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的心随着赞歌,回到了岂莱故乡。岜莱壁画是一片岩石壁画群,考古学上也称岩石崖壁画区。它位于广西西南部的左江流域,包括宁明、江州、龙州、扶绥、大新等地,己发现的崖壁画178处,绵延在300公里的江岸或山谷的峭壁上。这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崖壁画群,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罕见的。

  • 标签: 文化史 花山岩画 王朝 崖壁画 左江流域 考古学
  • 简介:贺兰山岩画是联结概念和视觉形象的、能所统一的视觉语言符号系统。就能所关系而言,整个贺兰山岩画里基本上存在着指称、摹态和表现三种基本能所关系。其中最基本的是指称关系。贺兰山岩画整体追求的是一种确定的指称关系或者摹态关系,但是一些贺兰山岩画在此基础上,还同时追求一种能指与所指之间和谐的表现关系。

  • 标签: 贺兰山岩画 指称关系 摹态关系 表现关系
  • 简介:华南是我国古代诸多土著民族的重要聚居之地,自传说时代的苗蛮集团,商周时期的“七闽”、“八蛮”.直至战国秦汉以来在文献中出现的“百越”族名。《汉书·地理志》中记载“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粤杂处。各有种姓”,主要分布于现苏南和浙江、上海、江西、福建、广东、台湾等省市以及安徽、湖南、湖北、广西的部分地区。

  • 标签: 华南 集会 社群 岩画 早期 土著民族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自古以来,壮族先民就聚居在今广西、云南、广东、湖南、贵州、四川、重庆等祖国西南一带,他们勤劳、勇敢、朴实,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众多奇迹,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丰富了人类多彩的文化宝库。其中,广西左江流域的宁明花山岩画堪称人类文明史上绝佳之笔。

  • 标签: 花山岩画 传播研究 人类文明史 西宁 民族文化 历史进程
  • 简介:岩画是古代先民刻绘在岩石上的图画,被人们喻为形象的史诗,艺术的画卷.它用一幅幅鲜活的画面,记录了人类社会由荒蛮走向文明的艰难历程,讲述着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 标签: 包头博物馆 博物馆馆藏 岩画精品
  • 简介:萨满教是世界上较为古老的宗教形式之一。因其产生年代过于久远,而现存的考古学证据又太零散,故学术界对其早期形态的认识还非常欠缺。而岩画的发现部分改变了这一状况,岩画和萨满教关系的问题也逐步成为近年来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萨满教的仪式、仪轨、宇宙观、灵魂观,以及萨满用具等均可在岩画中找到对应物。由于岩画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并兼具古老性、具象性、完整性等特点,逐渐成为萨满教考古学的一种重要资料来源。左江岩画作为中国南方民族的古代文化遗产,其与萨满教关系的问题并未得到学界重视。但从岩画作画地点的选择、画面内容的安排、图像组合方式的设计等方面来看,均与萨满教的观念相一致。总体而言,左江岩画具有明显的萨满教属性。

  • 标签: 左江岩画 萨满教 宇宙观 灵魂观 迷狂体验
  • 简介:浙江地区在过去较长的时间内,基本上被视作岩画的空白点。2002年12月,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朱溪镇小方岩山麓发现岩画,打破了浙江无岩画的局面。之后几年内,仙居各地又陆续发现了不少岩画点。浙江省文物局将仙居的各个岩画点整合、打包为"仙居古越族岩画群",向国务院推荐、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国务院予以正式公布。

  • 标签: 浙江仙居 浙江地区 朱溪 调查简报 方岩 越族
  • 简介:摘要:通过观察多幅原始岩画遗迹,分析原始岩画的内容和主题,揭示原始岩画创作的目的和意义:一是生活场景的描述,二是原始先民崇拜情结的表现。

  • 标签: 原始岩画 遗迹 生活场景 崇拜情结
  • 简介:广西宁明县花山岩画遗存上千年,是壮族先民创造的人类文化奇观,存在较多的未解之谜,同时也为世界留下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花山岩画以偏居南疆国门一隅的悬崖峭壁,历上千年而不衰,从未停止传播壮族人民的神灵信仰观念、人生礼仪旨趣以及文艺审美观,可谓壮族瑰宝和人类文明。其传播研究成果值得与此情形类似的文化艺术和文化遗产借鉴。

  • 标签: 广西 宁明花山 岩画 传播
  • 简介:风格不同、内容丰富的狩猎岩画生动地再现了原始社会盛行狩猎文化时期精彩的狩猎场面.从中可以看出,随着弓箭的盛行和推广,为其逐渐发展成为体育打下了基础.用人类学的角度去分析狩猎文化,狩猎显然并非出自体育的动机,而完全是功利性的.

