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使用计算流体动力(CFD)软件,我们对某旋转血泵的内部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揭示了其内部血液流动规律,评估了血泵的血流力学性能,并得到了不同转速下的流量-压升特性。此外,我们也分析了叶轮内部的剪切应力分布,并根据幂律规律研究了血泵对血液的破坏程度。仿真结果显示,在相同转速下,随着流量的增加,血泵对血液的破坏程度逐渐降低。而在小流量的情况下,血泵的溶血值达到最大。这提醒我们在临床应用中,应特别关注血泵在儿童病例中的应用。

  • 标签: 旋转血泵 血流动力学 性能仿真
  • 简介:【摘要】青光眼是一种多因素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由于眼压增高而损害视神经,可导致永久性视力丧失。虽然青光眼的基本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但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和虹膜等组织的眼血流改变是青光眼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青光眼进展与血管功能受损有显著相关性。一些涉及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视网膜、球后、视神经乳头和脉络膜循环的眼部血流(OBF)减少。OBF的改变在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青光眼球后血流力学进行综述。

  • 标签: 原发性青光眼 球后血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连续血流力学监测对重症创伤患者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接收的22例重症创伤骨折患者,给予回顾性分析,均给予连续血流力学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实施针对性复苏策略,观察临床救治效果。结果: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5.52±2.61)d、碱剩余复常时间(9.22±1.45)h、复苏达标时间(6.71±1.33)h。复苏后中心静脉压、心排指数升高,谷丙转氨酶、血肌酐、肺血管阻力指数降低,凝血酶原时间缩短,与复苏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复苏前后的肺动脉压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基于连续血流力学监测情况下指导临床对重症创伤骨折患者实施救治,可显著提高复苏效果,减轻对靶器官、凝血功能的不良影响。

  • 标签: 血流动力学监测 重症创伤 中心静脉压 凝血功能
  • 作者: 熊长明 翟振国 柳志红 王辰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阜外医院,呼吸与肺血管病诊治中心,北京 100037,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29,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 1000730
  • 简介:摘要2022年8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欧洲呼吸学会(ERS)联合颁布了《2022ESC/ERS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更新了肺动脉高压血流力学诊断标准,引起专家的广泛热议,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更新的肺动脉高压诊断标准?本文详细解析了肺动脉高压诊断标准的由来、如何理解新修订的血流力学诊断标准,新的标准对运动性肺动脉高压概念的界定以及新的诊断标准对临床实践产生的重要影响,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 标签: 肺动脉 肺动脉高压 诊断标准
  • 简介:【摘要】 总结一例偶发嗜铬细胞瘤患者的血流力学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多学科合作,预见性落实各项护理措施;个体化镇痛镇静,减少刺激;密切观察病情,早期识别,有效控制;血流力学监测,合理补液;精准管理血管活性药,观察用药效果。患者入ICU第三天,血流力学稳定,转入普通科室,进一步治疗。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血流动力学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通督养神针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流CT灌注情况和血流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通督养神针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记录治疗前、治疗后脑CT灌注成像[血流量(CBF)、血容积(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血流力学[最大峰值流速(Vp)、平均流速(Vm)、峰流速对称性差值(DVp)、平均流速对称性差值(DVm)]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CBF、CBV指标均有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MTT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流力学指标Vp、Vm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DVp、DVm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督养神针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理想,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流CT灌注水平及血流力学,从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通督养神针法 疗效 脑血流CT 脑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动脉血流力学参数在孕早期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将2021.06月至2022.10月医院收治的150例URSA患者纳入URSA组,另选择同时间段内到医院产前检查的150例正常妊娠孕妇纳入正常组,2组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的子宫动脉血流力学参数,分析子宫动脉血流力学参数对孕早期URSA的诊断效能。结果:在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峰值流速(S/D)上,URSA组高于正常组(P<0.05)。ROC曲线显示,RI、PI、S/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6、0.659、0.752。结论:RI、PI、S/D在URSA中呈高表达,用于孕早期URSA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孕早期URSA 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 彩色多普勒超声 检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发偏头痛的患者在尼莫地平给药方案基础上,取氟桂利嗪药物联用所取得的效果及对血流力学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按偏头痛予以诊断的患者共计100例,均为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做分组处理,其中对照组50例单用尼莫地平方案予以治疗,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取氟桂利嗪药物联用,对比效果及血流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经评定为98.00%,相较对照组数据82.00%居更高水平(P

  • 标签: 偏头痛 氟桂利嗪 尼莫地平 效果 脑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发偏头痛的患者在尼莫地平给药方案基础上,取氟桂利嗪药物联用所取得的效果及对血流力学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按偏头痛予以诊断的患者共计100例,均为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做分组处理,其中对照组50例单用尼莫地平方案予以治疗,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取氟桂利嗪药物联用,对比效果及血流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经评定为98.00%,相较对照组数据82.00%居更高水平(P

