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我在《西南联大——近代教育史上的明珠》一文中,论及西南联大取得突出成就的主要原因时说,“西南联大正是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前进的”。民主与科学,既是西南联大继承新文化运动革命精神的反映,也是西南联大取得突出成绩的基本因素。云南省省长和志强在纪念西南联大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说,西南联大“是我国历史上传播

  • 标签: 西南联大 民主精神 民主与科学 五·四 爱国民主运动 学术民主
  • 简介:任继愈先生有一回闲谈时说起办事效率问题,他说当年西南联大规章制度很严,注册、选课都有极明确的规定,时间一过,毫无通融的余地。有一位经济学系的同学在注册处碰了壁,便写一纸申请去找一向十分关心学生的系主任陈岱孙教授,无非是想请主任帮助说情,陈先生看完以后,一言不发,慢慢地将申请书撕成两半;那位同学也很知趣,鞠了一躬便退出去了。师生未交一言,一件事就算结束了。任老感慨地说,现在扯皮的事太多了,办一件事,要说上多少的废话!

  • 标签: 西南联大 效率问题 规章制度 系主任 任继愈 经济学
  • 简介:西南联大在中国的教育史上,写下了非常光彩的一笔,并且有一串光辉的名字,让人敬仰和学习,他们有杨振宁和李政道,还有邓稼先、朱光亚、郭永怀、屈守锷、陈芳允、王希季。

  • 标签: 西南联大 精神 追忆 教育史 李政道 杨振宁
  • 简介:在中国百多年的高等教育发展史上,西南联大不仅是战争年代保存学术火种、奋激民族精神的文明堡垒,同时也以兼容并包、独出机杼的探索创制了一条适合中国教育的办学之路。其中的经验尤其值得我们今天总结吸纳。

  • 标签: 西南联大 大学 中国教育 教育发展史 战争年代 民族精神
  • 简介:本文主要从西南联大学人把自己的学术研究与祖国的救亡自觉地联系在一起,对学术的独立、自由有着极为明晰的自觉,不同的治学理路与观点"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会通、融贯中西、文理、古今之学,治学中的忘我之境等方面入手,勾勒出了西南联大独具魅力的学术精神。

  • 标签: 西南联大 救国 独立 自由 忘我
  • 简介:1943年1-2月,燕树棠、曾昭抡、潘光旦、蔡维藩、罗常培、张印堂、陶云逵、费孝通、张文渊、孙福熙等西南联大的十教授赴大理为国民政府重庆军委会驻滇干训团大理分团讲学。这既是对抗战救国思想的有效传播普及,也是西南联大直接参与的抗战军事行为。在为期半月的讲学和座谈中,诸教授发挥各自学术专长分别讲解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局势、反法西斯战场概况、中国抗战形势、中外关系、中西文化、高校工矿内迁、大后方经济建设、抗战军事、抗战文艺、边疆民族、边地教育、妇女家庭、战后中国建设等许多问题。所讲议题广泛,分析中肯,深入浅出,起到了启发民智、振奋精神、鼓舞士气的作用,为中国远征军反攻滇西、收复国土做出了独特贡献。西南联大教授滇西讲学反映了西南联大对中国抗战的重要价值及社会影响。

  • 标签: 西南联大 大理讲学 远征军 反攻滇西
  • 简介:抗战时期在昆明组建的西南联大,为推动国统区民主运动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大后方的民主堡垒”。“民主堡垒”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民盟的推动、学校自身的民主传统以及云南地方势力对民主力量宽容等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正确的学运方针和统战政策,基层党组织长期艰苦工作是堡垒形成的最根本原因。

  • 标签: 抗日战争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民主堡垒
  • 简介:大型话剧《我的西南联大》讲述抗日战争时期,一群不愿作亡国奴的中国知识分子,在大后方云南弦歌不辍,艰苦治学,延续中华文化血脉,为后半个世纪的共和国建设和世界科技文化发展,培养杰出人才的动人故事。揭示了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形成的精神动力,揭示了中国知识分子不屈不挠的爱国情怀和艰苦岁月中无所动摇的敬业精神。

  • 标签: 西南联大 话剧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中国知识分子 抗日战争时期 世界教育史
  • 简介:摘要西南联大在极其艰苦的八年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正是由于西南联大有着独特的办学思想,才使得联大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才使得联大能够弦歌不辍,这对于今天我国努力创办世界一流大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西南联大 巨大成绩 办学思想
  • 简介:<正>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发生,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7月底,平津相继沦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奉命迁到长沙,合组新校,定名为长沙临时大学。12月中旬,南京陷落,日军向长江一带步步进逼,武汉震动。日机空袭长沙也日见频繁。临大上课仅三月,即奉教育部命西迁入滇。1938年5日4日,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开学

