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2 个结果
  • 简介:中国政法大学法制博士点于一九八三年批准,至今已培养博士生二十多名。法制专业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各种类型的法律制度,侧重研究明、清两的法律制度。通过研究揭示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比较中外法律制度的异同,总结具有现实借鉴意义的历史经验,为发展社会主义法学,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服务。本专业现有博士生指导教师4人,指导力量雄厚,系全国重点学科。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张晋藩教授

  • 标签: 法律制度 中国法制史 中国古代 大学 博士生指导教师 历史经验
  • 简介:传统的形式性作为义务论并无法满足教叉刑法学的精确性要求,也无法从根本上为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处罚及其范围提供合理性说明,最终只能陷入不断的列举中不能自拔。因此,从实质上考察作为义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只有能够充分发挥作为义务的选别功能与界限功能并且符合等置性原则的理论,才能在罪刑法定原则的前提下合理界定作为义务的范围,但这种理论本身必须具有适度的张力,才能根据不同时空条件以及人际关系的松紧程度作出适当调整。排他性支配理论是德日刑法学在实质的作为义务这一问题上产生的理论结晶,在排他性支配的确定上,一方面应该考虑不作为与法益受损后果的关系,另一方面应该考虑不作为人与被害人的关系。

  • 标签: 形式性作为义务 实质性作为义务.保证人地位 排他性支配
  • 简介:《叫魂》一书从其名字来看,我们会下意识地把它归人流行小说类的读物。该书封面的背景颜色为深紫色,左下角是四个着藏青色服装或鞠躬状或仰天状的清代人,他们周围镀以白光,头部是墨黑色,看不到任何表情,与书名相对应,颇具阴森恐怖之感。该书的印数是25000册,作为一本学术书籍,这种数量是非常可观的,足可见其分量和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对其寄予的厚望。封面的内侧有作者孔飞力(PhilipA.Kuhn)教授的相片和简介,这张照片估计是他在中国历史档案馆做研究时所拍,一头的银发,微笑而平和地看着你,吸引你进入到他的研究世界中去……

  • 标签: 法律史 孔飞力 《叫魂》 中国 书评
  • 简介:英美信托制源自用益制。在用益和信托的早期史上,大法官法院基于拯救受托人的良心的衡平管辖权赋予了用益和信托以法律上的保障,而衡平法从"良心到衡平"的变化通过塑造衡平权益使得信托得以制度化。

  • 标签: 良心 衡平法 大法官法院 用益 信托 衡平权益
  • 简介:<正>一、为什么是125年首先我将今天所要介绍的日本民法的制定、以及明天在研究生院所要讲的日本民法制定后的各种变迁,均用"日本民法的125年"这一主题予以概括。我想先从125年这一数字的说明开

  • 标签: 民法典 法国民法 日本民法 户籍制度 家族制度 调查会
  • 简介:作者提出,在中国,有一种观点曾占据重要地位,这种观点认为中国是一个不存在遵守和实施法律传统的国家,事实上,中国的确拥有遵守和实施法律的悠久传统,不仅如此,这一传统还与正在进行的构建中国新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的努力相关联。(本文略有删节)

  • 标签: 中国当代 中国法制史 法治 法律文化 社会主义法制 法律制度
  • 简介:张晋藩先生是新中国法制史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他在法制史研究领域经年累月的辛勤耕耘,已经结下的丰硕成果为同行学辈所敬慕。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大凡在国内法学院法律专业学习过的人士,应能记得从张先生编撰的法制教材中所受的教益。

  • 标签: 张晋藩 《思悠集》 中国 法制史学 书评
  • 简介:英国地方政府在制度传统上具有组织自发性、历史演化性、直接民主性与职能有限性四大特征。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英国地方政府的传统自治性。19世纪末期,两部地方政府法的颁布建立起组织结构统一、职能统一且以普选为基础的现代地方政府制度。此后为应对地方分权的诉求,新的立法不断补充和完善原有地方政府制度,产生了区域政府架构。从19世纪开始,中央政府建立起对地方政府的法律控制机构,并相应出现了济贫法委员会模式、地方政府委员会模式,以及全面与直接的控制模式三大法律控制模式的更迭。在不断深化的中央政府控制之下,地方政府慢慢失去自治色彩,甚至丢掉地方性特色,成为一个国家行政任务的地方分销者。在地方事务、地方知识以及地方财政的去地方化之后,现代地方政府仅是一个身在地方的中央代理机构。

  • 标签: 地方政府 地方自治 法律控制 去地方化
  • 简介:综观中外刑法有关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规定,不乏科学合理之处可资借鉴。本文对此予以全面考察和梳理,并对相关制度规定进行提炼和概括。包括,首开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规定之先河的“三赦”制度、不适用死刑、追究刑事责任的身高标准、追究刑事责任的基准以及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等。对这些制度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对我们今天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立法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未成年人 刑事责任 “三赦”制度 身高标准 刑事责任年龄
  • 简介:定格在欧洲法域,法学家法的法演进与欧洲私法推进相互交错,构建起自罗马法以来壮阔的私法图景。此种交错互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法学家阶层的产生为私法发展提供了阐释和实践主体;第二,罗马法复兴阶段,法学家法为各主要法域结合本土习惯构建实体内容提供了语境和工具;第三,法学家法与其他法源并存共济,最终促进了私法形式之多元统一。将此种历史互动放置于我国民法典编纂的当下,似乎更有探讨的价值和意义。

