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旨在通过运用西方新修辞学的相关理论,尤其是KennethBurke的修辞情境理论,从传播效果出发,讨论我国对外报道软新闻编译稿的修辞情境观,以探索此类编译稿存在的三大主要问题:缺乏读者意识、软新闻不"软"、可信度低。本文认为,适合我国对外报道软新闻编译稿的修辞情境应包括受众、新闻价值、修辞权威三大要素,只有这三大要素在以它们为核心的修辞情境中相互作用、取得平衡才能使编译稿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 标签: 软新闻 编译 修辞情境
  • 简介:《蒙古字韵》中的"■iw后"晓匣母字,其韵母在拼写形式上与"■giw鸠"等细音字为一,而在实际读音上则当与"■ghiw钩"等洪音字为一。我们认为,其拼写形式与实际读音的矛盾源于"皇太后"等中古蒙古语中的汉语借词,即"后"等字的拼写形式是八思巴字汉语中直接使用了蒙古语中的这一汉语借词。另外,又加上八思巴字拼写规则的制约,才出现了既定的这种格局。

  • 标签: 借词 《蒙古字韵》 晓匣母字 八思巴字
  • 简介:《颜氏家训》中的并列式同义(近义、义)词语研究魏达纯《颜氏家训》是六朝时期一部篇幅较长的著作,其中有着极为鲜明的词汇特色。那就是在全书中运用了大量的由并列式词素构成的同义、近义和义的词语,根据统计,全书除去人名、地名、官名、药物及穴位名外,共出现...

  • 标签: 《颜氏家训》 双音词 并列式 词语研究 类义 词素
  • 简介:从立场表达角度出发,汉语“X不X”附加问句的核心话语功能为表达积极交互立场,表现在征询允准、建立互动、增强语气和话语填充四个维度。提取[+回答项]、[+非完句成分]、[+重复]、[+反问句]、[+负面语义项]作为功能划分的句法验证标准。附加问句的多功能性是语用原则与交互主观性互动的结果。

  • 标签: “X不X” 附加问句 立场 语用原则 交互主观性 话语功能
  • 简介:摘要本文以央视的《新闻周刊》作为切入点,探讨观看《新闻周刊》对提高高中学生对时事新闻的关注,积累作文的素材,同时对时评作文写作、价值观的培养方面的指导性意义。

  • 标签: 新闻周刊 时评类作文 价值观 指导性
  • 简介: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一背景理论,拟从认知的角度对英语隐现构式和汉语隐现构式中的消失动词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英语使用者注重通过隐现构式中的消失动词来表达某已存在的实体从存在到消失的过程,而汉语使用者则更加注重通过消失动词来表示从某一时/空框架中移出,并已处于另外一未知时/空框架内的实体,即,实体移出的结果,而非移出的过程。正是英语和汉语使用者对这两构式不同的认知过程导致了这两种构式中消失动词在使用上的不同。

  • 标签: TtFG构式 GtF构式 消失类动词 认知过程
  • 简介:文章从语言学理论角度分析了汉语“VP+NP1+的+NP2”句法歧义的动因,探讨了词汇语义特征对歧义程度的影响作用,以及歧义程度高的“VP+NP1+的+NP2”结构仍表现出歧义偏向性的原因。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实验发现:1)歧义偏向性、动词致歧度均影响汉语“VP+NP1+的+NP2”句法歧义加工,分别导致额-颞网络、额下回三角部(BA45)激活,且该两因素间存在交互影响;2)脑功能成像数据还显示在偏正结构解读条件下,高动词致歧度与低动词致歧度句子之间没有差异,而动宾结构解读条件下,高动词致歧度与低动词致歧度句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该结果表明:1)句法与语义信息共同影响汉语句法歧义解读;2)尽管句法歧义允许两种结构分析,但它们的心理表征并不平衡,存在解读偏向且偏正结构的表征占绝对优势。

  • 标签: 句法歧义 歧义程度 歧义偏向性 脑功能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以对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的语料统计为基础,详细考察了不同的VC1OC2中宾语的语义,发现不同的VC1OC2中宾语的语义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文章指出,不同的VC1OC2中的宾语的语义存在着范畴化现象。

