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腔镜子宫微创术对子宫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反复失败超过2次且子宫薄弱的患者,共30例,均给予宫腔镜子宫微创术治疗,观察和对比治疗前后子宫的容受性。结果术后患者子宫厚度增加、PI提高、RI降低,子宫形态学分型以佳型为主,术后胞饮突数量激增且发育程度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宫腔镜子宫微创术有助于子宫的分型及血流分布情况的有效改善和佳型子宫的增加,有助子宫胞饮突发育情况的改善,从而对于子宫容受性的提高十分有帮助。

  • 标签: 宫腔镜子宫内膜微创术 子宫内膜容受性 影响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子宫活检病理对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81例子宫异常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子宫活检病理诊断,总结并分析子宫活检病理诊断在子宫异常出血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81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经诊断后发现,器质性病变者共37例,占比45.68%;激素水平失调者共28例,占比34.57%;正常经期有各期内膜者16例,占比19.75%。且子宫活检病理诊断准确率高于B超检查,差异表明统计学意义显著(p

  • 标签: 子宫内膜异常出血 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 诊断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子宫转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收治的1例乳腺癌子宫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有乳腺癌家族史,首发症状为异常阴道流血,继发严重贫血,已存在淋巴结、卵巢、子宫子宫颈转移,淋巴结穿刺活组织检查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临床查体及影像学检查未发现乳腺癌原发灶。为止血及改善贫血行姑息性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术后行化疗,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结论乳腺癌子宫转移罕见,目前尚无明确的诊治方案,PET-CT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转移癌诊断有重要意义。姑息性子宫切除可改善患者一般情况。

  • 标签: 乳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子宫转移 生殖道肿瘤
  • 简介:摘要中肾管癌是一种罕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目前认为起源于退化的中肾管残件,常与中肾管增生相关,其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子宫颈,其他部位(阴道、子宫体、卵巢门及阔韧带等处)也可发生。发生于子宫,组织学形态类似于中肾管癌的中肾癌的病例报道极罕见,本文报道子宫中肾癌1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增生、子宫上皮内瘤变、子宫腺癌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及正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复习400例诊刮标本的HE切片,依据宫体上皮性肿瘤和前驱病变分类(WHO2014),找出子宫增生、子宫上皮内瘤变、子宫腺癌。结果我们发现子宫上皮内瘤变43例;不论是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还是复杂性非典型增生都有子宫上皮内瘤变检出,分别为(8/273)、(16/81)、(19/46),提高了检出率。结论子宫上皮内瘤变为单克隆性病变,组织结构、细胞形态有别于子宫增生,恶性潜能较高。因此,掌握子宫上皮内瘤变的病理学诊断要点为临床提供精准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现实意义重大。

  • 标签: 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内膜样上皮内瘤变 子宫内膜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腺癌组织中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和P53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24例子宫腺癌及20例正常子宫组织中eIF4E及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结合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子宫腺癌和正常子宫组织中eIF4E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6%和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eIF4E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明显相关(p=0.039<0.05),而与FIGO分期无明显相关(p=0.296>0.05),P53蛋白与eIF4E的表达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2>0.05)。结论过度表达的eIF4E和p53可作为判断子宫恶变及恶性程度的分子标志。

  • 标签: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 P53蛋白 子宫内膜样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免疫组织化学(IHC)结果为错配修复缺陷(dMMR)的子宫腺癌(EEC)中微卫星不稳定(MSI)状态,探讨在EEC中MMR/MSI不同检测方法间一致性及各自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错配修复(MMR)蛋白IHC检测结果为dMMR的EEC病例60例,由2名病理医师对IHC结果进行复核。利用二代测序(NGS)技术对60例样本进行MSI状态及MMR基因胚系/体细胞突变状态的检测。MLH1蛋白表达缺失的病例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检测MLH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在MMR IHC和MSI NGS检测结果不相符的样本中,用PCR法再次检测MSI状态,并结合基因突变及MLH1启动子甲基化检测探讨结果不一致的原因。结果在IHC结果为dMMR的60例EEC样本中,3例IHC结果经复核为MMR蛋白表达完整/正常(pMMR),相应NGS检测结果均为MSS;另有3例肿瘤细胞含量不足,NGS检测结果为MSI状态不能确定(MSI-U)。其余54例中,dMMR与MSI-H的符合率为87%(47/54)。对7例不符合样本进一步分析发现:(1)5例为MLH1/PMS2蛋白表达共缺失病例。除1例样本量过少外,4例经PCR法再次检测MSI状态,其中1例为MSI-H,余3例为MSS;5例均为MLH1启动子高甲基化状态,其中2例MSS病例还存在MSH2基因的体细胞突变。(2)2例为MSH6蛋白表达单独缺失病例。2例PCR法检测结果均为MSS,其中1例存在MSH6基因胚系突变,考虑为Lynch综合征。结论在IHC检测结果为dMMR的EEC中,除去IHC判读以及肿瘤含量不足的因素外,绝大多数病例NGS/PCR检测结果为MSI-H,一致性较高。但的确存在少数IHC结果为dMMR EEC的病例表现为MSS,多见于MLH1启动子高甲基化状态造成的MLH1/PMS2蛋白表达共缺失病例,罕见于Lynch综合征相关病例。MMR IHC和MSI NGS/PCR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必要时可以互为补充。

