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鲁凤民 王杰 陈香梅 张欣欣 张文宏 徐小元 贾继东 任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15
  • 出处:《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暨感染病研究中心 10019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疾病科 200025,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上海 200040,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 10003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 肝硬化转化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0005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 400010
  • 简介:摘要慢性乙型肝炎(CHB)严重威胁国人健康。病毒学指标在患者抗病毒治疗、新药研发中意义重大。然而,传统的血清病毒学指标如HBV DNA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在评估抗病毒治疗效果和准确反映患者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转录活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近年来HBV RNA、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HBcrAg)及核心抗体定量(qAnti-HBc)等新病毒学指标在准确反映cccDNA转录活性、判定患者治疗效果以及预测停药后复发风险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现简要介绍在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各阶段新、旧指标的应用情况,并结合新型病毒学新指标在药物疗效评价中的应用,阐述其在抗病毒新药研发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 标签: 肝炎病毒,乙型 低病毒载量 隐匿性HBV感染 抗病毒药物 病毒学指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新药研发案例讨论是笔者在本科生药物设计学课程创新型教学实践中,为推行"小班化"教学改革而进行的可行性验证和初探性尝试。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革新,取得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 标签: 案例讨论 药物设计学 创新型教学 新药研发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或SARS-CoV-2)是一种传染性强、致死率较高的病毒,目前已造成全球25个国家的5万余人感染,1千余人死亡。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可出现发热和咳嗽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重症患者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脓毒症休克而导致死亡。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明确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因此,本文拟通过对近期国内外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抗病毒药物基础研究和临床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更加有效地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抗病毒 药物
  • 简介:摘要中药及中药复方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系。研究发现,药效不等于单体和单味药的机械总和,中药药效物质才是中医药发挥临床治疗作用的基础。对于药理研究不能局限于整体复方,应深入分析各种要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这样才能深刻全面地把握复方药物。近年来,随着中药药效筛选和评价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的引进,斑马鱼作为新型模式动物的优势正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宽广。本文通过介绍国内外斑马鱼模型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概况,揭示斑马鱼在中药复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和临床前研究的独特应用前景,文章对此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斑马鱼 疾病模型 中药药理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以氟西汀抗抑郁药治疗,观察组37例加用利培酮分散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P<0.05),治疗后14d、1个月时抑郁评分(15.2±2.4)、(7.4±1.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6±2.8)、(9.8±1.7)分(P<0.05)。结论以利培酮分散片联合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效果理想,能有效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抑郁症 利培酮 抗抑郁药 抑郁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型抗癫痫药物(AEDs)托吡酯(TPM)、奥卡西平(OXC)、拉莫三嗪(LTG)、左乙拉西坦(LEV)对4~12岁癫痫儿童骨代谢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初次诊断癫痫患儿160例,根据患儿的发作类型,分别予口服TPM(40例)、OXC(40例)、LTG(40例)、LEV(40例)单药治疗,观察4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3、6、12个月后骨密度(BMD)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包括血钙(Ca)、血磷(P)、血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甲状旁腺素(PTH)、25羟维生素D[25-(OH)D]。结果1.各试验组用药前多种骨代谢指标及BM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OXC组治疗6、12个月后血Ca较治疗前减低[2.38(0.08) mmol/L比2.47(0.17) mmol/L、2.44(0.10) mmol/L比2.47(0.17) mmol/L],PTH较治疗前升高[37.64(17.52 ) ng/L比34.23(20.53) ng/L、40.74(16.15) ng/L比34.23(20.53) ng/L];TPM组治疗6、12个月血Ca较治疗前降低[2.40(0.11) mmol/L比2.42(0.10) mmol/L、2.41(0.09) mmol/L比2.42(0.10)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OXC组在治疗6、12个月血Ca低于LEV组[2.38(0.08) mmol/L比2.44(0.10) mmol/L、2.44(0.10) mmol/L比2.44(0.12) mmol/L]、LTG组[2.38(0.08) mmol/L比2.44(0.13) mmol/L、2.44(0.10) mmol/L比2.42(0.13) mmol/L],血PTH高于LEV组[37.64(17.52) ng/L比36.52(20.71) ng/L、40.74(16.15) ng/L比31.89(14.84) ng/L]、LTG组[37.64(17.52) ng/L比39.39(24.03) ng/L、40.74(16.15) ng/L比33.01(12.20) ng/L],TPM组在治疗12个月后血Ca低于LEV组[2.41(0.09) mmol/L比2.44(0.12) mmol/L]、LTG组[2.41(0.09) mmol/L比2.42(0.13)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EV、LTG对于癫痫患儿骨代谢影响较小,TPM可能会使癫痫患儿血Ca下降;OXC可能会使血Ca降低,血PTH升高,导致患儿的骨转换增加。

