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自从2019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思政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来,如何将思政与外语教学相结合成为了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议题。《西南联大英文课》这本火热的英文学习材料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指向。虽汇编于上个世纪,但细细研读,不难发现贯穿全书的思政元素,这既符合当代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也是此书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 标签: 思政元素 《西南联大英文课》 外语教学
  • 简介:【摘要】长汀时期的厦门大学与西南联大,是抗战时期坚持在后方培养人才的两所著名高校。两校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都在艰难的历史条件下创造出安定而自由的学术环境,都汇集了一批学术大师和优秀学生,培养出大量的杰出人才。但两校校长的教育理念同中有异,两校也有各自的办学特色。比较和探讨两校之异同及其得失,有助于深化抗战时期的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对当前的大学改革也有重要启迪。

  • 标签: 厦门大学西南联大 时期厦门大学 西南联大比较
  • 简介:【摘要】西南联大的大学理念在继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的传统的基础上,经过西南联大的创新得以形成,即经历了从思想自由到学术自由的转换。促成这一转换的外部原因是抗日战争所导致的民族主义精神的高涨,内部原因是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的整合。学术自由大学理念的确立,是近代西方大学理念中国化的成功实践,同时是东西方文化的对接、融合的范例。

  • 标签: 学术自由 思想自由 自由学术
  • 简介:陈铨1920年代在清华学校求学期间,初步接触了解现代戏剧,并逐渐产生兴趣,留学美欧五年间,进一步对西洋话剧作深入钻研,很有心得,而其从事戏剧创作和编导实践,则始于1930年代执教清华大学时期。抗战爆发后五年间,从长沙到昆明,陈铨带领联大学生,编导上演了《前夜》《祖国》《黄鹤楼》《野玫瑰》等有良好社会反响的抗战剧作,声名鹊起,也因《野玫瑰》颇遭责难。依据新见史料,可大致梳理出陈铨从事戏剧活动的来龙去脉。

  • 标签: 陈铨 戏剧活动 《祖国》 《野玫瑰》
  • 简介:西南联大全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抗日战争时期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而成。合并之初位于长沙,后迁至昆明,历时八年,取得了辉煌的办学成就,书写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华彩篇章。在抗战时期极其艰难的办学条件下,西南联大却能取得如此成就,留给我们无限的思考。高校合并是20世纪末兴起的联合办学热潮,时至今日,院校合并办学已占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今日的合并办学虽不同于西南联大,但西南联大的办学方式却值得我们借鉴。

  • 标签: 西南联大 联合办学 大学合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从西学东渐的角度,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体育价值观进行研究。认为:通过体育促进人身心健康发展是西南联大所倡导的体育价值观,也是联大德、智、体三育并进的教育理念之一。西南联大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体育榜样的示范、校园体育社团文化的熏陶、体育道德的塑造来实现人才培养的模式,使其培养出大批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而西南联大也因此被学术界公认为是中国近代最为成功的大学。

  • 标签: 西南联大 体育价值观 西学东渐
  • 简介:抗战时期处于蒋介石和龙云政治较量格局中的西南联大,在与政府共同治理的过程中,既有与南京国民政府在理念、制度和文化人格方面的冲突,也有与云南地方政府的调适,还有为实现大学的理想和使命作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努力.上述史实对于理解大学与政府各自的角色与职能以及构建当代中国大学与政府的有效治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标签: 大学治理 西南联大 南京国民政府 龙云 蒋介石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2-23
  • 简介:我们大致可以说西南联大的知识分子群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个缩影,    西南联大知识分子群由教授和学生两部分人组成,西南联大的教授中以出身于清华的为多

  • 标签: 抗战爆发 爆发西南联大 知识分子群
  • 简介:<正>一九三七年七月,抗日战争爆发,北平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天津私立南开大学南迁湖南长沙。以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为常务委员,主持校务。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一日,联合成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但随着日寇的不断入侵,上海、南京相继陷落,于一九三八年一月二十二日,“临时大学”正式宣布西迁云南,一九三八年四月二日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设理、工学院,并增设师范学院。在蒙自设文、法、商学

