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严重程度认知障碍组别脑内扩张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的差异,分析EPVS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纳入48例主观认知下降者(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43例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者(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44例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AD)者以及43例认知功能正常(normal control,NC)的中老年人,行多项神经心理学测试及3.0 T多模态磁共振检查,在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层面对EPVS计数并进行4级评分。用Kruskal-Wallis检验、Kolmogorov-Smirnov Z检验分析整体及组间差异,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偏相关分析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AD组半卵圆中心评分(3.18±0.58)明显高于SCD组评分(2.60±0.64)(P<0.01)、aMCI组评分(2.77±0.81)(P<0.05)、NC组评分(2.56±0.77)(P<0.01)。控制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后,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半卵圆中心EPVS与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基础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basic,MoCA-B)评分显著负相关(r=-0.30、-0.37,P=0.000),与华山版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 Huashan version,AVLT-H)延迟回忆及再认得分显著负相关(r=-0.241,P=0.002;r= -0.275,P=0.000),与波士顿命名测试(boston naming test,BNT)评分显著负相关(r= -0.257,P=0.001)。基底节区EPVS与各项神经心理测试评分均无相关性。结论AD患者脑内半卵圆中心EPVS增多,半卵圆中心EPVS与整体认知功能、记忆、语言功能负相关。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障碍 血管周围间隙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大厚度构件材料焊接难度较高,可采取深窄间隙焊接技术,以此提高焊接紧密性,提高焊接硬度。基于此,本文主要以大厚度构件材料中深窄间隙焊接技术重要性为切入点,以某大厚度材料为例,分析该技术应用流程及焊接后材料力学性能,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 标签: 大厚度构件 深窄间隙焊接技术 材料焊接 机械加工
  • 简介:摘要:本文对有关主变压器中性点对地间隙保护的问题,当中性点接地的主变压器需要检修时,再将中性点不接地的主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保证零序综合阻抗不变。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非全相运行故障或遭受雷击时,中性点不接地的主变压器中性点会产生很高的过电压,因此,部分主变压器中性点要求加装间隙保护。

  • 标签: 变压器 中性点 间隙击穿 继电保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超窄间隙焊接中热裂纹是一种很容易出现的缺陷,采用焊剂带约束电弧超窄间隙焊接试验,通过改变焊接工艺参数和间隙宽度,研究其对热裂纹的影响.结果表明,焊缝成形系数与热输入和焊缝成形系数与间隙宽度的匹配关系是决定热裂纹的主要因素.在较小的焊缝成形系数和较大的热输入人量下热裂纹倾向较大,并且随着间隙宽度的减小,焊缝中热裂纹倾向明显增加.当焊缝成形系数增大到临界值时焊缝中不产生热裂纹,且临界值随热输入量的增大而逐渐增大,随间隙宽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 标签: 超窄间隙焊接 热裂纹 焊缝成形系数 热输入 间隙宽度
  • 简介:张家港澳洋医院 普通外科, 江苏 张家港 215600 【摘要】目的:研究腹股沟疝气患者实施开放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效果。方法:现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 50例腹股沟疝患者以 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治疗研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患者,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传统疝修补术和开放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将最终两组治疗效果给予研究对比。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手术、术后下床活动以及住院所用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且术后疼痛程度也较轻,发生的并发症也较少,其结果同对照组比较占据优势较大(P< 0.05)。 结论:将开放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疝患者治疗中,取得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加快术后患者身体恢复速度,减少患者发生的并发症。

  • 标签: 无张力疝修补术 开放式腹膜前间隙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括约肌间隙微创手术治疗复杂肛瘘的有效性。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20年 1月 100例医院收治复杂肛瘘患者,按照分层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切开挂线手术治疗,观察组则采取经括约肌间隙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 1天 VAS评分、肛门瘢痕面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 1天 VAS评分、肛门瘢痕面积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经括约肌间隙微创手术治疗复杂肛瘘具有较高的疗效与安全性,能够有效降低术后疼痛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减小瘢痕面积,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经括约肌间隙微创手术治疗 复杂肛瘘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装置结合国内水电站几种导轴承结构形式,设计成一套导轴承间隙调整装置,集抗重螺栓式、调整块式和楔子块式三种导轴承结构,可真实模拟这三种导轴承间隙调整全过程,用于水电站职工、专业学校教学培训、技能认证、竞赛等工作使用。

