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5 个结果
  • 简介:开发深水能源对中国的能源战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开采海洋石油天然气已经成为中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然而,错综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环境和中国海洋油气开采装备、工程技术的落后严重制约中国深水油气大规模开发进程。通过和平外交手段改善我国深水油气勘探的国际环境.建立高质量的深水科技与装备研发团队以使我国深水油气开发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已经成为我国深水开发战略的当务之急。此外,还应加强国际合作,适度调整我国海洋能源开发的战略部署,以加大对外合作勘探开发力度和维护我国的海洋主权与权益。

  • 标签: 深水能源开发 中国能源战略 海洋主权与权益
  • 简介:南亚国家的贫困问题主要是农村贫困问题。独立后南亚国家政府在外国援助机构的帮助下颁布了一系列农村发展计划,包括农村社区发展计划、农村综合发展计划、农村公共工程发展计划和微型贷款计划等,旨在重建农村基础设施和体制机构,实现扶贫和脱贫的目的。南亚国家农村反贫困的战略选择包括开发落后地区,向贫困人口提供生产资源和生产技术,加大妇女技能培训以促进社会转型,提高原住民和边远人群的知识技能,向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支持,促进农村非农就业和市场开发等方面。

  • 标签: 南亚 农村发展计划 反贫困 战略选择
  • 简介: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中国对待国际体系的态度及其以何种方式参与国际体系不仅成为中国学者研究的重点,也是西方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考察新兴大国参与国际体系的模式选择、古代中国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关系以及新中国与国际体系关系的历史,引入“嵌入式发展”概念,认为中国一直并将继续以嵌入式发展的方式参与国际体系。

  • 标签: 国际体系 霸权转移 嵌入式发展 中心体系 外围体系
  • 简介:欧元区成员国财政扩张效应的直接影响是推高区内利率水平,而成员国财政扩张的溢出效应是不确定的。由于目前全球利率水平尤其是美联储利率水平处于历史低位,而且油价上涨的不确定性给央行利率政策博弈带来难度。本文基于对欧元区成员国财政纪律执行情况,对当前美、欧的利率水平差异,以及对油价与利率变动相关性的分析,对欧元对美元汇率水平做出研判。

  • 标签: 溢出效应 短期利率 汇率 欧元 财政 政策
  • 简介:金融危机后,全球自由贸易协定竞争日益突出,并出现向东亚聚集、发达国家间合流以及中国遭遇排挤等新动向。自贸协定这种新动向反映了发达经济体试图在全球范围内重整贸易关系、重塑游戏规则和重新配置经济利益的战略目标。中国须采取措施,维护全球多边贸易框架。

  • 标签: 自由贸易协定 多哈回合 中国战略
  • 简介:随着伊朗核能力不断提高,美国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也在相应加码,伊核局势越来越紧张,最后摊牌的时刻日趋迫近。目前,伊朗在核问题上的各个选项都还是开放的,美国应对伊核问题的政策选项也都还在桌面上。尽管双方的选择空间将逐渐缩小,但是战争、外交解决和持续拖延的可能性仍都存在。

  • 标签: 伊朗核问题 美国外交 中东
  • 简介:本文从报刊媒体的角度,利用'议程设计'理论,分析马来西亚驱赶非法劳工事件发生后,菲律宾、印尼等国利用报刊媒体,宣传所在国政府对事件的反应,深入报道马来西亚驱赶劳工过程中的不人道行为,激起国民愤怒,使双边关系趋向恶化,同时有些党派乘机利用事件打压执政党,提出主权归属问题,使整个事件复杂化.本文认为,东盟内部由于各国经济普遍的不景气,导致内部凝聚力的松散,东盟国家需要加强协作,以大局为重,共同维护内部团结.