  • 标签: 新型抗癫痫药物 骨代谢 癫痫 儿童
  • 简介:摘要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迄今为止最为有效和成熟的人体干细胞治疗技术。靶向BCR-ABL基因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药物伊马替尼问世,开启了人类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新时代。近年血液肿瘤领域兴起了免疫细胞治疗,最为成功的是CD19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新型靶向药物和免疫细胞治疗是否会取代HSCT?不论新型靶向药物,或是免疫细胞治疗,和HSCT都不是彼此互为对手的关系,也不存在谁取代谁的胜负之争。每种治疗方式,有各自独特的优势和限制,也都在不断改进、优化、丰富。期待各种治疗方式的有机组合,强强联合,扬长避短,使更多的血液肿瘤患者受益。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分子靶向治疗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
  • 简介:对于北美及欧洲的男性,除了非黑色素瘤的皮肤癌外,前列腺癌已经成为了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并且其死亡率也仅次于肺癌^[1-2]。在中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高^[3]。对于前列腺癌患者,无论其病灶是局限型或是已出现转移病灶,抑制体内雄激素的水平长期以来一直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前列腺癌患者 治疗药物 难治性 去势 转移病灶 非黑色素瘤
  • 简介:摘要随着各类新型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中的广泛使用,关于新型抗肿瘤药物相关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报道逐渐增多。新型抗肿瘤药物相关PRES的发生主要与内皮功能异常有关,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表现为头痛、意识改变、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痫性发作、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部分患者影像学呈特征性可逆性双侧皮质下血管源性水肿。目前对该不良反应的诊断尚缺乏统一标准;治疗的核心是减量或停止使用新型抗肿瘤药物,同时,给予控制血压、抗癫痫等对症治疗,及时治疗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好。

  • 标签: 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抗肿瘤药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为一种病毒性肺炎,其合并或继发细菌、真菌、其他病毒感染的情况值得关注。对于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国家方案中关于抗菌药物治疗明确提出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但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建议。现有研究报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感染的比例并不高,而在临床实践中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居高不下。本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或继发感染的现状进行分析,对理解疾病进程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 标签:
  • 简介:本文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乙烷硒啉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并采用Atodock软件分析了乙烷硒啉和人血清白蛋白分子对接的作用方式。计算得出乙烷硒啉与BSA形成复合物的结合常数K为3.5×10^4L/mol,结合位点数n=0.9。从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可计算出热力学常数△H〉0,△S〉0,因此乙烷硒啉与BSA作用力主要应为疏水作用力。结合在人血清白蛋白的高亲和位点上的乙烷硒啉与人血清白蛋白分子中的Cys34未达到能产生相互作用的有效距离,因此乙烷硒啉与人血清白蛋白分子相互作用主要为疏水作用力。

  • 标签: 牛血清白蛋白 乙烷硒啉 结合
  • 简介:摘要在临床中,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以使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减少,但是却伴发锥体外系的副作用。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和传统的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比较,具有较多的优势,比如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小等优势,为治疗精神分裂症开创了崭新的局面。本文对我院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叙述。

  • 标签: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阿立哌唑 帕利哌酮 喹硫平
  • 简介: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大于1%,在8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高达10%[1],据统计中国现约有1000万人患房颤[2]。房颤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由血栓引起的卒中事件中,高达15%~20%的比例源于房颤,伴有房颤的卒中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较不伴房颤者明显升高[3]。

  • 标签: 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抗凝药物 应用 快速心律失常 独立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使肿瘤患者的药物治疗受到影响。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肿瘤分会专家组从落实"长处方"政策、关于用药延迟或漏用的处理、关于肿瘤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处理、药物治疗方案选择、药物使用管理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管理等几个方面对疫情防控期间肿瘤患者药物治疗管理提出了具体建议。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肿瘤 药物疗法管理
  • 简介:摘要糖尿病是全世界超过3.5亿患者共同面临的难题,随着糖尿病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SGLT-2能够重吸收近90%的葡萄糖,在维持血糖稳定环节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选择性SGLT-2抑制剂可以竞争性地与肾脏SGLT-2结合,进而降低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作用,增加尿液中糖含量的同时降低体内血糖。本文主要对SGLT-2抑制剂的作用机制、药物应用以及临床优势等几方面进行概述。

  • 标签: SGLT-2抑制剂 糖尿病 降糖 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