  • 标签: 导轴承 结构 间隙 调整 设计 培训 抗重螺栓式 调整块式 楔子块式
  • 简介:摘要腹膜腔和腹膜下间隙由腹膜或称为浆膜分隔为解剖学上相对独立的间隙。腹膜下间隙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呈线状位于腹膜和肌层的内层。器官表面覆盖腹膜,因此所有器官均位于腹膜下间隙内;位于背侧腹膜后的器官成为腹膜后器官。腹膜反折构成韧带或系膜,其内含位于腹膜下间隙内的、供应脏器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分支供应相应的脏器。根据典型位置和器官关系或其包含的主要血管,我们可以在横断面影像中识别韧带或系膜。腹部和盆腔经韧带或系膜连接成连续的统一的解剖间隙,不仅提供了连续解剖平面,也为病变的播散提供了路径。理解腹膜下间隙的解剖将提升临床上识别炎性病变、恶性肿瘤和创伤播散途径的能力。

  • 标签: 腹膜腔 腹膜下间隙 韧带 系膜
  • 简介:摘要:输电线路受到山火的影响后,线路的绝缘强度显著降低,这是由于在火焰高温影响下可以击穿线路,使得导电率显著提升,造成线路跳闸,进而威胁电网安全,以上现象与发生山火存在直接关系,不加以干预会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从线路间隙放电的基本原理入手,讨论输电线路具备的击穿特性,希望对相关研究带来帮助。

  • 标签: 山火 输电线路 间隙放电机理 击穿特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猪小肠黏膜下层(SIS)补片植入兔膀胱阴道间隙的转归,探讨SIS补片在妇科盆底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家兔作为动物模型,16只雌性家兔随机(抽签法)分为4组,即7 d组、30 d组、90 d组和180 d组,每组4只家兔。4组家兔均通过手术方式于膀胱阴道间隙内植入SIS补片,分别于术后7、30、90、180 d处死各组家兔,并同时整块取出补片及其周围的膀胱阴道组织。标本均制成蜡块后切片,采用HE染色观察补片内部及周围组织产生的形态学变化,采用Masson染色观察补片组织内胶原形态和数量的变化。结果(1)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7 d组SIS补片周围可见大量以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并可见新生血管形成;30 d组炎性细胞浸润区域进一步增大;90 d组炎性细胞浸润区域明显缩小;180天组炎性反应基本消退。(2)Masson染色后光镜下观察,7 d组4只家兔SIS补片胶原结构清晰,保留完整;30 d组4只家兔SIS补片已有部分降解,但仍可见SIS胶原结构;90 d组有2只家兔尚可见少量残留SIS碎片结构,另2只家兔的SIS补片已被完全降解;180 d组4只家兔的SIS补片均被完全降解,其中1只家兔似可见部分有排序的胶原结构。结论SIS补片植入兔膀胱阴道间隙后可导致一过性的非感染性炎症反应,植入180 d后可被完全降解并有少量新生胶原结构产生。SIS补片用于盆底重建手术需谨慎。

