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血流力学指标(CVHI)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纳入180例行超声检测脑血管血流力学和头部MRI检查的研究对象,分为3组,60例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无症状性脑梗死(SCI)组,年龄、性别及既往史与之相匹配的有脑血管病高危因素者60例作为脑血管病高危因素(CV-HRF)组,60名同期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脑血管功能检测仪在双侧颈动脉处采集CVHI,分析比较3组对象CVHI的特征。结果SCI组、CV-HRF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脑血管血流力学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反映脑血管供血状态的指标,包括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最大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速度均明显减慢(均P〈0.05);反映血管弹性特征和阻力状况的指标,包括脉搏波速、特性阻抗、外周阻力、动态阻力均明显上升(均P〈0.05);反映微循环的指标差压下降、临界压力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血管功能总积分明显下降,分别为(44±9)、(51±5)、(85±7)分,3组总积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SCI和CV-HRF患者均出现CVHI变化,脑血管功能总积分值下降,SCI患者更明显,提示CVHI检测对卒中的发生可显示出较好的预警作用。

  • 标签: 脑梗死 血流动力学 无症状性脑梗死 脑血管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缺血灶与血流力学指标(脑血管功能积分)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连续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4月在山东电力中心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常规体检,并同时进行脑血管血流力学检测和头颅MRI检查的健康体检者,根据MRI影像分为脑缺血灶组和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脑血管功能积分值及血压、体质指数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差异,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366人,脑缺血灶者组264例(72.1%),年龄(53.0±7.6)岁,其中男性211例(79.9%),女性53例(20.1%);对照组102人(27.9%),年龄(48.7±7.3)岁,其中男性87例(85.3%),女性15例(14.7%)。脑缺血灶组的年龄[(53.0±7.6)岁比(48.7±7.3)岁]、收缩压水平[(127.70±17.06) mmHg比(122.36±14.75) mmHg](1 mmHg=0.133 kPa)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29±0.26) mmol/L比(1.37±0.30) mmol/L]和脑血管功能积分值[(86.55±18.41)分比(92.16±10.77)分]低于对照组;脑缺血灶组收缩压≥140 mmHg和脑血管功能积分值<75分的暴露率[16.7%(44例)比2.9%(3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被选入回归方程的变量分别是年龄和脑血管功能积分值,OR值(95%CI)分别为1.062(1.020~1.105)和6.838(1.583~29.547)。结论增龄和脑血管功能积分降低可能是影响MRI脑缺血灶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卒中 危险因素 脑缺血灶 脑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高原人员进入平原后出现疲劳、嗜睡、头痛、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现象,研究颈动脉血流力学变化对高原反应及其影响。 方法:对 34名来自海拔 4000米地区的疗养员,再疗养前后做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血管内径,最高血流速度、最低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等数据,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在受检的 34名疗养员中入院初检查:颈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增高者 21人, 41条血管,其中颈内动脉条,椎动脉 22条; 23人 30条颈内动脉和 4人 4条椎动脉血流速度减低,有 2人的 2条颈内动脉血流速度增高;在院内疗养 30天后再次检查:颈动脉阻力增高有 8人 30条血管,其中 15条颈内动脉和 5条椎动脉。 结论:受检的疗养员中,血流速度异常的血管都伴有阻力指数增高,给临床提供了诊断依据 .

  • 标签: [ ]高原人员 疗养前后 颈动脉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老年患者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后产生血压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CAS治疗的80例颈动脉狭窄的老年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基础疾病史(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病、心功能不全等),用药史等。观察肌酐、血尿素氮(BUN)、尿量、出入量、白蛋白、血红蛋白、狭窄部位、狭窄程度等临床参数。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有关变量做单因素分析,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选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8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CAS术后有37例(46.25%)发生血压异常。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AS术后血压异常相关的因素包括身高、血小板计数、有溃疡斑块、术后第1个24 h液体入量;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溃疡斑块(OR=11.559,95%CI:1.232~108.495)、术后第1个24 h液体入量(OR=1.001,95%CI:1.000~1.001)是CAS术后血压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有溃疡斑块、术后第1个24 h液体入量多的患者CAS术后更易发生血压异常。