  • 标签: 西南联大 高校教育 人才培养 大学生 北京大学 梅贻琦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5-09
  • 简介:    对大学教授而言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大学教授享有自由流动的权利,    自由流动只是大学教授的一个普通权利

  • 标签: 抗战爆发 爆发西南联大 知识分子群
  • 简介:1941年到1942年,我是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四年级的学生.1941年秋天开学的时候,一个新的面孔出现了,那就是黄昆.当时,他已经从北京燕京大学获得了物理学士学位,到联大来做助教.

  • 标签: 西南联大 黄昆 1941年 友谊 西南联合大学 1942年
  • 简介:<正>如果要用一个意象来概括自然生态的云南,那肯定就是"春",了。在诗人们那里,云南的春天绝不只是计时器上的时间段,而是一个饱含万般生命情绪与体验的"生命场"。在这个场中,诗人的生命总处于一种被动员起来的状态,渴望着要去抵达某种与日常不一样的新的境界与可能之中。就像云南本土诗人于坚所表述的那样:"我忽

  • 标签: 现代性 穆旦 于坚 生命感悟 动员起来 蓝棣之
  • 简介:本文引进学者杂文的文体概念来概括联大作家群杂文创作的一般特色。直观而言,这种文体必须具备两方面的基本要素,即创作主体的学者化和题材内容的学术化。

  • 标签: 西南联大作家群 学者杂文 多元艺术风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西南联大作为中国战时临时大学,窳陋而辉煌,被称为可以彪炳于世界大学之林,与牛津、剑桥、哈佛、耶鲁平列而无愧色的,“空前绝后”的大学不仅为中国保留文化火种、培养大批人才,创造了教育史上的奇迹,更重要的是这所大学所孕育的精神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 标签: 西南联大知识分子  精神  传统文化  时代意义
  • 简介:西南联大和西北联大是抗战期间典型的大学共同体,同为战时高等教育形态,但是大学精神的凝练培育机制和精神文化传播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根据影响大学办学的宏观和微观因素,从形体稳固、主体理性、培育积淀、情感认同等4个方面,分别对两所联大的精神结构和精神文化呈现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两所联大在组织架构、内部治理、情感认同等方面的差异,反映了两者在办学实践中维系使命、彰显精神的文化机制运行成效,并对后续的大学精神文化的传承产生了长远影响。塑造新时代高校共同体精神,需要从联大打造稳固的大学形态、实施内部科学治理、有效汲取时代精神、创新大学故事传播机制等方面进行借鉴。

  • 标签: 西南联大 西北联大 大学精神 主体理性 内部治理
  • 简介:西南联大哲学心理学系心理学组是抗战时期保持健全设置的心理学系科之一,从师资力量到学生培养,从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会的创建到心理学应用性实践的开拓,都反映着以周先庚为负责人的心理学组师生基础性研究和实用性研究并重的特点,尤其是军事心理学、心理服务社以及青年问题顾问处方面的工作,都具有开创性意义。

  • 标签: 西南联大 心理学组 周先庚 心理学实践
  • 简介:现代意义的大学产生以来,学术自主理念一直为世界高等教育学界所推崇。尤其近年来大学精神缺失和理念滑坡成为学界关注的话题之后,学术自主思想更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而早期的中国大学并不缺少这种精魂。本文以早期中国大学的代表西南联大和国立云大的名师潘光旦与熊庆来的一次论争为基点,个案分析,深入探讨学术自主思想在中国高校的发展历程,史论兼容,寻找对当代中国大学的启示,呼唤学术自主,探索教育理念,重塑大学精神。

  • 标签: 学术自主 熊庆来 潘光旦 学人论政 大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