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间质肉瘤和低分化子宫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以期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12例子宫间质肉瘤和12例低分化子宫腺癌患者,分别从巨检、镜检、免疫组化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子宫间质肉瘤肿块切面大部分灰白、灰黄色、无明显出血坏死。低分化子宫腺癌表面内膜增厚、粗糙、质脆,表面凹凸不平,子宫切面有些肉眼可见肌层浸润。镜检子宫间质肉瘤呈不规则舌状或岛状浸润肌层,有突入淋巴管、血管内生长、肿瘤细胞密集。肿瘤内可见较薄壁螺旋小血管,血管周围肿瘤细胞同心圆排列,缺乏子宫间质细胞分化特点和典型生长方式,无螺旋小血管,伴盆腔淋巴结转移。子宫间质肉瘤ER阳性率为25%,PR阳性率为8.33%,而低分化子宫腺癌ER阳性率为100%,PR阳性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子宫间质肉瘤和低分化子宫腺癌在镜检和免疫组化上可予区分。

  • 标签: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 临床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子宫癌(OEC)同步子宫病变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998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OEC的5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OEC同步子宫病变患者13例(OEC同步内膜病变组)及单纯OEC患者43例(单一OEC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术后病理及预后。结果56例OEC患者中,同步发生子宫病变的比例为23%(13/56)。与单一OEC组比较,OEC同步内膜病变组患者的确诊年龄[分别为(52.7±10.2)、(44.9±8.3)岁]、已绝经的比例[分别为53%(23/43)、2/13]、有高血压病史的比例[分别为28%(12/43)、0/13]降低,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初潮年龄、手术前后血清CA125水平以及有痛经史、未生育、有子宫异位症(内异症)病史、有糖尿病病史的比例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EC同步内膜病变组、单一OEC组患者的首发症状为不规则阴道流血的比例分别为5/13、9%(4/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6.292,P=0.012)。两组患者的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肿瘤最大径、肿瘤发生侧别、腹水量、转移部位、卵巢肿瘤病理切片中是否出现内异症病灶、手术方式、是否行腹主动脉旁淋巴清扫术、术后化疗方案、化疗疗程数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EC患者的整体5年生存率为91.6%,整体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6.6%,其中OEC同步内膜病变组、单一OEC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0.2%、93.4%,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4.1%、77.3%,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OE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手术病理分期(P=0.006)及残留灶大小(P=0.020)。结论OEC患者中同步发生子宫病变的比例较高;OEC同步子宫病变患者较单纯OEC患者年轻,首发症状为不规则阴道流血者多见;OEC是否同步子宫病变并不影响其预后。

  • 标签: 卵巢肿瘤 癌,子宫内膜样 子宫内膜肿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免疫组化标记组合(p53、PR和PTEN)对鉴别子宫浆液性腺癌子宫腺癌的表达及意义。方法(1)观察本院病理科2009年6月—2014年6月71例子宫癌组织切片,按WHO子宫癌分类分组,子宫腺癌56例,子宫浆液性腺癌7例。采用p53、PR和PTEN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检测表达并加以比较。结果子宫腺癌中PR均阳性表达、p53和PTEN表达缺失,子宫浆液性腺癌中p53过表达、PR和PTEN表达缺失。结论p53和PTEN表达缺失而PR阳性表达,倾向诊断子宫腺癌。而p53过表达、PR和PTEN表达缺失则倾向诊断子宫浆液性腺癌

  • 标签: 子宫内膜浆液性腺癌 子宫内膜样腺癌 p53 PR和PTEN 组织学比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macrophages,TAMs)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旨在探讨TAMs对子宫腺癌侵袭过程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二步法检测67例子宫腺癌的肿瘤内和肿瘤边缘的CD68和CD34的表达,分析TAMs与子宫腺癌各临床病理指标、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之间的关系。结果分别有65例子宫腺癌的肿瘤内和61例的肿瘤边缘表达有CD68^+细胞(TAMs)。肌层浸润深度≥1/2者的肿瘤内TAMs和边缘TAMs数量均多于无浸润或肌层浸润深度〈1/2者(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者的边缘TAMs数量多于不伴淋巴结转移者(P=0.001);肿瘤内TAMs数量与MVD呈正相关(P=-0.001)。结论TAMs参与了子宫腺癌侵袭转移过程,且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 标签: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子宫内膜样腺癌 血管生成 微血管密度
  • 简介:目的:探讨Fas与p53蛋白在子宫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49例子宫腺癌石腊标本的Fas和p53蛋白表达。结果:子宫腺癌组和对照组Fas表达率分别为22.4%和60.0%(P<0.01),p53蛋白在对照组无表达,在子宫腺癌组13例(26.5%)表达阳性,p53阳性率及表达强度与细胞分化不良相关。结论:子宫腺癌Fas表达减少可能导致死亡受体介导的细胞凋亡过程受抑制,p53过度表达提示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高和预后不良。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腺癌 受体Fas 蛋白质P53 细胞凋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子宫中肾管腺癌是一种罕见的女性恶性生殖道肿瘤,临床表现难以与子宫腺癌鉴别。主要依靠病理、免疫组化及肿瘤基因检测进行诊断。目前临床上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案。本报道1例罕见的子宫中肾管腺癌患者,并详细分析了其肿瘤行为特点,结合基因及药物检测给出指导性治疗建议,为临床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子宫内膜 肾管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ivin蛋白在子宫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威海市中医院2008-01至2009-10子宫腺癌标本48例,子宫不典型增生标本15例和子宫肌瘤标本25例,检测其L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子宫腺癌与正常子宫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检测Livin蛋白的表达可作为筛选子宫腺癌的手段之一。

