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每逢佳节倍思亲。”在纪念我军80华诞的日子里,做了近40年军事新闻工作的我,曾采访过的多位开国将帅的崇高形象又一次浮现脑际。1992年春天,受解放军报社领导指派,我采写了北京市西城区驻军和人民群众共建“双拥模范城”的事迹。在此期间,有幸了解到徐向前元帅关怀他居住地——柳荫街军民共建精神文明的故事。如今,徐帅虽然早已离我们远去,但他那建造新时期“人山”的战略思想和光辉实践,却永远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 标签: 徐向前 双拥共建 故事 北京市西城区 新闻工作 报社领导
  • 简介:大革命时期黄埔军校女生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在正规的军事政治学校中接受革命教育和军事训练的女兵队伍。她的诞生在中国军事史和妇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探讨了大革命时期黄埔军校女生队的概况,社会背景特点以及其军事教育、政治教育、实践教育和军人日常养成教育的状况和特点。

  • 标签: 大革命时期 黄埔军校 女生队 概况 特点 教育
  • 简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席卷全国,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旧体制的交替,带来了人们物质利益的调整。这种变化和调整,给部队管理教育,特别是干部队伍的管理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当前部队干部管理工作如何跟上变化了的形势需要,是摆在各级政治部门和广大干部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双重效应,来探求新时期加强干部队伍管理工作的途径和对策。

  • 标签: 途径和对策 干部队伍 部队建设 部队干部 新时期 干部管理
  • 简介:探讨朝鲜战争时期的美国军事战略,必须从二战后的冷战局面和美国对苏联采取的遏制战略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在朝鲜战争爆发以前,杜鲁门政府在朝鲜的遏制政策是以有限的手段为支撑的,美国的战略重点依然是在欧洲与苏联对峙。朝鲜内战爆发以后,杜鲁门政府错误地估计了世界形势和中苏两国的动向,转向包括直接军事介入在内的全面遏制,从而引发了冷战局面下亚洲的一场局部热战.

  • 标签: 朝鲜战争时期 美国军事战略 冷战 杜鲁门政府 遏制战略 遏制政策
  • 简介:新的历史时期,现役部队和后备力量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为此,必须充分发挥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在维护军政军民和民族团结中的骨干作用。根据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际,需要牢牢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 标签: 边疆地区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军民关系 军民团结 军政 人民群众
  • 简介:当前,后备力量建设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应对多种安全威胁、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对加强后备力量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边海防地区,现实和潜在的各种安全威胁因素较为复杂,后备力量可能担负战争、非战争军事化任务更加多样,必须紧紧着眼任务要求、把握客观需要,明确方向、突出重点、深化改革、加强领导,不断推进新时期边海防地区后备力量建设创新发展。

  • 标签: 边海防 后备力量建设 新时期 能力建设 创新发展 预备役部队
  • 简介:在我军建设的新时期,胡主席强调“要向科学管理要效益,向科学管理要战斗力”。为此,应对军事转型,加强军校学员的培养,必须跳出过去管理和教育脱节、目的单一的工作思维,发挥管理教育工作的“辐射源”效应,强化管理教育的“增长源”意识,以缩短管理教育成果转化周期。这是军队院校贯彻落实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高人才建设质量,实现“打得赢,不变质”的重要保证。

  • 标签: 管理教育 学员 军校 科学管理 军事转型 教育工作
  • 简介:抗战时期,陇东根据地的政治动员始终走在陕甘宁边区的前列,成为边区社会动员的成功典范。陇东抗日根据地实施的文化政策不仅提高了民众文化水平,而且传播了中共所倡导的意识形态和社会价值观念,使该地区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空前提高。中共通过对陇东地区民间文艺的改造,从而顺利完成了对乡村基层政权的重构,使中共和民众在政治上保持了高度的统一。

  • 标签: 抗战时期 陇东抗日根据地 文化宣传 政治动员
  • 简介:1月13日,戈尔巴乔夫在立陶宛维尔纽斯表示不再坚持反对多党制的立场。他说,"我认为实行多党制并不是悲剧","如果多党制是一种正常历史进程的结果并符合社会需要的话","我们不应当像魔鬼怕烧香那样害怕多党制。

  • 标签: 戈尔巴乔夫时期 军事改革 大事记 苏联 多党制 社会需要
  • 简介:1月2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说,原定于1986年下半年举行的苏共中央全体会议推迟,原因是改革派和保守派斗争激烈,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计划遇到顽强抵制。该报说,克里姆林宫官僚机构里的顽固保守分子反对戈尔巴乔夫想要在政策和人事上进行的某些改革。又说,哈萨克斯坦首府阿拉木图爆发的严重的民族主义骚乱也是一个原因。

