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题材的日本文学,从古到今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传统。一部中国题材日本文学史。就是日本人借鉴、吸收与消化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的历史,也是特定侧面的中日交流史。中国题材日本文学史的选题与研究,作为研究个案可以充分显示比较文学的观念与方法的优势,表明中国题材的外国文学研究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国学者的独特优势,是比较文学、世界文学创新研究的一个突破口。

  • 标签: 比较文学观念 文学史研究 中国题材日本文学史
  • 简介:中国比较文学工作者该如何看待当前西方比较文学界的泛文化研究趋势?新世纪中国比较文学该如何发展?作者阐述了他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更多还原

  • 标签: 21世纪 中国 比较文学 发展 研究趋向
  • 简介:“流散文学”近年来逐渐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流散”问题的本源出发,以最具典型意义的流散史实为样本,力图考辨流散现象和流散文学的内在机理,探究流散文学比较文学的内在联结,同时也对流散文学的学科界线、流散文学比较文学及一般文学成规的挑战等论题,作出初步的界说。

  • 标签: 流散 流散文学与比较文学
  • 简介:摘要:初次接触到这门课程时,常有同学将外国文学比较文学混为一谈,在有意识的了解查看相关知识之后,我认为两者是不太相同的。这个过程中常常看到有人将外国文学比较文学进行一些比较,并且认为二者可以相等,但是在我看来两者不太一样。

  • 标签: 比较文学 外国文学 定义
  • 简介:佳亚特里·斯皮瓦克(GayatriC.Spivak)2006年在北京清华大学受访时,曾将她在2003年出版的《学科之死》(DeathofaDiscipline)比喻成一首挽歌。她并解释在西方的文学传统里,挽歌虽以悼亡始,却总以颂赞生命的永续告终[1:61-62]。

  • 标签: 斯皮瓦克 比较文学 学科 回应 清华大学 文学传统
  • 简介:本文认为比较文学研究领域长期不规范,未能为自己设定明确的研究领域,这种失范引发了学界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认识上的诸多误区,主要表现为早期研究范围的人为收缩、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的人为区分、美国学派比较研究的漫无边际以及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无所不包。这也直接导致了比较文学的学科“危机”绵延不断,而重新规范比较文学的学科领域、试图从研究范围这一角度出发来解决比较文学研究的危机与困惑,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 标签: 比较文学 学科领域 学科危机 重新规范
  • 简介:比较文学的危机在文化研究兴盛的今天显得更为严峻,因此,比较文学如何寻找生存机遇的问题是迫切的。在当今语境下,比较文学危机的真正原因是学科边界的泛化,其出路在于找到与文化研究分而治之的可能性。如果潜心分析,则可发现,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其实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上都具有明显的差别。文化研究的对象是文化系统中文化诸要素与艺术文本的隶属关系,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应是文化系统中艺术文本的并置结构关系;文化研究致力于破解文化系统中非文学因素与文学的各种隐喻关系,是一种纵向研究;比较文学致力于破解文化系统中不同文学因素之间的各种转喻关系,是一种横向研究。基于此,比较文学应当放弃跨科际研究的属性,通过退守的形式维护其学科的完整性。

  • 标签: 比较文学 学科边界 转喻和隐喻
  • 简介:有的放矢,这是古训。任何一门学问的研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为学问而学问,那么这门学问便成了一现昙花。新则新矣,奇则奇矣,却没有生命力,钟爱者们吹吹打打,热闹一番,到头来销声隐迹。然而,作为比较年轻的、在中国近七、八年才复苏勃

  • 标签: 比较文学 生命力 世界文学 文学研究 比较研究 民族文学
  • 简介:针对目前国内学术界在比较文学学科界限认识上的混乱,本文呼吁树立严谨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意识,区分一般文学研究中体现的宽泛的比较文学精神与严格的学科意义上的比较文学研究之间的差异,划清比较文学专业与非比较文学专业之间的学科界限,以促进比较文学学科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本文还对如何对比较文学专业研究生进行方法论的训练进行了具体的探讨.

