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从进针角度、最佳采集时机及采血方法等方面综述了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血研究进展。

  • 标签: 新生儿 疾病筛查 足跟采血法
  • 简介:[目的]应用Delphi构建手术室术前访视工作模式,以实现术前访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为手术室实施术前访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研究主题确定咨询专家人选,采用Delphi对23名专家进行2轮问卷调查,问卷最后设置开放性问题,进一步了解专家对表中未提及内容的意见和建议。[结果]专家组成员大部分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工作年限24.55年±14.08年;两轮咨询问卷回收率均高于80%,专家权威程度均为0.89;根据设定的重要性得分均数和变异系数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指标30项,构建一套规范的术前访视的工作模式,主要包括:术前访视的执行者、术前访视的时间、术前访视的内容、术前访视的方式、术前访视的对象5个主要部分。经过两轮咨询后,专家协调系数为0.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家代表性强,积极性高,权威程度、协调性较好,此次Delphi筛选出的指标符合构建术前访视工作模式的需要。

  • 标签: 术前访视 DELPHI法 工作模式
  • 简介:目的观察拉玛泽分娩的产时应用指导对分娩的影响.方法对观察组110例孕妇在孕晚期实施拉玛泽分娩训练,临产后助产士给予个性化拉玛泽分娩指导.对照组110例孕妇未行产前拉玛泽训练,产时给予常规的产程观察和护理.观察2组产妇自然分娩知识的认知程度、分娩疼痛强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2h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知识的认知程度好于对照组,分娩疼痛较对照组明显减轻,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第一、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后2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孕妇不仅需要在产前接受拉玛泽分娩训练,更需要助产士在产时提供个性化的拉玛泽分娩方法指导,才能使产妇准确应用拉玛泽分娩,达到减轻产妇分娩疼痛,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促进自然分娩的效果.

  • 标签: 拉玛泽分娩法 疼痛 产程 产时教育
  • 简介:为了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笔者通过低瓶穿刺及相应输液护理管理措施,大大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及一次穿刺完成输液计划。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低瓶穿刺法 小儿 头皮静脉输液 护理管理
  • 简介:分娩产痛普遍存在。产痛不但给分娩妇女带来了精神上的痛苦,而且使部分产妇感到恐惧与忧虑,丧失了分娩的信心,这已成为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围产医学的不断发展。提倡自然分娩,无痛分娩越来越受到重视。拉美兹(Lamaze)分娩镇痛是法国医师FemandLamaze在1952年运用“心里预防”和“反射-制约”原理结合自然分娩与精神预防性无痛分娩而提出的有利于自然分娩的方法。

  • 标签: 分娩 镇痛 产程
  • 简介:秩和比是一种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在国内医学统计领域已发展得十分成熟。近年来,随着护理及社区卫生的发展,该也逐渐应用于护理工作质量与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评价中,本文综述了秩和比的发展及近年来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为广大护理同行在该的应用方面提供参考。

  • 标签: 秩和比法 医学统计 研究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手术室标本管理中 PDCA 循环的应用效果。 方法 以 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为时间节点,分为两个阶段开展研究, 2019 年 4 月至 10 月采用常规管理纳为一般组, 2019 年 10 月至 2020 年 4 月采用 PDCA 循环管理纳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标本登记率、医护共同送标本率、标本核对准确率、标本固定液规范率。 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观察组标本登记率、医护共同送标本率、标本核对准确率、标本固定液规范率等指标的合格率均显著优于一般组,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手术室标本管理中应用 PDCA 循环可整体降低手术标本丢失、管理误差、混淆、回收错误的情况发生,有助于减少药物的错误使用,整体提升了标本管理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手术室 标本管理 PDCA 循环法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接收的170例患者分别按常规管理和PDCA循环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析两组的满意度以及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其总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感染发生情况,提升医院感染护理管理质量。

  • 标签: 医院感染护理 PDCA循环法 满意度
  • 简介:急诊科是医院的特殊窗口单位,工作性质忙、乱、杂。传统的护生带教方法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为提高急诊科护生教学质量,我科于2005年对急诊科护生76人采用“八步就诊”带教,学生对“八步就诊”带教效果评价良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护生带教方法 急诊科 诊法 窗口单位 工作性质 教学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在护理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5月至2020年5月70例我院实习生纳入研究中,并根据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比较两组实习生满意度、考核成绩和综合能力。结果:观察组满意度97.14%,高于对照组80.00%,P