  • 标签: 西南联大 校歌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冯友兰先生 常委会 满江红
  • 简介:一、西南联大校歌是罗庸先生所作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倭虏)(复神京,还燕碣。这就是当年西南联大的校歌词(调寄“满江红”),抗战文学中的优秀作品之一,将与西

  • 标签: 西南联大 校歌 满江红 冯友兰先生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委员会
  • 简介:《文艺新报》与《罢委会通讯》  联大自1944年纪念“五四”的活动以后,诸家壁报先成立了壁报协会,《文艺》、《耕耘》、《生活》3家壁报当选为报协常委。秋季开学后又组织了更广泛的壁报联合会,和各系系会一起酝酿并进行学生自治会改选。新成立的学生自治会为进步力量所掌握,齐亮、陈定侯、程法当选为常务理事,张源潜、王楫也先后当选为理事。学生自治会有时单独、有时联合云南大学等校及其他团体,对时政问题发表宣言,表明立场和态度;有时还组织学生参加全市性的游行,如1944年的护国纪念游行,1945年的“五四”纪念游行。《文艺》壁报已有两年的历史,在联大校园内有广泛的影响。社员的作品,不仅发表在自办的壁报上,还

  • 标签: 西南联大 毛泽东文艺思想 学生自治会 李广田 闻一多 《通讯》
  • 简介:从《文艺》壁报到文艺社西南联大在昆明成立之初,就诞生了群众组织和校园文化活动,出壁报就是一种基本的活动形式。1938年秋成立的群社,除主办文艺专题讲座外,还出版综合性的壁报《群声》。冬青文艺社是从群社的文艺小组发展而成的,后来成为联大文艺团体中的老大...

  • 标签: 西南联大 文艺晚会 壁报 闻一多 李广田 新文艺
  • 简介:我1942年进西南联大历史系,1946年联大结束离校,距今已近70年。联大以大师众多著称,许多老师不仅学术上成就卓著,人格之高尚尤其令人崇敬。今天回忆起来,仍不禁令人向往之。仅举数例,以寄思考。

  • 标签: 西南联大 老师 趣事 历史系 离校 大师
  • 简介:西南联大中文系的教授有清华的,有北大的,应该也有南开的。但是哪一位教授是南开的,我记不起来了,清华的教授和北大的教授有什么不同,我实在看不出来。联大的系主任是轮流坐庄。朱自清先生当过一段系主任。担任系主任时间较长的,是罗常培先生,学生背后都叫他“罗长官”。

  • 标签: 西南联大 中文系 系主任 朱自清 罗常培 清华
  • 简介:西南联大成为一所人才辈出、蜚声中外的高等学府,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秉持并实践了通才教育的办学理念。严格的教学制度,自由的学术环境,优秀的教师队伍,为西南联大成功实施通才教育提供了制度、思想、师资方面的保障。我国的一些高等院校在实施通才教育上,面临着理念认识不全面,师资薄弱,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西南联大通才教育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的通才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及启示。

  • 标签: 西南联大 通才教育 教育理念
  • 简介:西南联大─—润泽云南教育的甘泉金子强一九三八年五月,在日寇侵华、外祸日亟的民族危机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所中国著名学府南迁昆明,会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在昆明八年,大体上“与抗战相始终”,对云南的学术与教育风气产生了极大影响。教...

  • 标签: 西南联大 云南教育 云南近代史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 文史资料 闻一多
  • 简介:本书作者详细占有史料,历时多年实地寻访,以散落各处的西南联大校舍遗迹为线索,以多位联大教师名家的旧居为点,再现并评议了抗战时期与西南联大相关人物、事件,并对战时昆明进行了浮世绘式描写。

  • 标签: 西南联大 余斌 抗战时期 浮世绘
  • 简介:<正>校训,是一个学校领导办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制订,受到中国民族文化传统、各大学自身的特点及时代精神的制约。它首先是学校领导精神面貌的体现,并体现学校领导对全体师生员工在精神面貌、校风、教风和学风方面的具体要求。一个学校良好的校风,须在明确的校训指导下,经过长期艰苦努力才可能树立起来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系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合组而成,三校传统不同,学风教风各异,且经费来源也不一样。就教师而言,水平参差不说,学术派别也很复杂,百人百

  • 标签: 西南联大 校训 学校领导 大学校长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三校
  • 简介:抗战爆发后,原在北平的北大、清华和天津的南开大学,奉命迁往湖南长沙,成立长沙临时大学,临时大学在长沙驻有半年,又奉命迁往云南昆明。临时大学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一直到1946年北方三所大学分别回到原来的校址办学,虽只有短短八九年的时间,但它在中国教育史上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段光辉历程。

  • 标签: 抗战时期 西南联大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南开大学 散记 中国教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