  • 标签: 偏头痛 氟桂利嗪 尼莫地平 效果 脑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PE)剖宫产产妇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对血流力学的影响。方法 研究选取了96例PE剖宫产产妇,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接受硬膜外麻醉。在麻醉前、麻醉给药后5分钟、麻醉结束后三个时间点,比较了两组产妇的血流力学情况。结果 在麻醉给药后5分钟和麻醉结束后的心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在外周血管阻力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轻中度PE剖宫产产妇的情况而言,应用CSEA对血流力学的波动影响较小。这一结论对于临床医生在选择麻醉方式时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可以更好地保障产妇的健康和安全。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子痫前期 剖宫产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危重症患者治疗阶段使用多巴酚丁胺及多巴胺对血流力学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年6月到2022年11月,将该时段本院收治的100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基于临床干预方案分为对照作为干预组,分析多巴酚丁胺与多巴胺在临床治疗中对血流力学的影响。结果:为进一步保证危重病人病情救治效果的有效提升,在医疗干预阶段使用多巴酚丁胺与多巴胺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机体血流力学指标,改善降低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的发生(P<0.05);通过分析血流力学指标与肾功能指标进一步明确了危重症患者临床治疗阶段使用多巴酚丁胺或多巴胺药物应用效果较高,有效促进患者生理状态的改善,提升了机体康复效率(P<0.05)。讨论:在危重病人病情治疗中,使用多巴酚丁胺或多巴胺药物,能促进患者机体失衡的功能改善,优化机体血流力学状态,提升疗效,优化预后质量。

  • 标签: 多巴酚丁胺 多巴胺 危重病人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床旁超声监测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力学的临床护理 。方法:整理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于我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资料进行研究,患者均接受床旁超声监测,对照组40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40例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分析各组效果。结果:平均监测时间、住院时间相比,实验组指标水平更低,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床旁超声 感染性休克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床旁超声监测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力学的临床护理 。方法:整理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于我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资料进行研究,患者均接受床旁超声监测,对照组40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40例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分析各组效果。结果:平均监测时间、住院时间相比,实验组指标水平更低,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床旁超声 感染性休克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危重症患者治疗阶段使用多巴酚丁胺及多巴胺对血流力学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年6月到2022年11月,将该时段本院收治的100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基于临床干预方案分为对照作为干预组,分析多巴酚丁胺与多巴胺在临床治疗中对血流力学的影响。结果:为进一步保证危重病人病情救治效果的有效提升,在医疗干预阶段使用多巴酚丁胺与多巴胺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机体血流力学指标,改善降低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的发生(P<0.05);通过分析血流力学指标与肾功能指标进一步明确了危重症患者临床治疗阶段使用多巴酚丁胺或多巴胺药物应用效果较高,有效促进患者生理状态的改善,提升了机体康复效率(P<0.05)。讨论:在危重病人病情治疗中,使用多巴酚丁胺或多巴胺药物,能促进患者机体失衡的功能改善,优化机体血流力学状态,提升疗效,优化预后质量。

  • 标签: 多巴酚丁胺 多巴胺 危重病人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喉罩全麻联合神经阻滞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血流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高龄骨科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40例。两组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喉罩全麻,研究组行喉罩全麻联合神经阻滞。对比两组不同时间血流力学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0时,两组MAP、HR对比,P>0.05。T1、T2、T3时,两组MAP、HR水平对比,研究组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高龄骨科手术患者施行喉罩全麻联合神经阻滞,可保持患者血流力学指标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标签: []喉罩全麻 神经阻滞 高龄骨科手术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营养治疗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脂水平和血流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94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应用不同治疗方案的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和血流力学指标。结果:实验组在血脂水平和血流力学指标方面均优于参照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营养治疗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状态和血流力学指标,促进患者的康复速率,应在医学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营养治疗 老年冠心病 心绞痛 血脂水平 血流动力学指标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环泊酚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对患者血流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12-2023.11期间在我院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92名作为研究对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和芬太尼,观察组麻醉诱导采用环泊酚和芬太尼。记录两组患者到达检查室(T1)、麻醉诱导前(T2)、进入声门时(T3)、进入声门后3 min(T4)、进入声门之后6min(T5)、纤维镜检查结束时(T6)、支镜检查结束后3 min(T7)、纤支镜检查结束后6 min(T8)、离开麻醉后监护前(T9)时刻平均动脉压(MAP)动态变化,并对比患者术后疼痛指标、满意度评分与麻醉不良反应。结果:T1、T2时刻,两组患者MAP水平相当(P>0.05);T3-T9时刻观察组患者MAP变化幅度与对照组相比更小(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且麻醉效果更佳(P<0.05)。两组在瑞芬太尼的用量和补救药物人数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血管活性药物,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异丙酚(P<0.05)。结论:环泊酚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对患者血流力学指标影响更小,麻醉效果更稳定,患者疼痛程度更低,且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环泊酚 纤维支气管镜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术前羟乙基淀粉胶体液治疗影响麻醉诱导期间的血流力学水平。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腹部与盆腔大手术病患共计66例,时间纳入段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依照随机数字表法科学分组,参照组除去麻醉诱导时控制相同胶体输注100毫升,不再输注任何液体,纳入33例,实验组进入手术室后输注羟乙基淀粉胶体液,纳入33例,对两组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力学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麻醉诱导后,实验组平均动脉压,与参照组相较之较高,差异对比P<0.05。参照组麻醉诱导后平均动脉压,与进入手术室检测值相较之偏低,差异对比P<0.05。结论:在术前实施羟乙基淀粉胶体液治疗,能够改善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力学水平。

  • 标签: 羟乙基淀粉胶体液 麻醉诱导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古方散偏汤加减结合循经针刺对偏头痛患者血流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9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偏头痛的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古方散偏汤加减结合循经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后动脉(PCA)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CA、MCA、PCA血流速度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偏头痛的患者采用古方散偏汤加减结合循经针刺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流力学指标,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

  • 标签: 古方散偏汤 循经针刺 偏头痛 脑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