  • 标签: 子宫肿瘤 DNA错配修复 微卫星不稳定性 免疫组织化学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16蛋白在子宫腺癌子宫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同时亦可指导临床上的部分早期病例是否需保留生育功能。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子宫腺癌和73例子宫腺癌中p16、p53、ER及PR的表达情况。结果(1)p16在40例子宫腺癌中有37例(92.5%)呈弥漫阳性,在73例子宫腺癌中28例(38.4%)呈灶性阳性。(2)在子宫腺癌中p53、ER、PR阳性表达各占20.0%、5.0%、7.5%,而在子宫腺癌中p53有38.4%表达阳性,激素受体ER、PR在子宫腺癌中分别有78.1%、71.2%表达。在子宫腺癌中p16蛋白呈弥漫性细胞核和细胞质阳性,而组织学形态与其相似的宫内腺癌中呈不规则灶性阳性,而且总体强度较弱。p16蛋白检测同时联合p53蛋白检测、激素受体ER、PR不但可鉴别子宫腺癌子宫腺癌,还可用于子宫浆液性腺癌子宫腺癌鉴别诊断。结论对活检或诊刮子宫腺癌标本,选用p16蛋白检测可以作为一个辅助性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来鉴别子宫腺癌子宫腺癌

  • 标签: 子宫颈腺癌 子宫内膜腺癌 p16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定位活检对早期子宫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8例绝经后阴道出血、阴道排液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分别应用B超、诊断性刮宫、宫腔镜子宫定位活检技术进行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的临床诊断准确率。结果B超、诊断性刮宫、宫腔镜子宫定位活检技术对早期子宫癌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85.8%、76.8%,而临床敏感率分别为100.0%、83.2%、74.5%,三组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以及敏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子宫癌患者应用宫腔镜检查能准确观察到患者病灶大小、生长形态、生长部位,通过对患者活性组织进行检查是对早期子宫癌快速诊断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宫腔镜 子宫内膜癌 临床诊断
  • 简介:  摘要:目的 总结并评价宫腔镜下子宫息肉切除术治疗子宫息肉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中选取 40例子宫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 20例实施宫腔镜定位后刮宫术,观察组 20例实施宫腔镜下子宫息肉电切除术,对比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的月经量、子宫厚度以及 1年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P<0.05,但两组 1年内妊娠率对比无差异, P>0.05。结论 宫腔镜下子宫息肉电切除术治疗子宫息肉效果确切,可广泛应用到临床中。    关键词:宫腔镜;子宫子宫息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评价宫腔镜下子宫息肉切除术治疗子宫息肉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选取40例子宫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实施宫腔镜定位后刮宫术,观察组20例实施宫腔镜下子宫息肉电切除术,对比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的月经量、子宫厚度以及1年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1年内妊娠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息肉电切除术治疗子宫息肉效果确切,可广泛应用到临床中。