  • 标签: 报刊媒体 国际关系 马来西亚 非法劳工 案例分析 主权归属
  • 简介: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认为,国际体系结构和单位施动者之间是相互构成关系,进而进一步影响施动者的对外行为。由于冷战后体系结构变化和俄罗斯国内政治的变化,在这两个因素影响下,俄罗斯对东南亚地区的外交也发生了变化。同时,冷战后俄罗斯对东南亚地区的外交分为两个层次:双边层次和俄罗斯与东盟的多边层次。

  • 标签: 建构主义 俄罗斯 东南亚 外交
  • 简介:2009年末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全球气候峰会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会议最后没有达成具有约束力的一致协议,但是由于各国首脑亲赴峰会。讨论关系全球未来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大问题,这次全球气候峰会唤起了人们对气候变化问题与自身命运的关注。尽管哥本哈根峰会早已结束.但在峰会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围绕气候变化的责任与义务所展开的激烈争论.至今仍使人们记忆深刻。

  • 标签: 应对气候变化 发达国家 拉美 全球气候 哥本哈根 2009年
  • 简介:刚刚启动的RCEP和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正在成为改变地区发展前景,实现东亚/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议程.鉴于中国和部分东盟国家的开放现状以及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TPP发达成员在规则与标准制定方面的诉求,RCEP很难在2015年以前顺利建成.单纯的经济融合还不足以使东亚/亚太区域合作实现所谓的“纳什均衡”或“帕累托最优”.面对TPP的挑战,要想把RCEP作为实现亚太区域一体化的主要路径,还需要中日韩三国共同推动和支持东盟协调与推进.由于中国在东亚地区已经具备了“制度选择”能力,未来东亚或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走向从根本上将取决于中国自身实力的增长和政策选择.

  • 标签: RCEP TPP 中日韩自贸区 亚太经济一体化
  • 简介:美国特朗普政府2018年3月公布"301"条款调查报告标志着对华贸易战的开始,中美经贸关系进入战略竞争新阶段,经贸摩擦的结局将对未来中美关系走向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探讨问题包括: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战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对华贸易战受到哪些国际与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中美贸易战可能前景有几种?贸易战的结局将如何影响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作者认为,特朗普对华经贸政策的调整来自于美国对中国全面崛起的恐惧不安、国内中期选举压力及特朗普本人丑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中美贸易战存在不确定性并可能失控升级,如两国不能加强彼此理解,恢复建立战略信任关系,中美关系有可能朝"新冷战"方向发展;中美开展在全球治理架构下的有效合作是未来两国避免掉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务实途径。

  • 标签: 中美贸易战 美国对华政策 中美关系 修昔底德陷阱 全球治理
  • 简介:国际政治学贴近现实政治,必须服务于现实国际政治斗争。中国政治的高度集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者们在某些问题上看法的齐一性。一切正确的知识都必然包含着某种预见性。对于重大事态、重大问题的阶段性变化,国际政治学者须凭借正确的历史观,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独自做出判断,提出具有前瞻性的观点。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把“中国和美国”这个题目弄清,应是中国国际政治学者主要的使命之一。作为知识生产机构的智库远景无限,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时代自身会塑造出满足其需要的知识人才。

  • 标签: 国际政治学 研究方法 时代特征 美国 中国
  • 简介:2013年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探讨.这些讨论较多的是从宏观层面,如政府、政策、经济等普遍的关注点入手,较少以具体的节点国家以及它们内部的商业和社会组织作为考察对象.笔者认为,这一国家战略的实施,不能只停留在宏观的、一般性的建议上,而是必须落实到每个具体国家、相关组织的操作上.本文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南亚国家中的重要枢纽新加坡为例,以跨界治理作为分析架构,探讨海外华商组织的发展和制度化进程,及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与“一带一路”战略互相契合,进而使历史资源、社会资本和跨界治理在新的发展局势下找到确切的定位.