  • 标签: 比较文学研究 学科界限 学科意义 严谨 学科理论 精神
  • 简介:文章通过对王向远专著的辩析,其中对该文以详实的材料、独立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对该文厘清文学史真相,敢于在权威定义面前说"不"的较真表示了敬服.

  • 标签: 存惑 “于了然处见未了” 意识形态迷误
  • 简介:红学在上个世纪就已经成为一门显学,并随着海外红学的发展,日益成为一种跨文化、跨语言、跨国界的世界性文化行为,这正与比较文学研究的特性相契合。以比较文学视域展开的红学研究已经成为红学发展的全新思路和有效实践:一是通过翻译传播而形成的翻译研究促成了红楼译评;二是以西方文艺理论诠释中国文学的阐发研究不断生成着红楼新意;三是平行研究将《红楼梦》与世界文学作品置放于同一平台而探究共同的审美价值;四是影响研究以及海外红学的发展则不断促进了《红楼梦》的跨文化对话。

  • 标签: 《红楼梦》 红学 比较文学
  • 简介:港台比较文学研究源于同一传统中做"平行研究"的美国学派,又以跨文化的异质文学比较完成理论突破,凭藉阐发法为立身之本,形成准学派特色。本文以近期成果《香港中文大学比较文学文化丛书》为例,对港台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再研究,明确特色内涵,分析动态趋向,重点对丛书的核心问题,即阅读方法和理论予以概括归纳,并对跨文化阐释中引发的相关话题作出解释。

  • 标签: 《香港中文大学比较文学文化丛书》 阐发研究 跨文化
  • 简介:首先想提几件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比较文学中国重新崛起时的往事:新时期第一篇明确呼吁建立比较文学学科的论文“比较文学简说”发表在1979年第2期的《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上,紧接着第二年发表的3篇倡导建立比较文学学科的论文也是3个从事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的人所著——季老、赵毅衡和本人;最早积极发起并主持召开国内第一个全国性比较文学会议的人也是一位外国文学研究者——著名的圣经文学专家朱维之教授;

  • 标签: 比较文学 学科建设 外语院系 外国文学
  • 简介:关于“比较文学学科”定位的问题,可以说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了。自从上个世纪比较文学研究在我国复兴以来,学术界就“比较文学学科”的定位,虽然发表了无数的见解,可是至今仍然是一个歧义重生悬而未决的问题。从人文学术的一般立场上说,作为单一的个人如果从事这一学术研究,那么学科的定位与否以及定位的科学性程度,对于他个人而言其实是无关研究宏旨的;但是,作为一门群体进行的学科,特别是作为教育部在全国高等学校中设立的学科目录,那么,它的定位的准确性即科学性,直接关系到这一学科的成败兴亡,我想,这不是危言耸听.

  • 标签: 比较文学 学科建设 外语院系 外国文学 学科定位
  • 简介:当代翻译研究已经超越单一学科的限制,朝跨学科方向发展;翻译研究者已不再将目光局限于语言层面,而是将翻译置于更为宏大的文化语境中来审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必然使人们更多地关注翻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这种跨学科研究的必然结果便是学科界限的淡化。比较文学文学翻译研究日渐交叉融合、界限不再泾渭分明便是有力的例证。在积极吸收其他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时,翻译研究自身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也为其他学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标签: 翻译研究 比较文学 学科建设 外语院系 外国文学
  • 简介:1827年歌德提出的“世界文学”概念成为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滥觞,它不断为后世学者所解读、分析和阐发。20世纪下半叶,解构主义、后殖民理论兴起,解构了欧美中心主义,比较文学的多元文化主义时代来临。1993年伯恩海姆的报告,对比较文学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两条建议,其中之一,就是比较文学应摒弃欧洲中心主义,而提倡多元文化主义,将比较文学研究范围扩大到东西方。

  • 标签: 比较文学研究 “世界文学” 多元文化主义 欧洲中心主义 德论 解构主义
  • 简介:中国少数民族比较文学中国比较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有其独特性和复杂性。本文梳理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轨迹以及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思考。

  • 标签: 比较文学 少数民族文学 成就 未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