检测。分析男性不育症患者UU感染与精液常规参数及精子DNA完整性的关系。结果男性不育症组和正常对照组UU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0.0%(36/90)、5.0%(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38,P=0.000)。男性不育症组精液pH值、精子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精子活力、精子活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男性不育症患者中,UU感染阳性组精液pH值、精子浓度与UU感染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精子活力、精子活率均显著低于UU感染阴性组,精子DNA碎片率高于UU感染阴性组(均P<0.05)。男性不育症患者UU感染与精子活力、精子活率呈负相关,与精子DNA碎片率呈正相关(rs=−0.341、−0.327、0.398,均P<0.05)。结论男性不育症患者UU感染与精子活力、精子活率及精子DNA完整性有关,UU感染可影响男性精子质量和精子DNA完整性。

  • 标签: 不育,男性 支原体感染 精液分析 精子D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男性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营养状态和全身炎症反应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男性稳定期COPD患者86例、男性正常对照组5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去脂体质量指数(FFMI)对受试者进行营养状态评估,将COPD组分为低FFMI组(n=44)和正常FFMI组(n=42),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症状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6MWD)、肺功能检测,同时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浓度。结果稳定期COPD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6MW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FEV1/FVC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稳定期COPD组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37,P<0.05)。稳定期COPD组血清TNF-α、IL-18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FFMI组血清TNF-α、IL-1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FFMI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COPD患者的FFMI与6MWD、FEV1%pred、FEV1/FVC均呈正相关(r=0.416、0.377、0.390,P值均<0.05)。而入组前一年急性加重次数、mMRC评分、血清TNF-α、血清IL-18与FFMI呈负相关(r=-0.437、-0.439、-0.506、-0.337,P值均<0.05),其中血清TNF-α与FFMI呈负相关。采用逐步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6MWD、血清TNF-α浓度、血清IL-18浓度是FFMI独立影响因素(b=0.008、-0.240、-0.004,P值均<0.05)。通过标准化回归系数发现血清TNF-α水平与FFMI相关性最高(β=-0.436,P<0.001)。结论COPD患者血清TNF-α与营养不良指标关系密切,是COPD营养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营养不良 去脂体质量指数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河南省不同年龄段成年男性血清骨转换标志物水平及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从甲状腺疾病和糖尿病全国调查-2014研究——河南分中心调查队列中抽取697例男性受试者,所有受试者填写调查问卷,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抽空腹静脉血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骨钙素、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25羟维生素D[25(OH)D]和甲状旁腺素(PTH)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骨转换标志物与MS及其各组分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697名男性受试者,年龄(46.6±15.9)岁。体质指数(BMI)17.1~39.0 kg/m2,平均(25.97±3.69)kg/m2。校正年龄、PTH、25(OH)D、骨钙素、PⅠNP、β-CTX和吸烟后,BMI仍是MS的危险因素(OR=1.263,95%CI 1.198~1.332)。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骨钙素、PⅠNP与MS呈明显负相关(r=-0.154、-0.107,均P<0.01),β-CTX与MS无明显相关性。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钙素是MS、腹型肥胖、高血糖、高血压及高TG的保护因素,校正了年龄、PTH、25(OH)D和BMI后,骨钙素仍是高血糖(OR=0.971,95%CI 0.947~0.995)和高TG(OR=0.955,95%CI 0.931~0.980)的保护因素;再进一步校正吸烟,结果无明显变化。PⅠNP是MS、腹型肥胖、高血糖和高血压的保护因素;校正了年龄、PTH和25(OH)D后,PⅠNP仍是腹型肥胖(OR=0.993,95%CI 0.988~0.999)的保护因素;进一步校正BMI和吸烟后,PⅠNP与MS及MS各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体重控制对于预防成年男性MS至关重要,较高水平的骨钙素和PⅠNP可能有助于预防和延缓MS。

  • 标签: 骨钙素 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 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 代谢综合征 男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男性不育症患者血清及精浆AMH浓度与精子DNA碎片率的相关性及对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本院生殖中心行IVF助孕的夫妇共105对,检测血清、精浆AMH浓度及精液参数(精液量、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比、精子DNA碎片率),分析AMH浓度与精子DNA碎片率的相关性,以及AMH与IVF受精率、优胚率的相关性;比较临床妊娠组及非妊娠组血清及精浆AMH浓度差异性。结果血清及精浆AMH与精子DNA碎片率无线性相关性;精浆AMH与2PN受精率(R2=0.051,P=0.02)、D3优胚率(R2=0.056,P=0.01)呈正相关;血清AMH与2PN受精率(R2=0.003,P=0.59)、D3优胚率(R2=0.004,P =0.52)无线性相关性;临床妊娠组精浆AMH(13.63±5.51),非妊娠组(14.68±4.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组血清AMH(9.70±4.92),非妊娠组(9.43±4.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浆AMH可作为预测男性不育症患者2PN受精率及D3优胚率的实验室指标;但血清及精浆AMH对临床妊娠率无预测价值。

  • 标签: 抗苗勒管激素 男性不育 精子DNA碎片 IVF-E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骨化三醇干预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股骨颈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100例自 2019.04到 2020.04在莆田市第一医院老年科病房就诊的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分别 50例。对照组患者每天均服用骨化三醇 0.5ug/日,醋酸钙 600mg/日,研究组患者在上述口服药物基础上,注射 1次唑来膦酸(密固达)。治疗 12月后随访,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股骨颈 BMD的变化。结果:对照组骨密度治疗后稍升高,但差异不显著 (P>0. 05);研究组股骨颈 BMD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上升 (P<0. 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参与研究的所有受试者均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前两组 VAS 评分及 SF-36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治疗后两组各指标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 ,且研究 组 VAS疼痛评分 及 SF-36 评分均显著 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唑来膦酸与骨化三醇联合用药有助于提升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股骨颈 BMD,降低其股骨颈骨折风险,有效减轻骨痛,提高生活质量, 适合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人群中应用。

  • 标签: 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唑来膦酸,骨化三醇,股骨颈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成年男性血清性激素水平与骨转换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从甲状腺疾病、碘状态和糖尿病全国调查(TIDE)研究河南分中心调查队列中抽取707名男性受试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总睾酮、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雄烯二酮(AD)、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双氢睾酮(DHT)、游离睾酮(FT)、血清骨钙素、总I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25-羟维生素D[25(OH)D]和甲状旁腺素(PTH)水平。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697名男性受试者,平均年龄为(46.6±15.9)岁。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LH、FSH、睾酮、SHBG呈正相关,与雌二醇、DHEAS、AD、FT、β-CTX、骨钙素和PINP呈负相关,与DHT、25(OH)D和PTH无明显相关性。Pearson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雌二醇与骨吸收标志物β-CTX呈负相关;睾酮与骨形成标志物骨钙素呈正相关,FSH与其呈负相关;LH、FSH、SHBG与骨形成标志物PINP呈负相关,雌二醇、睾酮、FT、DHT、AD与其呈正相关。校正年龄和体重指数后,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睾酮仍与骨钙素和PINP呈明显正相关,睾酮每增加1 ng/ml,骨钙素和PINP分别增加0.302 ng/ml和0.015 ng/ml;雌二醇、DHT与PINP呈明显正相关,雌二醇和DHT每增加1 pg/ml,PINP分别增加0.250 ng/ml和0.047 ng/ml。结论年龄是性激素和骨转换标志物的影响因素,血清睾酮、雌二醇和DHT水平与骨形成、骨吸收指标有关。

  • 标签: 年龄 男性 性激素 骨转换标志物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