  • 标签: 一带一路 跨界治理 华商网络 新加坡 东南亚
  • 简介:应国际道德重整日本协会邀请,我陪同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李扬于6月10日至18日访问了日本,并参加了“第27届道德重整小田原国际会议”,期间分别会见了该协会顾问、日本前首相羽田孜,名誉会长相马雪香,会长、日本瑞穗金融集团顾问、德国证券公司总经理桥本彻,会后访问了长野县和广岛县,拜会了广岛县副知事田口尚文、长野县饭田市市长田中秀典和长野县日中交流协会等。

  • 标签: 国际道德重整日本协会 青年 社会关系 交流活动 中国
  • 简介:<正>从1988年珠海市三灶管理区成立,肩负起开发珠海西区的重任,珠海西区已经走过了五年的路程。这个仅仅只有五年历史的开发区,在众多的开放区中,令人嘱目地向世人提交了一份辉煌的答卷,它以资源大流动、产业大跨越、人才大引进和体制大转换,迎来了一个经济大发展的局面。

  • 标签: 珠海西区 开发区 珠海市 开放区 太平洋 金海岸
  • 简介:欧亚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地缘政治中轴,自从形成近代意义上的国际体系以来,就一直是世界力量的中心。虽然在20世纪的后半期,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裂变,但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重要性并未因之而降低。它拥有世界人口的75%,世界生产总额的60%和世界已知...

  • 标签: 地缘政治 欧亚大陆 地缘战略棋手 新格局 地缘政治格局 “破碎地带”
  • 简介:东盟与联合国发展关系是地区与国际形势演进以及双方促进地区与国际和平与发展的现实需要。双方关系由来已久,当前东盟已经成为联合国大会的观察员,联合国是东盟的对话伙伴,双方建立了全面伙伴关系,在相互关心的多个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协调与合作,呈现出多种鲜明的特征,体现了东盟与联合国对外工作的优先选择。随着双方关系的深入发展,东盟与联合国在加强政治与安全对话、应对共同的全球性挑战、增强人道主义援助效率以及促进双方秘书处协调等问题上的合作正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对促进地区整合和国际合作将作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 标签: 东盟 联合国 千年发展目标 地区整合 国际合作
  • 简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于2008年1月16日由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战略。国家批准实施《规划》是国家深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完善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和开放合作的重大举措,作为广西首府和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核心的南宁市如何通过产业选择和培育,进一步壮大自身力量以完成使命成为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 标签: 开放合作 产业选择 经济区 北部湾 南宁市 培育
  • 简介:冷战背景下印度教民族主义者将中国共产党及其执政下的中国妖魔化,污蔑其对印度构成安全威胁。中印边界战争加剧了印度民族主义势力的安全担忧。在狭隘民族主义思维作用下,印度英文媒体不断散布"中国威胁论",对中国及中印关系进行大量负面报道,在印度社会掀起持续的反华逆流。囿于对华安全上的认知偏见和国内政治中的民粹主义风气,印度人民党以"中国威胁"为由对华持强硬立场,对印度的对华安全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一定程度上致使中印关系遭受挫折。

  • 标签: 印度教民族主义 印度 中国 安全 政策
  • 简介:国际政治中的角色身份与利益认知是在社会性交往互动中被不断建构的产物。在以“主权零死亡时代”为核心特征的洛克体系文化成熟阶段,单纯的权力转移已不再构成体系内大国间安全困境的原因。不论是崛起国,还是守成国,其在权力转移进程中对体系主导观念的认知决定了其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又决定了战略手段的选择,并最终在崛起国与霸权国之间建构出不同的社会性关系与互动模式。权力转移进程中,大国间敌意身份的互主性建构是如何形成的?通过对其成因的分析,能否为避免敌意螺旋的生成提供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对权力转移进程中出现的“想象的安全困境”成因分析发现:崛起国与霸权国之间并不存在现实的生存竞争,但却可能由于经济领域同质化竞争而产生族群排他性负面意象的敌意投射,并在对声望和荣誉的追求基础上形成虚幻的不相容与想象的敌意螺旋。从崛起国战略谋划的角度出发,选择“联系性崛起战略”往往更容易开启同霸权国之间非对抗的新型大国关系,而选择“变位性崛起战略”则更容易开启同霸权国之间的“修昔底德陷阱”。

  • 标签: 建构主义 中美关系 权力转移 崛起战略 安全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