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自动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我院于2017年6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中,从中选择了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对其应用全自动换血术治疗,对比换血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换血后的TBIL、IBIL、DBIL置换率分别为41.25%、39.68%、62.80%,指标分别为(276.49±70.88)μmol/L、(263.51±67.74)μmol/L、(13.86±23.50)μmol/L均明显低于换血前,两组数据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换血后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换血前相比明显降低,换血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与换血前相比明显升高,两组数据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采用全自动换血术治疗,临床有效性高,但是会伴随部分不良反应,要加强临床管理。

  • 标签: 重症高胆红素血症 全自动换血术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从实际研究出发,对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采取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择126名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时间区间从2020年2月起,直至2021年2月,患儿分两组处理。首先都接受蓝光治疗,不同的是其中一组接受常规护理,另一组则接受早期护理干预,对最终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最终,接受早期护理干预的组别患儿综合情况更佳,且P<0.05。结论:以早期护理干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最佳,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早期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讨论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的效果。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120例病人是2019年4月份到2020年4月份在我院治疗冠心病的病人,此120例病是研究组患者,而参照组的120名患者则是同时期内到我院体检的健康人,在同组成员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了血清胆红素与尿酸的检测,之后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研究组病人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正常体检人员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而尿酸值则高于正常体检人员的尿酸值,P

  • 标签: 血清胆红素 尿酸检验 冠心病患者 临床诊断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论水疗联合抚触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医治的接受治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20例,按随机方式分组,其中60例采取常规治疗干预(对照组),另60例在此基础上实施水疗联合抚触干预(观察组),经观察对比,得出结论。结果:治疗之后观察组奶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水疗联合抚触应用于接受治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可以增进患儿食欲,促进患儿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水疗对新生儿黄疸指数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中选择120例参加研究,用抽签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60例。常规组实施简单沐浴,实验组实施水疗,观察两组新生儿实施前后的黄疸指数和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前,两组黄疸指数相差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实验组的黄疸指数和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进行水疗可降低黄疸指数,预防高胆红素血症,有利于生长发育。

  • 标签: 水疗 新生儿 黄疸指数 高胆红素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河北省因高胆红素血症接受换血治疗新生儿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换血技术相关问题。方法由河北省18家地市级三级医院组成多中心新生儿换血研究协作组,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间各协作医院收治的因高胆红素血症接受换血治疗的533例新生儿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日龄分为早期新生儿(<7 d组,n=387)和晚期新生儿(≥7 d组,n=146),应用Pearson χ2检验或秩和检验分析2组患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换血技术相关问题及并发症。结果纳入533例,患儿胎龄(38.5±1.7)周,其中464例(87.1%)为足月儿,胎龄34~36周+6者59例(11.1%),胎龄<34周10例(1.9%);男287例(53.8%);入院日龄4.5 d(2.0~7.0)d。533例纳入患儿共接受547次换血,早期新生儿(入院日龄<7 d)组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以免疫性溶血为主[64.6%(250/387)与31.5%(46/146)],而晚期新生儿(入院日龄≥7 d)组以不明原因[48.6%(71/146)与12.9%(50/387)]及非溶血性疾病[41.1%(60/146)与29.2%(113/387)]为主(χ2值分别为47.013,77.036,6.844,P值均<0.05)。纳入病例换血前血清总胆红素中位值为432.0 μmol/L(349.5~494.0 μmol/L),换血后下降为215.1 μmol/L(173.3~257.7 μmol/L)(Z=1.000,P<0.05),胆红素换出率中位值为47.5%。除1例患儿应用全血换血外,其余532例中,298例(56.0%)换血采用2~3∶1的球浆比例。401例(75.2%)患儿换血前常规应用了白蛋白,318例(59.7%)患儿换血过程中给予了葡萄糖酸钙输注。换血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血常规和生化检查异常,其中血小板减少症最为常见(43.7%,233/533),换血前中位血小板计数为[297(233~363)]×109/L,换血后为[105(82~140)]×109/L(Z=1 169.5,P<0.05);其他依次为高血糖、低钾血症、低钙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6.9%(37/533),以呼吸暂停为主,未观察到换血相关的死亡发生。共有241例(45.2%)诊断急性胆红素脑病。结论达到换血标准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早期与晚期新生儿的常见危险因素存在差异。换血可有效降低血中胆红素水平,但存在一定风险,应及时识别高危因素避免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发生,临床换血流程亟待规范。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交换输血,全血 回顾性研究 多中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健脾祛湿退黄方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9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60例采用光照疗法联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颗粒,每日两次,每次0.5g,治疗组5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祛湿退黄方,7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检测理化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TBA)指标水平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82%(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神病患者展开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对诊断冠心病的意义。方法:在我院确诊的精神病患者中选取100人,其中50人患有冠心病,将所有病人分成两组,患有冠心病的50位患者为试验组,不患有冠心病的50位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对试验组不同病例程度的病人的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将所有患者的血液进行化验之后发现,试验组患有冠心病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对照组不患有冠心病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而试验组患者的尿酸水平都比对照组的高,试验组病人病程越重,血清胆红素水平越低,尿酸水平越高。结论:精神病患者开展血清胆红素与尿酸的检验用于冠心病的诊断中,可以更好的检验病人是否患有冠心病,从而更加及时准确的进行治疗,在临床上具有实践意义,可以被广泛应用。