  • 标签: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血压异常 老年人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手术后血流力学的变化规律,找出影响其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对78例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手术治疗的症状性和非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脑血管造影检查评估支架置入手术前后对比剂在内的灌注变化,同时按照血流灌注积分表获得具体分值;经Logistic统计回归模型筛选、分析影响手术后脑血流循环灌注程度的相关因素,并对手术前后血流力学的改变进行半定量分析,从而确定重要相关因素.结果手术后,78例患者中58例(74.36%)对比剂灌注流速明显改善,其中血流灌注1级者46.15%(36/78),2级者20.51%(16/78),3级者7.69%(6/78).经直线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后脑血流灌注改善程度与手术侧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01),在所构建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中,对比剂灌注流速的改善程度分别与手术侧颈动脉狭窄程度(OR=2.1×1010,P<0.01)、患者年龄(OR=0.8791,P=0.017)以及对侧颈动脉狭窄程度(OR=0.0149,P=0.014)呈显著相关;而与手术后颈动脉狭窄改善程度无关.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可有效改善血流灌注;其血流力学得到改善的作用机制是解除狭窄后多因素的相互作用结果.

  • 标签: 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关因素分析 颈动脉支架 置入术后 Logistic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 简介: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频率快,不能平卧,时有躁动,加上咳嗽及体位经常变动,监测护理右心漂浮导管甚为困难.现将18例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血流力学监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动力学监测 合并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血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轻比重和重比重布比卡因对高龄患者血流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200例高龄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轻比重组和重比重组,各100例。轻比重组给予1.2mL布比卡因+1mL注射用水,重比重组给予1.2mL布比卡因+1mL10%葡萄糖,两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血流力学指标,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等,观察并记录结果。结果重比重组麻醉后5分钟及10分钟,心率明显增快,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变化幅度明显大于轻比重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轻比重布比卡因相比于重比重,对患者血流力学的影响较小,值得临床广泛推行。

  • 标签: 轻比重 重比重 高龄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在全麻中对血流力学影响。方法以我院在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30例需要进行全髋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观察组使用舒芬太尼进行全麻,对照组使用芬太尼进行全麻。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血流力学指标。结果两组在进行气管插管的时候,HR、DBP以及SBP都出现了上升的情况;在气管插管时及1min后,观察组患者的HR、DBP以及SBP上升不明显,对照组有明显的上升变化,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插管以后的5min、10min,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与插管前没有明显差异,对照组各项指标高于麻醉前。结论在临床上使用舒芬太尼在全髋置换术中进行全麻处理,能够使血流力学稳定,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芬太尼 舒芬太尼 全麻 血流动力学
  • 简介:原发性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venousinsufficiency,CVI)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本研究以75例具有临床症状的原发性CVI患者的104条患肢为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肢血流力学改变进行评价,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静脉功能不全 彩色多普勒超声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多巴胺治疗犬硬膜外阻滞低血压对血流力学的影响。方法:用健康犬制成硬膜外阻滞低血压模型,用电磁血流量仪监测多巴胺治疗前后的心输出量、门静脉、肝动脉和左肾动脉的血流量。按不同的多巴胺静脉注射剂量分组,D1组为1μg/(kg·min),D2组为5μg/(kg·min),D3组为10μg/(kg·min),D4组为20μg/(kg·min)。结果:D1组以增加CO和SV为主,无明显的升压效应。D2组的效应与D1组相同,但程度有所增强。D3组的每搏量和心率都增加,肾和肝血管阻力、平均动脉压分别恢复到阻滞前水平。D4组的MAP恢复并超过阻滞前值,与肝血管阻力和外周血管阻力明显增强有关。肝肾血流于硬膜外阻滞后下降不显著,应用多巴胺后有上升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为纠正硬膜外阻滞低血压,选用5-10μg/(kg·min)多巴胺治疗,对肝肾和内脏血流力学可产生有利的影响。