  • 标签: Livin蛋白 子宫内膜腺癌
  • 简介:摘要输尿管子宫癌罕见,考虑其由异位到输尿管的子宫发生恶变形成,而异位子宫恶变的发生率仅为1%左右。本文通过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21年收治的1例输尿管子宫异位症恶变为中分化子宫癌患者的诊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进一步探讨本病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结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子宫癌及合并子宫异位症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卵巢子宫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5月~2016年5月,按照患者的病理特征,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原发卵巢子宫癌组(简称原发组)25例与子宫异位症恶变组(简称恶变组)27例,另外选取同期收治的18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临床特征。结果①恶变组患者的特征主要为阴道不规则流血、腹部胀痛;原发组特征为阴道不规则流血、盆腔包块;恶变组、原发组的阴道不规则流血率均高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P<0.05)。②在所选取的52例病患中,有21例(43.75%)患者为双侧性质,患者的肿瘤形状为圆形或者椭圆形。③子宫异位症恶变患者的肿瘤切面性质为囊实性。利用显微镜检查,发现有2例(8.00%)患者存在宫内间质肉瘤。结论合并子宫异位症恶变患者的年龄相对较小,腹部胀痛发生率高,临床医师通过了解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利于准确诊断患者病情,尽早采取治疗措施。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患者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瘤息肉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子宫息肉行宫腔镜手术治疗3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子宫腺肌瘤息肉患者45例(占1.3%,观察组),普通子宫息肉301例(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中情况、术后病理结果及随访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年龄[(48.93±11.01)岁比(43.05±9.96)岁,P=0.002)]、绝经人数[22.2%(10/45)比7.6%(23/301),P=0.005)]、单发息肉例数[(93.3%(42/45)比54.8%(165/301),P<0.001)]、息肉直径[(3.06±1.56)cm比(1.58±0.92)cm,P<0.001)]、体质量指数[(25.47±3.23)kg/m2比(24.30±3.34)kg/m2,P=0.031)]及肥胖例数[40.0%(18/45)比16.6%(50/301),P<0.001)]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组织病理学提示3例合并子宫病变,随访复发2例,均为子宫腺肌瘤息肉。结论子宫腺肌瘤息肉患者年龄偏大,肥胖患者多,患有息肉较大且单发居多,需警惕子宫病变及复发风险,术后应该随访。

  • 标签: 子宫内膜腺肌瘤样息肉 高危因素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病变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接受宫腔镜及病理诊断的子宫病变患者共82例,对宫腔镜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病理诊断结果中,子宫息肉24例,功能性子宫出血19例,粘膜下肌瘤15例,子宫癌14例,不典型增生7例,疤痕憩室3例。宫腔镜检查子宫息肉29例,功能性子宫出血22例,粘膜下肌瘤13例,子宫癌12例,不典型增生5例,疤痕憩室1例。结论:宫腔镜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子宫病变的诊断。

  • 标签: 宫腔镜检查 子宫内膜病变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子宫癌与子宫增生危险因素,找到可以深化治疗的方案。方法随机抽取自2011年3月-2013年4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绝经女性以及150例未绝经女性,通过相应的观察指标,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子宫异常相关性。结果通过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在未绝经女性子宫厚度之6.8(±0.5),和子宫增生与子宫癌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P=0.02;在围经后内膜厚度超过6.8(±0.5)毫米时存在相关性,且P<0.009。结论绝经阶段的女性子宫厚度少于4.6(±0.5)无需进行诊刮;而未绝经女性子宫厚度少于6.8(±0.5)毫米,则无需进行诊刮,内膜厚度少于8.7(±0.2)毫米可以先进行常规的激素治疗,若治疗没有效果,那么再予以诊刮。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增生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就子宫癌与子宫增生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于我院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前刮诊提示子宫增生的患者(60例)作为此次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基于病理类型的前提下分为子宫癌组(25例)、子宫增生组(35例),对比两组的临床特征,明确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年龄48岁及以上、刮诊病理为重度子宫不典型增生的患者是发生子宫癌的危险因素;相较于无任何危险因素的子宫增生患者,伴有1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其发生子宫癌的概率较高,呈现的差异明显(P<0.05);相较于无任何危险因素的子宫增生患者,伴有2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其发生子宫癌的概率较高,呈现的差异明显(P<0.05);与伴有1个危险因素的子宫增生患者相比,伴有2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发生子宫癌的概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险因素的增加,可提高子宫癌风险(P<0.05)。结论:子宫增生患者极易合并子宫癌,尤其是年龄48岁及以上、刮诊病理提示重度的患者,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增生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