  • 标签: 法学家法 法史演进 私法推动 民法典编纂
  • 简介:<正>在中国古代婚姻法中,"义绝"是"七出"之外的法定离婚情形。但因为"七出"还受到"三不去"的限制,"义绝"却是无条件的必须离婚、违者甚至还要受到刑罚,因此一直受到学者的格外关注。但是,自陈鹏《中国婚姻史稿》1990年出版之后,学者几乎没有再在资料搜集和制度考证上取得重大突破,反而是在资料的解读与阐释上,续有创获,如日本学者滋贺秀三首先提出,从唐律到明清律,"义绝"制度呈现出家族重要性降低、夫妻关系重要性上升、国家干预力减弱的变化;金眉从法学角度,认为"义绝"之"义"指"夫妻基于

  • 标签: 义绝 中国古代法 夫妻关系 离婚制度 婚姻关系 感情破裂
  • 简介:<正>直到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法律学者们才普遍意识到,美国刑事司法体系如此大量地通过辩诉交易解决其大多数严重犯罪案件,这是一种刑事被告放弃其接受审判的权利以换取较轻刑罚的做法。正统的美国刑事司法理论认为,我们应该以陪审团审判的方式处理严重犯罪的案件。实际上,作为美国宪法的一部分并于1791年被批准的《权利法案》指出:"在所有刑事起诉中,被告应当享有公正陪审团即时并且公开审判的权利……"我们的理论要求审判,但我们的实践则在增加不审判。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有关美国辩诉交易的学术研究,尤其是芝

  • 标签: 辩诉交易 刑事审判 法律史 刑事诉讼法 德国人 有罪答辩
  • 简介:<正>《罗马法》的翻译出版对国内外国法制和世界古代史学习和研究者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译者对许多罗马宪法制度和官名的翻译沿用汉语约定俗成的译法。不能说不准确。问题是,罗马制度和官名的翻译在以前的一些专著、教科书和翻译作品中就有比较多的问题,是我们的法制史研究中的一个有趣现象。说它"有趣"是因为其中包含了中西两种不同文化在接触时的火花。其

  • 标签: 元老院 罗马法 执政官 汉译问题 宪法制度 罗马共和国
  • 简介:<正>法院能够受理哪些案件,是行政诉讼的一个基本问题。它不但关系到原告能否通过诉讼程序获得救济,也涉及法院对行政行为的审查范围。我国《行政诉讼法》用整整一章的篇幅,试图界定受案范围。但受案问题仍然经常困扰司法实践,不断引发学术争论。尤其是2000年最高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2000年解释")公布后,如何看待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更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 标签: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行政诉讼法学 行政诉讼制度 最高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司法解释
  • 简介:从思想中考察立法权正当行使是否应当受到限制,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个脉络。一个脉络认为立法权行使应当受到限制,尤其是立法权行使存在着内在限度;另一个脉络从主权学说入手,从逻辑上推出立法权行使不应当受到限制。就这个论题的当代意义而言,我们可能并非需要一个非此即彼的答案。洛克林对规范主义和功能主义的划分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有益的视角。当下中国立法权要实现正当行使,必然需要接受限制,更为重要是,我们需要一个批判性的理论范畴来审视、检验中国当下的立法。

  • 标签: 立法权 脉络 规范主义 功能主义
  • 简介:我国现有高校《中国法制》教材中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采用西方法学教材编排结构,与中国传统法制文明不完全适合。二,部分重要内容被简单化,甚至遗漏。三,内容单薄、观点陈旧。四,部分内容选取失当,挂一漏万。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谋体教学方式和比较分析方法,实现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建设输送合格人才的目标。

  • 标签: 教学改革 教材 教学方法
  • 简介:美国法制现代化经历起始、形成、成熟和进一步发展四个时期。在价值取向上,美国法制现代化向公民权利的全民化和平等保护的方向发展,向形式平等兼顾实质平等的方向前行。在规范制度层面上,以宪法及其修正案的创制为主线,向着公法和私法体系不断完善的方向发展,从而显示出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 标签: 美国 法制现代化 历史道路
  • 简介:时下学界对信访问题的研究虽则热闹,但由于缺乏起码的理论依凭而实际上并没有达到真正的理论化程度,因此相关'研究'毋宁说是一种短平快式的'直觉的言说'。英格兰普通法的发达历程向我们清晰地展现了自生自发的可能性,以及自生自发秩序所需要的并不甚苛刻的条件。通过揭示普通法发达过程中的自生自发之特质,可以为作为一种社会控制工程的信访机制之可能走向提供某些颇有意义的启示。

  • 标签: 信访 理论化 普通法 自生自发
  • 简介:本文首先首先指出了传统哲学中本质定义的缺陷,然后依据分析哲学的进路界定了本质的定义。为了考察请求权基础的历史渊源,本文讨论了与请求权基础有密切联系的罗马法的诉,并考察了哈瑟、萨维尼有关罗马法诉的本质的观点,尤其是请求权理论的奠基者温德沙伊德的理论,力图展现出请求权基础诞生前的各派纷争。请求权基础理论诞生后,德国学界的讨论更加细化,产生了很多的理论。本文重点选取了有代表性的瓦赫、海维希的权利保护请求权理论、普兰克的实体私法请求权理论、盖普对请求权本质的结构分析、图尔的请求权理论、克吕克曼、瑙伊讷、宾德的一元论请求权理论、鲍尔的中间路线理论、亨克尔的不同请求权分界标准等理论展开讨论,指出了各派观点的贡献和不足之处。最后,在梳理学说的基础上,结合本文所采用的本质界定,谈到了自己对请求权基础本质的看法。

  • 标签: 本质 请求权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