  • 标签: 宫腔镜 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息肉
  • 简介:摘要子宫异位症(EM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也是女性不孕的常见原因之一。EMS所致不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子宫容受性下降导致胚胎着床障碍是EMS患者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子宫形态改变、容受性相关因子表达紊乱、非编码RNA表达异常等方面对EMS患者内膜容受性改变进行综述,旨在为EMS相关性不孕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容受性 不孕
  • 简介:  摘要:目的 总结并评价宫腔镜下子宫息肉切除术治疗子宫息肉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中选取 2017年 7月~ 2019年 8月 40例子宫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 20例实施宫腔镜定位后刮宫术,观察组 20例实施宫腔镜下子宫息肉电切除术,对比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的月经量、子宫厚度以及 1年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P<0.05,但两组 1年内妊娠率对比无差异, P>0.05。结论 宫腔镜下子宫息肉电切除术治疗子宫息肉效果确切,可广泛应用到临床中。    关键词:宫腔镜;子宫子宫息肉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and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endometrial polypectomy under hysteroscopy. Methods 40 cases of endometrial polyps from July 2017 to August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metho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2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curettage after hysteroscopic positioning, and 20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by electrosurgical resection of endometrial polyps.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different method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amount of menstruation, endometrial thickness and 1-year recurrenc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bu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hysteroscopic resection of endometrial polyps is effective and can be widely used in clinic.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评价宫腔镜下子宫息肉切除术治疗子宫息肉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选取40例子宫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实施宫腔镜定位后刮宫术,观察组20例实施宫腔镜下子宫息肉电切除术,对比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的月经量、子宫厚度以及1年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1年内妊娠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息肉电切除术治疗子宫息肉效果确切,可广泛应用到临床中。

  • 标签: 宫腔镜 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宫腔镜下子宫息肉电切除术与子宫息肉摘除加电凝术治疗子宫息肉 (EMP)的疗效。方法 选取 2017年 8月至 2018年 10月我院收治的 EMP患者 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46例。对照组给予宫腔镜下子宫息肉摘除加电凝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宫腔镜下子宫息肉电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月经量,术后随访 1年,比较两组的妊娠率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妊娠率为 65.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45.62%;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 6.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及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月经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子宫息肉电切除术能够明显减少 EMP患者月经量,提高患者妊娠率,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宫腔镜 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 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 电凝术 子宫内膜息肉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对子宫息肉患者借助宫腔镜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此研究的50例EMP患者选取时间为2021/1/1-2021/6/30,分为使用宫腔镜子宫息肉摘除加电凝术的对照组(n=25)和加用宫腔镜下子宫息肉电切除术的实验组(n=25),评价手术效果、月经改善效果、术后出血复发率及息肉复发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指标均无差异(P>0.05);加用宫腔镜下子宫息肉电切除术能够显著降低疾病复发率,实验组出血复发率与息肉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子宫息肉患者在行宫腔镜下子宫息肉电切除术临床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 标签: 宫腔镜 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 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 电凝术 子宫内膜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宫腔镜下子宫息肉(EMP)电切除术与子宫息肉摘除加电凝术治疗子宫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以78例患有子宫息肉的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样本对象,所有样本的就诊手术时间均集中在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内,且均我院妇产科收治;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上述样本进行分组,即摘除电凝组和电切除术组,其分别接受子宫息肉摘除加电凝术和宫腔镜下子宫息肉电切除术,每组均为39例样本;组间对比术后1年的妊娠率和复发率。结果:电切除术组患者术后1年的复发率明显低于摘除电凝组的患者,其妊娠率明显高于摘除电凝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取宫腔镜下子宫息肉电切除术对子宫息肉患者实施手术干预后,患者的妊娠率较高且复发率低,相较于子宫息肉摘除加电凝术的治疗效果而言具有更加显著的优势。

  • 标签: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 子宫内膜息肉摘除 电凝术 子宫内膜息肉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间质肿瘤的临床、病理改变、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加深对该肿瘤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复习10例子宫间质肿瘤的临床资料,并重新阅片诊断,完善免疫组化检查,并参考文献分析研究。结果子宫间质肿瘤是一种少见妇科肿瘤,临床因无特异性症状而易误诊为子宫平滑肌瘤或腺肌瘤,病理显示肿瘤细胞大部分形似子宫间质细胞,部分肿瘤可向其他成分分化,肿瘤细胞向间质内的浸润以及血管、淋巴管的浸润是区分良恶性的关键。结论恶性程度与肿瘤细胞的异型性,核分裂数,浸润方式及出血坏死程度有关。免疫组化在该组肿瘤的诊断中有帮助。

  • 标签: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 子宫内膜间质结节 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