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复方甲亢片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9月收治的8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损害患者,按照患者住院尾号的奇偶数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给予复方甲亢片治疗,对照组经西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18%、7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甲状腺功能、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丙肝损害经复方甲亢片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复方甲亢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肝损害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例59岁女性患者,因高脂血症口服血滞通胶囊2粒/次,3次/d。用药前血清总胆固醇8.43mmol/L,三酰甘油3.8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28mmol/L;丙氨酸转氨酶37U/L,天冬氨酸转氨酶33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46U/L,总胆红素10.9μmol/L。服用血滞通胶囊4周后血脂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但γ-GT升高至166U/L,遂停用血滞通胶囊。停药2个月后γ-GT下降至86U/L,3个月后降至59U/L。患者自行再次服用血滞通胶囊4周后停药,肝功能检测示γ-GT159U/L,2个月后γ-GT降至92U/L。

  • 标签: 肝损伤 Γ-谷氨酰转移酶 血滞通胶囊
  • 简介:摘要近年来药物性损害在临床上越来越多见,由药物引起的肝病占非病毒性肝病的20%到50%,引起药物性损害的机制因药而异,有些药物具有直接毒性作用,由其引起的损害是可以预见的,有些药物是由于机体对药物的过敏反应或药物的特异质反应,这些药物仅发生在敏感的个体引起损害。药物性损害诊断有一定难度,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患者被误诊或漏诊。探讨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药物性损害患者的发病情况及治疗,总结丰富经验,取得满意效果,以避免药物性损害的发病率增多。

  • 标签: 药物 肝损害 诊断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黑升麻(拉丁名:Cimicifugaracemosa)传统用于治疗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肋间肌痛、坐骨神经痛、舞蹈病、耳鸣、痛经等症,目前主要用于缓解绝经期综合征。黑升麻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刺激、头痛、头晕、恶心。近期,在全球范围内有一些关于黑升麻导致肝功能异常的病例报告。

  • 标签: 黑升麻 肝损害 英国 风湿性关节炎 绝经期综合征 坐骨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中草药引起的损害。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要对中草药可能造成的药物性肝病有充分的认识,以免误诊。

  • 标签: 中草药 肝损害
  • 简介:联合及全程用药是结核病化疗的特点。但绝大多数抗结核药物都对肝脏有一定毒性,导致化疗过程中部分患者由于肝脏受损影响治疗的进行,甚至使化疗中断,影响预后。发生损害的患者中,少数人可以发生急性或亚急性坏死,危及生命。故应当重视和正确处理。

  • 标签: 抗结核药物 肝损害 治疗 结核病
  • 简介:1例44岁男性患者,因治疗甲癣服用特比萘芬0.25g,1次/d,3周后出现乏力、纳差、尿黄、巩膜黄染。实验室检查示:ALT102.7U/L,AST24.6U/L,TBil156.5μmol/L,DBil73.1μmol/L。甲、乙、丙、丁、戊型肝炎血清学检测均阴性,活组织检查提示:药物性损害,胆汁淤积型。停药,给予保治疗近2个月。肝功能好转,实验室检查示:ALT51.6U/L.AST36.9U/L,TBil42.8μmol/L,DBil19.8μmol/L。患者住院58d后出院。

  • 标签: 特比萘芬 肝损害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致肝脏损害的有效防护方式。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药物性损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疗程1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3.3%,二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通过健康教育、饮食护理、皮肤护理、心理护理等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药物性损害的发生,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药物性肝损害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检测意义。方法将108例分为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收集24小时尿液,并选择backman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验。结果在40例健康体检者检测结果中,mAlb均小于20mg/L,其阳性率为0;在68例糖尿病患者中,有40例患者检测出尿mAlb阳性,阳性率为58.8%;糖尿病组和健康体检组相比,尿mAlb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糖尿病患者给予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检验,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早期肾功能损害,有助于及时进行对症治疗,加快康复。