  • 标签: 肠黏膜 小肠 生物假体 组织相容性 炎症 阴道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发生于咽旁间隙的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病理检查为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镜下检出瘤组织包绕神经。随访5个月症状无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咽旁间隙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vagal paraganglioma,VP)的临床特点,总结和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病理确诊为VP患者的临床资料,共9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24~50岁。9例患者主要症状为声音嘶哑、颈部包块,次要症状为刺激性干咳、饮水呛咳及吞咽哽噎。主要体征为一侧颈动脉三角区触及边界清晰类圆形肿物,质地较韧,伴或不伴有同侧口咽侧壁隆起及声带固定。9例肿瘤均位于咽旁间隙;7例位于颈动脉分叉与颈静脉孔区之间,2例突入颈静脉窝。9例患者均行头颈部增强CT和MRI检查。7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及球囊闭塞试验。影像学特征为咽旁间隙富血供肿瘤病变,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与颈内外动脉、颈内静脉关系密切。结果9例患者中8例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颈外入路肿瘤切除术,其中7例肿瘤完整切除,1例行大部分切除;1例转至血管外科治疗后行肿瘤部分切除手术。7例肿瘤完整切除后无复发,2例部分切除术后肿瘤缓慢增长。2例术后出现后组颅神经损伤,1例因术中结扎颈内动脉导致脑卒中。结论VP为咽旁间隙富血供肿瘤病变,与颈内外动脉、颈内静脉及后组颅神经关系密切。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首选。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充分暴露术野,切除肿瘤同时保护颈内动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副神经节瘤 迷走神经 头颈部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2018年 8月 -2019年 7月,抽取本院收治的行上肢手术患者 80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 4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喙突旁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行超声引导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对比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而镇痛时间、痛觉阻滞时间均长于对照组( P< 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P> 0.05)。结论:超声引导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中,麻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超声引导 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 上肢手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咽旁间隙良性肿瘤的手术方式。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医院2013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48例咽旁间隙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影像学检查,其中经颈部径路切除咽旁间隙肿瘤32例,经口径路切除咽旁间隙肿瘤16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病理结果提示:神经鞘瘤20例(41.7%),多形性腺瘤17例(35.4%),神经纤维瘤4例(8.3%),血管瘤4例(8.3%),囊肿3例(6.3%)。住院期间并发症:经颈部径路手术者发生并发症6例,经口径路手术者2例。术后随访10~62个月,经口径路手术者复发2例,经颈部径路手术者复发3例,均再次手术后治愈。通过统计学分析显示,经口径路与经颈部径路手术在患者性别、年龄、住院天数、住院期间并发症、术后是否复发方面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径路对于位于咽旁间隙前半部的肿瘤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而位于咽旁间隙后半部的神经源性肿瘤,建议采用经颈部径路。

  • 标签: 咽旁间隙肿瘤 经颈部径路 经口径路
  • 简介:摘要:小井眼开窗侧钻技术很好地解决了无法继续进行生产油水井的问题,达到“死井复活”、提高采收率、降低成本的目的。双179H井是部署在伊陕背斜双179断块上位置的一口小井眼水平井,完钻井深是3376米,井斜34.64度,裸眼段长达1164米,下入95.3mm小尾管固井,是长庆地区该区块深部目前开窗侧钻井裸眼段最长、井深最深的一口小井眼开窗侧钻井。分析了固井施工时存在环空间隙小、封固段长、套管居中度难以保证以及套管安全下入井底难度大等一系列难题,通过采取有效通井措施、扶正器安放提高套管居中度、弹性低密度高强度水泥浆体系技术等固井工艺技术,结合现场应用,经质量检测,固井合格率100%,优质率高达92%,为以后类似的小井眼小尾管固井质量的技术提供了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脊柱后路内固定系统与椎间隙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失稳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100名腰椎滑脱失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00名腰椎滑脱失稳患者进行脊柱后路内固定系统与椎间隙融合器联合治疗,观察这100名腰椎滑脱失稳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效果。结果:通过术后的随访结果可以发现,脊柱后路内固定系统与椎间隙融合器联合治疗腰椎滑脱失稳后患者的满意率和术后症状消失或缓解率都很高。结论:脊柱后路内固定系统与椎间隙融合器联合的方法可以对腰椎滑脱失稳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使患者的症状消失或者减轻,同时使患者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被推广使用。

  • 标签: 脊柱后路内固定系统 椎间隙融合器 腰椎滑脱失稳 治疗效果
  • 简介:摘 要:本文以某型轨道工程车辆转向架拉杆芯轴底部间隙小问题为研究对象,经过理论计算、现场验证、设计完善解决了转向架拉杆芯轴底部间隙小问题,提高转向架组装效率及质量,已取得显著成果。

  • 标签: 轨道工程车辆 转向架拉杆 效率及质量