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据CullyM2015年10月9日(NatureReviewDrugDiscovery,2015,14:678-679.)报道,科学家通过一种可以特异性与大肠中的发炎部位结合的水凝胶进行抗炎症药物的靶向性缓释治疗,可有效治疗骨盆炎症疾病。在小鼠肠炎模型中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骨盆炎症疾病包括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都是极难治愈的疾病。

  • 标签: 炎症部位 灌肠剂 抗炎药物 克罗恩病 炎症疾病 缓释技术
  • 简介:大黄酸,化学结构式为1,8-二羟基-3-羧基蒽醌,是富含于大黄根茎中的一种蒽醌类化合物,已经被证实具有抗炎与抗氧化的作用。最近研究发现,大黄酸可能还具有抗肿瘤的功能,然而其抗肿瘤的分子机制目前还未知。该综述主要概括分析了大黄酸研究的相关结果,以此推出大黄酸通过细胞周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以及控制转移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更多还原

  • 标签: 大黄酸 肿瘤细胞 凋亡 细胞周期阻滞
  • 简介: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由于具有作用迅速、选择性高、部分有内吸活性等优点,成为杀虫剂中的一个重要类型。西维因是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中第一个商品化品种,残效较长,防治白蚁毒力较高。本文从西维因的性质、用途、合成、代谢以及酶抑制法检测等方面作了介绍,逐渐开发的西维因胶悬剂以水为溶剂,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的环保剂型,并满足防治白蚁使用药物的要求,其在防治白蚁方面的应用还有待探索和开发。

  • 标签: 氨基甲酸酯 西维因 酶抑制法 胶悬剂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7-17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7期
  • 机构:纳米颗粒可以作为药物运输载体来帮助抵御肺部癌症,来自德国环境健康研究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纳米颗粒载体,可以在人类和小鼠的肺部的肿瘤位点选择性地释放药物分子,这种方法或可增加当前癌症药物对肺癌的作用效果,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ACSNano》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华法林与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达比加群)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方法对6例服用华法林致消化道出血(华法林组)和5例服用新型抗凝药物(利伐沙班、达比加群)致消化道出血(新型抗凝药物组)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消化道出血在服用药物之后的发生时间、出血特点、住院时间,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两类抗凝药物引起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评估。结果两组在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出血量、严重程度、住院时间以及内镜下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组引起消化道出血发生在服用药物100天之类的比率为77.8%,而华法林组比率为41.6%。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同时服用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噻氯吡啶等会加重消化道出血的严重程度。(P<0.05)。结论华法林与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特点以及住院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服用药物100天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组明显高于华法林组。并且同时服用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会加大消化道出血的严重程度。

  • 标签: 消化道出血 华法林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 简介:欧洲药品管理局(EMA)药物警戒风险评估委员会(PRAC)已完成了对含氨溴索或溴己新药物的审查。该审查针对的是这些被广泛用作祛痰剂(帮助清除呼吸道粘液)的药物诱发过敏反应的风险。PRAC认为这些药物诱发过敏反应的风险较低,但仍然建议在这些药物的说明书中增加关于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提示,即增加严重皮肤反应的不良反应信息。严重皮肤反应包括多形性红斑和Stevens-Johnson综合征等。

  • 标签: 药物警戒 严重过敏反应 PRAC 药物诱发 皮肤反应 评估委员会
  • 简介:出黑板报,能激发同学们的创造力,培养大家的合作意识。一块黑板上面就几部分内容,出黑板报看起来容易,似乎很快就可以完成,但在实际操作中,大家常会碰到许多小问题。比如,画直线、边框就让我很头疼。尽管有直尺,但我如果画一条长直线,就需要移动直尺,有时差之毫厘,会导致后面画的线与

  • 标签: 长直线 合作意识 宣传阵地 短尺
  • 简介:早产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有指征合理地使用宫缩抑制剂、B型链球菌(groupBstreptococcus,GBS)感染及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抗生素运用、糖皮质激素用以降低围产儿病率及死亡率、硫酸镁用于保护孕32周前早产儿神经系统,降低脑瘫发生率。本文对上述四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总结。

  • 标签: 早产 药物治疗
  • 简介:药物与体内各种转运体的相互作用是药物体内药动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本文从肠道转运体出发,介绍了它们在药物吸收过程中的作用,旨在利用肠道转运体的作用增加药物向组织器官的靶向分布;利用转运体的作用改变药物的消除途径,从而减轻其毒副作用;利用转运体的作用进行新药设计从而避免药物间有害相互作用的产生;最后通过构建转运体的高通量筛选系统模型,进行新化合物筛选和候选药物的药动学机制研究,为新药的开发和临床合理化给药提供新的策略和思路。

  • 标签: 肠道转运体 药物吸收 药物设计
  • 简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人员配置静脉用药时,在针头穿刺皮塞的过程中,由于物理切割的作用,时有落屑现象发生。当落屑漂浮于已配置的成品输液用药中时,易引起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恐慌,产生对治疗的不信任感,甚至引发医患纠纷。严重时,这些不溶性微粒可引起过敏反应、热原反应、静脉炎、肺动脉高压、肉芽肿等[1]。因此,控制和减少落屑的发生,对于提高静脉配置中心工作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落屑 配置中心 不信任感 不溶性微粒 医患纠纷 医疗纠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阿司匹林药物在治疗神经内科疾病中的临床治疗及应用效果,并与常规药物治疗神经内科疾病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98例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药物对神经内科疾病进行临床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对神经内科疾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评价(NIHSS)及神经内科疾病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阿司匹林药物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NIHSS得分及神经内科疾病治疗的显著率分别为(2.72±0.91)和83.67%,对照组患者在经过常规药物治疗后其NIHSS得分及神经内科疾病治疗的显著率分别为(4.23±0.76)和30.61%,观察组患者在NHISS得分及神经内科疾病治疗的显著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药物在治疗神经内科疾病上具有显著效果,能极大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升神经内科疾病的治疗效果,因此,阿司匹林药物在神经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上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 标签: 阿司匹林药物 常规药物 神经内科疾病 疗效对比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1-0012-01
  • 简介:摘要主要通对近几年来对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文献分析,了解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发展现状和工作中存在问题做一简要概述。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流程 发展前景
  • 简介:摘要血脂异常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预防心肌梗死、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等疾病,除了饮食控制外,服用降脂药物是目前血脂异常的最主要的手段,有效地控制血脂异常,就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延长患者的寿命,大量的药物降脂治疗试验也显示,在冠心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药物降脂治疗可降低患者危险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血脂异常 调制药物 他汀类
  • 简介:摘要IPF(idiopathicpulmonaryfibrosis,IPF)是一种发病原因及机制不明,局限于肺部的慢性致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炎,组织学或/和影像学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普通型间质性肺炎预后差,是一种慢性、不可逆性、高度致死性肺部疾病,其发病率有明显增长趋势。至今,在IPF治疗药物临床研究中,尚没有一种药物对IPF的疗效是确切的。然而,国内外专家、学者在轻度至中度IPF患者治疗药物临床研究中发现,通过减少肺通气功能恶化、减缓疾病进展,这毫无疑问是一个重大成就,本文就IPF药物治疗进展做如下综述。

  • 标签: IPF 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