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1932年,罗家伦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国立中央大学校长,至1941年去职,计达10年之久.这10年,是中央大学危难深重而又有所发展的10年.罗家伦在这一时期主持中央大学做了很多工作.易长风潮罗家伦出任中央大学校长,可说是“受任于动乱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因为此时的中央大学仍漂荡在“易长风潮”的余波之中

  • 标签: 罗家伦 大学校长 国民政府 国民党 治校方略 民族精神
  • 简介:20世纪80年代,深圳改革风起云涌。中国实验大学破空而来,中道未成,其创办理念和经过情形,为今天高校教育改革尤其是筹建新大学,提供了历史借鉴。

  • 标签: 大学 深圳 实验 中国 20世纪80年代 教育改革
  • 简介:1973年全国八大军区司令员工作岗位对调之时,南京军区的政委是杜平将军。在司令员们的对调事务会议结束后.12月22日,毛泽东——接见了这些解放军高级将领。当有人准备向毛泽东介绍这位南京军区政委时.毛却一眼认出了杜平,并先开口了:“哦,杜平啊,大学生哩!”毛泽东又向一旁的许世友等人继续说.“我是师范生,杜平是大学生。”

  • 标签: 大学生 将军 文凭 南京军区 毛泽东 工作岗位
  • 简介: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原来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部门办学体制和学科性院校培养人才的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各高校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兴起了新一轮以合并为主要特征的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热潮。

  • 标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浙江大学 合并 回忆 计划经济体制 高校管理
  • 简介:临危受命1936年竺可桢被当局选中出任国立浙江大学校长。这在竺可桢一生事业中是一个重大的转折,也是引起他思想转变的契机。浙大前身是求是书院,由清末杭州知府林启创办于1897年,是有识之士图谋变革而兴的新学。1902年改称浙江大学堂,几经易名,于1927年建制为大学。随后,蒋介石约见了竺可桢,并点出了浙大校长这个话题。浙江大学当时虽然也是国立大学

  • 标签: 浙江大学 竺可桢 贵州 大学校长 求是书院 国立大学
  • 简介:1928年至1932年的四年中,中央大学的校长为张乃燕和朱家骅。张乃燕在1928年5月至1930年10月的任期内,三次辞职;朱家骅在此后一年多的任期内,也是三上辞呈。现年中还有任命而拒不到职的吴稚晖、任鸿隽;任命到职而遭拒被驱的桂崇基、段锡朋。这一场易长风潮使中央大学教学和学术研究一度陷入困境。张乃燕第一次辞职,是在他接任中央大学校长后的次月,即1928年6月24日,以不愿久任繁剧为由,要求调动工作。大学院准备调张乃燕任大学院参事,所遗校长缺,拟请吴稚晖接充。国民政府遂于1928年7月8日议决,任命吴稚晖为中央大学校长。但是吴稚晖却致函大学院,坚辞不就。张乃燕也表示不就参事职。此前,中央大学

  • 标签: 行政院 经费问题 教育经费管理 国民政府 任鸿隽 大学校长
  • 简介:1952年10月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从岭南大学调到中山大学任教,直至逝世的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教授,被史学界誉为一代史学宗师,早在国立中山大学时期,便与该校史学界发生密切的学术关系。

  • 标签: 中山大学 陈寅恪 历史学家 院系调整 高等学校 学术关系
  • 简介:史学界长久以来流行的认为中国大学的亚洲史教育主要是1949年后才开展起来的看法,是不正确的。通过查阅1949年前各大学课程设置及师资等方面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亚洲史教育,无论从科目设置种类之多、开设大学范围之广、师资阵容实力之强,还是从一些科目的内容特色与深度来看,都有许多值得总结和研究的地方。民国大学的亚洲史教育实际上已经为后来大学亚洲史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标签: 亚洲史 亚洲诸国 日本史 科目设置 印度史 古史研究
  • 简介:郭秉文是20年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1919年,他接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简称南高)校长职。1920年,他提出在南高的基础上创办一所国立大学的议案,南高校务委员一致赞同,并认为该大学可命名为东南大学(简称东大)。1920年12月16日,“东南大学筹备处”成立,郭秉文任主任。1921年7月13日,教育部核准《东南大学组织大纲》,郭秉文兼任东大校长。8月24日至26日,东大预科和南高本科同时招生。1922年12月26日,南高正式并入东大,仍由郭秉文任校长。在以后的几年里,郭秉文惨淡经营,倾全力要把东大办成崛起东方的现代综合大学。广延名师集俊杰以育英才郭秉文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延揽国内外著名学者

  • 标签: 郭秉文 校董会 图书馆 东南大学 体育馆 科学馆
  • 简介:欣闻经过多年惨澹经营的《洛阳市志》已经全部问世,这是洛阳市有史以来的一项巨大文化工程,也是我国方志史上必将特别记录的重要事件,值得高度评价。热烈庆祝。

  • 标签: 陈桥驿 《洛阳市志》 方志 教授 浙江大学 高度
  • 简介:侯外庐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思想史专家和教育家.侯先生1950年至1958年担任西北大学校长达8年之久,在成千上万师生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侯先生任校长期间,我有幸在侯先生亲自领导下编辑西北大学校刊,亲聆教诲,终生受益.

  • 标签: 侯外庐出 出长 长西北大学
  • 简介:在平凡的生命里,我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做了一份职业,这份职业被称为“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2007年,我又多了一个身份,有幸成为武汉市政协的一名委员,如今我担任武汉市政协委员已经有两届。

  • 标签: 武汉市 大学 学生 澳门 政协委员 2007年
  • 简介:1947年5月,国民党特务机构接到全国学联将于6月1日举行全国规模的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游行示威,并在国统区内开辟第二条战线的重要情报后。通过中央联合会报秘书处研究,在蒋介石亲自主持的“官邸会报”中,重申了“以组织对组织,

  • 标签: “六一”惨案 武汉大学 所知 1947年 第二条战线 游行示威
  • 简介:贵刊2006年第三期发表了一篇很好的文章《抗日救亡运动中的张申府先生》。编者在介绍张申府生平中说:张于“大革命失败后,相继任广州大学、暨南大学、中国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而《所忆——张申府忆旧文选》(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年10月出版)一书在《筹办黄埔军校点滴》一文写的是“我到广州已经是2月初了。

  • 标签: 广州大学 张申府 抗日救亡运动 中国 大革命失败 暨南大学
  • 简介:今天的同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迄今已经走过90多年曲折的历程。它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即为全国少数的国立大学之一。回顾同济大学在旧中国的演变,不仅饶有兴味,而且能够充分反映大学教育在民国时期的兴衰,甚至可以说是民国史的一个缩影。一、最初德文医学堂,办学推行德国化随着德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在中国的影响也日益扩大。1899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来沪,不久,借八国联军在华之威,很快从中国官员手中搞到地皮和资助,挂起“同济医院”的小木牌,美其名曰德国人与中国人共同以医术济世。通常也都以“同舟共济”来解释“同济”的含义,实际上“同济”两字发音非常接近德文Dewtsch(即德意志)。同济

  • 标签: 同济大学 蒋介石 蔡元培 大中学校 学生自治会 国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