  • 标签: 军事改革 大事记 苏联 《泰晤士报》 克里姆林宫 哈萨克斯坦
  • 简介:1月1日,日本《每日新闻》报道说,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海斯堡认为1989年世界"军备管理"会取得更大进展。他说,现在地区性争端有望解决,是由于苏联停止推行从70年代就开始的"勃列日涅夫"主义。苏联从东欧撤走部分常规兵力,并不会使东欧发生极端事件并摆脱苏联。在撤走6个师以后,苏联在捷克、匈牙利仍保持现有兵力的一半力量,在东德仍保有16-17个师的兵力。

  • 标签: 戈尔巴乔夫时期 苏联 军事改革 大事记 《每日新闻》 勃列日涅夫
  • 简介:本文从三国这样的大分裂时期边疆与内地王朝之关系的角度探讨中国的统一问题,其中结合南中大姓夷帅的反蜀活动以及蜀汉在南中的统治及其影响分析了边疆民族所存在的“国家认同感”,这种“国家认同感”便是维系中国统一的重要纽带,进而得出“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根本结论。

  • 标签: 蜀汉 边疆 三国时期 统治 中国历史 国家认同
  • 简介:3月13日,戈尔巴乔夫在就任苏联领导人后的第一次讲话中敦促美国同苏联一道结束军备竞赛,停止发展包括星球大战计划在内的武器系统。戈尔巴乔夫表示,要保证苏政策的连续性;对苏美关系采取温和的调门;希望同中国的关系能有重大的改善。

  • 标签: 军事改革 苏联 大事记 星球大战计划 军备竞赛 武器系统
  • 简介:中山国存在于公元前506年至前295年,位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北、太行山脉以东。中山国在战国时期的诸侯纷争中存在了200余年,并数次与军事大国相抗衡,成为左右战国盛衰的“枢辖”,被誉为“战国第八雄”。战国著名策士苏秦就曾赞叹说:“夫中山千乘之国也,而敌万乘之国二,再战比胜,此用兵之上节也。”然而,后期因疏于武备和外交政策失误,中山国终被赵国所灭。中山国的兴衰,蕴含着深刻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哲理,对当代边防政策、兵种建设、武器装备和外交策略诸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标签: 战国时期 外交战略 军事大国 中山国 兴衰 国防和军队建设
  • 简介:1月4日,阿恰洛夫上将被任命为苏联国防部副部长,他在接受塔斯社记者采访时说,1991年苏联将继续进行与新的防御理论相关的军事改革,在新的一年中还将单方面削减苏联武装力量50万人。1月7日,苏联国防部新闻中心发布的征兵补充措施的公报指出,到1991年1月1日,苏全国征兵计划只完成78.8%。同日,据法新社报道,由于征兵工作受到抵制,苏联向包括三个波罗的海共和国在内的许多出现麻烦的地区增派精锐部队。

  • 标签: 军事改革 戈尔巴乔夫时期 苏联 大事记 征兵工作 记者采访
  • 简介:1月1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声明,提出15年内分3个阶段实现销毁核武器的建议,表示反对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宣布苏联决定将单方面暂停核试验的期限延长3个月。

  • 标签: 军事改革 苏联 大事记 星球大战 核武器 核试验
  • 简介:1月14日,路透社报道,为清除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造成的污染,苏联当局花费了40亿卢布,而这次事故给生产造成的损失为80亿卢布。1月16日,法新社报道,苏联总参谋长、国防部第一副部长谢尔盖·阿赫罗梅耶夫元帅今天表示从阿撤军将是彻底的撤军。阿赫罗梅耶夫还说苏联不久将公布实际国防开支。根据官方提供的数字,苏联1988年的防务预算将为202亿卢布(约合330亿美元),占全国总开支的约5%。1月20日,苏联国防部长亚佐夫在电视上批评苏联新闻界贬损军队形象。

  • 标签: 苏联 军事改革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大事记 国防部 副部长
  • 简介:将有改革开放政绩作为选拔干部的主要标准和条件,与我党一贯坚持的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是完全一致的,是我党使用干部原则在新形势下的具体化。要大胆起用有改革开放政绩的人,必须对其政绩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必须冲破“左”的禁锢,排除各种障碍;必须“敢”字当头,体现在实际行动上。

  • 标签: 干部 改革开放 政绩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