  • 标签: 语义类 有标记 无标记 范畴化
  • 简介:摘要委婉语气副词作为表达语气和主观态度的一词,是对外汉语虚词教学的重点之一。本文分析得出留学生使用“难免”的频率较低,偏误率较高,误代偏误较多,易与“未免”、“不免”混用。随着留学生等级的提高,正确率总体呈上升趋势。“难免”的习得过程分为发生期-高涨期-稳定期。留学生在无等级和初级阶段为避免犯错采取规避策略,中高级阶段容易误用。这要求教师在初期应多鼓励学生使用新词,在课堂中设计情境引导学生使用。在中高级应适当纠错,加强词语搭配和对比辨析的教学力度。

  • 标签: &ldquo 难免&rdquo &ldquo 未免&rdquo &ldquo 不免&rdquo 偏误分析 习得研究
  • 简介:文章认为,句法结构整体与其直接成分是否属于同一形式不能作为识别向心结构的依据,识别向心结构应该用替换的方法。汉语的体词和谓词虽属于不同形式,但两种形式的部分成员之间仍有相同的语法功能,所以部分谓词可以充当体词性向心结构的中心语,部分体词可以充当谓词性向心结构的中心语。在语言层面上实词都有指称功能,话语层面上的指称功能是语言层面指称功能的实现,所以谓词在话语中也可以用来指称,可以作体词性向心结构的中心语。“这本书的出版”与其中心语“出版”有相同的语法、语义功能,符合向心结构的构成条件,因而可以理解。

  • 标签: 向心结构 体词 谓词 语法功能 指称 述谓
  • 简介:本文简要分析了“爷”、“婆”、“哥”、“嫂”、“姐”、“妹”、“弟”等亲属称谓名词的词缀化问题,它们在构成新词的过程中,词汇意义弱化,语法意义增强,词缀化的倾向明显。在此基础上,又简单概括了亲属称谓名词作为词缀构成新词的一些特点。

  • 标签: 类词缀化 词义泛化 词义类化 文化含量 平民心理
  • 简介:就时间-媒介向度而言,真人秀节目属于广义叙述体裁分类中的演示(记录演示)叙述;就再现的本体地位类型而言,真人秀具有“问”的符号特征,是带有纪实特点的特殊“虚构”。其一度符号媒介再现区隔,是一个有形的拍摄框架。其二度虚构区隔并非演出型,而是竞赛型或嬉戏型。当设定规则时,真人秀的二度区隔显现,表现为“拟真”状态;当不设定规则时,其二度区隔隐藏,只呈现出一度纪实区隔的存在。真人秀在符号设定上刻意追求与实在世界的强指示关系,保留一种可追踪性,从而制造真实效果,生产“真实”。

  • 标签: 广义叙述学 真人秀 纪实 虚构 符号学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国际交流频繁,对英语的需求越来越大,除了通识英语的广泛运用外,专门用途的英语(ESP)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通识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地转型是英语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是云南省唯一一所三本的医科独立院校,既具备了独立学院的特殊性又具备了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对学生学习需求进行分析,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医学英语学习不足和需求,进而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改革,正真做到教学相长。

  • 标签: 需求分析 医学英语 医学专业的学生
  • 简介:句是指称一事物的特征的句子。指句可能存在反例,指句的重要特点是容忍反例。语言学研究指句,就是要分析它的似是而非和习非成是,以便能更好地运用。

  • 标签: 指类句 容忍反例 原型范畴
  • 简介:要培养一个在社会上有竞争力的人,必须发展其理性思维。而当前学生说理能力缺乏,写作中不讲逻辑、以偏概全、以情感宣泄取代理性分析等问题较为突出。这与中学阶段议论文教学不重视基础能力培养,热衷于体验式指导、技巧训练,过早、过多地投入应试作文训练不无关联。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拟定了以随文学习为主又各年级有所侧重的写作教学原则,但写作能力训练应集中解决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否具有共性,尚缺乏理论研究和实践支撑。[1]本文以《孔乙己》的随文写作为例,探讨初中阶段通过读写结合培养学生说理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 标签: 《孔乙己》 写作教学 说理能力 读写结合 写作训练 能力培养
  • 简介:随着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借助手机APP来帮助学习英语。本研究对当前大学生使用APP进行英语自主学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初步揭示了大学生使用英语学习APP的普及度、软件类型、使用习惯、忠诚度、学习动机及内容、使用效果、用户评价等方面的现状,调查和分析了大学生对英语学习APP在教学中的使用状况、存在的问题,进而在移动终端技术快速发展和普及背景下,探讨了大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有效运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 标签: 英语学习类APP 现状调查 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