  • 标签: 贺兰山 岩画 古代 狩猎文化 弓箭
  • 简介:贺兰山岩画本质上是一种图像。对它的释读始于观看。实际上,我们能知觉到的贺兰山岩画的真实就是某种物体的形状,也即由一定的点、线、面要素组成的形式。如果说贺兰山岩石的表面是基础平面的话,那么,刻制在它上面的图形及其整体轮廓就是另一个面。所以,这里所说的“形式”,诚如俄国画家康定斯基所言:“就是一个面与另一个面之间的边线。”

  • 标签: 贺兰山岩画 微观结构 美感 “形式” 康定斯基 国画家
  • 简介:点在中国岩画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岩画的点有深浅、形状的变化,并根据写实与抽象两种技法选择自身的形状。在布局上凿刻类点大小不均,参差不齐。与岩刻相比,涂绘类点在大小上有明显的趋同性。中国岩画的点有一些虽在排列上有一定的形式规律,并有固定的伴生图案出现,终不严谨,偏重于指事,而忽视装饰,呈现出抽象玄妙、显著精要、粗率劲直的艺术风格。

  • 标签: 中国岩画 审美特征
  • 简介:岩画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它形象而生动地将古代游牧人的经济生活、战争、宗教、文化艺术等活动展现了出来,为现代人提供了文献记载和文物所不可比拟的珍贵资料。岩画内容极为丰富,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数量多且分布广泛的要属人面岩画。文章通过艺术学、人类学的视角对北方地区人面岩画进行分析、比较,进而探讨并揭示其中蕴含着的文化意涵。

  • 标签: 人面岩画 造型 文化
  • 简介:2007-2009年巴彦淖尔市进行了为期三年的阴山岩画抢救性普查工作.在三年中,普查队员对巴彦淖尔市境内的每一幅岩画进行了编号、照相、线描、文字描述、定位等规范化操作.并对其中可作拓片的岩画制作了拓片.

  • 标签: 拓片 制作 阴山岩画 普查 巴彦淖尔市 规范化操作
  • 简介:西藏是在宗教环境下成长的,过去由苯教统领着这片高原,苯教的影响力渗透于“世界屋脊”的每一个角落。对西藏早期历史的了解离不开对苯教的研究。岩画是反映西藏历史除文字记载的又一重要资料,透过岩画解读其中的苯教意义显得尤为重要,是还原历史的一个重要途径。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岩画历史久远,内容丰富且具代表性,本文将系统的对日土的岩画进行分类讨论,放在一个大环境中,由整体到局部的分析,期望能探索出其中所蕴涵的原始苯教意义。

  • 标签: 阿里岩画 苯教 神灵 祭祀 图符
  • 简介:1991年发现于藏西阿里塔康巴岩画中的“一条腿背夫”岩画,揭示了古代西部女国贩盐业的兴盛;2011年青海玉树通天河流域昂拉岩画同样题材的发现不仅证实青藏高原东部早期部落也在经营盐业,且岩画的古朴样式证明它们尚属于早期类型。藏西与青海西部一西一东两端均发现贩盐岩画,印证史料里“女国……尤多盐,恒将盐向天竺兴贩,其利数倍,亦数与天竺党项战争”之记载不误。自古盐业经营在古羌人经济占据重要地位,青藏“一条腿背夫”贩盐岩画图像证实,羌人除经营横断山脉盐道外,藏北羌塘之“北方盐道”亦当是古羌人盐业经营的重要通道。

  • 标签: 塔康巴岩画 一条腿背夫 玉树昂拉岩画 女国 贩盐队伍 北方盐道
  • 简介:[内容提要】宁夏贺兰山,内蒙古阴山、桌子山,西辽河流域及江苏连云港将军崖是中国人面岩画的主要分布区。人面岩画图像造型奇致而神秘,数量纷繁,以往人面岩画图像类型的界定是依据图像的外形或外轮廓,然而,根据外形或轮廓进行分类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中国人面岩画图像划分存在的诸问题出发,运用图像学方法对贺兰山人面岩画进行图像的分解与分析,进一步建构图像的型与式,并以此为基础,整体建构中国人面岩画的图像形式。文中运用的图像学类型分析及形式建构具有原创性。

  • 标签: 中国 人面岩画 图像形式 图像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