  • 标签: PDCA循环法 护理教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个案追踪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科室个案追踪管理小组,按照PDCA工作程序,通过个案追踪参与手术全程护理工作,比较实施追踪前后的护理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医护满意度。结果:实施个案追踪后,手术室护理质量标准发生情况、工作效率、医护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实施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个案追踪法 手术室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导管门诊护理中采用PDCA循环的效果。方法:对照组:采集本院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接收的PICC导管门诊护理案例40例,采用常规门诊护理方法进行PICC导管维护中发现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多(如导管堵塞)、护理满意度不理想等现象。观察组:根据出现此问题,PICC导管门诊在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共接收了40例PICC导管患者运用PDCA循环进行导管维护,分析不同护理操作后患者并发症、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在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5%,对照组2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PICC导管 门诊护理 PDCA循环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PDCA循环在儿童输液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接受输液港患儿共17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各85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研究组实施PDCA循环护理,比对两组的操作失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家长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的操作失误率、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更低,家长护理满意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更高,组间对比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在儿童输液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减少护理失误并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给予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输液港 PDCA循环法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对于骨科护理人员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进行工作的骨科护理人员共46例,所有护理人员自2019年6月开始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并将实施后数据作为研究组,2019年6月前数据为对照组。结果:比较护理人员在干预前后职业倦怠感能力、对于职业感知效能以及护理质量,发现其有明显的差异性。对照组的职业倦怠感更强,职业感知效能较研究组更低。同时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更高。结论:PDCA循环对于提升骨科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强化其工作热情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骨科护理管理 PDCA循环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合检测在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5例BV初诊疑似患者为对象,分别对患者进行Amsel、五项联合检测,分析检测效果。结果:联合检测、Amsel检测的阳性分别为58例(50.43%)、47例(40.87%),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Amsel检测(=2.120,P=0.145);联合检测敏感度95.74%(45/47),2例假阳性,阳性预测值77.59%(45/58);联合检测特异度80.88%(55/68),13例假阳性,阴性预测值96.49%(55/57)。与Amsel检测方式相比,联合检测后患者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BV疾病诊断中应用五项联合检测的特异度、敏感度均较高,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联合检测法 细菌性阴道病 敏感度 特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体外循环并联应急处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在本院行MHD体外循环抗凝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体外循环并联应急处理,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凝血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6.67%(P

  • 标签: 体外循环并联法 应急处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图谱引导在手术室仪器设备中的应用方法:取本院在 2019年 6月至 2020年 2月就诊的 100个病人, 50个没有使用过图谱引导的作为对照组。将 50个病人使用图谱引导的作为观察组。然后将两组作为对比进行分析。结果使用图谱引导的观察组不管是在手术医生满意度还是在手术室的护士对于手术一起和设备考核方面都要明显的好与对照组,其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果:图谱引导不仅对护士来说可以提高对于仪器设备的规范使用率,减少报修次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医生的满意度。

  • 标签: 图谱引导 手术室 仪器设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CA在肠道术前肠道准备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消化内科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60例行肠道手术治疗的患者当作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术前肠道准备护理,研究组施以RCA,比较两组的灌肠清洁度、护理质量等观察指标。结果:研究组的灌肠清洁度(100.00%)比对照组(86.67%)高,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率(3.33%)低于对照组(20.00%),P<0.05。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CA可提高肠道术前肠道准备护理的成效,降低并发症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RCA法 肠道手术 术前肠道准备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采用直视行新生儿股静脉定位斜刺采血,安全操作简易,节省护士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因成功率高,减少反复给患儿造成痛苦,减少感染的几率,利于患儿的康复。方法  直视。患儿取仰卧位,穿刺侧大腿屈膝外展,操作者抓住患儿膝关节处固定大腿,在大腿的上1/3处即可出现一个倒立的三角形隆起(中间隆起周围凹陷的倒立三角形,即股三角)。目测确定股三角区域,股三角的底边与尖部距离约3-4cm,用0.5%安尔碘消毒液消毒皮肤2次,范围超过5cm,在股三角尖部采取倾斜式以300角朝着底边的中点刺入,见到回血,固定针头,根据需要血量抽足后拔针。触摸即在患儿腹股沟中点处触摸股动脉搏动点,在其搏动点的内侧0.5cm处采取垂直或倾斜进行采取血标本。结果  直视平均采血时间2.9min,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1.8%;触摸平均采血时间7.5min一次性穿刺成功率76.5%,二者比较,均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直视可明显缩短穿刺时间,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 标签: 直视法定位 股静脉 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手术病理标本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2年10月采集的手术病理标本50例进行研究,按数字表分2组,一组接受常规管理(对照),一组接受PDCA循环管理(观察),分析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标本管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标本管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病理标本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确保整体管理效果及满意度,值得借鉴与实施。

  • 标签: PDCA循环法 手术 病理标本 标本管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