  • 标签: 硬膜外阻滞麻醉 低血压 多巴胺 血流动力学 动物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舒芬太尼进行全身麻醉诱导对血流力学的影响。方法抽取120例我院2009-2012年期间收治的全麻腹部手术病人,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芬太尼组),一组为观察组(舒芬太尼组),每组各60例。将麻醉前诱导前后的基础值等记录下来,包括患者各个时段的心率变化、舒张压、收缩压等。结果与诱导前后相比,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都有所下降。结论全身麻醉诱导时,与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的应用要有优越性,在维护循环系统的稳定性方面,其效果更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替米沙坦 联合 氢氯噻嗪 高血压 临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胸段硬膜外麻醉加全身麻醉(E+G)与全身麻醉(G)应用于剖胸术时术中血流力学的变化。方法ASAⅠ~Ⅱ级20例剖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无差异,诱导方法相同。病种有食管癌、胃门癌、肺叶切除术及纤维板剥除术等。记录患者入室时、插管后、切皮时及拔管后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同时监测心电图及氧饱和度。结果E+G组组内比较,P>0.05,而G组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组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应用于剖胸术与单用全身麻醉相比,术中血流力学更稳定。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高原人员进入平原后出现疲劳、嗜睡、头痛、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现象,研究颈动脉血流力学变化对高原反应及其影响。 方法:对 34名来自海拔 4000米地区的疗养员,再疗养前后做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血管内径,最高血流速度、最低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等数据,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在受检的 34名疗养员中入院初检查:颈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增高者 21人, 41条血管,其中颈内动脉条,椎动脉 22条; 23人 30条颈内动脉和 4人 4条椎动脉血流速度减低,有 2人的 2条颈内动脉血流速度增高;在院内疗养 30天后再次检查:颈动脉阻力增高有 8人 30条血管,其中 15条颈内动脉和 5条椎动脉。 结论:受检的疗养员中,血流速度异常的血管都伴有阻力指数增高,给临床提供了诊断依据 .

  • 标签: [ ]高原人员 疗养前后 颈动脉 血流动力学
  • 简介:对危重患者胸腔积液对呼吸功能及血流力学的影响探讨如下。1对象和方法1.1诊断标准按1995年全国危重病会议上提出的标准诊断多器。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胸腔积液的诊断标准符合胸部CT、B超或X线片的诊断标准,APACHE-Ⅱ评分根据1985年Knaus提出的标准。

  • 标签: 胸腔积液/病因学 胸腔积液/诊断 呼吸功能 血液动力学现象
  • 简介:摘要目的剖宫产术中不同子宫处置方式对血流力学的影响,探寻在常规腰硬联合麻醉下对产妇更优的麻醉方式。方法60例择期剖宫产随机分成A、B组(n=30),在胎儿娩出后,A组将子宫暴露在腹腔外娩出胎盘、缝合子宫、清洗腹腔,B组在腹腔内完成操作。观察二组产妇在术前、胎盘娩出期、子宫缝合期、腹腔清洗期四个时间段内心动过缓及低血压发生率和产妇舒适度以及辅助药物治疗率。结果舒适度(优)A组9例(30%),B组22例(75.8%);心动过缓A组10例(33.3%),B组5例(17.2%);低血压A组8例(26.7%),B组4例(13.8%);其中需辅助镇静镇痛完成手术的A组10例(33.3%),B组3例(10.3%);用阿托品治疗心动过缓的A组5例(16.7%),B组3例(10.3%);用麻黄碱治疗低血压的A组4例(13.3%),B组2例(6.9%)。两组在舒适度、心动过缓、低血压上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A组手术方式对产妇生理扰乱更大,对麻醉管理要求更高,麻醉应适时辅助镇静镇痛治疗以消除产妇痛苦方能获满意麻醉效果。

  • 标签: 剖宫产 处置方式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观察淫羊藿总苷对麻醉开胸犬血流力学及心肌耗氧量的影响。方法:经十二指肠给药,测定开胸麻醉犬血流力学各项指标。结果:淫羊藿总苷能明显增加心排出量、心肌血流量和心搏出量;减少心肌耗氧量及心肌氧摄取率;降低冠脉阻力和总外周阻力。结论:淫羊藿总苷可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调节心脏供血供氧平衡。

  • 标签: 淫羊藿总苷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监测胎儿血流力学变化预测胎儿生长发育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胎儿检测的孕妇100例,通过测量脐动脉、大脑中动脉、静脉导管和子宫动脉指数,以及脐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和舒张末期的流速比值,同时测定胎儿升主动脉和肺动脉收缩期的峰值速度,将其分为正常胎儿组和异常宫内迟缓发育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正常组脐

  • 标签: 彩色多普勒 超声监测 胎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