  • 标签: 糖尿病 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 早期肾功能损害 检测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探索在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临床诊断中应用胱抑素C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收集本科室2014年1月—2017年1月间接收的患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的3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收集同期至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0例健康人群作为参考组。通过免疫比浊法对2组对象的胱抑素C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进行检测,观察及分析单项检测、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参考组对象相比显著更高(P<0.05);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单项检测相比显著更低(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应用胱抑素C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值得借鉴。

  • 标签: 早期 高血压肾功能损害 尿微量白蛋白 胱抑素C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根据其二十四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血压变异性小于观察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肾功能生化检验、二十四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分析结果.结果经过检测,两组患者进行肾功能生化检验(包括尿素氮和血肌酐)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血清胱抑素C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血压变异性小于观察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早期肾功能损害有很大相关性,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关键词老年高血压;血压变异性;早期肾功能损害;相关性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862-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诊断开展血清胱抑素C检验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早期肾功能损害病人设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一时期8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参与研究人员均接受血清胱抑素C、尿素以及肌酐浓度,对比两组各项指标检验结果,分析肾脏功能与血清胱抑素C指标的关系。结果:检测结果显示,研究组受检人员的血清胱抑素C、尿素以及肌酐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5);肾脏功能与血清胱抑素C指标的关联表现出正相关(P< 0.05)。结论: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诊断开展血清胱抑素C检验的价值显著,可作为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能准确呈现出病人病情变化程度。

  • 标签: 高血压 早期肾功能损害 诊断 血清胱抑素C检验
  • 简介:摘要:近些年,随着医学的进步,痛风是因血尿酸水平过高导致的关节炎,常使病人出现关节疼痛、红肿、皮肤红紫等症状,且部分病人会伴有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严重影响病人身心健康。痛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难以治愈,需加强病人自我管理行为,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水平,进而控制病情发展,减少痛风发作。痛风的自我管理要求病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血尿酸,如戒烟、戒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以缓解疾病进展。但部分病人对疾病认知较少,自我管理行为低下,导致疾病加重,不利于预后。可见,探究痛风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十分必要。目前,关于痛风病人自我管理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少见报道,且发现的报道主要研究对象为中青年病人,仍有其他可能的因素需找出。研究创新之处在于纳入中青年、老年病人,将更多可能的因素纳入,旨在观察痛风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危险因素。

  • 标签: 住院痛风患者 肝肾功能受损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古拉定®(还原性谷胱甘肽)对化疗致肺癌患者肾功能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2年5月间收治的50名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A组患者给予古拉定®与化疗药物联合治疗,B组患者给予肌苷与化疗药物联合治疗。化疗结束后,评价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肾功能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的有效率为40%,B组的有效率为36%,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古拉定®辅助治疗组与肌苷辅助治疗组相比,患者的肾功能损伤程度较小,肾功能生化指标数值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两组相比,A组患者的化疗总有效率较为理想,且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古拉定能够有效预防化疗致肺癌患者肾功能的损伤,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古拉定 肺癌 化疗 还原型谷胱甘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肪并发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脂肪并发肝功能损害患者46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脂肪患者4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单因素分析结果,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超重、肥胖、高血压、慢性饮酒、吸烟、饮酒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及血尿酸(UA)水平较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经常锻炼所占比例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分析,超重、肥胖、慢性饮酒、高血压、吸烟及LDL-C、FBG和UA水平升高是脂肪合并肝功能损害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HDL-C水平升高及经常锻炼为脂肪合并肝功能损害发生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饮酒、吸烟、慢性饮酒、高血压、肥胖、超重、锻炼及LDL-C、FBG、UA和HDL-C水平与脂肪并发肝功能损害有着密切的关系,应通过加强锻炼、合理膳食等方法控制和预防脂肪合并肝功能损害发展。

  • 标签: 脂肪肝 肝功能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功能亢进性损害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4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性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分别为23例病例。对照组给予保治疗,实验组在保治疗基础上采用抗甲状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情况,并分析患者临床特征。结果实验组的DB、TB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其他指标上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性损害患者伴有肝功能不全、甲亢表现,在保治疗的同时,给予抗甲状腺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 肝损害 临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