  • 标签: 血清胆红素 精神病患者 尿酸 冠心病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纯血浆置换与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重症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重症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分别命名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参照组患者行单纯血浆置换术,实验组行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每组各41例患者,于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和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单纯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 重症肝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黄疸患者应用预警式护理对胆红素水平、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19-11到2021-4期间从我院选取新生儿黄疸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警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胆红素水平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胆红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胆红素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预警式护理 新生儿黄疸 胆红素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 6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和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根据所有患者总胆红素三分位数分为Q1、Q2、Q3组,分析血清总胆红素与DR发生的相关性。结果DR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NDR组(P<0.05),DR组年龄、病程、收缩压、尿素氮及血尿酸较NDR组升高(P<0.05)。将两组间危险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血清总胆红素是DR的保护因素(OR:0.922,95% CI:0.893~0.952),病程、收缩压、尿素氮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当进一步将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为三分位,在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与位于第一分位相比,第三分位患者发生DR的OR值为0.455(95% CI:0.328~0.629)。结论血清总胆红素是DR的保护因素,血清总胆红素可能是预测DR发生的早期临床标志物。对于血清胆红素水平偏低的患者,应密切监测尿素氮、收缩压的水平,对DR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糖尿病,2型 胆红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 6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和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根据所有患者总胆红素三分位数分为Q1、Q2、Q3组,分析血清总胆红素与DR发生的相关性。结果DR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NDR组(P<0.05),DR组年龄、病程、收缩压、尿素氮及血尿酸较NDR组升高(P<0.05)。将两组间危险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血清总胆红素是DR的保护因素(OR:0.922,95% CI:0.893~0.952),病程、收缩压、尿素氮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当进一步将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为三分位,在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与位于第一分位相比,第三分位患者发生DR的OR值为0.455(95% CI:0.328~0.629)。结论血清总胆红素是DR的保护因素,血清总胆红素可能是预测DR发生的早期临床标志物。对于血清胆红素水平偏低的患者,应密切监测尿素氮、收缩压的水平,对DR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糖尿病,2型 胆红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过程中配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如何。方法:在近一年内收集病例,8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全部运用蓝光治疗,分成两个组以奇偶数法为依据,奇数的40例为对照组,偶数的40例为研究组,各自实施的是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干预,两个组进行临床指标的对比。结果:在组名为研究组的患儿中,黄疸消退时间、胎便初排时间均更短、血清胆红素浓度、黄疸指数则更低于组名为对照组的患儿,差异方面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应用蓝光治疗期间配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既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又有利于促进病情康复,整体疗效确切,值得推荐。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蓝光治疗 优质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清胆红素联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验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冠心病患者58例(2019年4月至2029年5月)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8例作为对照组,均检验血清胆红素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观察检验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P<0.05。结论: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检验血清胆红素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能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值得借鉴。

  • 标签: 血清胆红素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冠心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方案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0年8月接受的8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为对象,随机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进行的是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护理后分析结果。结果:研究组的住院时间、胆红素水平检查结束恢复时间、黄疸彻底消失时间是6.69±0.17、5.69±0.478、3.58±0.78,数据分析可知,各项时间值短于对照组,数据分析有一定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满意率分别是95%和75%,数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案例采取针对性护理方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能最大程度的改善不良反应,值得借鉴实施。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蓝光照射治疗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在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黄疸患儿中选择符合标准的100位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x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蓝光照射,y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蓝光照射和茵栀黄口服有机结合,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总胆红素的变化,包括从开始治疗到胆红素恢复正常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都要仔细记录,且所得数据通过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结果:两组治疗前总胆红素检测值比较,P>0.05;治疗后,y组总胆红素的下降优于x组,P

  • 标签: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茵栀黄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症蓝光照射治疗时应用鸟巢护理的有效性。方法:本次研究自2018年2月起直至2019年2月止,共计纳入此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并采取蓝光照射治疗的患儿200例做为研究对象,并以抽签的办法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n=100,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和研究组(n=100,采取鸟巢式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黄疸指数以及临床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经鸟巢护理后研究组患儿治疗后的2d、4d和6d时的黄疸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每日摄入奶量、大便次数以及睡眠时间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鸟巢式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黄疸指数,并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鸟巢式护理 高胆红素血症 蓝光照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换血法和光疗法治疗达换血水平的足月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预后及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河北省7家三级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达换血水平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足月儿168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换血组(38例)和光疗组(130例)。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随访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结果换血组和光疗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原因前3位均为溶血病[42.1%(16/38)和29.2%(38/130)]、败血症[28.9%(11/38)和11.5%(15/130)]和早发型母乳性黄疸[15.8%(6/38)和11.5%(15/130)]。换血组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光疗组[(531.7±141.3)与(440.0±67.4) μmol/L,t=3.870,P<0.001],轻、中、重度急性胆红素脑病比例也高于光疗组[15.8%(6/38)与3.8%(5/130),7.9%(3/38)与0.8%(1/130),13.2%(5/38)与0.0%(0/130);χ2=29.119,P<0.001]。随访到135例患儿,随访月龄为18~36个月,共12例患儿预后不良(运动/语言发育落后或听力损伤),其中换血组4例(12.9%,4/31),光疗组8例(7.7%,8/1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于达换血水平的足月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不换血仅光疗可增加预后不良的风险(OR=14.407,95%CI:1.101~88.528,P=0.042),入院时重度急性胆红素脑病也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6.561,95%CI:4.042~67.850,P<0.001)。结论达换血水平的足月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应积极换血治疗,尤其是入院时即发生重度急性胆红素脑病者,以改善预后。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交换输血,全血 预后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应用强化光疗法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小儿内科接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00例作为研究病例,以数字表法分组,分对照组(n=50)、观察组(n=50),对照组行普通光疗,观察组行强化光疗,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对比(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强化光疗法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9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且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上述患儿分成两组,予以48例参照组患儿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予以48例观察组患儿鸟巢式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前后的胆红素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儿首次排便时间、黄疸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护理后的胆红素水平低于参照组,上述指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鸟巢式护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蓝光照射 疗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